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结肠中P 物质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60 只体质量(220±40) g 的雄性Sprague-Dawley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正常对照组(n=20)和模型组(n=20)。氯胺酮60 mg/kg 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利用NYU脊髓打击器,以75 g &#8901;cm致伤力制作T10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造模后24 h、1 周、3 周和5 周时切除大鼠结肠组织制作标本,检测肠道传输功能,采用ELISA 方法测定血清中和组织中的P 物质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P 物质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脊髓损伤后出现肠道传输功能下降,且于造模后3 周时肠道传输达到最低值;造模后3 周时模型组血清和组织中P 物质含量与假手术组相比均降低,结肠组织中P 物质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也下调,与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假手术组P 物质的表达是模型组的(3.12±0.51)倍(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与结肠中P物质的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脊髓损伤的修复目前尚无良好的治疗手段,细胞移植能促进神经轴突再生及脊髓功能恢复,为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可能,但因脊髓损伤模型及移植方式不同,其治疗效果并不相同.目的:验证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细胞移植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造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仪暴露脊髓.术后4周,每周进行运动功能评分,ELISA检测脊髓损伤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组织中NF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运动功能明显改善,脊髓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蛋白含量明显增高(P<0.05);移植组大鼠脊髓囊腔较小,NF200表达明显增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减少.提示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增加损伤脊髓神经生长因子含量,抑制胶质瘢痕形成,促进神经轴突再生,改善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自噬相关基因、蛋白在急性期脊髓损伤大鼠膀胱平滑肌组织中的表达。 方法 选取24只雄性Wistar大鼠并随机分为模型组(12只)及对照组(12只)。模型组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仅予以椎板切除处理。于术后6h对2组大鼠进行BBB运动评分,采用尼氏染色观察2组大鼠脊髓形态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膀胱平滑肌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及P62表达,采用RT-PCR检测膀胱平滑肌自噬相关基因LC3、P62、Beclin1 mRNA表达。 结果 模型组大鼠下肢运动功能BBB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尼氏染色观察可见模型组神经元及尼氏小体数量减少;Western blotting染色提示模型组LC3-Ⅱ表达较对照组增高(P<0.05),P62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免疫荧光染色法提示模型组膀胱平滑肌LC3阳性细胞率较对照组增高(P<0.05),P62阳性细胞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RT-PCR检测发现模型组LC3及Beclin1 mRN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P62 mRN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 结论 自噬在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膀胱平滑肌中表达活跃,可能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和足阳明胃经穴对脊髓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损伤局部脊髓突触素I表达量的改变,探究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缺血损伤型方法建立60只Sprague-Dawley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夹脊穴电针组(夹脊组)和足阳明胃经电针组(阳明组),每组20只。于术后第3天开始对夹脊组和阳明组进行电针干预,对照组不做处理。每天进行BBB评分。各组分别在干预第1、2、3、4、5周结束时处死4只大鼠,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ynapsin I蛋白表达,RT-qPCR法测定Synapsin I 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Synapsin I蛋白含量。结果夹脊组和阳明组术后1~5周BBB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阳明组1~3周BBB评分高于夹脊组(P 0.05),4~5周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夹脊组1周时Synapsin I蛋白免疫组化评分(IHS)高于对照组(P 0.05),阳明组1~4周均高于对照组(P 0.05);阳明组3~4周时Synapsin I蛋白IHS高于夹脊组(P 0.05)。对照组Synapsin I mRNA和蛋白表达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夹脊组1周时Synapsin I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 0.05),阳明组1~4周均高于对照组(P 0.05);阳明组Synapsin I mRNA(3周时)、Synapsin I蛋白(2~3周时)表达均高于夹脊组(P 0.05)。结论电针夹脊穴及足阳明胃经穴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均有促进作用,可能与损伤部分脊髓Synapsin I水平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生长抑制因子Nogo-A在脊髓组织中的动态表达变化,探讨Nogo-A蛋白在神经再生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选用108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36只,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咬除T_9-T_(11)棘突及椎板,避免损伤脊髓;C组按照改良Allen法造模。分别于干预后24h、第3天、第7天、第14天处死大鼠,每组9只,以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Nogo-A蛋白的表达变化,以荧光定量PCR检测Nogo-A mRNA表达变化。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各时间点Nogo-A蛋白和mRNA无显著变化(P0.05)。模型组在损伤后24h Nogo-A蛋白和mRNA表达较低,3d后下降至最低,7d后迅速上升达到高峰,至14d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在损伤后7d、14d,Nogo-A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Nogo-A蛋白在早期一过性下降后可持续保持高水平表达,可能是造成脊髓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再生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 方法将6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激动剂组及抑制剂组,每组各15只。