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研究猕猴脑栓塞模型制作成功后导致颅内压升高,探讨应用七叶皂苷钠处理后猴生命体征的反应及脑脊液压力的改变。方法:本实验将猕猴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猕猴脑栓塞模型制作时,实验组给予七叶皂苷钠(0.4mg/kg)20mL,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20mL。分别记录在栓塞前,栓塞后1、10、30和60min记录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变化;记录脑脊液压力变化。结果:实验组动脉栓塞后1min,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栓塞前后比较血压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动脉栓塞后1min,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较栓塞前升高(P<0.05),呼吸频率较栓塞前下降显著(P<0.05);栓塞后60min,心率较栓塞前下降(P<0.05)。实验组脑脊液压力在栓塞后与栓塞前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脑脊液压力(CSFP)在栓塞后与栓塞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能减少脑动脉栓塞引起急性颅内压增高,降低脑脊液压力,防治脑水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仰、俯卧位MR多平面扫描对脑脊液鼻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仰、俯卧位MR多平面扫描资料,包括常规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图像。并与术中所见相对照。结果 MRI清晰显示17例(17/20,85.00%)脑脊液鼻漏;漏口位于筛板顶部15例(15/20,75.00%),蝶筛隐窝、蝶窦各1例(1/20,5.00%)。另3例漏口MRI显示不清。俯卧位图像显示鼻窦内及鼻孔处脑脊液信号较仰卧位增多17例(17/20,85.00%),体位改变后MRI表现无明显变化3例(3/20,15.00%)。5例(5/20,25.00%)同时伴有脑疝。结论 仰、俯卧位MR多平面扫描可较准确地显示脑脊液鼻漏患者漏口位置,且可同时显示伴发的脑疝,变换体位有助于活动性脑脊液鼻漏的检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脊液鼻漏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2000-02-2010-01收治的15例脑脊液鼻漏患者资料。结果保守治疗13例,5例痊愈,治愈率38.5%;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10例,9例治愈,治愈率90%。结论细致的鼻内窥镜检查及高分辨率薄层CT扫描是最可靠且简便的定位诊断方法;保守治疗的理念应贯穿治疗过程的始终;鼻内窥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安全、有效、创伤小,可作为脑脊液鼻漏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956-4957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7月收治入我院进行脊柱手术治疗,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3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给予延长引流时间并间断夹闭引流管的治疗方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引流、更换伤口敷料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脑脊液漏治愈所需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脑脊液漏消失时间为9.13±1.68d,低于对照组的18.97±4.03d;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为14.61±2.42d,低于对照组的23.14±4.67d;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延长引流时间并间断夹闭引流管治疗脊柱术后脑脊液漏,可缩短脑脊液消失时间,更利于伤口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身体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5.
几丁糖对扩张后皮瓣纤维包膜中胶原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近年来很多学者尝试应用药物干预扩张后皮瓣纤维包膜的形成过程,但在药物的选择上均不理想.观察几丁糖应用前后纤维包膜中胶原纤维含量及扩张后皮瓣回缩率的变化规律,分析几丁糖对纤维包膜中胶原含量的影响.方法: 实验于2006-03/11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完成,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①实验材料及分组:选用新西兰大白兔15只,每只背部中段脊柱两侧旁开3 cm处设为扩张区,均将左侧设为几丁糖组,右侧设为对照组.②实验方法:几丁糖组在腔隙内注入20 g/L医用几丁糖0.5 mL,再植入20 mL皮肤软组织扩张器1枚;对照组常规植入20 mL皮肤软组织扩张器1枚.待实验动物切口愈合拆线后开始扩张注水,每只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注水达到40 mL后停止注水.③实验评估:于停止注水10 d后,切取两组扩张器表面相同部位纤维包膜及带纤维包膜皮瓣,用图像分析法计算各组织块收缩率;取纤维包膜组织作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进行光镜观察,并应用真彩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平均灰度,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实验设置几丁糖组和对照组各15例,全部取材成功.①几丁糖组纤维包膜组织平均灰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170.383± 14.313,159.762±10.623,P < 0.05).②几丁糖组扩张后皮瓣回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3.371±7.312)%,(45.637±6.613)% (P < 0.05)].结论: 应用几丁糖干预纤维包膜的形成过程,可以使纤维包膜中胶原含量降低,从而可以有效减少扩张后皮瓣的回缩率.  相似文献   

6.
