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9):1503-1504
目的观察序贯式护理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康复期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序贯式护理。观察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康复锻炼总依从率(94.29%)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评分(74.35±10.38)分,GQOL-74评分(76.34±11.05)分均高于对照组(67.58±8.32)分、(70.68±8.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给予序贯式护理可有效提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模块康复训练对脑外伤偏瘫康复期患者语言、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脑外伤偏瘫康复期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脑外伤偏瘫康复期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多模块康复训练,包括语言模块、运动模块及心理模块训练。比较两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语言能力。结果:观察组运动功能康复效果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后语言功能明显改善,与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块康复锻炼能有效改善脑外伤偏瘫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自理能力、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3.
呼吸运动训练对冠心病康复期患者运动耐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呼吸运动训练对冠心病康复期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120例冠心病康复期患者按入院顺序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呼吸运动训练,而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康复期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患者好,观察组冠心病康复期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测试(6MWD)明显较对照组患者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呼吸运动训练能明显改善冠心病康复期患者心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促进康复,达到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脑卒中早期辅助运动康复治疗对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治疗组和对照组共64例,两组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脑血栓人院第1天、脑出血人院第3天开始开始给予辅助运动康复治疗。两组患者第14天进行肢体功能缺损评定。结果:两组按简化Fugl.Meye评分法和日常生活评价(ADL)的Barthel记数记分法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卒中早期给予外加辅助运动康复治疗对肢体功能改善有促进作用,避免患肢出现废用综合征,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肺康复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期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COPD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44)。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期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心肺康复运动训练,2组均干预12周。比较2组干预前、干预12周后的运动耐力、HRV指标、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测试(6MWT)、HRV指标、肺功能指标水平较干预前上升,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St George's呼吸问卷评分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6MWT、心率变异性指标高于对照组,CAT、St Georgen's呼吸问卷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肺康复运动训练可提升COPD康复期患者运动耐力,改善其HRV指标、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6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3个月后治疗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忠新  秦轶灵 《中国康复》2010,25(4):304-305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5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劳动技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和健康教育。于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和生活质量评定综合问卷(GQOLI-74)进行精神症状、康复疗效和生活质量的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56例患者的BPRS和IPROS量表总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GQOLI-74总分及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维度单项因子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学科综合康复在尘肺患者肺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尘肺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及肺灌洗常规治疗3个月。多学科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运动耐力训练、健身气功、呼吸操、中医理疗,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康复组患者Borg评分及6MWT,与常规治疗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均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多学科综合康复对尘肺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训练,明显改善尘肺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运动耐力,但患者的肺功能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廖晶晶 《当代护士》2014,(10):24-25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抑郁及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康复期抑郁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团体心理辅导和康复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心理辅导与康复治疗,对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康复治疗依从性与BDI(贝克抑郁评估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康复依从性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B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体心理治疗相比常规心理辅导更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康复治疗依从性,从而使其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或配合康复治疗,促进脑卒中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0.
蓝琦琼 《当代护士》2016,(1):112-113
目的探讨自理能力评估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护理的指导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其康复期治疗的护理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接受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自理能力评估,实施相应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的恢复,心理状态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心理状态佳,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理能力评估,能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护理疗效,减少治疗后继发性功能障碍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综合肺康复对尘肺病患者呼吸机能的影响。方法:尘肺病1期患者118例均给予药物和肺灌洗常规治疗,并配合物理疗法、运动训练、针刺推拿及健康教育等综合肺康复,评定治疗前后呼吸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和焦虑程度。结果:治疗2个月后,118例患者肺功能检测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I)、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评分、运动能力以及呼吸肌耐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生活质量(SGRQ)及焦虑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综合肺康复对改善尘肺病患者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均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林何梅 《全科护理》2013,11(6):485-487
[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社区脊髓损伤病人心理状态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菠萝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途之家"所管辖的36例脊髓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两组病人均进行康复治疗,支持性心理干预组同时进行支持性心理干预,干预前后3个月两组病人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心理状态,用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IM)评估病人躯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前、干预后病人的SAS、SDS、FIM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持性心理干预可以减轻社区脊髓损伤病人的抑郁心理状态,改善躯体功能恢复,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3.
