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因为是关节内骨折,对于移位明显的骨折撕脱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是必要的。本科在钢丝固定基础上采用钛缆系统在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本科2008年4月—2015年10月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35例,在关节镜下复位并使用钛缆系统固定。其中男21例,女14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关节镜辅助下对15例合并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复位及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5~24个月,骨折均愈合,应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良5例,中1例,优良率93.4%。结论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能避免前交叉韧带的二期重建、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3.
随着交通意外及运动创伤的日益增多,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发生率也日益增加,ACI。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治疗较为困难。关节镜下缝线“8”字打结空心钉固定治疗ACI。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尽管有一定的难度,但因其创伤小、监控直接,复位和固定可靠,同时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撕脱骨折,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复位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进行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髁间嵴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式。方法:本组6例患者,根据髁间嵴骨折不同的形态类型,分别选择丝线、克氏针、可吸收螺钉、空心螺钉固定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块,术后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随诊3~36个月,术后3~4个月骨折部位均愈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价疗效,平均得分92.6分。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根据髁间嵴撕脱骨折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内固定方式,可得到准确的复位、良好的骨折愈合及满意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15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于关节镜下进行骨折复位,并应用可吸收螺钉进行骨折固定。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呈阳性,Lysholm评分为(42.1±5.7)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为(43.2±5.3)分。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9.1个月。术后即刻X线片检查示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复位良好,术后3个月X线片复查示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肢膝关节活动范围达0~120°;除2例Lachman试验阴性、前抽屉试验弱阳性外,其余10例两项检查均呈阴性;Lysholm评分为(89.7±3.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 =21.800,P =0.000);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为(93.5±6.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 =21.700,P =0.000)。结论 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能实现有效复位、牢固固定以及骨折临床愈合,具有简单易行、固定准确牢固及无需二次手术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9年7月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骨科和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二科收治的18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利用关节镜进行关节腔检查、处理合并症、复位骨折及微创内固定,采用膝关节功能H...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锁扣带袢双钛板固定术治疗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适应症及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2例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术前完善影像学检查及评估,在关节镜下行复位及锁扣带袢双钛板固定,术后积极康复训练。结果成功1例,术后早期开始康复训练;术后3个月,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失败1例,改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推迟2周开始康复训练,术后4个月基本恢复正常膝关节功能。结论对于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块体积较大、较为完整的非骨质疏松患者,采取关节镜下锁扣带袢双钛板固定术可达到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有利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9.
黄崇博  向孝兵  丁清和 《新医学》2010,41(9):605-60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带垫圈的空心钉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关节镜下带垫圈的空心钉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29例,全部患者术后定期摄正侧位X线片判定骨折愈合情况,于术后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并定期随访。结果:患肢摄正侧位X线片示:所有骨折均呈骨性愈合;25例解剖复位,4例未能解剖复位,边缘有小碎片翘起,但没有髁间窝撞击,膝关节活动度好,无需特殊处理。屈膝功能练习示膝关节活动度正常27例,屈膝受限2例,但此2例的屈膝度数均超过90°。所有病例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检查稳定性良好,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用带垫圈的空心钉固定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创伤小、恢复快、固定可靠,有效避免了一些并发症的发生,能较大程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其缺点是1年后需要二次手术于关节镜下取出内固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31 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8 例先作关节镜检查,对合并半月板损伤的4例作了成形术或缝合术.切开内固定术采用膝后方入路11 例,膝后内侧入路20 例.骨折固定根据骨折块大小,选用Arthrex 韧带编织带加钢丝、可吸收螺钉、钢丝、门型钉、锚钉.结果 随访12~24 个月,平均15 个月,术后骨折复位均良好.2例术后2周骨块碎裂撕脱移位,行重建术,其余29 例患者按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均达90 分以上.膝关节伸直功能正常,屈曲115°~145 °.结论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结合关节镜技术诊治关节内合并损伤,合理选用骨折固定方式,能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复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83例,其中Ⅱ型27例,Ⅲ型38例,Ⅳ型18例.在关节镜监视下行骨折复位、利用前交叉韧带胫骨导向器准确确定骨床上的钻孔位置;于胫骨结节内下部经皮向关节腔钻入一个骨隧道;采用双股5号尼龙编织缝线套扎前交叉韧带基底并经骨隧道引出关节外固定于胫骨结节内侧门型钉上.结果 术后83例获得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Lachman和抽屉试验均为阴性.X线片显示除2例骨块前缘有2 mm上撬外均为解剖复位,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活动均正常.结论 关节镜下复位及双股尼龙编织缝线套扎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该手术方法简便易行,创伤小,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螺钉与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共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分别在关节镜下行缝线与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随访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量表评分、患健侧位移差值及屈曲挛缩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Lysholm评分、IKDC评分及患健侧位移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屈曲挛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螺钉与缝线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提高复位稳定性和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方面效果接近,但关节镜下螺钉固定方案应用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操作难度。  相似文献   

13.
