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FN与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2000年1月-2004年12月治疗了74例(74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74例,男32例,女42例;年龄32~86岁,平均68.6岁,其中32~39岁3例,40~49岁5例,50~59岁14例,60~69岁26例,70~79岁21例,80~86岁5例。入院时间:伤后1小时至7天。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1例,意外摔伤24例,高处坠落伤19例。合并其他骨折12例。均为单侧转子间骨折。均非病理性骨折。  相似文献   

2.
背景:对于年轻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大部分内固定方法均能提供有效而坚固的固定;而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类型,何种内固定的疗效最佳尚在争论。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或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标准,最终140例146髋纳入研究,其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70例(74髋),动力髋螺钉组70例(72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围手术期血红蛋白丢失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指标以评估疗效。结果与结论:1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相比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行走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方面均更具优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在围手术期血红蛋白丢失、骨折愈合时间、术后Harris评分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能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平均住院时间短、术后下地时间早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治疗上选择髓内固定还是髓外固定仍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各种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常用中英文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查找国内外比较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国内外比较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修改后Jadad质量评分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应用统计学软件Stata12.0和RevMan5.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采用Mantel-Haenszel法。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1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5217例患者。根据修改后Jadad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价,纳入的所有研究中19篇方法学质量为高质量,12篇为低质量。Gamma钉组术中股骨骨折(RR=4.00,95%CI:1.80-8.86,P<0.01)、术后股骨骨折(RR=3.57,95%CI:1.68-7.60,P<0.01)、内固定切出(RR=1.61,95%CI:1.02-2.52,P=0.04)、再骨折风险(RR=1.58,95%CI:1.09-2.30,P=0.02)和随访期内髋部或大腿部残留疼痛(RR=1.31,95%CI:1.09-1.57,P<0.01)明显高于滑动髋螺钉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术中失血明显较滑动髋螺钉组少,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亦更高,但术中暴露于射线中的时间更长(MD=2.11,95%CI:1.78-2.43,P<0.01);髓内髋螺钉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滑动髋螺钉组,但术中暴露于射线中的时间更长(MD=1.20,95%CI:0.88-1.52,P<0.01)。结果证实,对于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钉板系统和髓内固定均可取得良好疗效,首选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的髓外固定。对于不稳定转子间骨折,髓内系统优于髓外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4.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治疗上选择髓内固定还是髓外固定仍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各种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常用中英文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查找国内外比较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国内外比较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修改后Jadad质量评分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应用统计学软件Stata12.0和RevMan5.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采用Mantel-Haenszel法。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1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5217例患者。根据修改后Jadad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价,纳入的所有研究中19篇方法学质量为高质量,12篇为低质量。Gamma钉组术中股骨骨折(RR=4.00,95%CI:1.80-8.86,P〈0.01)、术后股骨骨折(RR=3.57,95%CI:1.68-7.60,P〈0.01)、内固定切出(RR=1.61,95%CI:1.02-2.52,P=0.04)、再骨折风险(RR=1.58,95%CI:1.09-2.30,P=0.02)和随访期内髋部或大腿部残留疼痛(RR=1.31,95%CI:1.09-1.57,P〈0.01)明显高于滑动髋螺钉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术中失血明显较滑动髋螺钉组少,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亦更高,但术中暴露于射线中的时间更长(MD=2.11,95%CI:1.78-2.43,P〈0.01);髓内髋螺钉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滑动髋螺钉组,但术中暴露于射线中的时间更长(MD=1.20,95%CI:0.88-1.52,P〈0.01)。结果证实,对于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钉板系统和髓内固定均可取得良好疗效,首选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的髓外固定。对于不稳定转子间骨折,髓内系统优于髓外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多枚空心针、动力髋螺钉(DHS)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对148例不同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内固定。结果148例随访时间3个月~8年,总优良率95.2%。结论多枚空心钉适用于Ⅰ~Ⅱ型及不能耐受较大手术者。DHS适用于Ⅰ、Ⅳ型骨折,较适宜于青壮年患者。PFN适用于Ⅰ~Ⅳ型骨折特别是老年骨质疏松较严重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U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探讨这两种内固定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给予DHS和PFN治疗,通过手术时间、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比较两组间的结果。结果DHS组和PFN组在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与DHS组相比较,术中出血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术后功能恢复好,但X线暴露次数增加。结论PF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疗效好.是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转子间骨折主要有两种固定方式,一是髓外固定的钉板系统,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另一种是髓内固定的髓内钉系统,以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为代表。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0-12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8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及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两种内固定方式置入治疗。结果与结论:动力髋螺钉组平均随访13个月,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平均随访11个月。随访期内两组均达骨性愈合。置入内固定治疗后动力髋螺钉组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延长(P〈0.05);末次随访时Parker-Palmer评分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动力髋螺钉组主钉松动退出1例,钢板断裂1例;所有患者无伤口感染、内固定物切割、髋内翻等并发症出现,最终骨折愈合。提示两种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均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可更早负重,骨折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8.
PFN与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2000年1月~2004年12月治疗了74例(74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74例,男32例,女42例;年龄32~86岁,平均68.6岁,其中32~39岁3例,40~49岁5例,50~59岁14例,60~69岁26例,70~79岁21例,80~86岁5例.入院时间:伤后1小时至7天.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1例,意外摔伤24例,高处坠落伤19例.合并其他骨折12例.均为单侧转子间骨折.均非病理性骨折.……  相似文献   

