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美多巴对帕金森病(PD)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的影响。方法检测17例PD病人美多巴治疗前后及35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浆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PD组治疗后Hcy水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健康对照组(P0.05);PD组治疗前后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D组美多巴治疗前的血Hcy水平与叶酸呈负相关(r=0.692,P=0.015)。结论美多巴可以引起高Hcy血症,其机制并非通过影响体内叶酸及维生素B12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联合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对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332例,正常对照组194例。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空腹血浆Hcy水平,应用放免分析法测定基础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Hcy水平高于15μmol/L者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3例),均为冠心病患者,治疗组予以每日补充叶酸5mg,维生素B620mg,每日3次,维生素B120.5mg,,每日1次,4周后复查血浆Hcy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正常组,基础叶酸浓度明显低于正常组,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组血浆Hcy水平与基础叶酸浓度呈明显负相关(r=-0.149,P<0.05),治疗组4周后Hcy水平平均降低了37.7%,治疗前后Hcy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Hcy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联合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的血浆Hcy水平。  相似文献   

3.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的关系及口服叶酸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疗效。方法 对220例中老年人血浆Hcy、叶酸以及维生素B12进行检测分析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对35例高Hcy血症病人给予口服叶酸治疗观察。结果 高Hcy血症组的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在血浆叶酸水平低于6μg/L或维生素B12水平低于300ng/L时,高Hcy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组,口服叶酸可以显著降低血浆Hcy水平。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这一心血管危险因素与血浆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减低密切相关,提高血浆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能减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对6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65例老年健康人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检测。结果显示,高血压和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健康者(P〈0.01),而叶酸、维生素B12低于健康者(均P〈0.05)。认为老年高血压病及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与血浆Hcy水平升高及叶酸、维生素B12水平降低有关,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可能有助于减少老年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将120例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对照组不服用上述药物.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测定血浆Hcy水平及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发现治疗组治疗4周后,血浆Hcy、ET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叶酸、B族维生素干预治疗能降低血浆Hcy水平,对高Hcy血症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同型半胱氨酸(Hcy)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干预Hcy表达观察其对DPN的影响。方法200名DPN患者(DPN+组)和200名无DPN患者(DPN-组),均检测血浆Hcy水平,将高水平Hcy患者随机分成两亚组。干预亚组给予叶酸、维生素B6,对照亚组不给予干预治疗,3个月后比较各组Hcy水平,并通过临床和电生理方法评估两组神经病变的改变。结果DPN+组中高Hcy血症患者占40%,其Hcy水平明显高于DPN-组(P〈0.05)。经治疗后高Hcy患者Hcy水平明显下降(P〈0.01),神经病变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比较也明显改善(P〈0.05)。结论高Hcy为DPN危险因素,有效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助于改善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对脑梗死再发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健康对照组90例,比较两者的血清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脑梗死组再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抗血小板、他汀类及活血化瘀等药物,同时口服叶酸和甲钴胺;B组仅给予抗血小板、他汀类及活血化瘀等药物,随访12 m复查血清Hcy水平;观察治疗1年内脑梗死的再发情况.结果 (1)治疗前脑梗死组的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且脑梗死组的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P<0.001).(2)治疗前A、B两组Hcy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者Hcy水平有显著差异(P<0.001);A组治疗后Hcy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B组治疗前后Hcy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3)A组1年内脑梗死再发率为15.01%,B组为21.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可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Hcy水平,但对脑梗死再发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对42例阿尔茨海默病(AD)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脂、维生素B12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进行测定,并进行组间对比研究。结果AD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Hcy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维生素B12叶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认为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明显增高、维生素B12和叶酸降低可能与AD发生有关,降低血脂及补充维生素B12、叶酸可能对AD预防和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以及与叶酸及维生素B12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AD患者52例及MCI患者81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按病例组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互相匹配随机选出对照组80名,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3组间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MCI组Hcy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D组与MC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组、MCI组及对照组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Hcy浓度升高很可能是AD及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病危险因素,尚不能认为Hcy是MCI患者向AD转化过程中的危险因素,MCI向AD发展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0.
