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嵘  王艳红  刘晶  卫晶  李晓艳 《护理研究》2023,(13):2428-2431
目的:分析早舒及浅镇静理念(eCASH)结合进阶式肺康复训练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病人脱机情况和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综合护理和常规肺康复训练,研究组实施基于eCASH理念的进阶式肺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内病人的浅快呼吸指数、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治疗时间、R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脱机成功率及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谵妄、ICU获得性衰弱、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病人浅快呼吸指数和氧合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R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CASH结合进阶式肺康复护理可有效增强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病人的肺氧合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吸入氦-氧混合气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作用以及对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的作用。方法:选择12例重症COPD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氦-氧混合气组(70%氦;30%氧)和对照组(FiO2:30%),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0、90min、6h的呼吸力学指标(气道峰压、平台压、吸气阻力、呼气阻力)以及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的变化;选择准备脱机的机械通气患者6例,按自身对照方式脱机后随机先后吸入氦-氧混合气,(70%氦-30%氧)和低浓度氧(FiO2:30%)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0、90min、6h和停止治疗后30min(重新上机进行压力支持通气)的动脉血气指标。结果: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氦氧混合气治疗后气道压力、气道阻力和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脱机患者吸入氦-氧混合气后与对照组比较pH、PaO2、PaCO2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吸入氦-氧混合气在治疗重症COPD机械通气患者方面能够明显降低气道压力和气道阻力,避免气压伤的发生;应用氦氧混合气可以有效避免脱机患者血气指标的恶化,可以有助于患者的顺利脱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原位肝移植术后影响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相关因素,寻找最佳术后恢复方式。方法选取肝移植术后患者100例,依据机械通气时间是否大于24小时分为 A 组(机械通气时间<24小时)、B 组(机械通气时间>24小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对影响机械通气时间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逐步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与 B 组比较,A 组术中液体入量、术中悬浮红细胞输入量、术中血浆输入量、术中出血量、术后总胆红素指标、ICU 住院时间、肺水肿发生率显著减少,术中平均每小时尿量明显增加(均 P <0.05)。悬浮红细胞输入量、术中平均每小时尿量以及术前胆红素水平是影响机械通气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原位肝移植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顺精准医疗方案对ICU行机械通气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86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遵循ICU常规流程进行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和顺精准医疗方案实施管理;比较两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脱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脱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联合和顺精准医疗方案,能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患者住院时间和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脱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BiPAP呼吸机在撤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时应用BiPAP过渡脱机的可行性。方法:对24例较长时间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经鼻(面)罩BiPAP通气辅助撤机。结果:BiPAP通气后收缩压有所下降,舒张压在治疗后无明显变化,心率明显下降。血气分析及呼吸功能变化示无创通气治疗后pH值、PaO2、SaO2、VT与机械通气时相比下降不明显(P>0.05)。脱离BiPAP机后的Pa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创通气1h时的PaCO2上升,其余时刻PaCO2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治疗后的均值有所下降。24例患者除3例因排痰不畅,导致二氧化碳潴留,需重新插管机械通气,其余21例经BiPAP通气1~3d,成功脱离BiPAP支持,自主呼吸及咳嗽排痰均较好,无出现明显的无创通气的并发症。结论:合理地应用BiPAP无创通气协助早期脱离有创通气是可行的,既可明显减少机械通气的应用时间,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又能改善呼吸功能,同时允许任何时相的自主呼吸,同步性好,无需应用镇静剂,耐受性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脱机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肝移植患者术后常需短期机械通气辅助支持,对比分析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对肝移植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 2006-01/12于解放军第四五八医院行背驮式肝移植的患者11例,患者对实验及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经漂浮导管、桡动脉导管进行持续心输出量、肺动脉压及动脉血压监测.随机交替使用容量控制通气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压力支持通气,观察两种通气模式下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氧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11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压力支持通气模式下患者的气道停顿压明显低于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 < 0.05),两组通气模式下患者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氧动力学指标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压力支持通气模式可作为肝移植术后患者呼吸支持和脱机过渡较为理想的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改良呼吸操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ICU行机械通气且清醒合作的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实施改良呼吸操,包括肢体功能训练和改良呼吸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日数、间断脱机时间、间断脱机成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实施改良呼吸操可缩短机械通气日数、延长间断脱机时间,提高间断脱机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改良呼吸操可以减少患者呼吸次数、提高经皮血氧饱和度,有利于改善患者呼吸、氧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呼吸操实施前后对心率、血压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改良呼吸操,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延长间断脱机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前体(pro-brain natrituretic peptide,pro-BN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检测在机械通气脱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呼吸衰竭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中,选择具有可比性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在达到自主呼吸试验标准后给予脱机,根据研究对象的脱机情况将其分成成功组与失败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浆pro-BNP水平、PCT水平、氧合指数、平均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等各项指标,同时对影响机械通气脱机成功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成功组血浆pro-BNP、PCT检测结果均低于失败组,而氧合指数高于失败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平均心率及平均动脉压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浆PCT、pro-BNP均为影响机械通气脱机成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ro-BNP、PCT水平能有效反应机械通气患者的脱机风险,在给予自主呼吸试验时联和检查pro-BNP、PCT水平,能显著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脱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腑平喘汤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机械通气),治疗组加用通腑平喘汤,每日1剂,煎汁200 m l,分2次鼻饲。