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院ICU呼吸道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01/06入住四川省人民医院SICU 2 d(48 h)以上的341个患者进行呼吸道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67例(19.65%);其中呼吸道医院感染46例,占院感病例68.66%;呼吸道医院感染者中<60岁患者18例(7.03%),≥60岁28例(32.94%);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治疗、留置胃管与呼吸道医院感染有直接关系(P<0.01);入住SICU时间>10 d与入住510 d、<4 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结论 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ICU的入住时间是降低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有效预防和控制SICU医院感染.方法 对2006年3月-2008年2月SICU收治的723份监护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共88例,感染率为12.17%,显著高于全院同期感染率;危险因素主要与侵入性操作,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免疫力低,住院时间长和SICU布局设置不合理有关.结论 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消毒隔离,科学、规范地设置SICU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及其原因,以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其发病率。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SICU 2005-2009年间615例留置导管患者的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年龄、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实施、病原菌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15例留置导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197例(32.03%),其中仅使用1种、同时使用2种及3种导管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60%、12.85%、56.4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55,P<0.001)。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率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最高,为15.51‰;留置导尿相关性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千导管日感染率分别为13.70‰、5.79‰。导管相关医院感染发生前导管平均使用时间:呼吸机(12.22±11.29)d,导尿管(13.09±13.29)d,血管导管(20.64±18.39)d。引起SICU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的居首位的病原菌:呼吸机为不动杆菌属细菌(18.80%),导尿管为其他假丝酵母菌(36.46%),血管导管为不动杆菌属细菌(18.75%)。结论SICU患者导管使用数量多,住院时间长,导管留置时间长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加强消毒隔离,缩短导管使用时间,严格落实洗手制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防止耐药菌产生,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ICU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年龄进行分组,≥60岁为试验组共58例,<60岁为对照组共112例;对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患者医院感染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7例,感染率为21.8%;其中术后肺部感染11例占29.7%,侵入性操作治相关性感染17例占46.0%,切口感染9例占24.3%;年龄≥60岁患者肺部感染、静脉置管、泌尿道置管、胃肠减压鼻饲管、切口感染率均较<60岁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高预防医院感染水平,对易感人群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侵入性操作,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监测ICU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根据感染的特点研究防控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监测的方法,专职人员每日观察病情,查看侵入性操作,对患者进行病情分级评定;注重环节质量,将监测收集的资料研究分析。结果监测入住ICU>48 h的313例患者中,医院感染80例次,医院感染发生率25.56%,患者日感染率36.87‰,平均病情严重程度4.38分,调整后日感染发病率为5.8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率最高,占87.5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4例,占80.00%;病情危重E级的患者感染率高达38.95%;总器械使用率184.2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发病率45.85‰;检出细菌91株,83株来源于下呼吸道,其中肺炎克雷伯21株,占23.08%;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5.50%;感染率从监测开始至第12个监测月呈下降趋势(2χ=3.96,P<0.05)。结论注重环节质量的前瞻性目标监测在ICU医院感染的控制上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综合监护室内住院患者革兰阳性菌医院感染的发病特点,探讨其易感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以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2年5月-2004年5月入住综合监护室〉48h,且有明确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综合监护室革兰阳性菌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84.44%),且均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监护室内革兰阳性菌感染部位多发生在下呼吸道(84.44%);其次为静脉导管(8.89%)。结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入住监护室时间、带呼吸机时间及侵入性操作等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策略,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医院ICU 2008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1 03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评价影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33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32.0%;单因素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合并基础病、高龄(>60岁)、长时间使用免疫抑制剂及抗菌药物、住院时间长等均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操作危险性最大(OR>5),其余依次为合并基础疾病(OR=4.781)、高龄(OR=4.374)、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OR=3.647)、长期使用抗菌药物(OR=3.547)、住院时间长(OR=2.247)。结论 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对策,从而使感染率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市4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共2 348例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信息,并对3 821份微生物样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医院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231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9.84%。检出非重复病原菌38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42株(63.55%),革兰阳性菌95株(24.87%),真菌45株(11.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8岁(OR=4.775)、年龄60~75岁(OR=4.426)、病情严重程度≥4分(OR=4.818)、重症监护病房入住时间≥15 d(OR=6.134)、中心静脉插管(OR=6.420)、气管插管(OR=3.264)、泌尿道插管(OR=5.711)、抗菌药物使用≥2种(OR=4.748)、手术(OR=7.843)、合并糖尿病(OR=45.901)是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与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大型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探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确定 ICU医院感染监测方案,设计调查表(病例监测表和患者日志表),调查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该院ICU的患者。结果2012-2013年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32.56%、1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6,P<0.001);医院感染调整日发病率分别为8.88‰、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P=0.03);2012、2013年呼吸机使用率、泌尿道插管使用率、中心静脉插管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012、2013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P=0.01);ICU患者医院感染居首位的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结论ICU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目标性监测可以有效降低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调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医院感染的现状和危险因素,以制定干预对策.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72例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ICU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9.50%,显著高于同期医院平均感染率5.25%;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中≥60岁老年患者感染率高达61.11%;平均住院日为28 d;医院感染部位的分布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结论 E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其收治的患者基础疾病严重、侵入性诊疗操作多、大量使用抗菌药物、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等均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综合性干预对策,以切实降低感染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