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背景:脂联素可在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观察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西百色地区壮族男性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广西百色地区壮族男性跟骨骨量减少患者,采用单碱基延伸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技术对广西百色地区302例壮族男性的脂联素基因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063539、rs12495941、rs266729和rs3774261)进行了基因分型。结果与结论:以5个多态性位点作为自变量的多元Logistic回归检测结果显示,仅rs3774261多态性与跟骨超声振幅衰减显著相关(OR=1.948,95%CI:1.184~3.203,P〈0.01),并独立于骨量减少的传统危险因素。对基因型进行纯合子与杂合子合并后的协方差分析显示,仅rs3774261的AG+GG与AA基因型的跟骨超声振幅衰减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G+GG型对骨密度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AA型是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素。结果证实,脂联素基因第2内含子rs3774261位点多态性与中国百色地区壮族男性骨密度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2.
背景:脂联素可在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观察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西百色地区壮族男性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广西百色地区壮族男性跟骨骨量减少患者,采用单碱基延伸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技术对广西百色地区302 例壮族男性的脂联素基因的5 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063539、rs12495941、rs266729 和rs3774261)进行了基因分型.结果与结论:以5 个多态性位点作为自变量的多元 Logistic 回归检测结果显示,仅rs3774261 多态性与跟骨超声振幅衰减显著相关(OR=1.948,95%CI:1.184~3.203,P < 0.01),并独立于骨量减少的传统危险因素.对基因型进行纯合子与杂合子合并后的协方差分析显示,仅rs3774261 的AG+GG 与AA 基因型的跟骨超声振幅衰减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AG+GG 型对骨密度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AA 型是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素.结果证实,脂联素基因第2 内含子rs3774261位点多态性与中国百色地区壮族男性骨密度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3.
张绍敏  吴锦晖 《华西医学》2011,(9):1424-1427
成纤维碱性细胞生长因子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血压所致的内皮细胞增殖、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参与血管重构和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等相关。成纤维碱性细胞生长因子与高血压病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依据,这将为开发新型降压药物提供更多证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33例BTCC及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bFGF抗原进行检测。结果:bFGF在正常移行细胞呈阴性表达,在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肌细胞中呈阳性表达,且在肿瘤细胞中的过表达率与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在单发与多发,初发与复发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FGF在BTCC浸  相似文献   

5.
覃杰  闫翠  陈极锋  单鸿 《新医学》2015,(1):11-15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在脂肪干细胞(ADSC)治疗心肌梗死中的作用。方法从65只SD大鼠中提取、分离、培养、鉴定ADSC后,用细胞分化诱导液培养评价ADSC分化能力。将成功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的60只大鼠随机分4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n=15)、b FGF组(n=15)、ADSC组(n=15)及ADSC+b FGF组(n=15)。建立心肌梗死1周后分别注射PBS、b FGF、ADSC及ADSC+b FGF。移植4周后用心脏超声测量心肌梗死大鼠的LVEF,取大鼠心脏检测左心室梗死面积、微血管数量及ADSC分化情况。结果成功分离ADSC,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大多数ADSC表达CD29和CD90,不表达CD34和CD45。ADSC能被诱导分化成成脂、成骨细胞。ADSC+b FGF组及ADSC组的LVEF高于PBS组和b FGF组(P<0.01),ADSC+b FGF组的LVEF高于ADSC组(P<0.01),PBS组和b FGF组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ADSC+b FGF组及ADSC组的梗死面积小于PBS组和b FGF组(P<0.01),ADSC+b FGF组的梗死面积小于ADSC组(P<0.01),PBS组和b FGF组的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ADSC+b FGF组的微血管数量最多(P<0.01)。ADSC可分化为c Tn T阳性细胞、SMA阳性细胞及v WAg阳性细胞。结论 b FGF可促进ADSC分化成心肌细胞和新生微血管,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磅脱移行细胞癌(BTCC)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33例BTCC及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bFGF抗原进行检测。结果:bFGF在正常移行细胞呈阴性表达.在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肌细胞中呈阳性表达,且在肿瘤细胞中的过表达率与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在单发与多发,初发与复发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FGF在BTCC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为综合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VEGF-mRNA在局灶脑缺血不同时间和不同部位的表达和变化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SD大鼠48只。