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镜第3脑室造口术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的一种简便、快捷、安全的方法,但对其并发症却鲜有报道。作者报告1例内镜第3脑室造口术后出现致命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例。患者,男性,63岁,因听力丧失、面瘫、面部麻木和走路不稳入院。入院前出现精神错乱和嗜睡,并有心肺功能不全、高血压、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多年。查体:清醒但不合作,CT扫描显示左侧小脑桥脑角肿瘤及脑积水。考虑患者不能耐受肿瘤切除术,而脑积水又是神经功能恶化的原因,故决定行第3脑室造口术,以缓解脑积水。经右额冠状缝前钻孔入路,将内镜套管插入右侧脑…  相似文献   

2.
我们采用侧脑室—腰蛛网膜下腔引流灌注方法,成功抢救一例重度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并呼吸衰竭患者,特报告如下。患者女,45岁。1986年4月7日午饭后外出行走时突然头晕、摔倒,口吐白沫,昏迷,双上肢间断性抽搐,于下午2时急症入院。患者深度昏迷,呼吸一度暂停,在急症室肌注可拉明和洛贝林各1支,并持续吸氧,但未见好转。既往有头痛史。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低钠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发生低钠血症是临床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其原因有两种: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中枢性失盐综合征导致低渗性脱水的低钠血症。研究对象为发病48h内进行根治术、肾功能正常、HuntHes分...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能力及护理情况,作者前瞻性地调查了患者于出院后1年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情况。调查对象选择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100例患者。均于出院时、出院3个月及1年后进行检查。每次检查项目包括:2h 的认知功能测定,向患者挚友或亲属(常为配偶)了解有关情况,用问卷法测评患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 引言 1.1 背景 颅内囊状动脉瘤是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病因,约80%的SAH由动脉瘤破裂引起.仅在北美地区,SAH每年导致18 000人死亡或残疾.但不幸地是,要检查出无症状患者的未破裂动脉瘤是非常困难的,这使大多数SAH难以预防.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表面及其基底部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复杂而又棘手的医学难题,病死率约40%。半数的幸存者留有轻重不同的神经系统残疾。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降低了外科手术的风险,但预后较差。SAH最常见的病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和脑动脉粥样硬化,少见的病因有动脉炎、肿瘤、血液病等。因此应强调指出,对于SAH患者,除非病因已经明确,否则均应行病因检查。全脑血管造影是检查动脉瘤的“金标准”。1诊断90%以上的SAH患者突然起病,约75%的患者有头痛,为剧烈全头痛。常伴恶心…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的疾病,临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早期脑损伤可能是导致SAH患者病死率较高和决定预后的首要原因.文章主要对SAH早期脑损伤的动物模型和发病机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王成伟 《山东医药》2006,46(15):77-7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表面及其基底部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复杂而又棘手的医学难题,病死率约40%。半数的幸存者留有轻重不同的神经系统残疾。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降低了外科手术的风险,但预后较差。SAH最常见的病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和脑动脉粥样硬化,少见的病因有动脉炎、肿瘤、血液病等。因此应强调指出,对于SAH患者,除非病因已经明确,否则均应行病因检查。全脑血管造影是检查动脉瘤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脑积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脑积水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并发症之一,往往加重病情,增高死亡率。本文论及急性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因素、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发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发性癫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并发症。以往对于影响癫痫发作的有关因素研究较少,为此,作者对一组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及病程中的某些临床特点及治疗因素等与癫痫发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方法 38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于发病后72h 内入院,278例经血管造影或尸检证实为动脉瘤破裂出血,其它103例因高龄(>70岁)或昏迷较深未行血管造影或手术,但脑 CT 示出血部位在大脑半球间、鞍上或侧裂池,提示为动脉瘤破裂出血。由于低血钠、再出血或手术后12h 内所发生的癫痫不算作继发性癫痫,作者用双边χ~2检验、log-rank检验的单变量分析方法及 Cox 比例风险模型的多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脑积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12.
颅脑外伤病人时常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作者运用欧洲严重颅脑外伤尼莫地平研究组资料,分析了SAH的出血量和部位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研究发现血钙与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有密切的联系.现将1994年9月~1999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4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钙变化23例与预后关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尽管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已有了根本性改进,但仍有许多病人存在智力方面的损害,而这些损害的原因尚不明了。本研究旨在探讨SAH后,出血本身的意义和急性期病人的神经心理。连续51例病人在SAH发病后1~13d(中位4d)做了神经心理检查。33例系因动脉瘤破裂做了手术(其中28例72h内手术);另外18例系原因不明的自发性非外伤性SAH。另选25例腰椎间盘突出而手术治疗的病人作为对照组。病人组与对照组之间,年龄、受教育程度、手术与检查之间的时间推延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动脉瘤性SAH病人与原因不明…  相似文献   

15.
头部外伤后的病人经常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而SAH对脑外伤的临床意义直到近来方被重视。在美国昏迷资料库中,Eisenberg记载了严重头部外伤病人的SAH发病率约为40%,而伴有SAH者死亡危险度较高。欧洲严重头部外伤尼莫地平研究组也证实了这个问题。借助这个资料库,我们分析了SAH的数量和部位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围术期处理的问题仍有争论。脑血管痉挛是SAH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疗成功与否和监测手段、手术时机的选择,脑血管痉挛处理以及支持疗法等的合理运用有密切关系。本文就围术期有关临床、肺功能、脑灌注压、水和电解质、脑代谢、血氧、脑电生理和解剖形态学等监测手段的研究现状作一梗概综述。  相似文献   

17.
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术期处的问题仍有争论。脑血管痉挛是SAH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疗成功与否和监测手段、手术时机的选择,脑血管痉挛处理以及支持疗法等地合理运用有密切关系。本文就围术期有关临床、肺功能、脑灌注压、水和电解质、脑代谢、血氧、脑电生理和解剖形态学等监测手段的研究现状作一概综述。  相似文献   

18.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是脑动脉瘤破裂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文章对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由于近 10年来非侵入性影像技术的进展 ,而使无症状脑动脉瘤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对于未破裂脑动脉瘤 (UCA) ,尤其是对直径 >5~ 7mm的UCA ,大多数神经外科医生主张手术治疗 ,但有关手术的远期疗效尚未作细致研究。为此 ,作者对经手术治疗的 115例UCA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并以Kaplan Meier分析法确定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发生的危险度。1976~ 1994年 ,日本 3所医院收治了表现为脑缺血、脑出血、眩晕等 (非SAH) ,经血管造影证实为脑动脉瘤的患者 173例。其中手术治疗 (夹闭术 10 5例、包裹术 10例 )共 115例 (…  相似文献   

20.
王成伟  张源 《山东医药》2004,44(30):63-6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系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SAH分为颅脑损伤性和自发性(非损伤性)两大类。自发性sAH又分为两种.一为脑底部或脑表面病变血管破裂而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怍原发性SAH;一为脑实质内出血而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蛛网膜下腔称作继发性SAH。自发性SAH可见于任何年龄,50~60岁者多见,青壮年亦常见发病。凡能引起脑出血的耨因也能引起SAH.但以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症、烟雾病和血液病等最为常见。一般都在患者情绪激动或过腰用力时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