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24岁,钟表厂工人,于2006年11月22日上午9:50上班时,突然晕倒在地,呼之不应,急呼“120”。我院急诊科医生出诊到达现场时间为10:00,发现其单位同事正在进行简单的“胸外按压”,患者昏迷,呈叹气样呼吸,R6—7次/分,无心跳、脉博,双侧瞳孔散大(约5.5mm),对光反射消失,口唇及甲床紫绀,考虑猝死。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现场予以气管插管,[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心脏骤停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心室颤动和心室停搏等而使心输出突然停止,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为提高复苏成功率,必须在心脏搏动停止4~6min内进行有效的心肺脑复苏,若抢救不及时,护理不当,病人将由临床死亡转为生物死亡。我科2006年4月成功救治1例因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右下肢足趾坏疽作右下足前半掌截除术后心脏骤停10min患,经呼吸机辅助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建立人工循环,降颅内压,保护脑细胞,纠正左心衰,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措施并实施整体护理,患呼吸心跳恢复。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性 ,4 5岁。右乳癌术后 10 + 年 ,纳差 3+ 天。查体 :极度消瘦 ,生命体征正常 ,神清。右侧颈胸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放疗后呈板状改变 ,触硬。心肺腹、四肢及神经系统无异常 ,既往史无特殊。诊断 :1右乳癌术后 ;2重度营养不良。因需输入化疗药物及提供静脉高营养做深静脉置管。选择右锁骨下静脉途径 ,置管不顺利 ,在操作过程中 ,病人突然出现呼吸急促 ,呼吸频率2 7次 /分 ,双肺可闻及少许哮鸣音。立即停止操作 ,进行多功能心电监测 :Sp O2 4 5 % ,快速型心律失常 ,室速。查体 :深昏迷 ,大动脉搏动消失 ,无自主呼吸 ,双侧瞳孔 0 .5 cm,…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 患者,男,57岁,剑突下疼痛11天,呈烧灼性疼痛,夜间为甚.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可,脉搏规则有力,全腹无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门诊以"腹痛待查,返流性食道炎?"在急诊留查室留观.静脉输注5%GS250ml 雷尼替丁0.15g溶液近15min(约30ml),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面色紫绀.立即就地心肺复苏抢救:持续胸外按压;腹式人工呼吸,快速经口气管插管;皮囊加压通气;肾上腺素2mg静脉推;心电监护示室颤,首次非同步除颤200J.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开胸心脏按压用于急诊抢救的心肺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记录6例经过胸外心脏按压无效或者效果不佳的病例在进行开胸心脏按压后心肺脑复苏的情况。结果开胸心脏按压成功率(5/6)高于胸外心脏按压,转入监护室率(5/6)明显提高,1例至今存活。结论较于胸外心脏按压,开胸心脏按压能使心脏有效复跳。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及患者转监护室率。准确判断开胸指征,争取尽早进行开胸心脏按压是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及转监护室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操作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调查医务人员单人心肺复苏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的实际操作状况,分析对心脏按压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北京地区6家三甲医院的医务人员422人,采用自行设计的心肺复苏调查表记录操作人员的一般情况,使用菲利普公司提供的QCPR3535型多功能除颤监护仪及ANNIER 复苏模拟人,对每个操作者2 min内按压频率、按压幅度、按压间释放压力3项指标的数据进行记录.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操作合格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人工胸外心脏按压3项指标均达标的总合格率为32.0%(135/422);按压频率、按压幅度和按压间释放压力的合格率分别为59.0%(249/422)、53.6%(226/422)和76.1%(321/422);每年参加过培训、按压动作培训和参加过急诊工作是人工胸外心脏按压操作合格的相关因素.结论单人胸外心脏按压的合格率较低;规范化培训、长期培训和定期培训反馈对提高心肺复苏操作水平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心肺复苏12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急诊科共进行心肺复苏123例,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23例均为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男67例,女56例,年龄2个月-92岁,平均70岁。原发病:外伤17例,窒息10例,冠心病(无心梗证据)10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5例,脑血管意外5例,其它24例,不明44例。诱因:活动后11例,进食8例,排尿3例,其它8例,无诱因93例。  相似文献   

9.
