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骨折内固定后易发生骨延迟愈合及骨不愈合.目的:观察金属植入物骨折内固定后联合不同极低频率脉冲电磁场治疗四肢新鲜骨折的疗效.方法:将四肢新鲜骨折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内固定后给予常规治疗,其他3组内固定后第3天起分别配合2,16,32 Hz脉冲电磁场治疗,4组患者分别于内固定后4,8,12周行骨折部位的X射线检查,固定前及固定后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完成时,分别检测4组患者骨钙素、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水平及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与结论:随治疗时间延长,4组骨痂生成均增多(P < 0.01);在相同时间点上,2,16,32 Hz治疗组骨痂生成情况及骨代谢生化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2 Hz治疗组骨痂生成情况及骨代谢生化指标均高于16,32 Hz治疗组(P < 0.05).结果证实,脉冲电磁场促进骨痂生长从而促进骨折愈合,2 Hz极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金属植入物内固定骨折愈合的疗效优于16,32 Hz.  相似文献   

2.
背景: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年青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具有明显的优势,优良率为65%~100%.老年此类骨折患者由于骨质疏松和全身状况等原因,是否有必要接受金属植入物的内固定治疗干预,尚缺乏验证.目的:探讨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效果,并与保守治疗及年青患者作比较.方法:选择2002-01/2007-06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骨一科收治的27例肱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年龄68(60~76)岁;其中20例肘关节实施开放复位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7例进行保守治疗.术后3,6,12周临床和影像学评估分析患者伸屈功能、关节面台阶和前倾角,并与文献中中青年患者内固定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2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7~28个月,其中26例骨性愈合.金属植入物内固定组1例不愈合,为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因全身情况而拒绝进一步治疗;无钢板断裂,2例存在螺钉松动,3例克氏针松动,但不需要手术干预.金属植入物内吲定组患者伸屈功能、关节面台阶和前倾角评定结果及优良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P<0.01).内固定治疗组不愈合率(骨折部位和截骨部位)、感染、异位骨化、神经损伤以及和金属植入物相关的症状与文献中年中青年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其他关节内骨折一样,老年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也需要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干预,只要遵循基本的外科和内固定的原则,保持前倾角和关节的完整性,均能获得一定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背景: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如何选择金属植入物,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年龄、骨质疏松程度、围手术期状态、骨折类型等多因素进行考虑,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目的:比较4种不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4种不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进行骨折修复,动力髋螺钉组、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Gamma 钉组和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组各45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内固定后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组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动力髋螺钉组和Gamma钉组(P 〈0.05),内固定后Harris评分优良率均高于动力髋螺钉组和Gamma 钉组(P 〈0.05),而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组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内固定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Gamma组和动力髋螺钉组(P〈0.05)。提示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可靠、内固定后并发症少,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王刚  白跃宏 《中国临床康复》2014,(53):8679-8684
背景:中高频电疗是临床疾病治疗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科,特别是骨科康复治疗。但康复治疗学通常将"局部金属植入物"作为中高频电疗的禁忌证,所以骨科金属内植物置入后通常不能进行中高频电疗。目的:综述目前国内外对骨科金属植入物置入后中高频电疗的研究现状,阐明中高频电疗对骨科金属植入物置入后对组织恢复的促进作用以及热损伤,探究中高频电疗在骨科金属植入物置入后对组织产生的影响及临床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数据及CNKI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中、高频电疗,金属植入物,热损伤"或"middle and high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metal implant,heat damage"为检索词,纳入与中高频电疗在骨科金属植入物置入后应用的相关研究文章。排除重复及较陈旧的文献。共40篇文献符合标准,中文33篇,英文7篇。结果与结论:随着钛合金等新的植入物材料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治疗剂量的中高频电疗能够促进组织愈合,消除肿胀,并缓解疼痛。但目前还有许多疑问未完全解释清楚,比如中高频电疗对金属植入物周围造成损伤的剂量、造成热损伤的类型、组织学改变等;如果采用不同涂层的钛合金植入物,是否能减少热损伤,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背景:传统钢板的金属元素组成对人体存在潜在风险,中国自主研发的钛铌锆钽合金,其元素组成不存在致毒风险,具有低弹性模量和高强度等特点,为新型金属内植物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目的:探讨钛铌锆钽合金对兔骨折端骨愈合的影响。方法:锯断实验兔双侧肱骨干,其中一侧植入钛铌锆钽合金,作为实验组;另一侧植入普通钢板,作为对照组。术后28,56,84,112 d测试应力遮挡率;骨折前、骨折后、接骨器手术后即刻及术后的第14,28,56,84天测定骨折端骨生物电位;术后7,14,28,56 d对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各时间点应力遮挡率低于对照组(P 〈0.01)。与骨折建模前相比,骨折后两组的骨生物电位为负数,行内固定后可见电位降低,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实验组术后始终保持负电位且波动较小。术后56 d,实验组骨折端可见骨性连接形成,哈佛氏管重建较好,骨小梁排列有序且与骨轴向较为平行;对照组骨折端可见编织骨,骨小梁排列较实验组无序,皮质骨部分骨吸收。表明钛铌锆钽合金可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6.