陈维东 《中国临床康复》2013,(52):9017-9022
背景:胫骨髁间棘骨折临床目前多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但其固定方法目前尚有争议。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应用空心螺钉与缝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6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及医师建议分为空心螺钉组(n=25)和缝线组(n=21),分别在关节镜下行空心螺钉与缝线内固定。结果与结论:空心螺钉组与缝线组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固定后 Ikeuchi 膝关节评分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但空心螺钉组患者固定后功能训练时间明显比缝线组短(P 〈0.05)。提示关节镜下空心螺钉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比缝线有利于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背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矫形术中胫前肌腱通常用钢丝固定,需二次手术抽出和可能发生感染,尝试应用骨锚来固定胫前肌腱。目的:分析骨锚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矫形术中固定胫前肌腱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儿童截肢后的小腿,解剖出胫前肌腱和楔骨,用Mitek GII锚钉和No.2Ethibond缝线分别固定,所有的样本进行生物力学垂直拔出试验,直到失败。结果与结论:骨锚固定楔骨的失败模式如下:10枚骨锚全部拔出,无缝线断裂,骨锚无损坏,平均最大拔出载荷137N。缝线固定楔骨的失败模式如下:10根No.2Ethibond缝线全部断裂,平均最大拔出载荷为92N。提示骨锚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优于经骨的缝线固定,达到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矫形术中固定胫前肌腱的强度。  相似文献   

15.
背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金标准,但在肌腱的固定方式方面仍有分歧。目的:观察联合运用Rigidfix、Endobutton和Intrafix系统在关节镜下进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05/2010-05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应用Rigidfix、Endobutton和Intrafix系统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30例,该组患者关节镜下均证实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断裂。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6~45岁。将患者股骨端用Endobutton、Rigidfix固定,胫骨端用Intrafix固定,观察术后近期疗效,以Lysholm评分、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与结论:对30例患者随访5~17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患膝关节活动度正常,平均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分别由术前的(50.0±6.0)分和(49.5±5.5)分提高到术后的(85.5±3.5)分和(87.0±2.5)分(P〈0.05)。说明联合应用Rigidfix、Endobutton和Intrafix系统进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具有近期疗效佳、移植物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达到良好的临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背景:胫骨平台3柱骨折多为高能量暴力引起,一般为粉碎性骨折,伴随关节面破裂、塌陷,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并发症多,是创伤骨科的难点。目的:观察前后联合双切口3块钢板固定治疗合并复杂后侧骨折的胫骨平台3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双切口3块钢板固定治疗12例复杂胫骨平台3柱患者,前外侧切口采用一块高尔夫棒型钢板固定,后内侧用一块长钢板加一块短"T"型钢板固定。结果与结论:12例患者内固定后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骨折均获愈合。X射线愈合时间为(14.0±1.1)周,完全负重时间为(15.1±1.7)周。内固定后即刻Rasmussen评分为(16.8±0.6)分。内固定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屈126.3°,伸-1.3°,膝关节HSS评分为(89.1±2.5)分。内固定后即刻,3,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及胫骨平台后倾角度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患者内固定均未发生切口皮肤坏死、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果表明,对于合并复杂后侧骨折的胫骨平台3柱骨折,双切口3钢板固定方法兼顾到了骨折的复杂性和胫骨平台后侧的解剖学形态特殊性,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手术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行膝后倒"L"形小切口显露,解剖复位骨折,予以中空螺钉及带线锚钉内固定。术后随访6个月,收集骨折复位、愈合及关节稳定性、活动度以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8~13周均骨性愈合,未见位移。术后6个月,有2例后抽屉试验弱阳性,1例轻度屈膝受限,无伸膝受限,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2.0±2.4)分。结论膝后内侧入路中空螺钉及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操作简单、安全、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爱惜邦缝线联合高强缝线Rigidfix系统固定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8月采用Rigidfix系统固定自体肌腱重建ACL 48例,25例移植肌腱采用高强缝线联合爱惜邦5号线编织缝合(观察组),23例移植肌腱单独采用爱惜邦5号线编织缝合(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损伤侧别、病程及术前Lachman试验、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处理方法和康复措施一致。结果两组术程顺利,术中无血管、神经及半月板损伤,术后无供腱区疼痛、肌无力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6个月及2年Lachman试验、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明显优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igidfix系统固定自体肌腱重建ACL时,运用高强缝线联合爱惜邦5号线对移植肌腱进行编织缝合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术中是否有必要采用高强缝线尚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背景:由于膝关节的体外标本无法模拟膝关节的真实运动,而体内的运动测试又无法获得骨结构的运动信息,因而不能得到准确的膝关节稳定性数据,也就无法对膝关节损伤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深入的研究。目的:应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2D/3D图像配准技术及图像处理技术对前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6个自由度变化进行静态加载体内稳定性测试。方法:8例患者单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而对侧正常,膝关节在屈曲0°,30°,60°和90°时分别进行134N前加载。采集各角度相互垂直的2D图像,与3DCT图像在虚拟X射线投射系统进行2D/3D图像配准,还原膝关节不同角度时的股骨和胫骨相对3D位置关系,获得膝关节6个自由度数据。结果与结论:前交叉韧带断裂后胫骨前移均明显增加,在完全伸直(0°)时胫骨前移最小,胫骨前移在30°时达到最大;胫骨前移在60°和90°时逐渐减小,各角度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0)。前交叉韧带断裂后,膝关节胫骨内旋、内移均较健侧增加(P=0.000)。提示通过2D/3D图像配准技术可以实现对膝关节静态加载的体内稳定性分析;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膝关节前移、内旋和内移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To restor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function and therefore knee joint stability surgical refixation of ACL avulsion fractures is a unanimous recommendation in the literature. Both arthroscopic screw fixation and transtibial suture fixation are appropriate surgical procedures regarding results and complication rates. Based on minimally invasive and minor effects on epiphyseal growth plates, we prefer arthroscopically assisted cannulated screw refixation, especially in skeletally immature patients. The present article comments on the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current literature, discusses benefits and adverse effects of several surgical approaches and demonstrates own results and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