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
对副溶血弧菌的毒力基因及其保守基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可从分子水平对鉴定副溶血性弧菌和确定菌株的毒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无公害畜禽肉和水产品中常见致病菌及其毒力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是无公害畜禽肉和水产品中常见的4种食源性致病菌。这些致病菌的致病性与其毒力因子密切相关。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菌毛、pO157质粒、eaeA、志贺毒素和溶血素都是其重要的毒力因子;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重要毒素:李斯特菌溶血素O和内化素,也是其重要的毒力因子;沙门菌的毒力因子包括致病岛的众多基因和毒力质粒;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因子TDH、TRH。研究和了解这些毒力因子的特征,对于寻找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特异的分子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NotⅠ,对一起广州市某餐厅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中30株副溶血弧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s Version4.0软件(复选Dice相关系数和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分离的30株副溶血弧菌特异性toxR基因均为阳性,毒力基因tdh阳性,而trh阴性。30株副溶血弧菌PFGE型别相同。结论PFGE分型可揭示人、食品和公用具分离的副溶血弧菌菌株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为疫情溯源提供分子流行病学证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西乡街道五年来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副溶血弧菌血清型分布、毒力因子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暴发疫情早期预警预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用传统血清凝集法做血清型鉴定、用荧光PCR法检测毒力基因,再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副溶血弧菌进行分子分型。并用BioNumerics软件对PFGE分型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4 825份标本中,分离出目标致病菌1 077株,其中病原菌副溶血弧菌851株,占79.01%。851株中,563株副溶血弧菌为O3:K6型,占66.15%,其次是O4:K8型,占10.34%。93.4%(795/851)的菌株是tdh+tlh+trh-菌株。对60株O3:K6型副溶血弧菌进行PFGE图谱分析共得到20种不同的PFGE图谱类型,各菌株图谱条带差异小于3条。结论深圳西乡街道五年来副溶血弧菌感染以O3:K6型为主,93.4%的菌株是tdh+tlh+trh-菌株。各菌株图谱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5.
应用SYBR Green Ⅰ荧光PCR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及其毒力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SYBR Green Ⅰ荧光PCR反应检测副溶血弧菌及其trh和tdh毒力基因。方法根据副溶血弧菌tlh基因设计引物,建立检测副溶血弧菌SYBR Green Ⅰ荧光PCR检测方法,利用33株副溶血弧菌分离株以及22株其他种属细菌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评价。根据副溶血弧菌trh和tdh毒力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检测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的单重和双重SYBR Green Ⅰ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评价。结果本研究中基于tlh基因的荧光PCR检测对全部33株副溶血弧菌检测为阳性,检测下限为5×101拷贝/μl,而22株其他种属细菌均为阴性。毒力基因trh和tdh均能特异性检测,其单重荧光PCR检测下限为5×101拷贝/μl,双重荧光PCR检测下限为5×102拷贝/μl。结论本研究建立了tlh作为靶基因检测副溶血弧菌的单重SYBR Green Ⅰ荧光PCR检测方法和同时检测副溶血弧菌trh和tdh毒力基因的双重SYBR Green Ⅰ荧光PCR检测方法,简化了毒力基因检测,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一起可疑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进行相关实验检测。方法按照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毒力因子检测、动物毒力试验、药敏试验。结果4份患者肛拭标本分离出4株副溶血弧菌。毒力因子KP溶血试验阳性,可致小白鼠7 h内死亡,对氨苄青霉素类耐药。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进一步了解副溶血弧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粪便与可疑食物中的副溶血弧菌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分布.方法 细菌分离改用L棒推涂其余参照GB/T4789.7-2003方法,对鉴定为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做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tdh和trh)检测.结果 从4份粪便样品和2份从可疑食品中共检出副溶血弧菌28株可分15个血清型,来源于粪便样本的17株副溶血弧菌tdh阳性、trh阴性,来源于可疑食品中的11株副溶血弧菌tdh与trh均阴性.结论 该次食物中毒是由一组携带tdh毒力基因多种血清型混合的副溶血弧菌污染引起.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与副溶菌标准株和病人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耐药情况和毒力基因比较,确认副溶血弧菌产色素株的存在,了解副溶血弧菌产色素株耐药性和毒力,以提高副溶血弧菌的鉴别率。方法:从食品中分离的2株弧菌,用Vitek-32型细菌鉴定仪和API20E生化试剂鉴定分析;用PCR方法测定其tdh和trh毒力基因;用纸片法检测耐药性。结果:该2株菌生化典型符合副溶血弧菌特征,生化结果与参考标准株ATCC18072和病人分离株的副溶血弧菌一致,可定为产色素的副溶血弧菌。