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巩膜花瓣状成形羟基磷灰石义眼座肌锥内植入术的手术效果.方法:22例行有包裹无预置缝线的巩膜花瓣状成形HA肌锥内植入术,随访3~17个月,观察术后效果.结果:22例中术后1例球结膜菲薄,巩膜缝线外露,1月后重新缝合筋膜结膜后愈合.1例结膜囊狭窄.未发生义眼座暴露、脱出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巩膜花瓣状成形羟基磷灰石义眼座肌锥内植入术术后并发症少,义眼座活动好,手术方便易行,疗效较可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眼球摘除羟基磷灰石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珊瑚多孔羟基磷灰石植入术40例,术中自体巩膜包裹或行眼球筋膜与球结膜分层无张力对位缝合。结果:随访4个月~2年均获良好效果,并发症少,无眶内感染及植入物排出。结论:珊瑚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是良好的眶内填充材料及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羟基磷灰石植入物已逐渐被临床应用,手术方法多种,我院2001年~2003年3月,行羟基磷灰石自体巩膜腔内植入5例,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在眼窝重建术中的临床效果。②方法68例(68眼)Ⅰ、Ⅱ期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后的疗效进行观察、随访以及并发症进行分析。③结果随访2~48个月,68例患中,除2例因义眼座血管化不良巩膜溶解而脱出,2例球结膜裂开外,其他64例效果满意,眼座活动度好、逼真,取得了满意临床疗效。④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治疗眼球除后眼窝凹陷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成仲夏  杨莉  何苗  王素卿 《四川医学》2004,25(4):469-469
羟基磷灰石(hydmxyapatite,HA)以其独特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眼球丧失的矫形中。1994年5月至2000年7月,对45例患者进行多层自体巩膜覆盖HA义眼座眶内植入,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纳米氧化锌(nmZnO)在不同条件下改性珊瑚羟基磷灰石(CHA)的工艺研究.方法 在弱酸环境内,温度70℃条件下,采用硝酸锌溶胶-凝胶法改性珊瑚羟基磷灰石,通过超声、旋转搅拌、干燥、煅烧获得白色颗粒状多孔复合材料,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改性后材料表面特征.结果 在不同原料配比条件下,nmZnO颗粒在CHA表面...  相似文献   

8.
张志明  王燕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1):1053-1054
目的探讨无包裹式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台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42眼施行无包裹式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术中均行眼球筋膜与球结膜分层无张力对位缝合,术后抗炎治疗,观察外观、义眼台活动度情况及并发症的出现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42眼HA义眼台居中,义眼与健眼对称,外观满意。HA义眼台活动度优32例(76.19%),良10例(2.38%),无HA义眼台脱出。结论无包裹式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是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方法:观察20例20眼巩膜壳后肌锥间隙内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患者,Ⅰ期植入者9例,Ⅱ期植入者11例。结果:随访时间2~37个月,平均17个月,均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结论:巩膜壳后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义眼台固定于肌锥间隙内,并保留了眼外肌与巩膜原有的解剖关系,损伤小,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眼球摘除后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采用巩膜包埋羟基磷灰石植入物作为眼球摘除术后眼成形的填充物.观察92例眼窝成形术的效果,其中自体巩膜包裹义眼台Ⅰ期植入术72例,异体巩膜包裹Ⅱ期植入术20例.结果 义眼活动度良好,眼睑饱满.随访3~12个月未发现球体脱出、移位、内陷,植入物性能稳定、可靠、效果满意.结论 羟基磷灰石适合于任何需要行眶内植入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与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对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63例因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ACCF组31例,ACDF组32例.统计所有患者基线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相关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T1椎体倾斜角(T1 Slope)、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高度、植入物下沉、融合率、头尾端邻近节段骨化分级、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颈痛、上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结果 随访时间为12~40个月.ACCF组出血量显著高于ACDF组(P<0.05);术前、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T1椎体倾斜角、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均获得100%融合率,植入物下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ACCF组影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颈椎曲度、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高度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JOA评分、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2组各影像学参数与JOA评分和VAS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两种颈椎前路手术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ACDF在出血量及改善颈椎曲度、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高度等方面优于ACCF.两种颈椎前路术后影像学指标与临床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间盘切除前椎间隙撑开(DBD)操作对颈椎间隙高度的撑开效果,探讨限制过度撑开的可行性。方法:31例患者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术中均采用DBD撑开病变椎间隙。术前测量病变椎间隙上端椎体下终板弧顶最高点至下端椎体上终板中点连线的距离(H0),同法测量其相邻近和远端椎间隙的高度(Hp和Hd)。以Hp和Hd的平均值H作为病变椎间隙预期恢复高度的参考值。术中用上述方法测量DBD后病变椎间隙高度(H1)和间盘切除后的病变椎间隙高度(H2)。术后分别测量手术前、后病变节段高度AB和A'B'。手术前后病变节段高度变化值ΔH=A'B'-AB,术后病变椎间隙高度H3=H0+ΔH。根据术后颈肩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将患者分为有颈肩痛组和无颈肩痛组。对2组患者影像学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ACDF术后颈肩痛发生率为19.35%。术中采用DBD撑开后,病变椎间隙高度变化值ΔH1为(1.19±0.51) mm。无颈肩痛组患者H1[(6.95±0.84) mm]与H[(6.98±0.70)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H2[(7.31±0.90) mm]与H1[(6.95±0.84) 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颈肩痛组患者H2[(8.33±1.39) mm]与H1[(7.87±1.35) 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颈肩痛组患者ΔH为(3.04±0.42) mm,无颈肩痛组患者ΔH为(1.70±0.51) 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Bland-Altman法对无颈肩痛组患者椎间隙高度(H1、H2和H3)与参考高度(H)的一致性进行分析,无颈肩痛组患者H1、H2和H3与H一致性较好。结论:DBD可以将病变椎间隙撑开高度有效控制在2mm以内,便于把病变椎间隙撑开到与邻近节段相似的高度,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3.