9.
背景:有研究表明采用内固定治疗可以降低临床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被临床广泛应用的主要是股骨近端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方法。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和动力髋螺钉组2组,分别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每组30例。
  结果与结论:与动力髋螺钉组相比,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固定时间、固定时出血量、修复后12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均降低(P<0.05),修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升高(P<0.05)。两组的伤口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实,与动力髋螺钉相比,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时的临床效果更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分别采用DHS(DHS组,32例)和PFN(PFN组,25例)治疗并随访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PFN与DHS相比较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DHS组相比,PFN组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DHS组和PFN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4.38%和88.00%,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DHS和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在疗效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N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施巧宜 《护理学报》2005,12(11):43-44
笔者报道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护理。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正确评估手术耐受性,做好术前健康教育,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营养支持;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预防,早期正确地进行患肢及全身的功能锻炼,指导早期离床活动:是保证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黄花新 《护理学报》2004,11(6):30-31
笔者报道4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同定治疗的护理,认为术前心理护理,皮牵引护理,正确评估手术耐受性.控制并存病,加强营养支持;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保持正确体位,及时进行功能锻炼是主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11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是治疗转子间骨折最常用手术方式,但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易发生螺钉切出股骨头,导致手术失败.目的:回顾性分析导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7例接受切开复位,135°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对病历资料完整11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Evans骨折分型,采用Singh分级评定骨的质量,采用尖项距评价拉力螺钉在股骨头的位置.选择年龄、骨质疏松程度、骨折类型、复位稳定性、内固定的植入位置作为分析变量,采用t检验及X2检验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获得3~24个月随访,16例患者内固定失败.内固定失败者平均年龄77.5岁(63~88岁),较骨折愈合组者年长8.5岁(P=0.03).骨质疏松轻重程度以及尖顶距值大小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骨折稳定与否对内固定成败有显著性意义(P<0.05).良好复位与功能复位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1).结果提示,年龄、骨折类型、骨骼质量、螺钉置入内固定的置入位置(尖顶距)以及内侧骨皮质复位质量是导致螺钉置入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功能复位并不增加螺钉置入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对于高龄、严重骨质疏松的不稳定骨折不宜应用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对于采用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的一般患者应力求使尖顶距值<25 mm,功能复位即可,但应力求使后内侧骨皮质良好复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动力髁螺钉(DCS)和股骨近端髓内固定(Gamma钉、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总结1995年7月至2005年7月采用DHS、DCS和髓内固定系统2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对手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其治疗特点。结果23例患者的并发症种类包括:髋内翻、内固定物股骨头颈内切割、头颈螺钉位置异常、骨折不愈合、钢板螺钉松动等。结论内固定物选择不当、头颈螺钉位置错误是发生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不稳定骨折、重度骨质疏松、骨折复位不良、严重粉碎骨折骨缺损未一期植骨等都将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具有保留寰枢关节功能、骨折愈合率高的优点,且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感觉舒适.通过对7例行该术式患者的护理,提出术前护理重点为颅骨牵引、颈部制动和呼吸道准备,术后严密监护呼吸,注意体位,观察有无颈深部血肿、呼吸困难、喉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09年9月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DHS内固定术的49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58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DHS内固定术后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有利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后路单螺纹Schanz钉内固定撑开装置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全截瘫的疗效。方法:对1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全截瘫病人,单螺纹schanz钉内固定撑开,恢复椎体正常高度、脊柱正常生理曲度及椎管容积,不进入椎管间接减压,椎板植骨。结果:术后CT、X线复查,椎体高度恢复,椎管容积基本正常,脊柱正常生理曲度恢复。平均随访21个月,骨愈合时间3个月8例,4个月5例,无1例断钉及骨不愈合。13例按Frankel分级术后均恢复至E级。结论:后路单螺纹Schanz钉内固定撑开装置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全截瘫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扩大了椎管容积,解除了脊髓式马尾神经受压。且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恢复了脊拄的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8.
背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已被广泛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置入内固定治疗.目的:评估与比较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方法: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通过评估患者骨折的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关节功能评分综合分析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对两种内固定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与结论: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置入内固定操作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是股骨转子间骨折首选置入内固定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下蹲能力的影响。方法: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2000-01/2003-12共9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实施内固定治疗并结合术后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4个月,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及功能测()评,优良率89%(82/92)。1例出现严重的髋内翻,2例出现患肢缩短(<3cm。)结论:DHS是一种理想的、可靠的内固定植入物,DHS内固定能有效恢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下蹲功能。  相似文献   

20.
赵伟  刘钢  杨昱  郑小罕 《中国临床康复》2012,(17):3209-3212
背景:腰椎骨折后经椎体椎弓根植入螺钉内固定技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仍存在争论。目的:评价腰椎骨折治疗中置入螺钉内固定系统的安全性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2000-01/2011-12有关置入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骨折的研究文章,关键词为"腰椎骨折,螺钉,内固定"。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31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置入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骨折的不安全性主要存在于:错位固定、椎弓根定位错误、复位欠佳、骨折过度复位、神经损伤。内固定后并发症包括:螺钉断裂、连杆断裂、假关节形成、矫正度丢失、切口裂开。术者具有良好的脊柱解剖知识及脊柱外科手术经验,熟练掌握器材的性能及使用技术要求,椎弓根螺钉的准确定位及准确置入是内固定成功的关键;内固定后配带支具及扶拐功能锻炼,恰当的植骨技术,可减少断钉率及提高植骨融合率。由于椎弓根螺钉系统在力学结构上的合理性,加上在设计、材质、工艺及操作技巧的不断改进与完善,以及影像学技术及计算机导航系统的不断发展,其置入安全性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