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神经内分泌癌(NE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期别、症状,病理特点(包括肿瘤直径大小、病理类型、间质浸润、脉管转移、淋巴结转移、神经内分泌标记物),以及治疗方式。电话随访预后情况。[结果]9例患者平均年龄38.1岁,Ⅰb期4例,Ⅱa期5例,均无全身内分泌症状。8/9例均至少有2种神经内分泌标记阳性。9例患者中1例失访,余8例患者均接受综合治疗,目前均存活,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神经内分泌标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综合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延长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2.
宫颈神经内分泌癌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神经内分泌癌(NE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期别、症状,病理特点(包括肿瘤直径大小、病理类型、间质浸润、脉管转移、淋巴结转移、神经内分泌标记物),以及治疗方式。电话随访预后情况。[结果]9例患者平均年龄38.1岁,Ⅰb期4例,Ⅱa期5例,均无全身内分泌症状。8/9例均至少有2种神经内分泌标记阳性。9例患者中1例失访,余8例患者均接受综合治疗,目前均存活,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神经内分泌标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综合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延长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3.
食管神经内分泌癌六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对6例食管神经内分泌癌进行光镜观察,加做组化嗜银染色及免疫组化NSE、CgA、Keratin染色。结果:不同分化程度的神经内分泌癌其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有区别,结论:食管神内分泌癌预后与不同的组织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加深对其认识。方法光镜观察13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组织学特征,用En Vision法进行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gA、Syn和NSE)等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3例女性,年龄43-79(平均66.5)a,60a以上9例(69.2%)。肿瘤直径1.2-3.0(平均1.65)cm。组织学类型为1例神经内分泌型导管原位癌,11例为实性型(2例形态似粘液癌,9例与浸润性导管癌形态交叉重叠),1例为小细胞型。全部病例50%以上肿瘤细胞表达2种以上的神经内分泌标记物。11例ER、PR阳性,不足半数病例表达P53、C-erbB-2,多数病例Ki-67表达指数较低。临床分期为12例Ⅰ期,1例ⅡA期。11例术后随访时间9-100(平均42)mo,均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好发于老年妇女。在形态上呈多向性,与普通型乳腺癌交叉重叠。在临床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 从525例乳腺癌手术标本中,经光镜观察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测定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筛选出5例神经内分泌癌及6例导管癌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化进行分析。 结果: 患者年龄平均41岁,肿瘤最大径平均2.8cm,均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限于Ⅱ期内,均施行乳腺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5例均为分别阳性表达>50%,CGA、NSE、SYN2~3项不等,术后随访6月~34月,均无瘤存活。 结论: 本组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年龄低于国外,发病率低于2%,预后优于其他类型乳腺癌。  相似文献   

6.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是乳腺癌的一种少见类型,其在形态和表型上常呈多向性,神经内分泌指标呈阳性表达。全文分析5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总结临床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7.
李志彬  柯彬  孙琳  刘宁  梁寒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19):953-957
  目的  探讨胃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ixed adenoneuroendocrine carcinoma,MANEC)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35例胃MANE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EnVision法检测嗜铬蛋白A(synaptophysin,Syn)、突触素(chromogranin A,CgA)、CEA、CK8/18和Ki-67的表达情况。  结果  本研究35例胃MANEC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为(61.6±7.5)岁。肿瘤位于贲门17例、胃体9例、胃窦8例、残胃1例。该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易被误诊为腺癌,诊断主要依赖病理。肿瘤由腺癌和神经内分泌癌成分构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腺癌成分中CEA(+)32例,CK8/18(+)33例;神经内分泌癌成分中Syn(+)33例,CgA(+)27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3年内17例患者死亡,且均为Ⅲ期或Ⅳ期。  结论  胃MANEC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发病率低,发病时多为中晚期。在结构形态上由两种肿瘤成分构成,确诊依赖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但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亚型胃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08月至2020年08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127例胃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理类型分类,其中胃神经内分泌癌(gastr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G-NEC)102例,胃混合型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ic mixed neuroendocrine-non-neuroendocrine neoplasm,G-MiNEN)25例。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G-NEC和G-MiNEN患者在初次确诊时的TNM分期和有无远处转移方面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NEC和G-MiNEN患者初次活检病理结果准确性分别为50.00%(51/102)和8.00%(2/25)。G-NEC和G-MiNEN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0(7.0~26.0)月、23.0(10.5~26.0)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N分期、M分期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与G-MiNEN相比,G-NEC确诊时TNM分期更高、手术率低、中位生存期更短,而G-MiNEN则存在胃镜病理确诊率偏低的问题。年龄、N分期、M分期和治疗方式是胃神经内分泌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 6例食管神经内分泌癌进行光镜观察 ,加做组化嗜银染色及免疫组化NSE、CgA、Keratin染色。结果 :不同分化程度的神经内分泌癌其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有区别。结论 :食管神经内分泌癌预后与不同的组织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分析2例男性乳腺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特点,观察其组织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年龄56岁、60岁,临床表现为乳腺肿块。肿瘤细胞圆形、卵圆形或梭形,中等大小,排列成梁状、巢片状,梭形细胞排列成栅栏状、流水状,偶见菊形团结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Syn、CgA、NSE、34BE12、CK5/6、E-Cadherin弥漫(+);例1 CD57弥漫(+);例2 CD56弥漫(+)、ER、PR(++),GCDFP-15、PS2部分(+)。结论男性乳腺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罕见,易发于老年人,依据肿瘤细胞形态特点,结合免疫表型可确诊。  相似文献   