根据缺血时间和再灌时间分为9组,采用线栓并环扎的方法建立局灶脑缺血再灌模型,采用单片脑组织四氮唑(TTC)染色定位的方法确定中心区和边缘区。LASB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缺血中心区和边缘区VEGF,bFGF免疫阳性表达。RT-PCR法检测VEGF-mRNA动态变化。结果:在缺血3~6h,缺血中心区与边缘区VEGF,bFGF免疫阳性反应同时达高峰。单纯缺血组6h中心区和边缘区VEGF-mRNA转录水平达高峰,分别为0.86&;#177;0.07,1.00&;#177;0.11,24h基本降至正常水平:而假手术组和24h组中心区分别为0.20&;#177;0.04,0.22&;#177;0.04。缺血再灌组6h中心区和边缘区也在6h达高峰,分别为0.60&;#177;0.02,0.62&;#177;0.07,24h基本降至正常水平。假手术组和24h组中心区分别为0.20&;#177;0.037,0.31&;#177;0.04。结论:VEGF,bFGF早期的高表达在缺血损伤中起重要的作用,可能与神经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自身保护作用有关,VEGF,bFGF有相互促进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表达对大鼠视神经损伤修复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袁洪峰  刘少章  贺翔鸽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5):3464-3465,F003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hFGF)在视神经中的表达及在视神经损伤后的反应和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20只,雌雄不拘,按处理方式随机分为3组,视神经钳夹伤8只(A组),假伤对照组8只(B组),正常对照4只(C组)。采用大鼠球后视神经钳夹伤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于术后1,3,7,14d检测视神经hFGF的表达。结果:损伤后胶质细胞排列紊乱,胞体增大。视神经损伤后(1,3,7,14d)bFGF阳性细胞表面积密度(%)分别为2.20&;#177;0.L8,2.18&;#177;0.17,2.29&;#177;0.45,2.32&;#177;0.37,与假伤组(1.52&;#177;0.33,1.51&;#177;0.37,1.50&;#177;0.42,1.48&;#177;0.32)和对照组(1.49&;#177;0.29,1.50土0.30,1.49&;#177;0.35,1.51&;#177;0.2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037—4.158,3.531—4.182,P(0.05)。结论:视神经损伤提高bFGF在视神经中的表达,对视神经损伤的修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陕西地区汉族人群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 23,FGF-23)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于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西安市第三医院和西安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收集的349例CHF患者作为受试对象,根据随访2.5年内患者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检测FGF-23基因rs7955866,rs13312756和rs3812822位点的多态性。结果 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t=2.621)、脑钠肽水平(t=3.913)、NYHA分级(χ2=6.296)、左室舒张末期内径(t=2.805)、右室舒张末期内径(t=2.73)、左室射血分数超声测值(t=2.275)等参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s7955866位点基因多态性在等位基因模型和显性基因模型下与CHF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相关(OR=1.911,95%CI 1.210~3.018,P=0.005; OR=2.149,95%CI 1.275~3.632,P=0.004); rs3812822位点基因多态性在等位基因模型和显性基因模型下与CHF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相关(OR=1.763,95%CI 1.153~1.696,P=0.008; OR=2.046,95%CI 1.237~3.384,P=0.005); rs13312756位点基因多态性在各基因模型下均与CHF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无关(均P>0.05)。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携带rs7955866 A等位基因、rs3812822 C等位基因均是CH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368,95%CI 1.107~3.684,P=0.007; OR=1.274,95%CI 1.086~3.872,P=0.011)。结论 陕西地区汉族人群中,FGF-23基因多态性与CHF患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培养兔纤维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1月龄新西兰兔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以1,10,100μg/L的bFGF作用细胞,以四氮甲基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并在10μg/L bFGF作用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细胞周期亚时相分析。结果:在1~100μg/L范围内bFGF对培养纤维软骨细胞的增殖均有促进作用,10μg/L bFGF即可有显著效果。实验组细胞周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和分裂前期及分裂期(G2M)的时间分别为14.58,12.30,11.43h,对照组分别为22.77.17.90,20.62h。结论:bFGF对培养的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能缩短纤维软骨细胞DNA合成G1期及G2M期,从而缩短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分裂增殖。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的基因研究表明,膝关节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发病风险与白细胞介素类基因有关联性。