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PTBP1)通过蛋白激酶B(Akt)/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通路调节结肠癌(CRC)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SW620细胞分为SW620组、si-NC组、si-PTBP1组、bp V(PTEN抑制剂)组、si-PTBP1+bpV组;检测SW620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情况及PTBP1、PTEN/Akt通路蛋白、凋亡蛋白、自噬蛋白表达;检测正常的结肠上皮细胞(FHC)以及SW620、SW480、HT29细胞PTBP1、PIK3、Akt、PTEN蛋白水平。结果:与FHC细胞相比,SW620、SW480、HT29细胞PTBP1、p-PI3K/PIK3、p-Akt/Akt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TEN蛋白显著下调;与SW620组、si-NC组相比,si-PTBP1组PTBP1、p-PI3K/PIK3、p-Akt/Akt、Bcl-2蛋白水平、48 h吸光度值、细胞迁移和侵袭数量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Bax、cleaved-Caspase-3、Beclin1、LC3-II/I、PTEN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正常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转分化(EMT)过程中细胞极性蛋白Par-3的表达及上调Par-3蛋白表达对TGF-β1诱导NRK52E细胞转分化进程的影响。 方法 应用TGF-β1 (10 μg/L)刺激NRK52E细胞,采用RT-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Par-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Lipofectmine 2000将pKH3-HA-Par-3质粒瞬时转染NEK52E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观察上调表达Par-3对上述指标的影响。 结果 TGF-β1刺激后,NRK52E细胞α-SMA蛋白和mRNA水平上调,E-cadherin蛋白和mRNA的表达下调;Par-3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模式下调,72 h TGF-β1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Par-3 mRNA水平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脂质体转染外源性质粒pKH3-HA-Par-3上调表达Par-3可显著抑制TGF-β1诱导NRK52E细胞α-SMA蛋白的上调表达;逆转E-cadherin蛋白的下调表达。 结论 在TGF-β1诱导NRK52E细胞转分化进程中细胞极性Par-3蛋白表达下调,基因转染上调表达Par-3可部分减轻EMT的程度,提示Par-3蛋白在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肾脏纤维化中可发挥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株(HMCL)植物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以及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细胞胆固醇稳态的关系。 方法 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IL-1β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LOX-1、ABCA1表达的影响。 结果 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LOX-1 mRNA和蛋白。IL-1β促进人肾小球系膜细胞LOX-1 mRNA和蛋白表达,5 μg/L IL-1β刺激细胞0~24 h,LOX-1 mRNA表达于6 h达高峰,为对照的6.87倍;LOX-1蛋白24 h达高峰,为对照的1.88倍。IL-1β降低脂质负荷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ABCA1 mRNA和蛋白表达。5 μg/L IL-1β刺激细胞0~48 h,48 h时ABCA1 mRNA和蛋白下降最明显,分别为对照的19.0%和50.62%。 结论 IL-1β促进人肾小球系膜细胞LOX-1表达,抑制ABCA1的表达,导致细胞内胆固醇的失衡,促使其变成泡沫细胞,可能加重肾小球硬化和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 1,CT1)/破伤风毒素重链C端片段(tentanus toxin C fragment,TTC)(CT1/TTC)融合蛋白的构建及其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C12)细胞的靶向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T-A克隆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CT1/TTC融合蛋白。体外培养PC12细胞,并将CT1/TTC融合蛋白与PC12细胞共培养,红色荧光免疫组化染色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能否在TTC的靶向作用下进入PC12细胞。结果:成功构建了CT1/TTC融合蛋白,测序显示融合基因序列正确,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融合蛋白能够进入PC12细胞,并发出红色荧光。结论:采用PCR和T-A克隆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能成功构建CT1/TTC融合蛋白.并且TTC能够将CT1靶向进入PC12细胞。  相似文献   

5.
