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患有变应性鼻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鼻内镜下中隔矫正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鼻内镜下中隔矫正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症状比单纯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效果要更明显,在临床中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予以全面分析。方法56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冷冻术,对照组24例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冷冻疗法治疗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取得显著效果,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1年8月本院收治的102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给予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治疗,并随访一年,判定102例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02例患者中,显效79例(77.5%),有效23例(22.5%);患者术后一个月总有效率为100%,随访一年,总有效率为80%。结论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治疗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临床效果明显,且手术简单易操作,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现以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例数34例,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例数26例,总有效率为74.29%。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以P<0.05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有变应性鼻炎同时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在给予鼻中隔矫正术后,病人症状得到较好的缓解或消除,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研究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治疗鼻中隔偏曲并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鼻中隔偏曲并AR患者分为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常规组30例和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手术组30例,比较治疗6月后2组疗效。结果治疗6月后,手术组治疗显效率63.3%及总有效率93.3%分别明显高于常规组的36.7%、70.0%(P〈0.05),无效率6.7%则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0.0%(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中隔矫正术能够显著缓解和消除AR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症状,手术操作简单,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是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许昌县人民医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9月-2013年11月184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鼻内镜下中隔矫正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92例,有效68例(73.9%);研究组92例,有效86例(93.5%),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患者症状改善幅度显著提高。结论鼻内镜下中隔矫正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对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中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局麻下鼻内窥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观察组总有效率9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8例临床确诊的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0例患者下鼻甲过度肥大,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一年,38例患者中32例有效,有效率达88%。结论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是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胡晓瑾 《北方药学》2013,(11):78-79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用于变应性鼻炎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46例变应性鼻炎并发鼻中隔偏曲现象的患者,以矫正手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比较治疗后3个月与12个月疗效差异。结果:治疗之后3个月,本组46例病患45例有效,总有效率97.83%,治疗之后12个月,41例有效,总有效率89.13%,两者比较,前者比后者高,差异显著,P<0.05。术后,46例病患均未出现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或者嗅觉减退等症状。结论:临床医师以鼻中隔偏曲的矫正手术为变应性鼻炎伴随发生偏曲现象的患者施治,可有效改善打喷嚏、鼻痒、流清涕症状,且无并发症,整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洪  安淑英  印志娴 《天津医药》2005,33(2):116-117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经验,笔者选择性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在鼻内窥镜下施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加鼻丘黏膜划痕术,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AR)患者鼻内镜下行下鼻甲成形术加鼻中隔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为持续性AR且愿意行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冠状位CT扫描,鼻内镜下同期行下鼻甲成形术加鼻中隔成形术,术后定时随访判定疗效。结果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后6个月有效率为93.1%(67/72),1年有效率为80.6%(58/72),2年有效率为66.7%(48/72)。结论对经过常规药物或免疫治疗效果不理想,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通过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加鼻中隔成形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观察组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有效率分别为96.00%、88.00%、80.00%,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56.00%、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比药物治疗的疗效更好,疗效更持久,存在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与鼻中隔偏曲的关系,为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2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随机分成A、B二组,A组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加常规药物治疗、B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选取36例不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为C组,行鼻中隔黏膜下剥离术加常规药物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1周A、B、C三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1个月时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100%、B组:18.8%、C组:100%,各组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组疗效明显高于B组,6个月时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95%、B组:全部复发、C组88.9%,A、C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时A、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90%、C组:69.4%,二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高于C组。结论予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有较好疗效。变应性鼻炎发病与鼻中隔偏曲有关,对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可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王亚林  汪银凤 《安徽医药》2019,40(8):885-888
目的 观察变应性鼻炎(AR)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皮下免疫治疗(SCIT)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5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73例AR患者,根据是否伴鼻中隔偏曲分为观察组(伴鼻中隔偏曲)36例和对照组(不伴鼻中隔偏曲)3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及治疗12个月时鼻部症状、用药情况、鼻功能、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①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但观察组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时的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治疗6个月、12个月时用药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但观察组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时的用药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总鼻腔阻力较治疗前下降,鼻腔容积较治疗前上升,但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鼻腔总阻力高于对照组(P<0.05),鼻腔容积低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计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治疗6个月、12个月时的RQL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IT治疗AR患者可取得一定获益,但合并鼻中隔偏曲对AR患者SCIT疗效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改善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患者,40例为实验组,施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4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2.5%和10.0%,且实验组明显并发症均少。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能有效改善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的症状,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症状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hinocon 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I。Q)对62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中隔偏曲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进行研究。结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1个月、6个月患者症状、生活质量较术前均得到改善。术后1个月、6个月RQI.Q量表中各个维度的得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除总评分外,其余各维度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量表显示:术后患者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改善最明显的为鼻塞,其次为打喷嚏。结论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能明显的改善患者症状同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鼻中隔,鼻甲联合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3年起对80例经过多种药物治疗及脱敏治疗效果不佳的变应性鼻炎,采用鼻中隔、鼻甲联合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5~40岁;病程1~20年。下鼻甲肥大并鼻中隔偏曲者50例;下鼻甲、中鼻甲肥大并鼻中隔偏曲者4例;下鼻甲肥大鼻中隔无偏曲者26例。1.2 手术方法 先行鼻中隔手术,再作鼻甲手术,手术一次完成。术后按鼻腔手术常规处理,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中隔矫正术联合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中-重度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鼻中隔偏曲伴中-重度AR患者78例,依据随机抽签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行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骨折外移成形术,研究组行鼻中隔矫正术+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比较2组术前、术后1个月症状(鼻塞、鼻涕、喷嚏、鼻痒...  相似文献   

20.
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临床上以芗控制症状为主,无法达到根除作用。根据筛前神经的分布特点,1999年初以来,我院对34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者在行鼻中隔矫正同时行筛前神经末梢部分刮除及划痕,称之为筛前神经疤痕疗法,起到对变应性鼻炎根除或控制症状的作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