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跨伤椎置钉和经伤椎置钉治疗A型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胸腰椎骨折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患者23例,按手术方法分为A组(跨伤椎置钉组)11例和B组(经伤椎置钉组)12例。手术前后测量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局部后凸角。结果所有椎弓根螺钉均顺利植入,螺钉位置及内固定稳定性良好。两组椎体高度和后凸角均改善(P0.05),B组后凸角矫正程度优于A组(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结合经伤椎置钉,矫正后凸畸形的短期效果优于单纯内固定。  相似文献   

2.
背景:传统的内固定方式修复胸腰椎骨折容易出现骨折椎体复位效果欠佳的情况,且内固定后较易出现椎体高度丢失等。而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方法修复胸腰椎骨折则可以有效矫正患者的后凸畸形,并维持矫正效果。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及椎板植骨修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41例经胸腰椎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椎板植骨修复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行X射线及CT检查,观察内固定情况,其他观察指标包括腰椎功能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目测类比评分、脊柱侧弯情况、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后随访5个月-4年1个月,所有患者术后1年左右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经随访发现内固定物松动1例、断裂2例(术中发现骨折段未有效融合),未出现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加重。内固定后5个月,患者的伤椎高度显著恢复,脊髓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表明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及椎板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背景:短节段椎弓根钉技术治疗和修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临床应用广泛,但经伤椎单侧椎弓根通道内植骨是否具有优越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目的:观察后路伤椎单侧椎弓根通道植骨并置钉短节段内固定修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方法治疗的57例非合并神经症状单节段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组(n=21)、伤椎单侧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组(n=19)、伤椎单侧椎弓根通道并植骨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组(n=17)。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后引流血量(拔管为标准)、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管侵占率、目测类比评分等指标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单侧椎弓根通道植骨并置钉技术可延长手术时间和增加治疗后引流血量(P<0.05)。②3种治疗方式均可恢复椎体高度。③治疗后3组间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椎弓根通道植骨在围手术期并非改善后凸畸形的因素。④椎弓根通道植骨为改善椎管侵占率的因素。⑤椎弓根通道植骨并置钉可改善治疗后疼痛情况。提示后路经伤椎单侧椎弓根通道植骨并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是修复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组35例胸腰椎骨折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其中20例行术中后路减压,8例经椎弓根行病椎植骨。35例均行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并测量术前、术后伤椎前后缘平均高度(百分比)和Cobb’s角,椎管截面积。结果:术后伤椎前后缘平均高度(百分比)和Cobb’s角,椎管截面积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随访9-21个月,平均13.2个月。无一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2例出现内固定断裂并完整取出。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对于胸腰椎骨折,有很多固定方式,但目前经伤椎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是损伤最小、费用较少,且固定牢固的固定方式。目的:系统阐述伤椎置钉技术的发展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83-01/2011-06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胸腰段骨折",英文检索词为"intermediate screws,pedicular screw fixation,thoracolumbar fracture"。排除重复文献。结果与结论:共纳入48篇文献进行综述。目前,生物力学实验及临床应用结果证明,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即时复位骨折椎体,恢复椎体高度,且同传统的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相比,能有效地降低内固定松动或短钉、伤椎高度再次丢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背景: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可使骨折达到近似解剖复位效果,明显提高疗效,但远期随访矫形度数丢失、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较普遍.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73例胸腰椎骨折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对侧经椎弓根通道采用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行椎体内植骨.结果与结论:73例随访6个月内均获骨性愈合,脊柱植骨融合率100%,无螺钉松动、折断.1例Frankel分级C级无变化,1例D级无变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及腰背痛明显改善;置入后6个月损伤节段后凸平均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椎管前后径残留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恢复.表明经伤椎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骨折可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矫正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对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有效恢复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后路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8例采用后路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观察椎体高度、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恢复达88%~100%,Cobb角恢复至0°~6°。随访9~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钉及复位椎体高度丢失,合并神经损伤者神经功能也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后路伤椎椎弓根置钉,较传统跨伤椎置钉,有更好的力学稳定性,避免术后伤椎复位高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断钉等并发症,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9.
李继锋  王晓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751-4752
目的探讨伤椎植骨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10-2009-04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6例。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伤椎椎体高度丢失平均1.5 mm,无后凸畸形发生,无断钉、断棒、松动等现象,无植骨不融合、骨吸收、椎体塌陷等情况。结论伤椎植骨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特殊类型胸腰椎骨折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3月到2007年1月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两种特殊类型胸腰椎骨折共56例.其中A组22例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不伴有明显的椎间盘和后柱损伤,采用后路复位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B组3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和植骨治疗.结果:56例平均随访21个月.术前后和最后一次随访脊柱X线检查,评估脊柱复位,伤椎高度和cobb角的恢复,以及内同定位置和断裂松动情况.临床上评价腰痛恢复情况.结论: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后路复位和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和植骨治疗脊柱复位较困难,且椎弓根钉断裂、融合率低、迟发性后凸畸形和腰背部疼痛等并发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采用人工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脊柱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采用人工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脊柱钉棒系统内固定;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脊柱钉棒系统内固定。比较两组的后凸畸形角度及矫正角度,手术前、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以及内固定取出后3个月时的椎体前缘高度,采用Frankel功能分级和Denis疼痛分级方法评价神经功能的改变。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前的后凸畸形Cobb’s角分别为(19.3±11.3)°、(18.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后凸畸形矫正度数分别为(5.4±0.8)°、(5.1±0.9)°,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前损伤椎体的前缘高度分别为(53.1±11.9)%、(54.0±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的前缘高度分别为(86.2±9.9%)、(71.3±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固定取出后3个月随访发现,研究组矫正度数丢失(0.30±1.41)°,对照组矫正度数丢失(6.20±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0.15±5.06)%,基本无丢失;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5.18±2.21)%,有明显变化(P〈0.05)。采用Denis疼痛分级,两组术后均有很好的改善。采用Frankel功能分级,术后神经功能分级研究组平均提高了(1.1±0.3)级,对照组平均提高了(0.6±0.2)级。结论:采用人工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脊柱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防止术后矫正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12.
