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X线平片诊断颈椎退行性改变在指导临床治疗颈椎病过程中的重要价值。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84例颈椎病病例。结果其中受累部位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增生性改变,椎体后缘骨化,骨嵴形成,后纵韧带钙化,椎体管比例失调,椎间孔变形、变小等为颈椎退行性改变的主要X线表现。结论颈椎各种位置的X线摄片检查,能够证实颈椎骨性结构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椎管、椎间孔狭窄从而造成神经根、脊髓和椎动脉受压而引发的各型颈椎病。X线摄片检查不仅在诊断颈椎退行性改变时有重要价值,而且可根据其影像表现及数据寻找对策,对预防颈椎退行性改变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环椎沟桥是指环椎后弓之上跨越椎动脉沟的一个骨性桥板,能引起许多临床症状。在一般教科书中很少有详细记载,为了提高对此病的认识,笔者收集42例,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42例。男32例,女10例,年龄36~72岁。摄片原因:主诉头晕或头晕伴头痛者23例;颈部呆板或痛者14例;前臂及手指麻木者5例。X线改变:单纯环椎沟桥者8例,占19%;环椎沟桥合并骨质增生者26例,占  相似文献   

3.
张智明 《淮海医药》2013,31(2):147-148
目的研究运用美式整脊手法整复寰椎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X线摄片和手法触诊,观察临床24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手法治疗前后其眩晕症状的变化。结果寰椎手法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结论美式整脊手法整复寰椎有即刻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寰椎变异成桥的X线表现及与临床颈性眩晕的关系。方法对临床疑颈椎病而行颈椎X线检查时发现的3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0例寰椎变异成桥中,全环型9例,半环型15例,断环型6例。绝大多数均有头痛、头晕,部分肩背部疼痛、麻木及颈部压痛。结论寰椎变异成桥患者多有颈神经及椎动脉症状,而且出现症状比颈椎病年轻,50岁以下占90%,头颈部运动可诱发或加重症状。但也有少部分无症状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血管形态异常及周围结构异常与颈性眩晕的关系,寻找导致颈性眩晕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经临床诊断为颈性眩晕的病人56例作为眩晕组,另选取无眩晕症状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在椎-基底动脉形态异常(硬化性狭窄、发育不良、走行迂曲)和周围结构异常(颈椎失稳、钩椎关节增生、横突孔狭窄、椎间盘突出)的差异,并判断其与颈性眩晕的相关性.结果 眩晕组中硬化性狭窄、发育不良、走行迂曲和颈椎失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钩椎关节增生、横突孔狭窄、椎间盘突出在两组中均有较高的发生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椎动脉硬化性狭窄、发育不良、走行迂曲和颈椎失稳是颈性眩晕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椎动脉硬化性狭窄和颈椎失稳的影响作用较大,可能是颈性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统计患者影像学数据,显示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明确变异的发生与表现,提高相关变异的影像学诊疗水平.方法 1)利用我院影像归档和通讯系统(PACS)资料,查找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病例共590例;2)分析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的影像学表现,进行解剖变异分型;3)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的三维重建成像与分析;4)比较影像学检查方法.结果 1)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 590例,其中男性293例(49.66%),女性297例(50.34%),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解剖变异包括4类:第1类,寰椎椎动脉沟环变异419例(71.02%);第2类,骨性融合或缺如113例(19.15%),其中寰枕融合10例,寰枢融合9例,C2-3融合84例,齿突变异5例,寰椎椎弓发育不全5例;第3类,椎动脉变异26例(4.41%),其中椎动脉走形异常5例,椎动脉发育异常4例,椎动脉纤细14例,椎动脉缺如3例;第4类,颅底畸形32例(5.42%),其中Chiari畸形20例,扁平颅底5例,颅底凹陷7例.2)影像检查与诊断:X线、CT、MRI分别发现第1类变异357例(60.51%)、93例(15.76%)、0例(0.00%);发现第2类变异4例(0.68%)、65例(11.02%)、15例(2.54%);第3类变异20例(3.39%)、6例(1.02%)、0例(0.00%);第4类变异17例(2.88%)、6例(1.02%)、24例(4.07%).接受2种以上影像学检查15例,其中结论不一致11例,均发生于第2类变异;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 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发现率为7.13%,男女无显著差别.第1类变异椎动脉沟环最多,都是经X线检查或CT诊断;第3类椎动脉变异由三维CT诊断最多;第4类Chiari畸形由MRI诊断最多.影像学检查诊断不一致均为第2类变异骨性融合或缺如,三维CT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技术应用于颈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0月~2008年9月为261例患者置人1102枚椎弓根螺钉治疗颈椎疾病,其中上颈椎疾病83例,下颈椎疾病178例.