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 d和5 d及脱机后的动脉血气指标,痰液中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N%)、氧合指数(PaO2/F iO2)、肺动态顺应性(Cdyn),病死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5 d血气分析、N%、PaO2/F iO2、Cdyn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均<0.05),而其余观察时间点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8.6±3.7)d〕较对照组〔(12.1±5.2)d〕显著缩短(P<0.05),VAP发生率亦较对照组显著减少〔20%(4/20例)比40%(8/20例),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机械通气等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腑平喘汤,有助于尽快控制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肺部炎症反应,改善呼吸功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中,使用单向活瓣通气给氧的方法对脱机训练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机械通气72 h以上患者48例,符合撤机标准,在准备撤机前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使用单向活瓣通气给氧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脱机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氧气管给氧通气的方法,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变化,并了解患者的耐受性及舒适度改变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脱机后1 h3、h2、4 h动脉血气分析的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次数、心率、血压变化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耐受性及舒适度明显比对照组好。结论使用单向活瓣通气给氧用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方法,可以使患者能吸入较精确的足够的氧混合气体,降低导管死腔,减少患者的呼吸做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从而能使患者达到快速、顺利脱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阿托品、盐酸戊乙奎醚或术中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机械通气对长时间全麻手术患者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45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行择期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阿托品组术前静脉注射阿托品0.25mg,术中行间歇正压通气(IPPV),PEEP值设为0cmH2O;盐酸戊乙奎醚组术前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1mg,术中行IPPV,PEEP值设为0cmH2O;PEEP组术前静脉注射阿托品0.25mg,术中行IPPV,PEEP值设为6cmH2O。各组患者吸空气状态下,于全麻前5min及苏醒拔管后1h行血气分析,计算术前和术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比较各组P(A-a)O2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阿托品组、盐酸戊乙奎醚组和PEEP组分别有14例、15例和14例患者完成研究。阿托品组术后P(A-a)O2显著大于术前P(A-a)O2(P〈0.05);盐酸戊乙奎醚组和PEEP组术后P(A-a)O2与术前P(A-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术后P(A-a)O2与术前P(A-a)O2的差值存在显著差异(PEEP组〈盐酸戊乙奎醚组〈阿托品组,P〈0.05)。盐酸戊乙奎醚组术后口干时间显著长于其他两组(P〈0.05);阿托品组有1例发生术后低氧血症;3组术后均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结论:长时间手术全麻机械通气患者,术前仅应用阿托品术后肺内分流显著增加;术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或术中联合PEEP通气可预防肺内分流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撤离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术后24h内是否可以撤离机械通气,将96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分为两组。以术前、术中及术后常用的临床及实验室18项指标作为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对象,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进行stepwise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术前CHILD分级、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尿量、术中低血压持续时间、术后肾功能衰竭8项指标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术中尿量和术后肾功能衰竭是三个独立相关影响因素。结论:影响肝移植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术中出血量多、尿量减少、术后出现肾功能不全是相关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黄乐林 《中国临床康复》2014,(27):4304-4309
背景:在非体外循环的条件下,保证患者在麻醉效果良好的情况下完成序贯式双肺移植,胸段硬膜外复合全静脉麻醉和全静脉麻醉的选择上尚存在争议。 目的:观察序贯式双肺移植过程中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患者呼吸功能及肺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24例序贯式双肺移植患者分为全静脉麻醉组及硬膜外复合全静脉麻醉组。对两组患者麻醉后单、双肺通气10 min后的氧耗量、二氧化碳排出量、呼吸商和能量消耗进行测定。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移植过程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以及血糖水平参数变化。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在移植后6个月、1年及3年的随访调查中,肺功能均得到明显的改善,血气分析状况良好,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及死亡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麻醉后硬膜外复合全静脉麻醉组单、双肺通气患者的氧耗量、二氧化碳排出量和能量消耗指标均明显高于全静脉麻醉组相同时段对应指标(P〈0.05)。同组患者单肺通气的氧耗量、二氧化碳排出量和呼吸商指标低于双肺通气,但差异不明显(P〉0.05)。硬膜外复合全静脉麻醉组单、双肺通气患者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以及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全静脉麻醉组相同时段对应水平(P〈0.05)。全静脉麻醉组麻醉后双肺通气患者的皮质醇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单肺通气患者(P〈0.05)。硬膜外复合全静脉麻醉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以及血糖水平在单、双肺通气时的差异不明显(P〉0.05)。提示在双肺移植过程中,胸段硬膜外复合全静脉麻醉与全静脉麻醉相比,患者氧耗量、二氧化碳排出量和能量代谢明显增强,可减轻应激反应,且麻醉后代谢、应激情况不受通气方式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血小板及其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拜耳ADVIA2120型)测定128例肝移植术前患者、81例肝移植术后(60d)无出血患者、13例肝移植术后有出血患者及1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及其参数等相关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1)肝移植术前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肝移植术后无出血组PLT、MPV、PCT、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移植术后有出血纽PLT、MPV、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移植术前组比较,(1)肝移植术后无出血组PLT、MPV、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肝移植术后有出血组PLT、MPV、PCT、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移植术后有出血组与无出血组比较,PLT、MPV、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及其参数相关指标的检测表明,(1)可配合临床观察肝移植术后疗效以及判断病情的变化;(2)间接反映肝移植术后PLT的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对于异体血用量的影响。