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留置导尿与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有效控制和预防留置导尿病人尿路感染的发生,并探讨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 将256例置入导尿管前,取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的需留置导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产生的尿路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尿路感染与尿管留置时间、导尿术操作、膀胱冲洗以及滥用抗生素等综合因素有关.本文256例患者中有98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为38.28%.其中76例尿路感染与尿管留置时间成正相关关系.结论 严格掌握导尿指征,正确的操作和置管后的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缩短留置导尿时间是有效减少尿路逆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对产妇的影响。方法:84例剖宫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术后留置导尿时间为12 h,观察组术后导尿留置时间为4 h。拔管后取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尿中细菌数≥10个/mL即为尿路感染。观察两组产妇尿路感染发生情况,术后排气时间及舒适度。结果:两组病例尿路感染情况、排气情况及舒适度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不宜超过4 h,术后6 h要及早翻身,这样才不影响产妇康复,降低产后尿路逆行感染的发生率,使术后排气时间缩短,产妇舒适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聚壳聚糖喷雾与碘伏联合应用对预防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1月潍坊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血管意外且需要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共60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0.5%碘伏消毒液棉球进行尿道外口及其周围皮肤常规消毒,试验组将低聚壳聚糖喷雾与0.5%碘伏联合应用在上述部位的护理中。比较两组留置导尿管第3、7、14天中段尿的尿常规、细菌培养阳性率及尿道外口样本细菌定植量。结果: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第3、7天中段尿的尿常规阳性率、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第14天中段尿的尿常规阳性率、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留置导尿管第3、7天尿道外口细菌定植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留置导尿管第14天尿道外口细菌定植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聚壳聚糖喷雾与碘伏联合进行会阴护理的方法,能降低需长期(不少于14 d)留置导尿管患者中段尿的尿常规、细菌培养阳性率及尿道外口细菌定植量,从而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并探讨最佳的护理防控措施。方法对260例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调查引起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60例患者存在尿路感染症状的有38例,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4.6%。其中留置导尿时间<5d患者、≥5d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38%、35.5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岁患者和≥60岁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5.43%、29.5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也是尿路感染高危人群。结论留置导尿时间长、年龄大是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严格手卫生管理,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规范留置导尿管管理是预防控制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ICU留置导尿管患者出现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进行目标性监测,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276例住院期间接受留置导尿管的ICU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行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目标性监测及持续质量改进后,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严格掌握导尿适应证、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和保持尿管的密闭性等是预防与控制尿路感染的关键。持续改进可有效地控制导尿管相关性尿管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导致留置导尿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留置导尿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发生尿路感染及无感染患者在性别、年龄、患者及家属留置导尿知识、膀胱冲洗、预防应用抗生素、留置导尿管时间等的差异。结果80例患者发生留置导尿相关尿路感染20例(25.00%),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尿路感染因素包括:女性、年龄≥60岁、留置导尿知识认知度差、预防应用抗生素、留置导尿管时间≥10 d (OR值分别3.78,3.34,2.97,2.67,4.12)(P〈0.05),与是否进行膀胱冲洗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影响留置导尿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因素复杂,管理好老年患者,加强女性患者尿管护理,尽可能缩短留置时间,控制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强化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可以有效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梁爱婵 《大家健康》2013,(13):139-140
目的探讨对留置导尿的患者有效地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需急诊留观或住院的128例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科学有效的护理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128例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13例,感染率10.16%,护理效果满意。结论高龄、留置尿管时间长是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尽可能缩短尿管留置时间是预防控制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分析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UTI)的危险因素,并讨论其预防措施。方法:对110例留置尿管的患者分别在不同时间对尿道口和膀胱尿(或中段尿)采样做细菌培养,了解发生菌尿症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尿管留置期间共有44例发生菌尿症,发生率为40.0%。不同导尿管留置时间UT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尿道口的细菌与UTI有关;导尿所致UTI与尿管留置时间有关。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并做好留置期间的护理是预防UTI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普外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最佳更换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素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12):1150-1151
目的:探讨普外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的最佳更换时间。方法:将腹部手术并留置导尿的25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8例和对照组74例。观察组留置导尿<3天者不更换尿袋,留置导尿3~7天者更换集尿袋1次,留置导尿时间>1周者每周更换集尿袋2次;对照组每天更换集尿袋1次。比较两组尿管拔除时发生菌尿及尿路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菌尿发生率为3.37%,轻度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2.92%,主诉尿路疼痛;对照组菌尿发生率为14.86%,轻度尿路感染发生率为36.49%,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择合适的集尿袋更换时间有利于防止菌尿及尿路感染的发生,节约医疗资源,减少患者的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重度颅脑损伤、脑出血等需要长时间留置导尿患者更换导尿管的最佳间隔时间,以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方法:将留置导尿时间超过5周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其中A组每3周更换一次导尿管,B组每4周更换一次导尿管,C组每5周更换一次,3组患者分别于第1、7、14、21、28天和第35天留取中段尿做细菌培养检查,并将更换后的导尿管前端进行细菌培养检查,找出更换导尿管的最佳间隔时间。结果:3组患者尿液及导尿管前端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颅脑损伤、脑出血等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每5周更换一次导尿管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无菌间歇导尿时机的掌控.方法 将45例病人随机分成均数3组,一组放置导尿管7天,一组14天,一组21天,时空内不换导尿管,每周查一次中段尿有无感染,确定每组感染率与滴漏性尿失禁发生率.结果 尿路感染比较21天组,高于14天组,14天组高于7天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滴漏性尿失禁发生率亦同.结论 留置性导尿时间越长,尿路感染机会愈高.  相似文献   

12.