通过椎板切除术暴露脊髓,用无菌动脉夹在T6-T7节段硬膜外压迫脊髓造成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接受椎板切除术,激动剂组及抑制剂组大鼠分别在脊髓损伤后腹腔注射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和PPARγ抑制剂GW9662(2 mg/kg,每2小时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等渗NaCl溶液。使用Tarlov’s评分法评估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3、5、7、14、21、28 d后肢运动功能。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脊髓损伤区组织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及组织蛋白酶D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脊髓损伤区PPARγ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4组大鼠在各时间点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25.674,P < 0.001)。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3、5、7、14、21、28 d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 0.05)。激动剂组大鼠在脊髓损伤后3、5、7、14、21、28 d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模型组及抑制剂组大鼠(P均< 0.05)。4组大鼠脊髓损伤后3 d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组织蛋白酶D的蛋白及PPARγ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238.213、28.268、172.563、32.492,P均< 0.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激动剂组及抑制剂组大鼠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组织蛋白酶D的蛋白及PPARγ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 0.05)。且与激动剂组比较,模型组及抑制剂组大鼠LC3-Ⅱ/LC3-Ⅰ比值及PPARγ mRNA均显著降低,而beclin-1及组织蛋白酶D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均< 0.05)。 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PPARγ激动剂可以通过下调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chronic compressive spinal cord iniury,CCSCI)后脊髓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p53的表达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通过制作Wistar大鼠慢性压迫脊髓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原位杂交方法,研究压迫组、假手术对照组脊髓组织中p53mRNA和p53蛋白表达的灰度值差异。结果:p53mRNA在脊髓受压后4h脊髓组织即有表达,1d后增高,7d后仍有表达,14d后无表达,而p53蛋白受压1d后呈弱阳性,之后无明显表达。结论:p53的表达规律提示它参与了CCSCI内源性机制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大鼠高位脊髓损伤后脊髓α2-肾上腺素受体(α2-ARs)基因的变化特点,为临床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Aliens打击法建立脊髓胸4节段重度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于损伤后1、3 d及1、2、3、4周处死动物,取损伤段及邻近上下段脊髓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脊髓不同节段α2-ARs mRNA表达.结果 与不损伤脊髓假手术组比较.损伤段以上节段在损伤后受体表达持续减少,2周达最低(P<0.01),此后受体表达开始逐步增加,4周受体表达增加至正常水平;损伤段在损伤后受体表达持续减少,1周达最低(P<0.01).此后受体表达开始逐步增加.但至4周时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损伤段以下节段在损伤后1 d受体表达减少(P<0.05).但1周后增加至正常水平.4周时仍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大鼠高位脊髓损伤4周后.损伤段脊髓a2-ARs表达下调.而邻近上下节段脊髓a2-ARs表达恢复至正常水平.α2-ARs数目表达变化可能是引起高位脊髓损伤后"脊髓休克"及自主反射异常的中枢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背景:既往应用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难以达到一种慢性渐进性的压迫效果,与人体慢性脊髓压迫损伤机制有很大的不同。目的:构建一种新的脊髓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大鼠,探究慢性压迫损伤后脊髓损伤区域巢蛋白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大鼠取下胸7、8椎板,植入压迫材料,形成慢性压迫脊髓损伤模型。植入后第1,3,7,14,28天,取压迫处脊髓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及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反转录PCR反应测定巢蛋白mRNA的表达,同时测量压迫段椎管直径及缓膨胀材料侵占厚度。结果与结论:随压迫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大鼠椎管侵占率逐渐增加,脊髓组织出现坏死等情况,大鼠BBB评分降低,压迫处脊髓组织中Nestin mRNA及蛋白表达至伤后7d时达到高峰,而后表达逐渐下降,说明实验成功建立慢性脊髓压迫损伤动物模型,且慢性脊髓压迫损伤大鼠脊髓组织Nestin mRNA及蛋白呈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2—06/2003—06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取3月龄Wistar大鼠64只,随机选取4只大鼠作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其余60只随机分成3组:细胞移植组(n=24),磷酸盐缓冲液组(n=24),空白对照组(n=1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自成鼠的股骨骨髓,经过培养、鉴定及传代,细胞传3代,待细胞大约长至50%汇合时,吸弃培养基,置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中培育30min,调整细胞密度以备移植。将大鼠麻醉后,无菌条件下用改良Allen打击装置,制作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脊髓损伤后第7天,细胞移植组以微量注射器缓慢注入含间充质干细胞(106/mL)的培养液5μL,磷酸盐缓冲液组注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5μL,空白对照组未制作脊髓损伤,分别于移植术后1、3、5d以及术后7、14、28d麻醉处死大鼠,细胞移植组与磷酸盐缓冲液组取出损伤节段的脊髓(4只/时点),空白对照组于同一节段取出相应脊髓(2只/时点)。应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法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大鼠脊髓损伤区生长相关蛋白43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各组实验动物均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生长相关蛋白43mRNA的表达:生长相关蛋白43mRNA在正常大鼠脊髓组织中呈弱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后第1、3、7天时间点,细胞移植组生长相关蛋白43mRNA逐渐增高表达,与磷酸盐缓冲液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俨〈0.05)。