探讨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顺铂(DDP)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转染PARP-1 siRNA抑制前列腺癌细胞中PARP-1的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ARP-1以及凋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差异,CCK-8检测耐药指数,计算DDP IC50。结果 PARP-1蛋白在耐药细胞PC-3/DDP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亲本细胞PC-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调PARP-1表达可增强前列腺癌细胞的DDP敏感性,逆转耐药细胞的耐药性。信号通路相关蛋白Bcl-2和pERK显著下调。结论 PARP-1在前列腺癌细胞表达水平与细胞对DDP耐药性密切相关,PARP-1表达抑制可以增强DDP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敏感性,其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凋亡通路抑制ERK磷酸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Tβ4蛋白处理组和空白组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Tβ4蛋白处理后促成骨细胞相关的候选基因和通路。方法通过Fmoc固相合成法体外合成梅花鹿Tβ4蛋白,并处理MC3T3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将细胞分为空白组和Tβ4处理组,利用Illumina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类和KEGG通路分析,构建差异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并筛选Hub基因,通过在线软件对Hub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 Tβ4蛋白处理成骨细胞显著促进了细胞的增殖活性。获得差异基因6 106个,其中上调基因1 979个,下调基因4 127个。根据PPI网络中的节点连通度,得到10个Hub基因,其中,筛选到7个与成骨细胞增殖相关的候选基因,分别为CDC20、PLK1、CDK1、BUB1B、BUB1、MAD2L1、RRM2,这些基因富集到了细胞周期信号通路和p53信号通路。结论 梅花鹿Tβ4蛋白处理后可以提高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存活率。梅花鹿胸腺素Tβ4可能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信号通路和p53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达到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富含半胱氨酸酸性分泌糖蛋白(SPARC)的全长蛋白及其2.1肽段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初步探讨SPARE全长蛋白及其肽段对HMC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传代培养的HMC,用不同浓度的SPARC全长蛋白及其肽段分别作用不同时间。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SPARC全长蛋白及肽段对HMC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D1、p21^Wafl表达的影响。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12.5、25、50μg/ml)SPARC全长蛋白及其肽段作用48h都能明显抑制HMC的增殖,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96h达到高峰。(2)12.5μg/ml SPARC全长蛋白及其肽段作用96h,能明显影响细胞周期,使G0/G1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减少,可使HMC的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3)SPARC全长蛋白及其肽段可在体外诱导HMC细胞凋亡。(4)cyclin D1的表达明显减弱、而p21^Wafl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SPARC全长蛋白及其肽段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MC的增殖,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cyclin D1的表达、上调p21^Wafl的表达,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这为临床治疗原发性、继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MIF)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周期及其调控蛋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1、10、50、100μmol/LMIF作用于PC-3细胞24~120h的吸光度(A)值,流式细胞仪检测10、50μmol/LMIF作用PC-3细胞48h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10、50μmol/LMIF处理48h后PC-3细胞cyclinD1、bax、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1μmol/LMIF作用24~120h的A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50、100μmol/L组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F对PC-3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MIF作用48h后使PC-3细胞停滞于G1/G0期,并使此期细胞比例从对照组的27.4%增加到10μmol/L组的50.4%和50μmol/L组的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后PC-3细胞中bcl-2蛋白和cyclinD1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ax表达量显著增加。结论 MIF以时间.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可能通过下调cyclinD1蛋白表达,阻止PC-3细胞G1期向S期的转换,使其停留于G1/G0期;同时降低bcl-2蛋白的表达及激活bax蛋白的表达等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反义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对系膜细胞MCP—1分泌及增生的影响。方法用逆转录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得到转染反义MCP—1的系膜细胞,经PCR及Southern印迹鉴定外源基因在系膜细胞基因组DNA上的整合。脂多糖(LPS)刺激反义MCP-1系膜细胞,以正常系膜细胞及转染空白载体的系膜细胞为对照,观察其增生情况。