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6基因多态性与女性膝关节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1例Kellgren/Lawrence评分大于2分的膝关节原发性骨性关节炎患者及85例健康对照的广西汉族女性的静脉血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两组白细胞介素16的rs 11556218,rs 4072111,rs 4778889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分型,计算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分析白细胞介素16基因多态性与膝骨性关节炎的易感关联。结果与结论:两组3个SNP位点的各基因频数在两组中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等位基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个位点显性模式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在rs 11556218的3种基因型的比较中,T/G基因型较T/T基因型的膝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发病风险显著减低(OR=0.41,95%CI:0.21~0.83,P=0.02);在rs 4072111中,C/T基因型比C/C基因型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OR=2.36,95%CI:1.19~4.68,P=0.03)。结果证实,广西地区汉族女性人群白细胞介素16的遗传变异与膝关节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易感性关联。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的基因研究表明,膝关节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发病风险与白细胞介素类基因有关联性.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6基因多态性与女性膝关节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1例Kellgren/Lawrence评分大于2分的膝关节原发性骨性关节炎患者及85例健康对照的广西汉族女性的静脉血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两组白细胞介素16的 rs11556218,rs4072111,rs4778889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分型,计算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分析白细胞介素16基因多态性与膝骨性关节炎的易感关联.结果与结论:两组3个SNP位点的各基因频数在两组中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等位基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个位点显性模式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在rs11556218的3种基因型的比较中,T/G基因型较T/T基因型的膝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发病风险显著减低(OR=0.41,95%CI:0.21~0.83,P=0.02);在rs4072111中,C/T基因型比C/C基因型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OR=2.36,95%CI:1.19~4.68,P=0.03).结果证实,广西地区汉族女性人群白细胞介素16的遗传变异与膝关节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易感性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反应素蛋白1(TSP-1)基因第13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致TSP-1蛋白第700位氨基酸丝氨酸转换为天冬氨酸(700N→S)与中国汉族人冠心病有无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筛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2003年11月至2007年5月437例汉族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423例TSP-1基因第13外显子钙,结合活性片段8831A→G,对筛查到含有突变的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并与正常序列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组均以AA型为主,测序仅检测到AG杂合型19例,未检测到GG纯合子.在2组中AG杂合型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比1.9%,P>0.05).TSP-1基因8831A→G在中国汉族人中发生频率低,与汉族人冠心病发生无相关性(AG对AA:OR=1.699;95%CI 0.309~9.348,P>0.05).结论 TSP-1基因8831A→G不是中国汉族人冠心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nb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在上海地区人群2型糖尿病(2-DM)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人群中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及其与2-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上海地区无亲缘关系的2-DM患者447例及正常对照440名。用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估测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度及胰岛β细胞功能。采用等位基因专一性实时PCR技术,对2-DM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人群Cnb1基因的5个SNP位点rs12329083、rs12465425、rs13029910、rs2861814及rs11692815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这些位点与2-DM的相关性。结果:rs13029910的CC基因型频率在2-DM患者组中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2.7%比0.7%,P=0.021),CC基因型个体2-DM发病风险增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OR值(比值比)为4.266(P=0.035)。rs12329083(A/T)、rs12465425(G/T)、rs2861814(C/T)及rs11692815(A/G)位点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在2-DM组与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b1基因可能与上海地区人群2-DM的遗传易感性有关,其中rs13029910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CC与2-DM发病风险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15.