倪朝雯  高凤霞 《内科》2008,3(4):537-538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与急性脑梗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组)和同期26例体检正常的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血浆Hey、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ey升高,而血浆叶酸、维生素B12呈下降趋势,Hey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其与AMI传统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关系。方法:随机选择60岁以上的冠心病(CHD)患者143例,其中AMI组7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3例,选择同期入院与CHD患者具有性别及年龄可比性且排除CHD诊断的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并检测各组Hcy水平,综合分析。结果:血清Hcy水平AMI组较UAP、SAP及对照组,UAP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高Hcy血症发生率A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UAP组及SAP组比较无显著差异;AMI组与对照组比较,性别、年龄、吸烟率、体质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高Hcy血症患病率则老年A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血清Hcy水平均是老年AMI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AMI的发生率高Hcy组显著高于Hcy水平正常组(均P0.05),但吸烟率、BMI、年龄、性别则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血清Hcy是老年AMI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Hcy水平升高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可能存在交互作用,促进多种危险因素的相互聚集并发生AMI。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高水平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方法:对12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血清Hcy的测定及动态血压的测定,高Hcy组59例,正常Hcy组61例,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结果:高Hcy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显著高于正常Hcy组[(22±4)μg/min vs.(15±4)μg/min,P0.01]。结论:高Hcy组高血压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升高,Hcy加重高血压病患者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叶酸对老年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患者血浆Hcy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2年11月—2013年10月南京市市级机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腔隙性脑梗死伴高Hcy血症老年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同时接受缺血性卒中常规药物治疗。A组56例,口服叶酸20mg,1次/d;B组56例,未口服叶酸治疗。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24周血浆Hcy水平。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肱动脉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并同时检测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内皮素(ET)水平。结果治疗后24周A组血浆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为(12.2±4.2)和(22.6±3.7)μmol/L,P0.05],同时低于B组同期水平[(21.8±4.0)μmol/L,P0.05)];A组FMD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B组同期水平[分别为(11.2±3.6)、(9.2±3.3)、(9.3±3.3)%,P0.05]。A组治疗后24周NO、NOS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B组同期水平[分别为(76.2±9.4)、(49.2±9.0)、(50.0±9.1)μmol/L;(47.6±9.5)、(38.4±7.5)、(37.8±8.8)kU/L,P0.05)],A组ET水平较治疗前及B组降低[(81.3±20.5)、(105.6±25.2)、(105.3±21.8)ng/L,P0.05)]。结论较大剂量叶酸能够明显降低老年脑梗死伴高Hcy血症患者血浆Hcy水平,降低FMD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ACI)患者外周血清新蝶呤(Npt)、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ACI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49例ACI患者(ACI组)、33例腔隙性脑梗塞(LI组)患者,检测两组患者入院24h内,72h,7d血清Npt和Hcy水平及相关临床指标(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入院24h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I组和ACI组血清Npt[(3.12±0.23)μg/dl比(5.27±1.24)μg/dl比(6.03±1.65)μg/dl]、Hcy[(12.21±0.78)μmol/L比(15.35±1.95)μmol/L比(18.5±4.2)μmol/L]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ACI组明显高于LI组(P<0.05);7d后,LI组和ACI组血清Npt[(3.45±1.05)μg/dl、(4.07±1.25)μg/dl]、Hcy[(12.35±1.79)μmol/L、(12.70±2.2)μmol/L]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新蝶呤水平与脑梗塞的发病有关,有助于脑梗塞的危险程度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动脉损害的关系以及其中的致病机制。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312例,依据Hcy水平分为A组(Hcy≤10μmol/L),B组(10μmol/L20μmol/L),所有患者行血浆Hcy、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检查,颈动脉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大小,肢体动脉硬化检测测量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肱指数(ABI)。结果B组患者较A组脉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baPWV均显著升高(P〈0.05),2组ABI比较无显著差异。C组较A组脉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baPWV、ABI均显著升高(P〈0.05)。C组与B组比较脉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baPWV、ABI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损害程度与Hcy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同型半胱氨酸(Hcy)高血压(H型高血压)与血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1例,其中Hcy水平≥15μmol/L为老年H型高血压组121例,Hcy水平<15μmol/L为单纯高血压组130例;另外同期选择老年健康体检患者150例为对照组。同期测定Hcy、UA、FIB水平,比较各组UA、FIB水平的差异。结果老年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组、与对照组3组UA[(320.97±106.61)、(280.74±71.27)与(261.01±71.80)μmol/L]及FIB[(3.22±0.52)、(3.05±0.52)与(2.68±0.41)g/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H型高血压与UA(OR=3.896)、FIB(OR=3.100)水平及叶酸降低水平(OR=2.776)成正比(P<0.05)。结论老年H型高血压与UA、FIB密切相关。监测UA及FIB对老年H型高血压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依据认知功能评定结果及相应的诊断标准将113例脑梗死老年患者分为两组:57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患者(实验组)和56例认知功能正常患者(对照组)。取患者外周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Hcy水平,对所得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实验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cy是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Hcy可能是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诊断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对氧磷酶3(pon3)的水平及阿托伐他汀对血清pon3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择新诊断T2DM合并CAS患者87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3例)和非诺贝特治疗组(44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GT组,45名).采用ELISA测定血清pon3水平,分析FPG、FIns、HbA1c、BMI、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与血清pon3水平的关系.观察T2DM合并CAS患者经阿托伐他汀、非诺贝特治疗前后血清pon3水平变化. 结果 (1)阿托伐他汀和非诺贝特组血清pon3水平(3.55±0.54)和(3.61土0.51) ng/ml]均高于NGT组[(2.27±0.46) ng/ml](P<0.01);(2)血清pon3水平与BMI、FIns、DL-C、HOMA-IR、hsC-RP、FPG、HbA1c、Hcy、FIB、CIMT呈正相关(r分别为0.545、0.547、0.520、0.529、0.572、0.635、0.624、0.542、0.517、0.525,P<0.05或P<0.01),与HDL-C、SOD呈负相关(r=-0.565、-0.566);(3)治疗2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TC、TG、LDL-C、CIMT、Hcy、FIB、hsC-RP较治疗前下降(P<0.05),SOD、HDL-C、血清pon3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非诺贝特组血脂变化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MT、Hcy、FIB、SOD、血清pon3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IMT、HOMA-IR、Hcy、FIB是影响T2DM患者血清pon3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HOMAIR、HB、Hcy、血清pon3水平是影响T2DM患者CIMT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新诊断T2DM合并CAS患者CIMT,这与其升高血清pon3水平有关,不依赖其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代谢因素与肾病综合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其代谢因素与肾病综合征(NS)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为实验组,40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Hcy、叶酸(FA)、维生素B6(VB6)、维生素B12(VB12)、血脂、凝血及肾功能的异同,并分析实验组Hcy水平与其代谢因素的关系。结果(1)两组Hcy、FA、VB6、VB12、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F)、纤维蛋白原(FIB)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血脂及凝血机制显著异常;(2)Hcy与APTT、FA、VB6、VB12水平呈负相关,与FIB水平呈正相关,其中VB6对Hcy影响最大。结论Hcy及其代谢因素与NS密切相关,Hcy与APTT、FA、VB6、VB12水平呈负相关,与FIB水平呈正相关,其中VB6对Hcy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