②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生长相关蛋白43在正常大鼠脊髓组织中有一定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后第7、14、28天,细胞移植组生长相关蛋白43持续高水平表达,与磷酸盐缓冲液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通过上调生长相关蛋白43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轴突的再生,可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背景: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功能修复具有保护作用,但具体机制不明。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组织神经丝蛋白质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治疗组。采用改良Allen氏打击法建立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分别在建模后1,48和72h获取损伤段8mm脊髓标本。结果和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治疗组神经丝蛋白质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可使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损伤段脊髓神经丝蛋白质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增加,对急性脊髓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近年来大量的实验及临床观察均证实神经因素对骨折愈合有调节和支配作用。Ⅰ型胶原是促成骨细胞分化和增强成骨细胞黏附能力主要因素,是组成骨构架的基质蛋白;而Ⅱ型胶原由软骨细胞产生。目的:观察失神经状态下骨折愈合过程中Ⅰ、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5/1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室及细胞生物教研究室完成。材料:选用3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纯胫骨骨折组与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各20只。方法:单纯胫骨骨折组大鼠于从左胫骨平台前缘插入1根中Φ8min克氏针,制成胫骨骨折模型。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在植备上述模型的基础上,横断切除T30段脊髓约0.3cm,制成T10脊髓完全性损伤大鼠胫骨骨折模型。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伤后1,2,4,5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大鼠骨折断端骨痂中Ⅰ、Ⅱ型胶原的蛋白表达。结果:伤后第1周两组大鼠骨折断端骨痂中Ⅰ、Ⅱ型胶原均有表达,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两种胶原的表达程度均高于单纯胫骨骨折组(P〈0.05):伤后第2周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Ⅱ型胶原的表达量达到峰值,高于单纯胫骨骨折组(P〈0.05);伤后第4周单纯胫骨骨折组Ⅰ型胶原表达量达峰值,高于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P〈0.05),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Ⅱ型胶原仍有高表达:伤后第5周两组Ⅰ、Ⅱ型胶原表达量均下降。结论:失神经状态下骨折愈合过程中Ⅰ、Ⅱ胶原的分泌规律与正常骨折愈合一致,区别在于各时间点尤其是在峰值点上表达量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背景:如何有效促进移植入脊髓损伤组织内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和迁移,是目前神经修复研究的重点。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脊髓损伤大鼠移植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制备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造模7d,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于脊髓损伤处移植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7μL(1×109L-1),脊髓损伤对照组移植DMEM/F12培养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腹腔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5000U/kg,1次/d,连续注射7d,其余两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细胞移植后8周取损伤脊髓组织。结果与结论:造模2周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BBB评分明显高于脊髓损伤对照组(P〈0.05),造模4周后,促红细胞生成素组BBB评分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大鼠损伤脊髓组织BrdU阳性细胞数量及迁移距离均大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0.05)。说明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损伤脊髓组织原位移植的神经干细胞的存活与迁移,加速神经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14.
李云  彭春  王廷华 《中国临床康复》2011,(19):3534-3537
背景:多项研究已证实嗅鞘细胞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但其分子机制还不清楚。目的: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全横断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转化生长因子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培养GFP转基因小鼠嗅鞘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建立SD大鼠T9脊髓全横断模型,造模后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嗅鞘细胞移植组。应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转化生长因子βmRNA的表达变化,用β-actin作内参。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大鼠造模后3d大脑皮质运动区转化生长因子βmRNA的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造模后7,14,21和28d回到假手术组水平。嗅鞘细胞移植后21d,嗅鞘细胞移植组转化生长因子βmRNA的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提示全横断脊髓损伤致大脑皮质运动区转化生长因子βmRNA早期表达上调,随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无差别;嗅鞘细胞移植后期可逆转转化生长因子βmRNA的表达变化,有助于脊髓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朱振东  张林  周雪 《中国临床康复》2011,(32):6012-6015