俯卧位用于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护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脑脊液漏是脊柱外科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术中、术后一旦发现应立即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如处理不当则会引起低颅压性头痛、发热、切口愈合障碍,甚至可引起脑脊髓膜炎,将可能产生严重后果[1]。我们发现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手术后发生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的发生率较高,约为29%。传统治疗脑脊液漏的方法之一是头低脚高位,但治疗效果不满意。1980年7月至2001年7月,我们对20例脑脊液漏患者采用俯卧位进行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6~76岁,平均54.9岁。本组分为3种类型:7例于术中发现硬脊膜损伤并有脑脊液(CSF…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标准化护理策略在神经外科脑脊液引流患者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我院神经外科行脑脊液引流的患者266例为对象。按照患者所采用的护理策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3例。实验组采用标准化护理策略予以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通路护理策略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考核评分、基本护理合格率、引流量控制情况和引流观察情况,并对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考评平均得分为(96.32±0.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56±0.46)分(P0.05);实验组引流基本护理要求合格率、引流量控制准确率和引流观察正确率分别为100.00%、98.50%、10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74%、9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73%、81.95%,P0.05。结论标准化策略可有效提高脑脊液引流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awkeye SPECT仪融合图像对隐匿性脑脊液鼻漏诊断和定位的临床价值及检查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方法选择30例确诊脑脊液鼻漏的患者,术前腰椎穿刺注射99mTc-DTPA后3h行SPECT/CT同机脑脊液断层显像,扫描结束后,进行图像处理及图像融合,通过图像分析确定脑脊液鼻漏的位置,进行定位诊断。结果 30例患者中,28例颅底至鼻部有异常放射性浓聚影,其中24例与手术证实漏口完全一致,其诊断灵敏度和定位准确性分别为93.3%(28/30)、85.7%(24/28)。结论 SPECT/CT同机脑脊液断层显像作为灵敏、简便和定位准确的检查手段,可用于隐匿性脑脊液鼻漏的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壳聚糖温敏凝胶缓释广谱抗菌药物氯己定的解决办法。方法:实验于2006-03/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化学实验室进行。将小分子药物氯己定先通过饱和水溶液法与β-环糊精制备成包结物,再共混于壳聚糖温敏凝胶中,制备载药凝胶系统。根据不同配方分为4组:空白凝胶组:壳聚糖温敏凝胶溶液;β-环糊精/氯己定包结物6mg或12mg组:壳聚糖温敏凝胶溶液 6mg或12mgβ-环糊精/氯己定包结物;氯己定组:壳聚糖温敏凝胶溶液 4.8mg氯己定。检测最终的凝胶体系的流变学性质、稳定性、体外释药特性。结果:①氯己定与β-环糊精的包合率为(40.11±4.28)%。②流变学检测显示,β-环糊精/氯己定包结物6mg或12mg组凝胶黏度随温度升高而略有升高,但其变化趋势与空白凝胶组无差异;恒温37℃条件下,此2组凝胶黏度随时间波动性变化,但其变化趋势与空白凝胶组无差异。③稳定性检测结果:37℃条件下,无论是否加载药物,溶液都在8min左右形成稳定的凝胶,凝胶外观在1个月内无明显变化。④体外释放测定结果:实验条件下,氯己定组大约12h即释放完毕,而β-环糊精/氯己定包结物6mg组在40d时,仅释放药物的60%左右。结论:氯己定共混于壳聚糖温敏凝胶后,温敏凝胶系统的性质几乎未受加入药物的影响,而氯己定从凝胶系统中释放的速度大大减慢,药物持续释放可保持1个月以上,达到了缓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ADA)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以及不同时期的脑脊液ADA改变。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收治的疑似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24例,按照诊断结果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结核性脑膜炎组(n=92)和非结核性脑膜炎组(n=32)。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脑脊液检测指标、脑脊液ADA诊断有效性以及不同时期的脑脊液ADA水平。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的脑脊液蛋白含量(1. 13±0. 62 g/L vs. 0. 60±0. 24 g/L)、细胞计数[(87. 9±14. 25)×10~9/L vs.(12. 43±5. 84)×10~9/L]、ADA水平(5. 58±1. 29 U/L vs. 2. 24±0. 34 U/L)与非结核性脑膜炎组相比明显升高,糖(2. 23±0. 64mmol/L vs. 3. 04±0. 58 mmol/L)以及氯化物(115. 8±6. 9 mmol/L vs. 121. 