背景:临床多采用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股骨中上段干骨折,但由于骨折类型、手术操作及内固定方式或术后功能锻炼不当等容易发生并发症,目前关于不同金属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干中上段骨折后并发症及其原因的系统研究报道尚少.目的:回顾性分析带锁髓内钉、加压钢板、梅花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干中上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博济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干中上段骨折患者92例,男63例,女29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加压钢板内固定组、梅花钉内固定组,均采用常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观察3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与结论:①92例患者股骨干中上段骨折患者经切开复位内固定均获得成功.3组平均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加压钢板内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少于梅花钉内固定组,治愈率高于梅花钉内固定组(P<0.05).③股骨干中上段骨折内固定物弯曲断裂、骨折不愈合、再骨折及感染是主要并发症,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并发症低于加压钢板内固定组及梅花钉内固定组(P<0.05).说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更利于骨折愈合,但骨折部位和类型千变万化,内固定材料强度的差异和骨折复位情况不同,必须采取个体措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和音乐治疗对骨折愈合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折内固定后高压氧和音乐治疗对骨折愈合的效果观察。方法:股骨和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A组常规护理治疗;B组常规护理治疗的同时进行音乐护理,术后第7d开始进行高压氧治疗;治疗后分别在30d、40d、60d拍X线片,观察其骨痂形成的情况。结果:各观察时间段X线片显示B组骨痂形成情况优于A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骨折内固定后进行高压氧治疗和音乐护理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8.
许莲芳 《护理研究》2005,19(8):1626-1626
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撑开伤椎可恢复椎体高度、脊柱生理弧度及间接椎管减压,但压缩破坏的骨小梁不能恢复原来的骨小梁间隙,并在椎体内留下空隙,往往数年不愈合,或形成纤维化结构,不具备负重能力,术后可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及椎体再塌陷,影响治疗效果。2001年2月起,我们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alcium phosphatecement,cpc)行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38例,近期疗效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配合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背景:复杂肩胛骨骨折多采用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标准的内固定入路(Judet入路)切口长,创伤较大。随着螺旋 CT 及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使得临床医师可在植入物内固定前设计微创切口并完成内固定治疗,减少创伤,提高修复效果。目的:观察三维重建设计结合重建钛板或拉力螺钉微创内固定修复复杂肩胛骨骨折的效果。方法:纳入2007年2月至2012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33例复杂肩胛骨骨折患者,植入物内固定前进行CT三维重建扫描,明确需要复位及内固定的部位,依此设计微创植入物内固定切口,减少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的剥离,进行复位,并应用重建钛板及/或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与结论:33例患者手术时间90-130 min,术中出血300-400 mL,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2-4个月。植入物内固定后随访12-24个月,根据Hardegger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优17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提示三维重建设计组合小切口微创修复复杂肩胛骨骨折,能够以较小的创伤完成骨折的满意复位及植入物内固定,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1):1809-1811