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通过X线片及64排CT片,对2 000例正常人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国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头侧倾斜角度、向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以指导术中选钉及置钉.术前由5名医师按照上述内容,对261例患者拟固定颈椎的椎弓根精确测量,其均值均在2 000例国人的均值范围,术中应用自行研制的颈椎椎弓根定位导向器准确定位入钉点及角度,打孔、置钉、固定,一次成功1086枚,16枚经调整后成功,一次成功率98.55%.结果:术后235例获12~7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74个月.采用JOA评分标准,优131例,良82例,可17例,差5例,优良率90.64%.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上颈椎疾病83例中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未行二次手术.下颈椎疾病178例中15例16枚椎弓根螺钉术后摄X线片示位置不理想,行二次手术调整.119例骨折脱位中117例脱位完全复位,2例植骨块吸收未融合,融合率为98.32%.结论:应用椎弓根技术治疗颈椎疾病可以获得即刻三维稳定,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可将2 000例国人椎弓根的数据作为临床置钉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寰椎沟环在教课书中无详细记载,文献报道也很少,我们从1100例颈椎X线片和110例环椎标本中分别发现41例和16例,并对该结构的发生、命名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技术应用于颈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0月~2008年9月为261例患者置人1102枚椎弓根螺钉治疗颈椎疾病,其中上颈椎疾病83例,下颈椎疾病178例.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通过X线片及64排CT片,对2 000例正常人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国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头侧倾斜角度、向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以指导术中选钉及置钉.术前由5名医师按照上述内容,对261例患者拟固定颈椎的椎弓根精确测量,其均值均在2 000例国人的均值范围,术中应用自行研制的颈椎椎弓根定位导向器准确定位入钉点及角度,打孔、置钉、固定,一次成功1086枚,16枚经调整后成功,一次成功率98.55%.结果:术后235例获12~7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74个月.采用JOA评分标准,优131例,良82例,可17例,差5例,优良率90.64%.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上颈椎疾病83例中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未行二次手术.下颈椎疾病178例中15例16枚椎弓根螺钉术后摄X线片示位置不理想,行二次手术调整.119例骨折脱位中117例脱位完全复位,2例植骨块吸收未融合,融合率为98.32%.结论:应用椎弓根技术治疗颈椎疾病可以获得即刻三维稳定,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可将2 000例国人椎弓根的数据作为临床置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寰枢椎骨折和脱位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嘉 《云南医药》2003,24(6):461-462
随着生产和交通工具的高速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 ,因生产和车祸所造成颈椎损伤的患者日渐增多。颈椎损伤是颈髓损伤的主要原因 ,一旦颈髓损伤将有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遗症 ,甚至引起死亡。迅速果断的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诊断、治疗是极其重要的。在颈椎损伤的检查中 ,CT是一种优选的方法。由于寰椎和枢椎解剖结构和功能较复杂 ,损伤后X线摄片往往显示不清且不够全面 ,CT能提供横断面图像 ,并可进行矢状 ,冠状位重建。对寰椎和枢椎的损伤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总结的我院 32例寰椎和枢椎损伤的CT检查 ,并进行讨论。材料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1.
颈性眩晕,多为颈骨赘或颈肋肌肉带、纤维压迫椎动脉或和椎动脉起始部有动脉硬化斑,使椎动脉灌注不足,临床产生一组椎动脉缺血为主的颈性眩晕综合征,又称之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内科治疗多为对症,但复发率高,疗效欠佳。我院1999年10月~2000年4月收治本病53例,其中30例用脑功能保护治疗仪,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53例病人均有发作性眩晕,视物摇晃,自体旋转,站立不稳且伴有程度不同恶心或呕吐。发作时与头位颈部转动关系密切,CT以及颈椎正位X线片,显示钩椎关节侧方,有骨刺,侧位片椎间孔狭窄。来院检查时,转头试验,即可诱发,符合传统的动脉供血不足型颈椎病的诊断。53例病人中,男18例,女3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3例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行经后路手术摘除及寰枢椎融合内固定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本组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全部切除,2例出现脑脊液漏,给予相应处理后治愈.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未发生颈椎畸形及活动受限,X线片示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结论 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手术风险大、应积极手术,术中尽量完整切除肿瘤,同时应行寰枢椎融合内固定.  相似文献   

13.