吴英丽 《全科护理》2011,(17):1505-150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3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单纯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评估病人的疗效、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及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GQOLI的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及SDSS总分、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给予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旨在了解分阶段健康教育模式对肾移植康复期患者的影响,深化优质护理内涵。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9月收治的96例肾移植康复期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7月收治的99例肾移植康复期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移植术后时间,分为术后3个月、3-6个月、6个月以上三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疾病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第一阶段(术后3个月),着重建立良好的医护患沟通关系,给予正确用药指导,指导规律运动,从费力较少的运动开始,循序渐进。第二阶段(术后3-6个月),根据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患者所产生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比如男性及年轻患者易于接受宣教,可以集中进行健康指导,但是女性和年龄较大的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予以实践指导与关心,即“宣教于平时”;同时该阶段是肾移植后存活最关键的时期,因此要告知患者排斥反应现象,如遇发热、移植肾区痛、体重突然增加、血压升高、尿量减少等要及时就医,提高肾移植患者自我监护能力。第三阶段(术后6个月以上),着重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主要包括坚持服药,定期复诊,自我监护,调节身心等方面。分别观察两组不同阶段的患者依从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三个阶段的患者依从性、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三个阶段的患者肾移植术后无近期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出现17例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结论 对肾移植术后康复患者实施分阶段、全程式健康教育作为一种优质护理服务的延伸,提高了护士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健康教育的时效性,改善了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行为和疾病照护的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人工神经机器人治疗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接受人工神经机器人系统的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干预、冥想训练以及社会支持等心理干预指导。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Brunnstorm运动功能恢复量表及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uality of life index,QLI),评估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经过4周干预,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人工神经机器人治疗偏瘫患者的康复情况,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背景:作为评价疗效的重要指标,关于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多,而关于肾移植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报道还很少,尤其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更少。目的:采用一系列调查问卷对肾移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方法:116例尿毒症患者,其中肾移植受者62例,等待肾移植受者54例;男性71例,女性45例。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态、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和医疗费支付情况等情况。采用Beck抑郁量表、健康状况调查表、终末期肾脏疾病移植患者症状调查表以及就业信息表调查分析116例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与结论:肾移植受者组与等待肾移植受者组在基础疾病、性别、婚姻状态、教育程度、经济水平、医疗费支付情况等方面无明显差异。肾移植受者组抑郁水平明显低于等待肾移植受者组(P≤0.01),肾移植受者组在躯体功能和躯体总分值、总体健康感知和社会功能方面明显优于等待肾移植组(P≤0.001,P≤0.01)。在肾移植受者组中,与术后无并发症者相比,术后产生并发症者表现为更低的社会功能水平、总体精神健康状态和躯体总价值(P≤0.05)及更高水平的抑郁(P≤0.05)。肾移植后超过1年的患者比肾移植后少于1年的患者表现出更差的心理适应性(P≤0.05)。在肾移植受者组中,与血肌酐〈150μmol/L的患者相比,血肌酐≥150μmol/L的患者表现为更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P≤0.05)。肾移植提高了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肾移植前后患者的就业状态无明显的改变。除了躯体因素外,社会支持被证实对肾移植受者生活质量有着很大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活体肝移植供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10例活体肝移植供者,应用心理护理结合基础护理,随访1~5年,采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I)、抑郁状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供者心理,并统计其总体健康(GH)、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等生活质量指标。结果:护理前后相比,护理后供者的上述心理评分变化和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护理前(P<0.05)。结论:早期对活体肝移植供者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生活质量,避免产生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  相似文献   

18.
万彬  吕春容 《华西医学》2009,(6):1574-1576
目的:探讨人—感染猪链球病患者发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33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存在紧张恐惧、焦虑多疑、悲观失望及过分依赖的问题,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33例患者身心康复,痊愈出院。结论:对人感染猪链球茵病患者在实施准确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同时。全面准确评估患者情况,加强心理护理,进行心理疏导,给予有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的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促进疾病治愈。  相似文献   

19.
刘婴  秦波  刘玉琦 《全科护理》2012,(18):1640-164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眼球穿通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于眼球穿通伤病人,心理治疗贯彻始终,总结458例眼球穿通伤病人的护理经验与效果。[结果]本组病人情绪稳定,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手术及治疗,提高了治愈率,康复效果较好。[结论]心理治疗贯彻始终、调动积极情绪,使病人正确对待人生中突如其来的挫折,缓解焦虑及抑郁情绪,使病人身体和心理健康共同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