结论:产色素的副溶血弧菌比较少见,本次检出占副溶血性弧菌总数的7.14%,有一定的比例,提示我们在鉴定工作中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发现产色素株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食品中副溶血弧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会引发急性肠胃炎而导致腹泻、头痛、呕吐、恶心、低烧和肠胃痉挛的革兰阴性嗜盐杆菌.副溶血弧菌已经成为导致食源性疾病最主要的细菌,中国、印度、日本、美国及欧洲很多国家都曾有食物中毒暴发案例[1-2].副溶血弧菌对人和动物均有较强的毒力,其毒力基因主要为分子量42 000的致热性溶血素(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TDH)和分子量48.000的TDH类似溶血毒(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related hemolysin,TRH),具有溶血活性、肠毒素和致死作用[3-5].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食品中分离的副溶血弧菌菌株之间及其与病人分离菌株的关系,了解食品中分离菌株的毒素基因携带情况。方法:对食品中分离的副溶血弧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并应用PCR法进行3种毒力基因(tdht、rh和tlh)测定。结果:55株O1~O4群副溶血弧菌的PFGE图谱分为50型别;三种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为:12株菌tdh检测阳性、55株菌trh检测均为阴性5、5株菌tlh检测均为阳性。结论:食品中分离的副溶血弧菌PFGE型别多,且相互之间关系分散;所有被检测副溶血弧菌均携带tlh基因,没有检测到携带trh基因的菌株,不同来源的菌株TDH基因携带情况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综合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和PFGE分型结果,并找出其相关性,从而掌握海淀区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特征。方法 对2016—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检出的63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和PFGE分型试验。结果 海淀区副溶血性弧菌最优势流行株的血清型为O3:K6,毒力基因组合为tlh+tdh+,占比69.8%(44/63);63株副溶血性弧菌经PFGE聚类分析得到37种带型,各带型之间相似度为84.8%~100.0%,其中,61株副溶血性弧菌聚集形成5个簇(带型相似度≥90%);4年间共出现了8次一定时间内(发病日期间隔≤90 d)分离得到的菌株血清型、毒力基因和PFGE带型均一致的情况。结论 海淀区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来源相对固定且单一。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和PFGE之间无特殊相关性;毒力基因相同的菌株,PFGE带型相似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副溶血性弧菌分子分型及耐药特征,为防控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肠道腹泻病及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收集2017年不同时间、不同区域分离的65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PFGE分型。结果65株副溶血性弧菌,tdh携带率为100%,trh基因全部菌株阴性。65株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敏感率为43.1%,对磺胺异恶唑敏感率为36.9%,对阿奇霉素和头孢西丁敏感率分别为95.4%和98.5%,对其他13种抗菌药敏感率达到100.0%。65株副溶血性弧菌的PFGE图谱分为51个PFGE型别,不同PFGE型别的相似系数介于7.08%~94.87%,同一带型2株菌以上的带型有10个。结论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主要携带tdh基因,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磺胺异恶唑、阿奇霉素头孢西丁这4类抗生素有耐药性。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的PFGE型别呈多态性,同时存在2株以上的聚集簇,对于患者相关PFGE图谱成簇的菌株应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烟台市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特性、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以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对2014-2015年的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菌株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14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通过实时荧光PCR检测tlh、trh、tdh、orf8 4种毒力基因;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菌株基因组DNA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1)20株副溶血性弧菌仅对头孢唑啉耐药或处于耐受敏感之间,耐药率为5.0%,对其他13种抗生素100.0%敏感。(2)20株副溶血性弧菌均携带特异性基因tlh,其他3种毒力基因trh、tdh、orf8的阳性率分别为30.0%(6/20)、100.0%(20/20)、65.0%(13/20),毒力基因组成以orf8-tdh型为主,占60.0%(12/20)。(3)20株菌被限制性内切酶NotⅠ切出6个PFGE types(PT),带型相似度60.7%~100.0%,根据PT相似系数大于80.0%的菌株,可以分成A群和B群2个聚类群。结论 烟台市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菌株耐药较轻,毒力基因tdh、orf8的携带率较高,PFGE带型聚类群内相似度较高且存在优势明显的分子型别。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6起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分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6起食物中毒病原菌副溶血弧菌分子特征。方法:对6起食物中毒共16株分离株进行药敏分析,运用PCR技术进行耐热性溶血毒素基因(tdh)和耐热性溶血毒素相关溶血素基因(trh)检测,并进行肠道细菌重复基因间共同序列PCR(ER IC-PCR)分析。