4±3. 17 mmol/L)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脑脊液中ADA水平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度为97. 65%,特异度为76. 92%,阳性率为90. 22%,诊断符合率为91. 13%。结核性脑膜炎在治疗4、8周以及6个月后的脑脊液ADA水平与蛋白水平均相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 0. 05)。治疗6个月后的脑脊液ADA水平与蛋白水平相比治疗4、8周后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ADA水平明显较高,检测脑脊液中ADA水平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背景:鉴于结直肠穿孔及吻合口漏的治疗上传统手术方法时间长、创伤大、费用高,故急需设计出一种医疗器械对这两种疾病实施微创、安全、有效的一期修复。目的:设计一种能经肛门进出,能对结直肠穿孔及结直肠吻合口漏进行一期修复的医疗器械,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客观检测。方法:采用医用硅橡胶、医用聚氨酯按设计方案制作出结肠液囊管样品,然后对样品外套囊的柔韧度、内管及外套囊的变形压力值、液囊管的漏气压力值进行检测比较,评估结肠液囊管临床使用的可行性、安全性。结果与结论:采用医用硅橡胶与医用聚氨酯制作出的结肠液囊管外套囊变形压力值分别为(30.42±0.46),(30.73±0.29)kPa,内管变形压力值分别为(5.96±0.22)kPa及〉100kPa,液囊管漏气压力值分别为(59.23±1.25),(60.01±1.45)kPa,医用硅橡胶制作出的结肠液囊管内管硬度不够,容易内突导致管腔狭窄闭合,外套囊变形压力值稍小,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88),液囊管漏气压力值无明显差别(P=0.213)。提示采用医用聚氨酯制作的结肠液囊管结构简单、性能优良、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魏敏 《全科护理》2012,(4):294-295
[目的]总结颅底骨折致脑脊液漏病人行保守治疗的护理。[方法]对26例颅底骨折致脑脊液漏病人行保守治疗,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病情观察、预防感染、饮食护理等。[结果]病人均未出现颅内感染的并发症,均治愈出院;脑脊液漏分别于受伤后2d~17d停止,平均5.8d。[结论]加强颅底骨折致脑脊液漏病人行保守治疗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载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并观察其表征和体外药物释放效果。方法:以三聚磷酸钠混合丙酮为凝胶浴,采用静电液滴法制备载As2O3壳聚糖微球。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所得载药微球的成球效果,并进行粒径分析、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和X-射线衍射分析。另将载As2O3壳聚糖微球置于模拟体液中,定时提取样本液,采用原子荧光法检测砷的释放量,从而评价载药微球的药物释放效果。结果:载As2O3壳聚糖微球外观圆整、均匀度好、颗粒形状规则无粘连,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这种载药微球的粒径为(239.5±11.2)μm,包封率为(87.3±6.5)%。FT-IR和X-射线衍射分析都表明三聚磷酸钠在微球制备中起到了较好的离子交联作用,能降低壳聚糖的结晶度,提高其水溶性。在最初4 h内载药微球的药物释放迅速,之后则平缓上升,24 h内药物释放量仅为(30.8±0.5)%。结论:采用静电液滴法制备载As2O3壳聚糖微球,工艺简单可靠,所得载药微球水溶性较好,表征较为满意,包封率高,药物释放较为平缓,在载药骨修复材料的研究中具有潜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背景: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种多相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骨传导性及生物相容性,但作为骨修复材料仍然存在不能完全降解、机械强度较低等不足。目的:设计生物活性玻璃/壳聚糖复合材料骨组织工程支架,并检测其理化性能。方法:将2.0%壳聚糖盐酸溶液与β-甘油磷酸钠以7∶1的体积比混合制备壳聚糖溶液。称取0.5,1.0,1.5 g生物活性玻璃分别加入上述壳聚糖溶液中,使得壳聚糖与生物活性玻璃的质量比为2∶1,1∶1及1∶1.5。将复合材料浸泡于模拟生理体液中7 d进行体外矿化。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见复合支架具有相互贯通的多孔结构,孔隙率最高可达89%,孔径大小合适,为100-300μm,生物活性玻璃以针状形式分散在壳聚糖支架之间,均匀排列,被壳聚糖支架充分包裹结合紧密。随生物活性玻璃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孔隙率逐渐下降,断裂强度逐渐升高,他们之间呈正相关性。X射线衍射图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证实复合支架中的单一材料未发生性质改变,示差扫描量热法分析显示正常体温情况下材料无质量丢失。矿化3 d后材料表面形成的羟基磷灰石逐渐长大为绒毛状,数量也明显增多;矿化7 d后绒毛状的羟基磷灰石长成为针状,数量进一步增多,且众多的矿化物结成球状。  相似文献   

15.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实性结节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定甲状腺实性结节的定量弹性模量值,评价该技术对甲状腺结节定量诊断价值.方法 对75例患者共105个病灶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以手术病理为诊断金标准,获得甲状腺结节的定量弹性模量值,并用ROC曲线得出不同性质病灶的弹性模量参考数值.结果 病理诊断良性56例(81个病灶),恶性19例(24...  相似文献   

16.