目的探析不同植入物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长骨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四肢创伤长骨骨折后骨不连患者104例,依所使用的植入物不同分为钢板组与髓内钉组,分别利用动力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行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髓内钉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28.6±2.1)w,较钢板组的(23.2±2.6)w明显更低(P<0.05);髓内钉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2.31%,较钢板组的76.92%明显更高(P<0.05);髓内钉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46%,较钢板组的36.54%明显更低(P<0.05)。结论针对四肢创伤长骨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在行内固定治疗的过程当中选择带锁髓内钉作植入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佳,术后骨折愈合较快,且不易产生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当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应力刺激可以促进四肢长骨干骨折愈合。目的:观察应力因素对微小骨折块愈合的影响。方法:制作兔双侧股骨大转子劈裂撕脱微小骨折模型,一侧采用克氏针固定(对照组),另一侧采用拉力螺钉置入固定(实验组)。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表现:实验组骨痂生长速度较对照组快,外骨痂量多,灰度高,骨痂塑型时间短。②CT表现:实验组内外骨痂生长速度比对照组要快,骨折处塑形较对照组好。③骨痂组织切片光镜观察发现,两组骨折愈合都表现为软骨内成骨方式,实验组血肿消失、机化较快,修复性纤维组织较早被软骨性骨痂取代,骨痂生长旺盛,断端骨痂愈合早且快,而且软骨性骨痂骨化、骨样小梁转化为编织骨均较对照组早,骨改建塑型亦较对照组好。④实验组和对照组骨折间隙内骨痂钙、磷元素的含量术后均逐渐升高至6周后开始下降,4周时实验组钙磷含量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微小骨折块的愈合方式表现为软骨内成骨,适宜的加压固定较不加压固定骨折块周围组织水肿消退快,炎性反应小,骨痂中钙磷沉积早,含量大,骨折愈合时间短,骨痂质量好塑型快。  相似文献   

12.
背景: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探讨中药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颈骨质疏松的影响,可为采用中药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提供实验依据。目的:观察仙珍骨宝胶囊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颈松质骨的影响。方法:3月龄SD雌鼠随机分为4组:基础对照组于实验开始时处死取材,去卵巢组和仙珍骨宝组去卵巢造模。仙珍骨宝组在去卵巢后灌胃仙珍骨宝,去卵巢组和年龄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90d后处死,取股骨颈经不脱钙骨制片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测量。结果与结论:与年龄对照组比较,去卵巢大鼠静态参数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和骨小粱数量明显减少(P〈0.01),骨小粱间隙明显增大(P〈O.01);动态参数的每毫米破骨细胞数和破骨细胞贴壁表面长度明显增加(P〈O.01),骨矿化沉积率明显减少(P〈O.01)。说明去卵巢能导致大鼠股骨颈骨量显著减少。给予仙珍骨宝治疗后,大鼠的骨小粱厚度及骨小梁面积明显增加(P〈O.05),每毫米破骨细胞数和破骨细胞贴壁表面长度有所减少,标记周长百分数则有所增加。说明仙珍骨宝能阻止去卵巢所致的大鼠股骨颈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3.
背景:有研究认为捆绑带的使用会影响骨折部位的血运甚至造成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目的:观察3种不同宽度捆绑带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股骨干非负重骨折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均采用髓内固定,分别在骨折部位加用3,6,9mm宽度的捆绑带固定,于固定后2,4,6周行大体观察、骨密度测定、骨痂前后直径、组织学检查进行比较,观察不同宽度捆绑带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及影响。结果与结论:固定后4,6周,6mm捆绑带组骨密度明显优于9mm捆绑带组(P〈0.05)。固定后4,6周9mm捆绑带组骨密度和固定后2,4,6周骨痂直径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6mm捆绑带组新生骨小梁数量和成骨细胞数均多于其他两组。结果证实,保持相同的捆绑带束缚力条件下,6mm宽度的捆绑带固定对骨折愈合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背景:将聚乳酸与羟基磷灰石复合可提升植入体的力学性能、理化性能。目的:应用犬股骨外髁骨折内固定模型,观察羟基磷灰石复合聚乳酸骨折内固定螺钉修复股骨外髁松质骨骨折的效果。方法:手术制备42只比格犬双侧股骨外髁骨折模型,左侧采用羟基磷灰石复合聚乳酸可吸收螺钉内固定作为实验组,右侧采用单纯聚乳酸螺钉内固定作为对照组。置入后2,4,8,12,24,36,48周获取标本,X射线观察骨折恢复情况,取股骨和螺钉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检测螺钉质量、抗弯强度和重均分子质量,计算生物吸收率、强度衰减率和生物降解率 结果与结论:置入后2-48周,双侧骨折区内固定良好,新骨生长良好,实验组螺钉生物吸收率低于对照组(P ≤0.01)。实验组置入后2,4周螺钉抗弯强度高于对照组(P ≤0.05),置入后2-48周螺钉生物降解率低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两组标本病理变化相似,置入后48周,骨折均愈合,骨组织重建良好。表明羟基磷灰石复合聚乳酸可吸收螺钉具备良好的内固定疗效和生物相容性,其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优于单纯聚乳酸螺钉。  相似文献   

15.