背景:嗅鞘细胞移植促进脊髓损伤修复机制中对神经生长抑制导向因子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半横断损伤后神经生长抑制导向因子Sema3A及其受体NP-1在RNA水平表达的变化。方法:1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嗅鞘细胞移植组、DMEM/F12培养液移植组和正常对照组。制作T11~T12水平大鼠脊髓左侧半横断损伤模型,立刻分别注射嗅鞘细胞悬液或等量的DMEM/F12培养液。结果与结论:6周后取横断水平前后两个脊髓节段,用RT-PCR的方法对Sema3A、NP-1的mRNA进行半定量分析。①嗅鞘细胞在大鼠脊髓内仍有大量存活。②Sema3A及NP-1mRNA的量,DMEM/F12培养液移植组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P〈0.05),嗅鞘细胞移植组与培养液移植组比较明显下调,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提示嗅鞘细胞移植有效减少了神经生长抑制导向因子Sema3A及其受体NP-1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背景:右美托咪啶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等作用,对呼吸影响小。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3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另2组大鼠建立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右美托咪定组在造模后14 d内每天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3μg/kg,生理盐水组在同时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于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前、术后鞘内给药前和鞘内给药后2,7,14 d测定大鼠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痛阈值,并在术后第2,7,14天鞘内注射药物后,每组每个时间点分别处死4只大鼠,取其L4-6脊髓,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脊髓背角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蛋白表达的水平及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给药前、给药后各时点生理盐水组和右美托咪定组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痛阈值均明显降低(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给药后各时点右美托咪定组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延长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痛阈值均明显升高(P〈0.05);右美托咪定组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表达明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且在给药14 d时达到最低接近于正常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程度也较生理盐水组轻微,在给药14 d时神经元形态基本接近正常对照组。提示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引起的痛敏,可能与其抑制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C5a通过增强脊髓损伤后早期炎症反应参与了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C5a受体拮抗剂能有效阻断这一过程。目的:观察许旺细胞移植联合C5a受体拮抗剂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80只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后随机分成4组。①空白对照组尾静脉注射培养液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②细胞移植组尾静脉注射许旺细胞。③C5a受体拮抗剂组腹腔注入C5a受体拮抗剂。④联合组尾静脉注射许旺细胞,同时腹腔注入C5a受体拮抗剂。结果与结论:下肢运动功能评价联合移植组优于细胞移植组和C5a受体拮抗剂组,细胞移植组和C5a受体拮抗剂组优于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和联合组有SRY基因表达。HRP阳性神经纤维数:联合组〉胞移植组与C5a受体拮抗剂组〉空白对照组,且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联合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波幅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或P〈0.01)。提示许旺细胞移植和C5a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突触的再生,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电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8.
背景:研究认为Rho激酶可致使神经生长锥塌陷,对神经修复具有抑制作用。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及RNA干预介导的RhoA基因沉默对脊髓损伤大鼠在体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半切法制成脊髓半横断模型,随机等分成对照组、法舒地尔组和RhoA siRNA组。法舒地尔组于腹腔注射10mg/kg法舒地尔,2次/d,连续用药1周;RhoA siRNA干扰组将RhoA siRNA表达质粒注射于大鼠脊髓损伤区。结果与结论:伤后4周,法舒地尔和RhoA siRNA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恢复,可见少量神经轴索样结构,辣根过氧化物酶阳性神经纤维数增多(P〈0.05),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显著增强(P〈0.05)。提示大鼠脊髓损伤后给予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及RNA介导的RhoA基因沉默能够促进受损伤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针对脊髓损伤病灶的研究较多,而对脊髓损伤后远端神经、肌肉及运动终板三者形态结构实时变化观察和研究的文献很少。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远端肢体神经、运动终板和骨骼肌随时间推移形态学变化的自然病程。方法:将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不做处理)、假手术组10只和脊髓损伤组35只,假手术组行单纯椎板切除术,脊髓损伤组在椎板切除基础上,用横断法制成T10完全脊髓损伤模型,然后在第1,2,4,12,24周分别观察3组大鼠坐骨神经-运动终板-内侧腓肠肌的形态变化。结果与结论:①脊髓损伤组大鼠4周时部分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出现板层分离;24周时崩解髓鞘板层已模糊、碎裂髓鞘增多,薄髓与无髓神经纤维较12周时增多。②脊髓损伤组大鼠运动终板在脊髓损伤12周时明显退变突触结构与较完整突触结构并存;24周时已找不到运动终板。③脊髓损伤组大鼠内侧腓肠肌在脊髓损伤24周时,肌细胞融合,细胞核密集,融合细胞间可见大小不一空隙,结缔组织增生更加明显。结果表明大鼠在完全性横断性脊髓损伤后自然病程中,损伤平面以下周围神经、运动终板、骨骼肌的形态结构均呈规律性改变,损伤后12周时已有显著变化,24周时呈结构毁坏性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千细胞。压迫法制作大鼠脊髓压迫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咬除T8-10棘突和椎板,不损伤脊髓。模型制作后DMEM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分别进行DMEM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损伤区周围局部4点注射。结果假手术组脊髓组织中仅见微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在细胞移植后1,3,5 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趋势与DMEM组相同,但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的DMEM(P0.05),移植后7,14 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仍明显高于DMEM组(P0.01)。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增加了脊髓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延长其表达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