留置导尿管致尿路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留置导尿与泌尿系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常见细菌及解决方法。方法 对42例留置导尿患者分别进行尿道口和膀胱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尿路感染病原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随着留置导尿的天数增加尿路感染率呈直线上升,发现本组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结论 尿道口的细菌与尿路感染有关,导尿所致尿路感染与导尿管留置的时间有关,通过正确的操作和护理可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林慧心 《中外医疗》2012,31(12):135+137-135,137
目的 监测留置导尿管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586例留置导尿患者,进行前瞻性护理管理,在不同时间段留取中段尿样作细菌培养,观察尿路感染发生率并对不同时段的感染率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 586例患者中有37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为6.3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7例尿路感染患者中,3例发生于3d以内、12例发生于留置后4~15d、22例发生于留置后15d以上.不同时间段感染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留置导尿时间越长,尿路感染的风险越高,全方位护理从而缩短导尿时间是预防尿路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碘伏消毒防治留置导尿管感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尿术和留置导尿管的过程中 ,可使尿路粘膜损伤、干燥 ,生理性防御功能降低 ,并失去自行排尿对尿道的清洁作用 ,这些因素均易造成尿路逆行感染 ,轻者出现膀胱刺激症状 ,重者可引起急性肾盂肾炎 ,甚至菌血症和败血症 ,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 ,如何防治留置尿管的患者尿路感染 ,一直是临床医护人员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2 0 0 0年 2月~ 2 0 0 2年 5月 ,作者对 3 6例留置导尿管患者在导尿术和留置导尿管的护理中 ,均用 0 .5 %的碘伏消毒 ,使尿路感染率明显下降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选择因急性中、重度有机磷中毒留置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综合干预治疗及影响因素。方法:82例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两组病例导尿管材质尽量首选硅胶,对照组患者给予每天2次0.02%高猛酸钾溶液会阴部冲洗,尿袋每隔3 d更换1次,每隔4 h排空尿袋中尿液。观察组每天给予2次0.02%高猛酸钾溶液会阴部冲洗,尿袋每天更换1次,每隔3 h排空尿袋中尿液,同时给予诺氟沙星胶囊口服。1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并分析留置导尿管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导尿管留置时间越长,尿路感染的概率越大;尿袋更换频率越高,尿路感染发生情况越低。结论:使得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留置导尿时间尽量缩短,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银涂层超滑抗菌导尿管在预防导管相关尿路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指导临床选择更合适的导尿管.[方法]将200例留置尿管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100例使用银涂层超滑抗菌导尿管,对照组100例使用普通硅胶导尿管,两组均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留置,并在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分别留取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观察两者所致的原路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留置尿管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6%,8%,14%,18%;观察组中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1%,1%,3%,3%;其中置管后第1天和第3天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0、14天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涂层超滑抗菌导尿管可以显著降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发生率,尤其适用于3天以上留置尿管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发生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因素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医院感染中 ,尿路感染占 2 0 .8%~ 31.7% ,其中与导尿管相关的菌血症达 37.3%~ 5 6 % [1] 。在尿路留置尿管的人群中 ,有 2 %~ 4 %的患者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 ,且一旦发生 ,其病死率高达 13%~ 30 % [2 ] 。临床上常采用膀胱冲洗、及时更换导尿管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为探讨膀胱冲洗对预防尿路感染的作用 ,我们对 85例留置导尿患者进行了分组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8年 6月~ 1999年 6月我院收治 85例留置导尿患者。其中男 4 5例 ,女 4 0例。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86岁 ,平均年龄 6 0岁。脑血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了解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留置导尿管相关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住院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菌尿症,感染率为1.52%,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控制工作效果显著。结论: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与留置尿管的时间、更换集尿袋的时间及基础疾病等有关。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征,对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可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师淑婵 《基层医学论坛》2014,(32):4403-4404
目的:探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护理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留置导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送检尿标本95例次,阳性检出42例次(44.21%),检出致病菌62株次,15例先后检出2种病原菌,7例检出3种病原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组患者平均年龄(60.11±18.67)岁、女性73.08%、缺少自我护理技能61.54%、夹闭尿管引流34.62%、膀胱冲洗32.69%、留置导尿管时间(12.23±5.45)d等,均高于无感染组的(54.45±16.45)岁、51.72%、44.14%、15.52%、12.07%、(7.37±3.56)d(P〈0.05)。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住院时间(25.23±6.12)d,高于对照组的(17.87±4.12)d(P〈0.05)。结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高,尿细菌培养结果复杂,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有效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高危病人尿路感染的细菌学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高危病人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78例病人留置导尿管进行细菌培养监测.结果 留置导尿病人的尿道感染率,78例中,25例符合尿道感染诊断标准,占留置导尿病人的32%;占同期院内感染病人(共计218例)的11%,分离菌种有真菌10例:其中热带假丝酵母菌6例,假丝光滑酵母样菌、结核酵母样菌、白色念珠菌和奥默毕赤酵母菌各1例;阴性杆菌12例:其中铜绿假单胞菌7例,恶臭假单胞菌1例,大肠杆菌3例,费老地枸橼酸杆菌1例;阳性球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及绿色气球菌各1例,病情越重尿路感染发生率越高.结论 导尿所致尿路感染与留置导尿管时间有关,与病人病情轻重有关;尿液细菌监测能及时发现感染患者、指导临床及时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