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例1,男,19岁,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复发给予维甲酸40 mg/d治疗9天,其后予DA方案化疗3天,于化疗后第3天因高热,咳嗽,胸闷,气促,视物不清入住我院。查体:重度贫血貌,颜面浮肿,注射部位片状瘀斑,双肺呼吸音减低,HR 105次/分。实验室检查:WBC 19.4×109/L,Hb 37 g/L,BPC 10×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重症肺炎病人在ICU住院期间贫血的发生发展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3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南京市第一医院ICU收治的首要诊断为重症肺炎的老年病人,通过医疗电子信息系统收集病人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结局将病人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2组病人基线特征、ICU住院期间Hb变化;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43例病人纳入研究,其中死亡22例,生存21例。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病人年龄更大,入ICU时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APACHEⅡ评分更高,住院期间平均Hb水平更低。ICU住院期间,2组病人Hb持续下降,平均下降总量达(24.70±23.39)g/L,且第7天起,死亡组Hb较生存组明显下降。年龄、是否合并基础疾病、住院期间Hb平均水平与病人死亡风险相关(OR分别为1.199、0.005、0.815)。结论 贫血与ICU重症肺炎病人不良预后有关,应积极预防与纠正。  相似文献   

3.
危重患者贫血的发生机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危重患者发生贫血十分常见.入住加强监护病房(ICU)的患者3d后有95%的患者会出现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值[1],从而使血氧含量下降,导致危重患者死亡的风险增加[2].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12月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和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57例,根据入院28 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41例和死亡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第1、2、3天EVLWI和PVPI,分析EVLWI和PVPI与脓毒性休克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的相关性,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EVLWI和PVPI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入住ICU第1天两组患者EVLW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住ICU第2、3天死亡组患者EVLWI均高于生存组,入住ICU第1、2、3天死亡组患者PVPI均高于生存组(P0.05)。生存组患者入住ICU第2、3天EVLWI和PVPI低于第1天,入住ICU第3天EVLWI和PVPI低于第2天(P0.05);死亡组患者入住ICU第1、2、3天EVLWI和PV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VLWI与脓毒性休克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531、0.625,P0.05);PVPI与脓毒性休克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正相关(r_s值分别为0.658、0.610,P0.05)。绘制入住ICU第1、2、3天EVLWI和PVPI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以入住ICU第3天EVLWI11.65作为判断预后的最佳临界值,其灵敏度为74.3%、特异度为71.6%;以入住ICU第2天PVPI4.95作为判断预后的最佳临界值,其灵敏度为72.5%、特异度为84.7%。结论 EVLWI和PVPI能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且入住ICU第2天PVPI、入住ICU第3天EVLWI可作为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28 d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缺铁性贫血患者用铁剂治疗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症非常罕见。作者报告2例缺铁性贫血口服硫酸亚铁或葡萄糖酸亚铁治疗后,血小板计数迅速减少。例1 17岁女性,因常规入学体检发现红细胞压积为17%而入院。入院后检查血红蛋白3.28g/dl,网织红细胞计数1.1%,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29.6g/dl,白细胞2700/mm~3,分类正常,血小板计数为168000/mm~3。血清铁为22ng/dl,转铁蛋白为405mg/dl。铁蛋白小于10μg/ml。骨髓检查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入院当天给以3U 红细胞输注,同时给以口服硫酸距铁300mg,3次/d,血红蛋白升至9.5g/dl,血小板计数在治疗后24小时内开始下降。第6天降至  相似文献   

6.