心肺复苏1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总结经验,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 对136例心肺复苏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厨陛分析。结果 院内外两组复苏成功率有显著性差异;心跳呼吸停止的时间直接影响复苏成功率;球囊面罩通气组和气管插管组复苏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指导下复苏成功率较2000年指南指导下显著提高。结论 复苏开始时间越早,复苏成功率越高;在早期复苏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通气方式;应用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可提高复苏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是心脏病突发者得以生存的第一个环节.心肺复苏实施过程中胸外按压的力度和频率都有具体的要求,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心肺复苏培训,难于进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急救.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便携式心肺复苏装置,可以更好地把握胸外按压的时机和程度,改善心肺复苏急救的效果.该装置在实施胸外按压过程中能够实时检测施救者的按压力度,根据患者体型判断按压力度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按压力度过大或过小,则会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进行报警提示.此外,本装置还可以设定按压频率,并进行声音提示.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心尖区按压法及去甲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采用左心尖区按压法及去甲肾上腺素组(12例)与常规胸外心脏按压及肾上腺素组(16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NE组左心尖区按压法及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12例CPR患者,复苏成功10例(其中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脑复苏无效自动出院)8例成活(66.67%; E组常规胸外心脏按压及肾上腺素(Epinephrine)16例CPR患者,复苏成功6例(其中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成活(25%).结论采用左心尖区按压法及去甲肾上腺素组(12例)CPR的成活率高于常规胸外心脏按压及肾上腺素组.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2005年6月-2006年6月接诊心脏性猝死患者17例,其中院前抢救成功4例,占23.53%,与报道的生存率5%~60%相符,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26岁,某日下午2:50分左右在大学校园内打篮球时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全身抽搐.现场有人立即做胸外按压,同时呼叫120急救中心,约8 min后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发现患者意识丧失,叹气样呼吸,颈动脉搏动消失.由医生继续做心脏按压,同时携带式心电监护仪显示为室颤,立即使用双向电波120 J胸前电击除颤1次.除颤后,心电监护显示为窦性心律,心率96 bpm,呼吸恢复,颈动脉搏动可触及,可听到心音,生理盐水开放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15.
李某 ,男 ,2 3岁。因拔河后昏倒 8min急诊。查体昏迷 ,颈动脉搏动消失。初诊心脏骤停。立即人工胸外挤压 ,气管插管加呼吸气囊支持呼吸 ,心电监护。抢救 45min ,应用电除颤、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心律平 ,心电监护先后显示窦性静止、室颤、室速、加速型室性自主心律、窦性心律。置冰帽、静滴纳络酮、多巴胺、甘露醇、地塞米松、胞二磷胆碱。其后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极化液、磷酸果糖改善心肌代谢 ;复达新等预防感染 ;速尿、白蛋白、甘露醇、β七叶皂甙等降低颅内高压 ;维生素E、能量合剂、醒脑静及高压氧等促进脑功能的恢复。72天后…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资料男患,32岁,因唤不醒约10min,急送我院急诊科,既往病史不详,病人无呕吐,无偏瘫及抽搐史,亦无外伤史.查体:颈动脉搏动消失,心音听不到,无呼吸,瞳孔已散大,心电图一直线,诊断为心脏骤停,立即给予胸外按压,面罩球囊呼吸,每3~5min静脉注射盐酸肾上腺素针剂1mg,另外还给予5%碳酸氢钠注射液150ml静脉滴注,此外还进行了气管插管,做心电图已提示室颤,立即给予360焦耳的单向电除颤,之后立即按压2min,再除颤、再按压,胺碘酮静脉推注,44min后,当第4次电除颤后又按压了2min后,病人恢复了自主心跳和呼吸.接着给予患者甘露醇及带冰帽进行脑保护,主要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7.
罗平  孔凡斌 《四川医学》2006,27(5):546-546
患者,女,57岁。因心跳、心累2年,浮肿1个月,加重3d于1:00急诊入院,在观察治疗过程中于1:15及9:130两次心跳、呼吸停止,经抢救3min后心肺复苏。于10:15突发面色青灰、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即予以心前区叩击、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心跳、自主呼吸恢复,神智转清;10min后再次发作,在予以上述措施时,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心电监护提示室颤,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mg、地塞米松10mg,10min后心跳、呼吸恢复,神智转清,继续吸氧、静脉注射速尿20mg及20%甘露醇125ml,观察,于16:30又出现神智不清、呼吸停止、心音消失,立即予以心肺复苏术、并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mg,心跳呼吸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机械胸外心脏按压与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急诊科发生心跳骤停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胸外心脏按压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7例(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和观察组29例(机械胸外心脏按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后48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血尿素氮(BUN)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等生化指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的差异。结果复苏后48 h,观察组CK-MB、c Tn I和BUN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AST/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CS和C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机械胸外心脏按压较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可更有效地改善组织灌注,恢复神经功能,优于徒手胸外心脏按压。  相似文献   

19.
20.
胸外按压30例潮气量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彬  罗志锴  王建清 《医学争鸣》2006,27(19):1772-1772
1临床资料心脏骤停患者30(男16,女14)例,年龄39.0±17.5岁,体质量(61±8)kg,身高(166±6)cm.无胸部、腹部损伤,非肺水肿、溺水患者.胸外按压,每位患者分I,II,III,IV四种方法4组进行,每组又分不加腹压和加腹压两种方法.I,II,III组按压动作严格按照外科学[1]人工操作要求实施,按压频率分别是100,60,30次/min,IV组双手挤压双胸(乳头连线以下、腋中线),频率30次/min.潮气量用Ohmeda5420型潮气量监测仪监测.I,II,III组每种方法测潮气量5次,取其平均值;IV组每种方法测2次,取其平均值.数据x±s表示,用t检验,P<0.01为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