汪恒望 《山西临床医药》2012,(10):733-735,737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与MRI表现。方法:分析15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脑脊液生化及MRI表现。结果:15例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伴有或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均低于70mmH20(1mmHzO=0.0098kPa),生化检查9例正常。MRI检查硬脑膜均匀性增厚强化。经临床积极治疗,预后良好。结论:体位性头痛是低颅压综合征特征性临床表现,腰椎侧卧位穿刺脑脊液压力测量及头颅MR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临床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背景:部分肿瘤细胞表面的CD44受体表达上调,如大肠癌、非小细胞肺癌,提示透明质酸与CD44受体在肿瘤的生长与扩散有着一定的关系。目的:观察透明质酸偶联壳聚糖纳米微球对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性。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负载多西紫杉醇的透明质酸偶联壳聚糖微球(DTX-HACTNPs),电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大小及分布。FITC标记微球,作用于CD44+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荧光显微镜观察。MTT法检测载药微球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与结论:DTX-HACTNPs形态规则,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为(228.0±2.6)nm。DTX-HACTNPs对A549细胞的杀伤力高于非透明质酸偶联载药微球,但仍低于普通注射用DTX,3者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5.06±0.94),(25.73±3.37),(5.35±0.61)mg/L(F=73.871,P=0.000)。提示HACTNPs通过受体途径主动靶向性结合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可提高化疗药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力。  相似文献   

18.
背景:生物活性玻璃/胶原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成骨活性和的生物学性能,然而其在人体环境中易降解而导致支架溃散、力学性能下降。 目的:构建具有良好力学性能、抗降解性能和骨修复特性的胶原/生物活性玻璃/壳聚糖增强型复合支架。 方法:以壳聚糖作为分散剂,将生物活性玻璃粉体预先在壳聚糖溶液中均匀分散,然后与胶原溶液混合,结合冷冻干燥法制备多孔胶原/生物活性玻璃/壳聚糖增强型复合骨修复支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动态生物力学试验机等对复合支架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 结果与结论:由于壳聚糖和生物活性玻璃粉体在微酸性环境下的电荷吸引,使在壳聚糖中预分散的生物活性玻璃颗粒在复合支架中分散更均匀;壳聚糖的引入大量增加了机体中的羟基和氨基,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显著提高了材料的抗压模量和强度;壳聚糖和胶原在分子尺度的混合,使胶原分子被壳聚糖包裹,降低了胶原酶对胶原分子的酶切能力,显著提高了复合支架的抗胶原酶解性;壳聚糖分子使生物活性玻璃颗粒更均匀的包裹在大分子基相中,减少了生物活性玻璃颗粒的团聚和暴露,导致复合支架在模拟体液中的矿化活性略微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定量测量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弹性模量值,评价该技术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08年5月至2011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超声诊断科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非肿块型病变80例。对80个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进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获得乳腺病灶的弹性模量参数,分析比较乳腺良恶性非肿块型病变剪切波弹性参数的差异,确定弹性模量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80个乳腺非肿块型病变中,病理诊断恶性37例(46%),良性43例(54%),恶性非肿块型病变的最大、平均弹性模量值分别为(106.28±46.39)kPa和(51.02±30.06)kPa;良性非肿块型病变的最大、平均弹性模量值分别为(37.13±18.22)kPa和(26.44±15.62)kPa,良恶性病灶间的最大弹性值和平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328、18.149,P均〈0.05)。分别以弹性模量最大值61.25 kPa和平均值40.65 kPa作为诊断阈值时,诊断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0.53%、66.83%、51.22%和68.34%、65.81%、50.63%。将常规超声与弹性模量最大值相结合,则诊断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17%、92.28%、68.39%,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度较常规超声相比显著提高(χ^2=5.217、9.652,P均〈0.05)。将常规超声与弹性模量平均值相结合,则诊断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35%、90.66%、63.35%,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度较常规超声相比显著提高(χ^2=5.084、8.686,P均〈0.05)。结论弹性成像单独应用于非肿块型乳腺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和特异度并不高,但其与常规超声相结合,可显著提高非肿块型乳腺病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廖燕桃  谢敏  何燕  国宁 《全科护理》2013,(31):2886-2887
[目的]总结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病人手术后脑脊液漏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21例TCS病人行外科手术治疗后进行体位护理、切口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无一例病人发生脑脊液漏,均治愈顺利出院。[结论]TCS病人手术后加强脑脊液漏的观察与护理,严格实施护理措施,可预防脑脊液漏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恢复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