黄旗凯  李明  胡文 《中国临床康复》2012,(35):6550-6554
背景:纳米人工骨最大优点为具有骨诱导活性和优异的成骨性能并且可任意塑型,不良反应低。目的:观察后路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纳米人工骨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在入院3d内行后路椎弓根系统固定结合伤椎植入纳米人工骨治疗,分析对比治疗前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随访植骨融合。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均获得9个月以上随访。患者植入纳米人工骨后7d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与植入纳米人工骨后7d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所有病例植骨均愈合良好。结果表明,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合伤椎纳米人工骨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对维持重建脊柱稳定性及维持矫正率效果好,植骨融合率高,愈合快。  相似文献   

13.
背景:传统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易发生复位角度、高度丢失,迟发性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目的:观察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60岁以上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2例.评价患者内固定置入前、后及随访时椎体高度、后凸角、椎管内占位,神经功能改变及腰背疼痛等变化.结果与结论:32例病例均随访6个月以上.无断钉及内固定物松动,椎体高度、后凸角、椎管内占位、神经功能及腰背疼痛明显改善,且椎体高度、后凸角、椎管内占位无明显再丢失.提示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能同时恢复椎体高度及强度,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的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棒、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因胸腰段脊椎骨折住院患者63例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随访8~18个月,比较分析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分别为(24.1±2.3)mm、(25.6±1.5)mm]较术前[分别为(9.7±2.1)mm、(18.9±1.9)mm]明显增大,Cobb角(2.1±1.1)°较术前[(17.9±2.8)°显著减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除7例全瘫患者,其余患者脊髓神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手术治疗能有效的使伤椎复位,重建椎体的稳定性,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功能,疗效肯定,并且操作简单,对患者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加伤椎经椎弓根植骨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治疗组采用传统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和椎体内植骨成形术治疗32例胸腰椎骨折,以同期随机选择的采用传统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的30例胸腰椎骨折为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研究,分别测量两组病例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椎管内占位百分比,以ASIA 2000分级标准评定神经功能;以Charles标准评定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7.2个月(12 ~21个月),放射学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的脊柱重建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术后即刻伤椎高度恢复方面疗效相当,但对照组在术后脊柱的后凸矫形和骨折块复位方面较治疗组差(P<0.05).末次随访时治疗组与对照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和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治疗组2例,对照组5例.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伤椎固定结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可提高骨折后凸畸形的矫正度,使脊柱和内固定物的载荷更合理、更稳定,降低了内固定失效和矫形丢失的发生,促进了骨折愈合,是弥补传统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不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不稳定性爆裂型、骨折片侵及椎管容积〉50%的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经后路椎管侧前方潜行减压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总结技术要点。方法对39例不稳定性爆裂型、骨折片侵及椎管容积〉50%的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行后路椎管侧前方潜行减压、椎体内及后外侧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3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7—41月,平均(14.22&#177;7.41)月。椎体前缘高度与原高度比由术前平均(48.42&#177;5.38)%恢复到术后平均(92.23&#177;2.49)%;椎体后缘高度与原高度比由术前平均(74.31&#177;3.56)%恢复到术后平均(97.76&#177;1.06)%;Cobb角由术前平均(19.47&#177;3.94)。矫正到术后平均(3.96&#177;1.87)&#176;.手术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8.62、39.40、22.24,P均〈0.05)。神经功能根据Frankel分级评定,术后较术前有0~3级的恢复。其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植骨全部融合,术后39例CT复查显示椎管矢状径得到有效扩大.脊髓压迫解除。结论经后路椎管侧前方潜行减压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爆裂型、骨折片侵及椎管容积〉50%的胸腰椎骨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背景:后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是治疗胸腰椎B型骨折常用的方法,但两种术式的近远期疗效及各自优缺点尚未明确。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置钉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与传统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创伤性B型胸腰椎骨折,治疗后脊柱稳定性及对固定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完成随访的AO分型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按照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分为经伤椎单节段固定组(n=40)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组(n=45)。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疼痛分级、ASIA脊髓功能分级、椎体前缘压缩率、椎管受堵指数、后凸Cobb角、UCLA相邻节段退变分级进行测量。 结果与结论:两组在ASIA脊髓功能分级、椎管受堵指数、后凸Cobb角的疗效相当。而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疼痛分级、椎体前缘压缩率、UCLA相邻节段退变分级,单节段组要优于短节段组。后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及传统的短节段固定在治疗胸腰椎B型骨折上都有显著的疗效,而单节段固定组在椎体前缘压缩率的改善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评分的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短节段组。此种手术方式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减少固定节段以节省脊柱的活动节段,减少固定节段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后凸矫正情况。方法 2005年6月至2008年4月应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2例。术前、术后和随访时测量伤椎前缘高度比例及后凸cobb’s角。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后凸cobb’s角,与术前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长期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后凸cobb’s角,与术前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后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重建脊柱前中柱稳定,恢复伤椎高度,预防术后矫正角度的丢失,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