11.
巨胞饮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依赖肌动蛋白的内吞作用形式,巨胞饮涉及多种生理过程,包括营养吸收、抗原呈递以及细胞信号转导和迁移。研究证明致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失活在消化系统肿瘤中诱导巨胞饮作用,参与肿瘤的发生和进展,而抑制巨胞饮作用可减缓消化系统肿瘤的侵袭表型,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疗效。此外,巨胞饮也可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递送途径。因此,靶向巨胞饮作用,开发新的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就巨胞饮在机体中发挥的作用、调节巨胞饮的相关信号通路以及巨胞饮在结直肠癌、胰腺导管腺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发生上皮向间质转化(EMT)摆脱细胞与细胞间连接而发生转移侵袭,已成为上皮细胞癌转移侵袭以及化疗耐药的一个重要途径。Snail家族成员,尤其是Snail被认为是肿瘤EMT发生的重要调节因子,它可以通过竞争性抑制E 钙黏蛋白基因的表达,引起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表型的转变,最终引起EMT。多项研究显示,在消化系统肿瘤中普遍存在EMT现象,并与这些肿瘤的侵袭转移及化疗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消化系统肿瘤占全球肿瘤发病率第一位,其发生与饮食、环境和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早期往往无特征性表现。目前公众对消化道早癌筛查意识不强,确诊时部分患者已为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因此放、化疗成为中晚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希望。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一直是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有丝分裂危象是一种内源性肿瘤抑制机制,是在有丝分裂期,细胞周期检查点异常或纺锤体结构损伤而造成细胞死亡的现象,与肿瘤增殖抑制密切相关,但是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尚不明确。本文就消化系统肿瘤细胞发生有丝分裂危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为研究消化系统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消化系统肿瘤卵巢转移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u L  Zhan YQ 《癌症》2002,21(3):311-313
背景与目的:消化系统肿瘤卵巢转移是一种特殊的肿瘤转移方式,其诊断和治疗均较为困难。本文旨在寻找消化系统肿瘤卵巢转移病例的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诊疗的正确实施,改善疗效。方法:收集和分析55例消化系统肿瘤卵巢转移病例的年龄、月经生育情况、原发肿瘤及转移瘤情况、病理类型、腹水情况、临床症状、肿瘤标记物、转移时间以及诊断、治疗与疗效等12项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误诊率30.9%。随访49例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2.4%、4.1%、2.0%。结论:消化系统肿瘤卵巢转移易误诊,预后极差。长期细致的随访及积极的手术和化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SOX4是SOX家族C组亚科的成员,它可能通过赋予癌细胞生存、迁移和侵袭能力来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目前已有多种证据支持SOX4是一种重要的癌基因的观点。SOX4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过表达,包括消化系统肿瘤,而消化系统肿瘤是发展中国家癌症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近年来,SOX4引起恶性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焦点和前沿领域。本文就SOX4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长非编码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 RNA 分子,缺乏功能性开放阅读框,无编码蛋白能力。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 lncRNA 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lncRNA 表达异常与消化系统肿瘤生长、转移及耐药等密切相关,可作为消化系统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D的传统作用是以调节钙和骨代谢为中心,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维生素D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已经发现低水平维生素D与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风险增加有关。虽然目前人体的随机对照试验尚不能确定维生素D对癌症的有益作用,但一些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D缺乏会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避免缺乏并添加维生素D补充剂可能是降低癌症发病率并改善癌症预后的一种既经济又安全的方式。本文着重叙述维生素D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和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Seminars in oncology》2016,43(3):335-340
The skin sign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endocrine and neuroendocrine tumors are manifold and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these dermatologic features is crucial in initiating timel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salient cutaneous features of these tumors that arise in the classic endocrine glands, lung and gastrointestinal tract either as individual neoplasms or as part of a syndrome.  相似文献   

19.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通过造血和免疫重建功能可支持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HDC)和放疗,并通过其移植物抗肿瘤(GVT)反应,提高治疗中晚期消化系统肿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Low-grade neuroendocrine tumors (NETs) respond poorly to chemotherapy; effective, less toxic therapies are needed.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GSK)-3β has been shown to regulate growth and hormone production in NETs. Use of lithium chloride in murine models suppressed carcinoid cell growth, reduced GSK-3β levels, and reduced expression of chromogranin A.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efficacy of lithium chloride in patients with NETs.

Design.

Eligible patients had low-grade NETs. A single-arm, open-label phase II design was used. Lithium was dosed at 300 mg orally three times daily, titrated to serum levels of 0.8–1.0 mmol/L. 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objective tumor response by the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Secondary endpoints included overall survival,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GSK-3β phosphorylation, and toxicity.

Results.

Fifteen patients were enrolled between October 3, 2007 and July 17, 2008, six men and nine women. The median age was 58 years. Patient diagnoses were carcinoid tumor for eight patients, islet cell tumor for five patients, and two unknown primary sites.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 scores were 0 or 1. Two patients came off study because of side effects. The 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interval was 4.50 months. There were no radiographic responses. Because of an early stopping rule requiring at least one objective response in the first 13 evaluable patients, the study was closed to further accrual. Patients had pre- and post-therapy biopsies.

Conclusions.

Lithium chloride was ineffective at obtaining radiographic responses in our 13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as part of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pre- and post-treatment tumor biopsies, lithium did not potently inhibit GSK-3β at serum levels used to treat bipolar disord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