背景:越来越多的基础研究显示P2RY2基因在心血管系统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人类尸=2开y2基因可能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发生相关.目的: 验证人类P2RY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相关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一对照观察,于2006-03/2008-06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完成.对象:纳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患者32例,另外选择120例既往无心血管系统疚病史的人作为对照组.方法:选择P2RY2基因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rs4944831,rs1783596,rs4944832,rs4382936及rs10898909,通过TaqMan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分型的方法进行基因分型.主要观察指标:分析并比较2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支架置入后再狭窄主要危险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结果: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s4944831在基因型和显性模型(TG+GG)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9,0.040);rs10898909在隐性模型(AA)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2,0.03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GG在2组的差异消失,而AA在2组的差异依然存在(P=0.016).结论:人类P2RY2基因的rs10898909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标志,其AA基因型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在骨膜.成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为其基因转移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实验于2003-09在广州军区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完成。采用聚乙烯亚胺介导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经转染至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中,培养36h后,采用细胞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杂交、酶联免疫吸附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等方法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生物学活性。结果:①pcDNA3.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的成骨细胞能分泌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至细胞培养液中,表达量约为(1.56±0.08)ng/mL,高于未经转染的细胞培养液[(0.53±0.048)ng/ml,(P<0.01)]。②经转染的成骨细胞的培养上清可以明显促进3T3细胞的增殖,表明成骨细胞所分泌表达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能够转移至骨膜成骨细胞中,经转染的细胞能够超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7.
张丽君  丁焕文  王捷  郭勇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8):98-100,i0005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在骨膜.成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为其基因转移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实验于2003-09在广州军区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完成。采用聚乙烯亚胺介导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经转染至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中,培养36h后,采用细胞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杂交、酶联免疫吸附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等方法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生物学活性。结果:①pcDNA3.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的成骨细胞能分泌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至细胞培养液中,表达量约为(1.56&;#177;0.08)ng/mL,高于未经转染的细胞培养液[(0.53&;#177;0.048)ng/ml,(P〈0.01)]。②经转染的成骨细胞的培养上清可以明显促进3T3细胞的增殖,表明成骨细胞所分泌表达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能够转移至骨膜成骨细胞中,经转染的细胞能够超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骨组织的损伤有修复作用,许多体内外实验均表明外源性植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明显促进骨形成过程。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移对成骨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1/07在解放军广州军区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完成。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体质量1.5~2.5kg,采用聚乙烯亚胺(jetPEITM)介导真核分泌表达载体pcDNA3.1-bFGF及非分泌表达载体pEGFP-C3-bFGF转染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消化收集转染成骨细胞以及未经转染的成骨细胞,利用血细胞计数器进行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同时测定DNA浓度、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含量的变化。结果:①未转染的细胞在第8天进入稳定期,而经转染的细胞在第10天才进入稳定期。未转染细胞最终达到的细胞数量为(1.70±0.02)×109L-1,而经转染的细胞数量为(2.10±0.03)×109L-1,差异显著(P<0.05)。②经pcDNA3.1-bFGF转染的成骨细胞的DNA量最高,约为(255±20)mg/L,而经pEGFP-C3-bFGF转染的成骨细胞的总DNA量约为(225±20)mg/L,未经转染的成骨细胞的总DNA量为(100±10)mg/L。③pcDNA3.1-bFGF转染的成骨细胞培养至第9天后,碱性磷酸酶分泌量为(8.0±0.22)IU/mL;而未转染的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分泌量为(13.12±0.18)IU/mL。经pEGFP-C3-bFGF转染的成骨细胞所分泌的碱性磷酸酶与未经转染的细胞的分泌量相当,约为(12.56±0.24)IU/mL。④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骨钙素分泌量的变化趋势与碱性磷酸酶相同,但重组质粒转染成骨细胞与未转染细胞最终分泌的骨钙素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经pcDNA3.1-bFGF及pEGFP-C3-bFGF重组质粒转染后,成骨细胞的生长特性有一定的变化,与添加外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基本相同。②pcDNA3.1-bFGF转染的细胞分泌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促进细胞分裂增殖,降低碱性磷酸酶的表达,而pEGFP-C3-bFGF转染的细胞不能分泌表达蛋白,难以发挥其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