180例老年缺铁性贫血内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铁性贫血是老年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贫血〔1,2〕,应高度警惕胃肠道恶性肿瘤所致的可能性。现分析 180例患者的贫血程度和内镜检查结果。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5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共收治 2 10例60岁以上老年缺铁性贫血患者 ,其中 180例有完整内镜检查资料 ,男 112例 ,女 68例 ,男 :女 =1 65 :1,年龄 60 91岁 ,中位年龄71 2。根据贫血程度分为 :轻度贫血 (Hb <10 0g/L) ,中度贫血(Hb <80g/L) ,重度贫血 (Hb <60g/L) ,极重度贫血 (Hb <3 0g/L) ,所有病人合符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3〕。其中轻度贫血 3 4例 (18 9% )…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红蛋白(Hb)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STEMI患者1941例,依据护理过程中第一次检测到的Hb水平,分为:非贫血组(Hb≥120g/L,1638例),轻度贫血组(90g/L≤Hb120g/L,221例)和中度贫血组(60g/L≤Hb90g/L,82例)。观察患者在住院期和随访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死亡、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再梗、卒中)发生率。结果:随着贫血程度的减轻,平均年龄逐渐下降(P0.01);随访期间,随着贫血程度的减轻,死亡率(42.7%比24.4%比7.5%),充血性心衰发生率(20.7%比10.9%比5.3%),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50.0%比27.1%比8.4%)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在STEMI患者中,贫血患者在随访期间内死亡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且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死亡率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贫血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手术前提升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的目标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择期CABG 的患者,排除术前三月内有出血、术前血小板计数<100×109/L、血液病、术后因外科因素导致的二次开胸手术患者;收集符合入选标准患者术前的基础资料以及术后的输血量、输血率、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死亡率。首先通过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约登指数(Youden Index,YI) 找到术后输血率达到最低时所对应的Hb水平,然后依据此Hb值将患者分为三组,最后对比分析三组的临床结局。结果 最终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计2313例,ROC分析显示男性术前Hb为119g/L、女性Hb为109g/L约登指数达到最大值,男性患者按照Hb<119g/L、119-130g/L、≥130g/L分为三组,分别为M1组(351例,22.23%)、M2组(442例,27.99%)、M3组(786例,49.78%);女性按照Hb<109g/L、109-120g/L、≥120g/L分为三组,分别为F1组(187例,25.55%)、F2组(253例,34.47%)、F3组(294例,40.05%)。基线资料除Hb存在显著差异外,组间比较,男性年龄三组之间均存在差异,年龄越大贫血越严重,BMI和术前血小板计数M1和M2、M3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术前CKD病史M1和M2、M3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慢性肝病和左室收缩功能(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M1和M3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在年龄和BMI方面F1和F2、F3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术前血小板计数F1和F2之间有差异。男女患者在术后临床结局方面,M1和F1组在输注红细胞量、输血率、输血总量方面均比M2、M3组和F2、F3组多,存在显著差异;而M2和M3、F2和F3在所有临床观察结局方面均无差异;男性M1组在住院时间、住院死亡两方面比M2、M3组高,存在显著差异,且M1组住ICU时间比M3组显著延长;女性仅F1组在住院时间方面长于F2、F3组,F1组术后肝功能损害例数多于F2组。 结论 术前贫血程度影响CABG患者术后的输血量,并导致术后肝肾功能损害和延长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CABG术前将男性Hb纠正至119g/L、女性纠正至109g/L可减少围术期输血量和输血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术前贫血对急性颅脑手术术中输血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9月颅脑手术术中输血患者298例,其中167例纳入研究,按术前是否贫血[男性血红蛋白(Hb)≤120 g/L,女性Hb≤110 g/L]分为非贫血组(n=121例)和贫血组(n=46例),收集2组的临床资料、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术前和术后24 h实验室检查结果、术后住院天数、术后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死亡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98例急性颅脑手术术前贫血发生率15.4%;(2)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比较:术中出血量(1 110.22±619.39) mL vs (1 001.65±407.02) mL、术中输红细胞量(4.68±3.02) U vs (3.72±2.33) U,术后24 h Hb水平(87.59±13.49) g/L vs (107.11±16.84) g/L、术后24 h血小板计数(136.15±71.12)×109/L vs (146.95±50.18)×109/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冲击剂量治疗法与常规剂量治疗法治疗肿瘤化疗相关贫血的疗效。