用RT-PCR法检测MCP-1、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的mRNA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MCP-1蛋白的分泌。结果经逆转录病毒转染得到的反义MCP-1的系膜细胞,其基因组DNA中有外源基因的整合。在正常的培养条件下,反义组与对照组系膜细胞的增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P-1、CCR2的mRNA均有少量表达;MCP-1的蛋白也有微弱表达。在LPS的刺激下,反义组与对照组MCP-1的mRNA的表达均增高;MCP-1蛋白的分泌均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反义组系膜细胞的增生受抑制[(16.83±1.16)×10^4/ml比(19.63±1.85)×10^4/ml],MCP—1的mRNA的表达较少(0.424比0.866,P〈0.01),MCP—1蛋白的分泌减少。CCR2的mRNA表达与MCP-1的变化一致。结论(1)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可有效地介导MCP-1 cDNA在系膜细胞的转染。(2)反义MCP-1可降低系膜细胞MCP—1的转录和翻译。(3)反义MCP—1的转染可降低系膜细胞在炎症状态时的增生。(4)大鼠系膜细胞具有CCR2的表达,在炎症状态时形成MCP-1、CCR2的自分泌环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三苯氧胺(TAM)对入胰腺癌细胞mdr1基因表达的逆转作用。方法:TAM和5-Fu作用于入胰腺癌细胞株(Capan-Ⅱ、SW1990),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的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mdr1基因蛋白表达的变化,RT-PCR检测mdr1基因mRNA的变化。结果:高剂量的TAM对ERa阳性的Capan-Ⅱ细胞有抑制作用,TAM可以逆转Capan-Ⅱ细胞和T47D细胞中mdr1蛋白和mRNA表达。结论:高剂量的TAM对ERa阳性的Capan-Ⅱ细胞有抑制作用,可以逆转mdr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caveolin 1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0例正常肝组织和50例肝癌及其癌旁肝组织中caveolin 1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肝细胞癌(HCC)中caveolin 1蛋白和mRNA表达的细胞主要为血管内皮细胞,其表达强度与HCC的分化程度无关。癌旁肝组织中caveolin 1蛋白和mRNA阳性信号多位于肝窦内皮细胞、肝星状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增生的胆管上皮细胞。caveolin 1蛋白和mRNA在肝硬化及不典型增生的癌旁组织的肝细胞中呈强表达。在胆管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呈强阳性。caveolin 1蛋白和mRNA在胆管细胞性肝癌中表达强度显著高于HCC;HBsAg和AFP阳性的肝癌患者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阴性患者。结论 HCC中caveolin 1蛋白和mRNA低表达或表达缺失可能是HCC较胆管细胞性肝癌恶性程度高、生长快和易发生转移的重要原因;检测caveolin 1表达有可能作为鉴别HCC和胆管细胞性肝癌的有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靶向HIF-1α核酶基因对肝癌细胞HIF-1α表达的调控。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靶向HIF-1α核酶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肝癌细胞Hep3B2,并予低氧条件诱导。于转染后48h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Hep3B2细胞中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荧光报告基因方法检测HIF-1转录活性。结果Hep3B2细胞低氧诱导后,HIF-1α蛋白表达水平、HIF-1转录活性增高(1.0±0.02),转染核酶基因400μmol/L后48h,Hep3B2细胞低氧诱导的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HIF-1转录活性下调(0.12±0.025,P〈0.05)。结论核酶基因可特异性抑制低氧诱导的肝癌细胞HIF-1α表达,降低其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对骨骼肌卫星细胞粘附特性的影响。方法:体外获取与培养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别用0、50、100、500、1000μg/L的BMP诱导培养基诱导培养48h。通过荧光法测定接种后1h的粘附细胞率,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层粘连蛋白的含量。结果:BMP可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粘附,在500μg/L的浓度时粘附率最高,当BMP浓度进一步增加时,细胞粘附率不再增加;BMP诱导后可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层粘连蛋白的表达,当BMP浓度为500μg/L时这种作用最强。结论:BMP可增强骨骼肌卫星细胞的粘附特性,其机制与层粘连蛋白的表达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山柰酚对人前列腺癌22RV1细胞增殖及转移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取对数期22RV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山柰酚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轴激活剂IGF-1]组、山柰酚联合IGF-1组。对照组常规培养,山柰酚组加入山柰酚(80μmol/L),IGF-1组加入IGF-1(100μg/L),山柰酚联合IGF-1组加入山柰酚(80μmol/L)及IGF-1(100μg/L)。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伤口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Ki67、AKT、p-AKT、mTOR、p-mTOR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山柰酚组24、48、72 h吸光度值,迁移率,Ki67蛋白表达量,p-AKT/AKT、p-mTOR/mTOR降低,侵袭细胞数减少(P<0.05),IGF-1组24、48、72 h吸光度值,迁移率,Ki67蛋白表达量,p-AKT/AKT、p-mTOR/mTOR升高,侵袭细胞数增加(P<0.05);与山...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反义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逆转录病毒载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包装细胞后构建mTOR的反义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IN-AmTOR)感染VSMC,检测mTOR及其下游底物包括真核细胞启动子4E结合蛋白1(4E-BP1)和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的表达变化,以及VSMC细胞增殖周期和增殖活性的改变。 