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伟 《重庆医学》2006,35(11):994-995
血站医护人员直接接触血液,很容易导致职业暴露, 主要的职业危险因素是针头刺伤引起的意外感染,对医护人员构成极大危险.护士(尤其是实习护士)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因此了解针刺伤的危害因素及其预防处理措施,对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朱赟 《求医问药》2014,(19):17-18
目的 :探讨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口腔门诊工作的52名医护人员的个人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规定的内容制定了调查问卷,并使用该调查问卷对这52名医护人员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然后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这52名医护人员中,有35名医护人员认为经常接触锐器是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存在的主要职业危险因素,有17名医护人员认为经常接触各种血液和体液是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同时,这52名医护人员都认为,缺乏防护意识是导致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损伤的主要原因。结论 :经常接触锐器和各种血液及体液是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存在的主要职业危险因素。口腔门诊的医护人员只有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在进行医疗操作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并定期接种疫苗,才能有效地降低发生职业损伤的几率。  相似文献   

3.
冯艳梅  卢燕 《中外医疗》2011,30(2):90-90
医疗锐器伤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常见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因此而感染并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率高且呈上升趋势,也是医务人员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其中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最为常见与突出。针对护士、医生、技术员、卫生员的工作特点,探讨医护人员发生医疗锐器伤的危险因素、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通过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降低锐器伤发生率,减少传染性疾病感染几率,是保证医护人员执业安全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丁丽  侯玉静 《新疆医学》2009,39(7):105-106
医护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损伤是物理性职业损伤,包括针刺伤、电离辐射伤等。其中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损伤。护理工作的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高危锐器中,如为病人作各种注射的针头、采集血液标本后的针头、手术室护士接触的刀片、剪刀、缝针等,均为污染的锐器。  相似文献   