方法根据NCCN《癌症及其治疗相关贫血治疗指南》〔1〕,选择64例恶性肿瘤联合化疗后贫血患者(Hb<11g/L),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确诊。分组rhEPO冲击治疗组28例(冲击组)和rhEPO常规治疗组(36例)。冲击组rhEPO20000u,1次/d,连用2d,10000u,1次/d,连用6d,即在8d内共用100000u。随后同常规组。常规组40000u/周,皮下注射(SC)。812周。分别于治疗后第2、4、6、8周评定疗效。结果冲击组和常规组基础Hb水平分别为(90±10)g/L和(93±9)g/L;治疗后2周Hb增涨分别为(18.8±7.9)g/L和(9.2±6.3)g/L;治疗后4周Hb增加分别为(32.7±7.8)g/L和(19.2±7.8)g/L;治疗后6周rhEPOHb增加(38.7±8.8)g/L和(27.2±7.4)g/L,治疗后8周rhEPOHb增加分别为(41.0±8.9)g/L和(29.3±9.9)g/L。冲击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hEPO冲击剂量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常规剂量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hEPO冲击治疗方法能快速纠正联合方案化疗所致贫血,能为顺利完成化疗提供有力的保障;而且安全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心-肾贫血综合征 (CRAS)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同时具备心功能NYHA II以上,血红蛋白(Hb)男性<120 g/L,女性<110 g/L,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每1.73 m2<60 ml/min为标准诊断心-肾贫血综合征76例,按原发病的不同将其分为心脏病组(32例)和肾脏病组(44例).结果 226例各种心脏病患者中发现CRAS32例,发病率为14.15%;68例各种原因的肾脏病患者中发现CRAS44例,发病率为64.7%.心脏病组患者Hb为80.37 g/L±18.11 g/L,Ccr每1.73 m2为21.65 ml/min±21.84 ml/min;肾脏病组Hb为65.20 g/L±13.71 g/L,Ccr每1.73 m2为15.12 ml/min±11.42 ml/min.两组Hb及Ccr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47例符合CRAS的患者中23例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每周2次皮下注射,治疗前Hb为62.14 g/L±14.32 g/L,心功能III级10例、IV级13例;治疗6个月后Hb为96.56 g/L±12.45 g/L,心功能II级9例、III级14例.结论 心-肾贫血综合征主要发生在原发病为肾小球疾病和高血压心脏病的基础上,贫血和肾功能减退的程度以肾脏病组较心脏病组严重.EPO在纠正贫血、心力衰竭方面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女,78岁。因"贫血、淋巴细胞增高2年,乏力、气促1月"于2012年10月11日入住我院血液科。患者2010年2月发现右足近2~4趾骨处皮肤包块伴疼痛,无发热、皮疹等。切除肿块,病理组织学报告"右足滑膜肉瘤",后行包括截趾在内的手术治疗共3次,均未行放疗及化疗。2010年10月行第3次手术后发现贫血,无其它不适,全身检查未发现滑膜肉瘤转移。此后,多次查Hb 70~90 g/L。  相似文献   

13.
患者 ,女 ,5 8岁 ,因头晕、乏力 ,浅表淋巴结肿大三年余加重一月 ,于 2 0 0 3年 6月 12日入院。患者 2 0 0 0年发现右侧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 ,且血红蛋白由 10 0g/L降至 66g/L ,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双向性贫血 ,给与叶酸和维生素B12 、铁剂治疗后血红蛋白升至 10 8g/L。.一月前头晕乏力渐加重 ,WBC 6.4× 10 9/L ,Hb45g/L ,血球平均体积 (MCV) 10 5 .5fl ,血红蛋白红血球平均比值 (MCH) 40 .9pg ,血红蛋白浓度对红血球平均比值 (MCHC) 3 88g/L ,PLT 186g/L。体查 :重度贫血貌 ,左右颈侧各触及一蚕豆大小淋巴结 ,质中等 ,可活动 ,无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医院心血管外科连续5年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感染相关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方便抽样某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出院患者中的19 025例,其中确诊医院感染553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553例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相关数据,具体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期间情况、手术情况、入住ICU的时间等。结果 5年间共有553例感染患者,其中男性343例(62%),女性210例(38%),年龄1~52岁,其中60岁以上77例(13.9%)。住院期间发生抢救119例(21.5%)、手术467例(84.4%)、输血447例(80.8%)、透析57例(10.3%)。入住ICU的时间为4.0(2.0~9.0)d,其中≥5 d的患者276例(49.9%)。住院期间平均最高体温(38.85±0.68)℃,其中最高体温≥39.0℃患者248例(44.8%)。术前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309例(55.9%),术后应用抗生素种类为2.0(1.0~3.0)种。术后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为7.0(5.0~8.5)d,其中≥7 d患者284例(51.4%);白蛋白40 g/L患者314例(56.8%);红细胞比容0.40患者272例(49.2%)。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依次是肺部感染(43.6%)、上呼吸道感染(30.0%)和血流感染(25.