颈性眩晕主要病因是颈椎病变,即颈椎骨刺及退行性关节炎,椎间病变,椎动脉本身粥样硬化,当突然转动颈部时椎动脉受压而供血不足,或颈部病变使颈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受刺激而产生各种眩晕病状。我科于2000年1月-2003年7月收治了102例均有反复发作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冷汗、面色苍白,上肢麻木,头痛,无意识障碍,经过综合性护理及临床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经尿道气化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1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性眩晕病是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颈椎不稳,压迫椎动脉或刺激其周围的交感神经网导致椎基底动脉有效血容量减少,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的眩晕病。Ryan和Cope于1955年最先提出颈源性眩晕(cervkalvertigo)这一概念。目前,对于颈源性眩晕的认识尚有很大争议。本文结合椎动脉的解剖结构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颈源性眩晕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及X线表现分析,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颈椎椎间盘病变导致颈椎间隙变窄,生理曲度的改变,椎体移位,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及横突骨质增生,均能挤压椎动脉,并在X线照片上表现出来,且有相应临床症状。结论通过颈椎的X线表现及相应临床症状体征,就可做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X线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及X线表现分析,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颈椎椎间盘病变导致颈椎间隙变窄,生理曲度的改变,椎体移位,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及横突骨质增生,均能挤压椎动脉,并在X线照片上表现出来,且有相应临床症状。结论 通过颈椎的X线表现及相应临床症状体征,就可做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MRI检查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57例,所有患者皆进行X线平片、CT、MRI检查。结果对颈椎病的原因分析,MRI对钩突增生、颈椎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的诊断率高,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对钩突增生、小关节突增生、椎体后缘骨赘形成、骨性椎管狭窄的诊断率高于X线平片(P<0.05)。而对颈椎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诊断率低于X线平片(P<0.05)。X线平片可以观察到颈椎双边征及椎间孔狭窄。而MRI则对纤维性椎管狭窄,伴脊髓水肿、变性,寰枢椎半脱位有独特的征象。结论综合X线平片、CT、MRI可提高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和定性诊断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颅底陷入症临床上不多见,极易误诊。我们遇有3例报告如下。 例1,男,37岁。行走不便伴四肢无力3年,右下肢抬腿困难,右手握物不稳,无力渐加重,检查:耸肩无力,双侧大鱼际肌及右侧小腿肌肉萎缩。X线片示:头颅侧位片斜坡平坦,环枕椎显示融合,齿状突向上移位于枕骨大孔内,齿状突前缘与环椎前弓后缘间隙为12mm,第一颈椎后弓缺如,齿状突位于钱柏林氏线上0.5cm。CT检查枕大孔内脊髓受压。X线诊断:颅底陷入症,环枕融合畸形。  相似文献   

19.
眩晕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症状,不是单独的疾病,它涉及临床许多学科。10年来我院收治280例,现分析报道如下。诊断依据 1.40岁以上有阵发性眩晕、耳鸣、听力障碍、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猝倒、胸闷、心悸、出汗障碍、血压忽高忽低。有颈部疼痛不适、活动受限,头部旋转、后仰易诱发眩晕,椎动脉扭曲试验阳性。 2.颈椎X线检查:证实有骨赘形成、椎间隙狭窄、椎间不稳、椎间孔改变、韧带钙化等颈椎退变现象。 3.行星状神经节封闭,如封闭后眩晕立  相似文献   

20.
郭永平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99+101-99,101
目的探讨老年人颈性眩晕的CT及X线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有完整X线和CT资料的确诊老年眩晕病例资料,并对80例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X线显示寰椎两侧骨块与枢椎齿突间隙不等宽10例,钩椎关节增生、骨赘形成56例,椎间隙狭窄10例,生理曲度异常32例,颈椎失稳16例,侧弯或移位10例;CT横断平片显示横突孔狭窄。变形14例,椎间盘膨出22例,黄、纵韧带肥厚和(或)钙化14例。CT平扫检查中45例存在脑梗死表现,35例无明显异常。经病理证实,35例CT无异常表现患者中14例存在脑梗死前期脑缺血表现。结论X线、CT对老年颈性眩晕患者都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