方法:将46例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按是否使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技术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对照组没有使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分别统计两组术中或术后输异体血量、检测术后24小时血常规变化;观察组需统计自体血液回收量和回输量。结果:观察组的输异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24小时血常规较术前均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Hb、Hct、Plt比术前明显降低;比较两组术后24小时血常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应用于心血管外科出血量较大的手术,能明显减少异体血用量,减少输异体血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值得在其它科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国内外关于肾移植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肾移植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诊疗方案。方法:对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8-01/2010-08收治的277例同种异体肾移植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15例(5.41%)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中:弥漫性脑病7例(2.52%),脑血管意外4例(1.44%),癫痫发作3例(1.08%),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0.36%)。提示肾移植后中枢神经系统原因较复杂,包括感染、缺氧、代谢、电解质紊乱、移植后排斥反应及免疫抑制剂(钙调蛋白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胸外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6年2月至2012年2月间收治的胸外伤患者1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及对照组57例,分别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胸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疼痛均明显较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指证前提下,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外伤比传统开胸手术的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实施全麻手术(不含肾移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54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因不同病因实施全麻手术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相应科室60例同期实施全麻手术的肾功能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对照,回顾性分析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与肾功能正常患者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升高(48.1%和10.0%,P<0.01);最常见并发症为严重高血压(20.4%),其次为肺部感染(14.8%)、心脏事件(13.0%);与对照组相比住院时间显著延长,分别为(22.37±13.57)天和(10.82±6.09)天(P<0.01);2组术后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7.4%和1.7%,P=0.188);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术中出血≥400ml与术后并发症增加有关(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是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与否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914,95%可信区间:1.164-275.802; P=0.039).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最常见并发症为高血压、肺部感染、心脏事件,其发生与患者术前低蛋白血症、术中出血多及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其中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生物制剂参与的免疫诱导治疗逐渐成为肾移植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有效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又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目的:探讨不同生物制剂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对机体免疫状态及移植肾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10例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应用生物免疫诱导治疗情况分组,单克隆抗体组(n=35)肾移植受者接受巴昔利单克隆抗体治疗,多克隆抗体组(n=43)肾移植受者接受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n=32)肾移植受者未接受生物制剂免疫诱导治疗。对比分析3组受者在肾移植后1,4,12周的淋巴细胞绝对值、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并评价移植后12周内移植肾功能状态和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单克隆抗体组、多克隆抗体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多克隆抗体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克隆抗体组、对照组(P〈0.05)。单克隆抗体组、多克隆抗体组移植后1,4,12周淋巴细胞绝对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克隆抗体组移植后1,4,12周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低于单克隆抗体组、对照组(P〈0.05)。表明生物制剂参与的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方案可有效抑制移植受者活化T淋巴细胞功能状态,降低移植肾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但应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背景: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短期疗效优良已被大多数学者公认,但有关其中长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资料较少。目的:总结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11/2007-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接受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4例,其中单节段置换30例,双节段置换4例。于置换前、置换后7d、3,6,12,24,36,48个月行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JOA评分、颈部及上肢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以颈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射线片测量手术节段、邻近节段及C2~7屈伸活动度的变化,手术节段和邻近节段椎间高度变化及手术节段的轴向平移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置换后神经症状均明显好转,各随访点SF-36生活质量量表躯体评分和心理评分、JOA评分、颈部和上肢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置换前明显改善(P〈0.05),3个月之后各随访时点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入的Bryan假体历次随访均保留了〉2°的活动度,未发现手术节段异位骨化与自发性融合,随访48个月时手术节段及C2~7屈伸活动度较置换前略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上下邻近节段屈伸活动度维持了置换前水平;手术节段的椎间高度由置换前的(6.04±1.02)mm增加到(8.44±0.43)mm(P〈0.05);上下邻近节段椎间高度及手术节段的轴向平移均维持了置换前水平。说明Bryan人工颈椎间盘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中期临床效果良好,较好的保留了手术节段、邻近节段及整个颈椎的运动学特性,且近中期并发症很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