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仲萍 《淮海医药》2012,30(5):411-412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减少或预防再出血的发生.方法 在2001~2011年收治的145例SAH病例中,对30例发生再出血的病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对策.结果 情绪波动、高血压、用力排便、剧烈咳嗽、患者过早下床活动是SAH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再出血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防治方法,使患者了解并且避免诱发因素是降低再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任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4):605-606
膜下腔出血(SAH)通常为脑底或脑表面动脉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自发性SAH,其中约75%由动脉瘤破裂引起.动脉瘤性SAH发病急、病情重,初次出血病死率高达20%,约20%的动脉瘤性SAH病后10~14 d发生再出血,使死亡率约增加1倍[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急诊内科呼吸停止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方法 对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2例SAH致急诊内科呼吸停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Logistic多因素分析中,CT检查为Ⅳ级、伴有再出血、感染、血管痉挛及昏厥是SAH致呼吸停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对上述SAH致呼吸停止发病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控制,对改善临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姚惠  曾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6):914-915
颅内动脉瘤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大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多发生于30~60岁年龄组人群,居脑血管意外病人的第三位.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24~48小时内死亡率高达30%,且易在短时间内发生再出血,将病死率提高到40%~60%[1].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台并硬膜下血肿(SDH)的临床特点和机制,对根据CT、脑血管造影、手术和尸解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合并SDH的16例进行临床特点分析,并对其中11例作病理检查,探索其发生机制。此组病例临床表现严重,68.8“病例有意识障碍,43.8%见有玻璃体下出血,81.3%病例死亡。导致SAH合并SDH的原因可能为;动脉瘤破裂,大量血液破入蛛网膜下腔,撕破蛛网膜;伴随的脑内血肿破入蛛网膜下腔并撕破蛛网膜;发病时突发意识丧失、摔倒致头部外伤。结论,颅内动脉瘤可致SAH合并SDH,其生命预后不佳,病死率高,CT阴性者不能完全排除合并SDH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患者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SAH患者73例。以患者首次出血后30d内是否出现再次出血为依据分为出血组(n=12)、未出血组(n=61)。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差异的项目纳入Logistic回归系统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动脉瘤直径、改良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合并高血压、合并癫痫与SAH患者出现再出血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脑室外引流、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瘤位置、动脉瘤数量与SAH患者出现再出血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直径≥10mm、改良Fisher分级Ⅲ~Ⅳ级、Hunt-Hess分级Ⅲ~Ⅳ级、合并高血压、合并癫痫是SAH患者再出血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动脉瘤直径≥10mm、改良Fisher分级Ⅲ~Ⅳ级、Hunt-Hess分级Ⅲ~Ⅳ级、合并高血压、合并癫痫是SAH患者再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统计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原因,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降低患者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23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保守治疗组患者死亡16例,其中再出血死亡8例,脑梗死死亡5例,肺内感染死亡2例,心肌梗死死亡1例。手术治疗组患者死亡7例,其中再出血死亡3例,脑梗死死亡3例,肺内感染死亡1例。结论颅内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并发症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预防和治疗是提高手术效果、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295例SA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SAH为多病因的临床综合征,动脉瘤为SAH的主要病因,其他病因有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血管畸形等.临床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再出血为主要合并症,PNSH无再出血发生.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方法 .结论 早期病因诊断,尽快施行病因治疗,是降低再出血率及死亡率的关键;PNSH作为SAH的一个特殊类型,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295例SA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SAH为多病因的临床综合征,动脉瘤为SAH的主要病因,其他病因有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血管畸形等.临床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再出血为主要合并症,PNSH无再出血发生.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方法 .结论 早期病因诊断,尽快施行病因治疗,是降低再出血率及死亡率的关键;PNSH作为SAH的一个特殊类型,预后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295例SA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SAH为多病因的临床综合征,动脉瘤为SAH的主要病因,其他病因有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血管畸形等.临床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再出血为主要合并症,PNSH无再出血发生.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方法 .结论 早期病因诊断,尽快施行病因治疗,是降低再出血率及死亡率的关键;PNSH作为SAH的一个特殊类型,预后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295例SA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SAH为多病因的临床综合征,动脉瘤为SAH的主要病因,其他病因有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血管畸形等.临床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再出血为主要合并症,PNSH无再出血发生.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方法 .结论 早期病因诊断,尽快施行病因治疗,是降低再出血率及死亡率的关键;PNSH作为SAH的一个特殊类型,预后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295例SA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SAH为多病因的临床综合征,动脉瘤为SAH的主要病因,其他病因有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血管畸形等.临床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再出血为主要合并症,PNSH无再出血发生.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方法 .结论 早期病因诊断,尽快施行病因治疗,是降低再出血率及死亡率的关键;PNSH作为SAH的一个特殊类型,预后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295例SA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SAH为多病因的临床综合征,动脉瘤为SAH的主要病因,其他病因有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血管畸形等.临床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再出血为主要合并症,PNSH无再出血发生.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方法 .结论 早期病因诊断,尽快施行病因治疗,是降低再出血率及死亡率的关键;PNSH作为SAH的一个特殊类型,预后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295例SA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SAH为多病因的临床综合征,动脉瘤为SAH的主要病因,其他病因有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血管畸形等.临床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再出血为主要合并症,PNSH无再出血发生.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方法 .结论 早期病因诊断,尽快施行病因治疗,是降低再出血率及死亡率的关键;PNSH作为SAH的一个特殊类型,预后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295例SA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SAH为多病因的临床综合征,动脉瘤为SAH的主要病因,其他病因有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血管畸形等.临床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再出血为主要合并症,PNSH无再出血发生.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方法 .结论 早期病因诊断,尽快施行病因治疗,是降低再出血率及死亡率的关键;PNSH作为SAH的一个特殊类型,预后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295例SA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SAH为多病因的临床综合征,动脉瘤为SAH的主要病因,其他病因有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血管畸形等.临床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再出血为主要合并症,PNSH无再出血发生.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方法 .结论 早期病因诊断,尽快施行病因治疗,是降低再出血率及死亡率的关键;PNSH作为SAH的一个特殊类型,预后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295例SA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SAH为多病因的临床综合征,动脉瘤为SAH的主要病因,其他病因有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血管畸形等.临床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再出血为主要合并症,PNSH无再出血发生.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方法 .结论 早期病因诊断,尽快施行病因治疗,是降低再出血率及死亡率的关键;PNSH作为SAH的一个特殊类型,预后好.  相似文献   

18.
唐明强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8):2828-282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底或脑表面血管自发性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的临床综合征。SAH致命的并发症是再出血.一旦发生再出血处理较困难.是增加患者伤残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现将我院内科于2000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SAH后再出血17例的出血诱因进行分析.以寻找预防及减少其发生的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静 《淮海医药》2010,28(3):248-249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在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中的疗效。方法将1995年2月~1996年1月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8例作为常规治疗对照组;2003年6月~2008年2月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作为尼莫地平静脉滴注治疗组。比较观察2组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死亡率、再出血发生率。结果2组CVS发生率、死亡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不增加再出血的发生率。结论尼莫地平可降低CVS发生率,死亡率,SAH后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对预防CVS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09年3月我院就诊的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症状,对结果与预后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本组45例SAH患者,治愈35例(77.8%),好转9例(20%),死亡1例(2.2%);10例再出血。结论对于SAH患者的护理,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各种并发症,防止再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