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女性、术前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为血流感染的保护因素,年龄≥60岁、入住ICU时间≥5 d、住院期间最高体温≥39.0℃、白蛋白40 g/L、红细胞比容0.40、术后静脉导管留置时间≥7 d为危险因素。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期间输血为肺部感染的保护因素,入住ICU时间≥5 d、住院期间透析、住院期间手术、术后静脉导管留置时间≥7 d、术后使用抗生素数目≥3种为危险因素。结论心血管外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众多,医务工作者可以采取加强患者住院期间生理功能的改善、减少入住ICU时间、减少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针对性的措施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82岁.因胸闷2个月、黑便5周、头晕4 d于2010年10月29日入住我院.患者7周前因反复胸闷1周在外院就诊,心电图、心肌酶谱提示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提示3支病变,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植入紫杉醇药物涂层支架3枚.当时血红蛋白(Hb)124 g/L.术后服用氯吡格雷75 mg/d,肠溶阿司匹林(ASA)0.1 g/d.5周前排成形黑便,2~3次/d,持续1周,无腹痛、头晕和心悸,外院随诊查Hb 84 g/L、便潜血(+);血清铁蛋白17.8μg/L,血清铁3.11μmol/L;将药物调整为氯吡格雷75 mg/d,ASA 0.1 g/隔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老年肿瘤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及其与血红蛋白(Hb)的关系,以及化疗对其的影响. 方法 应用ELISA方法 检测老年肿瘤患者血清Epo,并观察化疗后Epo变化. 结果 (1)老年组Epo为(22.0±15.1)U/L,与对照组(30.4±21.8)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88,P>0.05);Epo水平与Hb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r=0.3700,P<0.01);(2)55例Hb正常者Epo为(14.7±10.6)U/L,22例轻度贫血者(20.2±9.O)U/L,23例中重度贫血者(42.3±24.8)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886,P<0.01);(3)化疗4周期和2周期后,贫血组Epo分别为(45.2±39.1)U/L和(25.8±15.9)U/L,与治疗前的(20.2±10.8)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477,PG0.01);Hb分别为(96.8±16.6)g/L和(102.1±19.3)g/L,与治疗前的(111.0±20.5)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071,PG0.01). 结论 老年肿瘤患者与非老年肿瘤患者比较,Ep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贫血患者Epo水平明显高于无贫血患者;Epo水平与Hb值呈负相关关系;化疗可以引起部分患者发生贫血,并且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Hb值下降而Epo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7.
女患,73岁,因全身乏力入院。体检:贫血貌,胸骨叩压痛。辅检:Hb50g/L,WBC80×10~9/L,血片发现幼稚细胞,血小板40×10~9/L。骨髓检查: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幼单核细胞占60%,POX呈弱阳性-阳性反应;糖原染色阳性并有细颗粒:非特异性脂酶染色阳性(NaF可抑制)。血清溶菌酶明显增多。诊断: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_5)、给予化疗用Ara-C100mg/d,强的松15mg tid连用6天,VCR与ADR在化疗第一天仅用一次。当Ara-C第三天用药后约半小时,患者发热(体温从36.2℃上升至38.4℃)伴荨麻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26岁,因“中上腹隐痛4d伴呕咖啡色物3次,黑便1次”为主诉入院。既往体健,无特殊记载,未用过青霉素等药,但有“阿莫西林”过敏史。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轻度贫血貌,心肺腹未发现阳性体征。入院化验:血常规:WBC7.3×109/L,GR45%,Hb72g/L,PLT88×109/L。肝功:ALT69u/L,AS  相似文献   

19.
病历摘要 患者男,75岁.因间断发热伴全血细胞进行性下降20个月,于2003年2月7日第4次入院.患者于2001年6月13日因发热伴腹泻3 d首次入我院.当时入院体检情况:体温39℃.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听诊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血象:Hb106 g/L,WBC 1.5×109/L,血小板(BPC)59×109/L.因WBC少未能分类.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介绍患者,女13岁.江西省南康县莲花中学学生.因头昏、乏力、伴发热1周于1994年12月7日入院.查体:神清,重度贫血外观,全身皮肤、粘膜苍白,未见瘀斑及出血点,胸骨压痛,叩击痛阳性,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96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还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腹肌不紧,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入院时,血常规示:Hb52g/L,RBC1.94×10~(12)/L,WBC8.46×10~9/L,RC2.0%,见大量幼稚细胞,骨髓穿刺检查报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_1)型.立即按VP方案进行化疗,强的松10mg,3次/d,生理盐水20ml加长春新碱2mg静脉推注,1次/周,同时给予维生素C0.2g,3次/d辅助治疗.第1天静脉推注长春新碱后,病人未诉特殊不适.第8天推注长春新碱后,第9天病人出现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