结果:反义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PT67细胞后感染VSMC,能显著抑制mTOR的mRNA和蛋白产物表达,mTOR通路下游p70S6k表达相应减少,而4E-BP1的表达却显著增强;感染后的VSMC的分裂、增殖过程受阻,更多细胞停滞在G1期。 结论:成功构建反义mTOR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VSMC后能明显抑制VSMC的分裂、分化和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在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诱导成骨过程中,总Cbfα1、Cbfα1两种亚型Cbfα1/P56、Cbfα1/P57及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骨钙素、骨涎蛋白和骨桥素在前成骨细胞成熟过程中的变化。明确Cbfα1、Cbfα1亚型及相关基因表达与成骨细胞分化的关系,探求与成骨细胞成熟更密切相关的Cbfα1亚型,为进一步的Cbfα1亚型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MC3T3E1细胞在含β-甘油磷酸钠,抗坏血酸的培养基中培养22d,在细胞培养的不同时间(0,4,10,14,18,22d),用α-磷酸奈酚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VanGieSon苦味酸酸性复红染色法染色细胞Ⅰ型胶原;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形成;半定量RT-PCR检测总Cbfα1mRNA及Cbfα1/P56、Cbfα1/P57mRNA和Ⅰ型胶原、骨钙素、骨涎蛋白、骨桥索mRNA的表达;用Western-blot检测Cbfα1蛋白的表达。结果 MC3T3E1细胞在β-甘油磷酸钠存在的情况下,培养第18d开始出现矿化,第22dⅠ型胶原染色及茜素红染色均观察到明显矿化结节形成。随MC3T3E1细胞的分化,Cbfα1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高,Cbfα1/P57mRNA在第18和22d的表达量明显增高,Cbfα1/P56mRNA无变化。Cbfα1蛋白随MC3T3E1细胞的分化,表达量逐渐增高。同样,随MC3T3E1细胞分化,Ⅰ型胶原、骨钙素、骨桥素和骨涎蛋白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高。ALP活性0~10d逐渐增高,10d后逐渐下降。结论 在MC3T3E1细胞的分化过程中Ⅰ型胶原、骨钙素、骨涎蛋白、骨桥素mRNA随MC3T3E1细胞的分化表达逐渐增高。Cbfα1 mRNA及Cbfα1蛋白的表达随细胞的分化逐渐增高,与其他成骨特异性基因的变化趋势一致,并以Cbfα1/P57mRNA亚型为主。Cbfα1/P57亚型的表达与成骨分化的关系更密切,在进一步的与成骨细胞分化有关的Cbfα1亚型研究应以Cbfα1/P57亚型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T淋巴细胞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对胃癌细胞形体重塑的影响。方法采用层粘连蛋白黏附法,由胃癌MKN-45细胞株(MH)中筛选获得高侵袭转移亚株(MH)。以脂质体介导将Tiam1ASODN转染至Mn细胞中,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Tiam1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HE染色、细胞骨架蛋白染色及扫描电镜技术观察转染与未转染M。细胞在形态学方面的不同。结果与未转染组相比,应用0.43μmol/LTiam1ASODN转染可特异性抑制胃癌M。细胞中Tia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转染Mn细胞的膜表面突起及伪足变稀疏或缩短,细胞骨架结构紊乱程度降低,斑点状肌动蛋白小体减少。结论特异性ASODN转染可有效抑制Tiam1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胃癌细胞形体重塑,这可能对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核因子-кB(NF-кB)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单核/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凝胶迁移率变动分析检测NF-кB的DNA结合活性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观测细胞内p65的核转位,用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内MCP-1及IкBα蛋白含量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10、25、50、100μg/ml)Ox-LDL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均可引起细胞NF-кB的DNA结合活性增强,IкBα蛋白表达下降以及MCP-1蛋白表达增强,以50μg/ml刺激1hNF-кB活化及IкBα表达减弱最明显,作用24hMCP-1表达水平最高,NF-кB活化的同时伴有p65核转位,上述效应可被NF-к特异性抑制剂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所抑制。结论 Ox-LDL刺激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MCP-1是由NF-кB调控,NF-кB参与了脂质肾损害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9.
Bcl2家族蛋白是参与调节细胞凋亡的主要家族之一。所有家族成员的蛋白结构中包含至少一个Bcl2同源结构域(BHl~BH4)。Bcl2家族蛋白分为两大类:①抗凋亡蛋白亚类,包括Bcl2、Bcl—XL、Bcl—w、Bfl-1、MCL-1等蛋白;②促凋亡蛋白亚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维甲类化合物Ro40-8757对人胰腺癌JF-305细胞株的抗增殖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氮唑蓝实验、流式细胞技术、Western blot蛋白检测技术分别检测Ro40-8757对人胰腺癌JF-305细胞株的增殖、细胞周期和p37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Ro40-8757可明显抑制JF-305细胞株的生长,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作用。用10^-5mol/L Ro40-8757处理细胞72h,G1期细胞由56%增加至76%,S期细胞由25%减少至7%,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用10^-5mol/L Ro40-8757处理12h,JF-305细胞p27蛋白表达增加至对照组的2.2倍、24h为1.9倍,48h为1.2倍、72h为0.7倍。结论 Ro40-8757对人胰腺癌JF-305细胞株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可以导致其G1期细胞周期阻滞和上调p27蛋白表达,上调p27蛋白引起细胞事可能是其抗肿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