5.
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已受到普遍关注,尤其是血透室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由于工作环境及工作性质的特殊性,血透室工作人员常暴露在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中,现就我院血透室存在的危害因素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探讨如下: 1 常见的危险因素 1.1物理性因素 1.1.1锐器损伤血透室护士每天进行动静脉穿刺、拔针、输血、留取血液标本,在操作过程中都有被针刺伤的可能,针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6.
HIV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笔者所在医院近1年发生数十起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事件,本文从临床工作的角度出发,探讨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这对于杜绝医护人员医源性HIV感染的发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层医院临床护士因工作条件的限制及职业防护意识淡薄,锐器伤的发生率仍较高.调查显示[1],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47.45%,而二级甲等、二级乙等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分别为52.84%、71.43%,几乎大半以上医护人员受到锐器伤.在基层医院,锐器伤后的防护措施不到位,护士获得的职业防护远不能满足护士的需要[2].近年来随着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日益增多,基层医院临床护士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若不注意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后感染血源性疾病.现就相关的防护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兰州地区急诊医护人员的职业伤害现状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2年7月兰州地区11家医院的急诊科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已有问卷为模板设计本次职业伤害问卷并展开调查。结果 兰州地区急诊医护人员亚健康状态总体发生率为75.48%(157/208),主要表现为睡眠质量差(74.52%)和头晕脑胀、肌肉酸痛(74.04%);职业相关性损伤总体发生率为76.44%(159/208),以针刺伤(35.10%)和口腔溃疡(29.46%)为主;职业相关性疾病总体发生率为64.90%(135/208),以神经衰弱(35.10%)和腰颈椎病(22.12%)为主。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工作年限>10年、经常接触射线(X线)、经常接触危险化学物质、经常接触传染性疾病者是医护人员亚健康状态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三级医院、年龄>40岁、经常掰安瓶或使用锐器器具是医护人员职业相关性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工作年限>10年、工作满意度低、经常接触光辐射、经常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医护人员发生锐器损伤情况,探讨锐器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将2011年1月-2011年11月医护人员发生的锐器损伤进行整理分析,以期进一步加强医护人员对锐器损伤的防范意识。结果共收到19例医务人员发生锐器损伤的报告。其中护士发生锐器损伤的比率最高,达57.89%,锐器损伤多发于工作年限较短的医护人员,科室多发生在手术室,主要是在治疗和手术中,暴露源为HBsAg阳性患者占63.16%。发生锐器损伤后的医务人员均进行了紧急及相关干预处理。结论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发生锐器损伤较普遍,损伤后可能引发感染的风险比较高,应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知识教育,提高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方法 设计统一问卷对全院医务护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共调查600名医务人员.其中医生164、护±275、医技58、实习医生22.保洁和医废收集员81.在过去一月医疗活动中,11(1.8%)的医务人员接触过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64(10.7%)的医务人员遭受过锐器伤;有245(40.8%)位医务人员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仅有2例报告医院感染科备案;针对职业接触感染,医护人员未完全采取标准预防措施.结论 加强职业防护意识教育,做到标准预防,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性、血原性疾病的感染是当前职业防护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产科医护人员职业有害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艳姣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7):129-130
目的了解产科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情况。方法对四家综合医院99名产科医护人员采用问卷调查。结果所有医护人员均不同程度被锐器损伤和羊水、血液污染过,其中工龄在5年内锐利器具损伤34人,发生率79.07%。工龄在5~10年锐利器具损伤12人,发生率54.55%,10年以上锐利器具损伤15人,发生率44.12%(P〈0.05)。结论产科医护职业存在高度危险因素,医护人员个人及医院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产科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的教育,规范操作行为,从根本上减少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的锐器损伤在十分常见,其中尤以护士更明显.锐器伤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之一,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细介绍.最常见的传播性疾病有: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等.严重威胁着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为提高护士对锐器伤的防范意识,做好预防措施,减少锐器损伤对护士的伤害.现针对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因为、途径及损伤物简要阐述,对临床护士锐器损伤的防范经验详.本文就发生锐器伤的现状、高危因素、防护措施以及暴露后的处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自我防护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在临床医疗活动中职业暴露及自我防护情况.方法:设计统一问卷对某省级医院医护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调查285名医护人员.在过去一年医疗活动中,85.61%的医护人员接触过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49.47%的医护人员遭受过锐器伤;41.05%的医护人员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针对职业接触感染,医护人员未完全采取标准预防措施.结论: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教育,做到标准预防,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性、血原性疾病的感染是当前职业防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医护人员正面临着严重职业暴露的危险,而口腔专科医院由于工作性质特殊,所用的器械、用物种类繁多,精细锐利,医护人员极易发生锐器伤,由于密切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而造成职业暴露.针对上述情况,2009年6月我院加强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监控与环节管理,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大大降低了职业暴露的风险,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先敏 《吉林医学》2012,33(13):2854-2855
目的:探讨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和相应预防措施。方法:分析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针头刺伤、血液接触、皮肤接触和有害气体及消毒液的危害是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主要因素。在采血护士工作中,要加强针头刺伤、皮肤接触、有害气体及消毒液的防护,改善采血环境。结论:针头刺伤是采血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暴露因素,加强对采血护士职业防护、改善采血护士工作环境,有助于提高采血护士的职业安全,提高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针刺伤是医护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直接接触各种病原体和传染病,如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接触体液、血液、被各种锐器刺伤等,而针刺伤是各种锐器伤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多种病原体能经针刺伤传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大量研究证明: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经血液传播感染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因此,加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制定具体的防护措施减少或杜绝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对于血站职业安全问题主要就是说血站的工作人员在开展采集血液、血液运输、制备以及检验等工作当中,由于操作上出现失误而接触感染性病原体的行为。并且对于血站成分制备人员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会与血液有一定的接触,而对于这些血液多数情况下都是没有经过检验的待检血液,而对于血站成分制备人员的职业安全是具有自身特征的,为了更好的保障血站成分制备人员做好防护措施,降低职业安全问题的出现,从而对血站成分制备人员安全带来保障,因此,文章就通过对血站成分制备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并制定合理的防范建议,真正有效的确保血站成分制备人员在工作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锐器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内意外被锐器刺破,切割皮肤甚至伤及皮下和或组织,导致局部出血的损伤。锐器伤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其他科室护士比较,手术室护士每天都要从事易于受到锐器伤的操作,接触到锐器的机会较多。有调查显示,90%以上的手术室护士有手术相关锐器刺伤的经历,75%以上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损伤来自5种不同器械,包括缝针、手术刀片、注射器、牵引器、皮肤或骨拉钩及电凝器械等。因此,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的教育和培训,增强防护意识,保护护士的职业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学实习生职业感染的现状。方法:针对湖北省内4家综合医院主要临床科室实习3个月以上的医学实习生,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不记名填写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408名医学实习生中,职业接触感染比较常见,其主要途径是经呼吸道和经血液接触传染,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率为12.3%,结核感染率为1.0%,锐器损伤是医护人员常见的职业性损伤,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结论:应加强医学实习生职业感染教育和管理;使用安全性能好的医用器材。  相似文献   

20.
锐器伤是一种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损伤,是医疗和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医护人员的锐器伤是医护人员感染医源性病原体的重要途径[1].临床护士直接接触被污染的器械、敷料、血液及体液等,锐器损伤是一突出问题,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率国外为52%~89.4%,国内为80.6%~93.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