珊瑚羟基磷灰石植入修复良性骨肿瘤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无机材料珊瑚人工骨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天然珊瑚经特殊处理加工成羟基磷灰石,作为骨修复的填充材料,植入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区.共治疗25例患者,均为良性骨肿瘤.缺损范围最大10 cm×3.5 cm×2 cm,最小0.8 cm×0.5 cm×0.5 cm.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查血生化正常,伤口愈合良好,无异物排出现象.X线显示:1月后管状骨周围有骨痂生长,3月植入的珊瑚骨密度开始逐渐降低,而珊瑚骨之间的空隙密度增高,4月达到临床愈合,18月珊瑚羟基磷灰石基本完全吸收.结论: 天然珊瑚制成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而且生物降解时间延长,基本与骨形成达到同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呼吸系统的护理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2月-2011年12月53例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因颈椎间盘突出症而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实施呼吸系统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了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后恢复良好,经过6~24个月的回访,无一例因手术而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围手术期实施呼吸系统的护理是对手术成功和患者恢复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后一过性瘫痪的原因、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行ACDF患者1550例。男性992例,女性558例,平均年龄43.2(23~84)岁。所有患者均随访10个月以上。将病例资料按手术节段数、性别、年龄、颈椎病类型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例出现一过性瘫痪,男性10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0.6(35~61)岁。总发生率为0.90%。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中年患者、双节段及多节段手术患者发生率较高。结论 ACDF术后一过性瘫痪是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血肿压迫、脊髓水肿、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可能的致病原因。早诊断、早干预可望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一种表面置换的珊瑚羟基磷灰石(SCHA)结构特征,寻找理想的骨修复材料.方法 海南天然滨珊瑚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部分水热反应,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SEM)、X射线色散谱(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DX)、热失重分析(thermo gravimetric analyzer,TGA)的方法表征,分析SCHA孔径大小、计算羟基磷灰石和碳酸钙的成分比例.结果 SCHA表面为羟基磷灰石,里面为碳酸钙,保留原有的珊瑚贯穿多孔的三维结构,孔径大小为100~300μm.羟基磷灰石的比例为9.7%,厚度为30μm.结论 表面置换的珊瑚羟基磷灰石具有理想的贯穿多孔三维结构,是一种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7.
多节段颈椎病前路选择性手术的评价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分析不同颈前路手术对多工段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7例患手术后情况时间回顾,第1组7例为单一平面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患,第2组26例为多平面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患,第3组14例为颈椎次全椎体切除术患,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价术后随访结果。结果:第2,3组手术效果好于第I组,但并发症发生率也较第1组高,第2,3组间手术效果无显差别,第3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Uniplate颈前路钛板系统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7例颈椎疾病患者,其中脊髓型颈椎病32例,颈椎不稳7例,颈椎骨折13例,颈椎椎体肿瘤5例,均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Uniplate钛板内固定,术后观察症状及功能明显改善情况,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脊柱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平均(9.25±2.13)个月,术后X线检查显示全部病例生理弧度恢复,植骨愈合,无植骨块脱落、植骨不融合及假关节形成;无钛板和螺钉松动或断裂现象等,症状及功能明显改善,按Odom评分标准,优45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3%。结论 Uniplate颈前路钛板系统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融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颈前路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后的生长特性,论证珊瑚羟磷灰石作为骨组织工程学载体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纯化的狗骨髓基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体体外培养,分别在相差显微镜下、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的表面形态结构.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在珊瑚羟基磷灰石上贴附生长良好,功能正常.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在珊瑚羟基磷灰石上生长增殖良好,珊瑚羟磷灰石是骨组织工程载体材料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吞咽困难的原因、危险因素、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12月收治的行ACDF患者355例。36例出现吞咽困难,其中男性12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6.6(36~75)岁。结果 36例均随访6个月以上,分别于术后1~4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记录Bazaz吞咽困难评分。术后1~4 d吞咽困难发生率10.1%,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为6.2%、2.3%。随访3个月时无重度吞咽困难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节段颈椎手术及高位颈椎手术是术后出现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结论多节段减压固定及高位颈椎手术是潜在的危险因素。术中注意保护颈部神经、采用甲泼尼龙治疗,可有效减少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