背景:当骨质疏松骨强度下降时,遭受轻微创伤或其他各种风险因素均易发生骨折。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小梁组织学变化,骨密度及骨矿化沉积率的改变。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骨质疏松组大鼠切除双侧卵巢,术后3个月,建立骨折模型。骨折后4,8,12,16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骨改建的动态参数,双能X线骨密度仪下测定骨痂组织的骨密度;骨折后1,2,4,6,8,12,16周,应用自动图像系统测量骨组织形态。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组大鼠成熟小梁骨占骨痂面积比对照组小,且小梁骨厚度变薄、小梁骨间距较宽,骨质疏松组骨小梁表面荧光标记百分比及骨痂组织骨密度低于对照组;而骨矿化沉积率高于后者对照组。说明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的组织学的异常改变导致骨折愈合质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背景:骨密度作为骨质疏松判断标准的一个条件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中,但其体现椎体骨折自身病理改变特点的价值很少得到体现。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不同时期的骨密度范围及病理学特征,验证骨密度变化与病理特点的一致性。方法:对45例影像学表现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病例按年龄进行分组,术前均行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T值)检测,同时常规行影像学检查,之后给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中常规行活组织取出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前骨密度测定可见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低;病理学表现:骨小梁随骨密度的丢失而变细、稀疏、数量减少,同时骨小梁之间间隔增宽,排列随着压缩程度的不同呈不规则或断裂、紊乱、甚至出现坏死,周围可见纤维增生,后期有反应性新生骨的形成。骨密度下降的趋势与骨折病理表现的过程有一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骨质破坏分期是一个渐进性的病理发展过程,而骨密度的下降可反映椎体的压缩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17.
背景:外固定器抗旋转能力强,不影响局部血运,不固定关节,动物可以自由活动,适合用于骨折模型的制作。目的:创立一种新型的股骨骨折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24只于大鼠右侧股骨截骨,以自行研究设计的微型单边外固定器为固定装置,制成骨折模型,术后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观察及组织学方法观察股骨对位情况和截骨端的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术后外固定器保持正常位置,未见螺纹钉拔出,针孔松动,骨折等现象,大鼠股骨保持正常生理位置。固定后第2周骨断端已经有模糊的原始骨痂形成。第4周时已有连续性骨痂通过,但骨断端仍较清晰。第8周时,骨断端已经愈合,髓腔再通,出现骨性愈合。证实微型单边外固定器可以为股骨骨折模型大鼠提供可靠的固定,并且右侧股骨截骨骨折模型大鼠制作合理。  相似文献   

18.
背景: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病例观察发现,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复杂骨折,使用拉力螺钉辅助固定粉碎骨折块,能优化骨折的力学传导,促进骨折愈合。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复杂骨折中,用拉力螺钉固定粉碎性骨折块对骨折愈合的意义。方法: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股骨干病例60例,分为拉力钉组、旷置组;随机选取两组患者内固定后第1周、第12周的数字X射线摄正位片,测定骨痂区、正常骨区及正常软组织区的灰度密度,骨痂区自身对照灰度率,进行组内、组间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正常骨区及正常软组织区的灰度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骨痂区域灰度密度值,两组内固定后第12周显著高于第1周(P〈0.01);内固定后第12周组拉力钉组显著高于旷置组(P〈0.01)。拉力钉组自身对照灰度率显著高于旷置组(P〈0.01)。提示用拉力螺钉辅助固定粉碎性骨折块后,有助于骨痂形成,骨痂含量大于旷置骨折块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