结果:16株副溶血弧菌对第三代头孢和喹诺酮类较敏感,tdh阳性,trh阴性,ER IC-PCR结果显示每起食物中毒菌株亲缘关系非常紧密,有3起属于同一个群,另外2起属于一个群。结论:武汉地区流行的主要副溶血弧菌分子特征为tdh阳性,trh阴性,ER IC-PCR技术是分析副溶血弧菌引起食物中毒菌株非常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食源性副溶血弧菌表型特征与分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广东省食源性副溶血弧菌的表型特征,并对其分型进行综合比较.方法 对分离自广东省水产品和食物中毒的74株副溶血弧菌分离株进行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trh)毒力基因的PCR检测.并对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分型、核糖体基因分型(Ribotyping)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应用BioNumerics软件对不同来源、时间和地点的分离株进行比对,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副溶血弧菌除对氯霉素100.00%敏感外,对其余13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tdh阳性率为24.32%、trh阳性率为4.05%.74株副溶血弧菌分为26种血清型,O5:K17和O2:K28型为水产品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O3:K6型为食物中毒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74株副溶血弧菌分为62个核糖体型、67个PFGE型,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多样性.结论 广东省大部分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分离株携带tdh毒力基因.3种分型方法中,PFGE的分辨率最高,Ribotyping居中,血清分型最低,3种方法相结合可提高分辨率.  相似文献   

16.
Since its discovery about 50 years ago,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has been implicated as a major cause of foodborne illness around the globe. V. parahaemolyticus is a natural inhabitant of marine waters. Human infections are most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the consumption of raw, undercooked or contaminated shellfish. A few individual V. parahaemolyticus virulence factors, including the 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 (TDH) and TDH-related hemolysin (TRH),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depth, yet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is organism's ability to cause disease remains unclear. Since 1996, serotype O3:K6 strain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incidence of gastroenteritis in India and in Southeast Asia, and with large-scale foodborne outbreaks in the United States (US). In light of the emerging status of pathogenic V. parahaemolyticus,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onducted a microbial risk assessment to characterize the risk of contracting V. parahaemolyticus infections from consuming raw oyster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epidemiological findings, discusses recognized and putative V. parahaemolyticus virulence factors and pathogenicity mechanisms, and describes strategies for preventing V. parahaemolyticus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14年-2017年桐乡市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毒力基因携带与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更为有效用药提供数据上的支持。方法利用RT-PCR技术对其分离株进行毒力(tlh、tdh、trh)检测;采用纸片扩散法操作,测定其对2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在132株副溶血性弧菌中,毒力基因tlh、tdh和trh阳性携带率分别为100.00%(132/132)、57.58%(76/132)和0.00%(0/132);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31.5%、23.5%、12.5%、12.5%,对除碳青霉烯类和喹诺酮类外的6大类抗生素均有耐药性,而其中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叶酸代谢途径抑制剂及氯霉素的耐药性相对较高。多重耐药方面,对2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有15株,占11.90%。结论126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主要携带毒力基因为tlh、tdh。除氨苄西林等9类抗生素外,其余13类在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治疗中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了解2011-2014年北京市引起腹泻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及主要毒力基因特点。方法 对561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分型试验,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tlh、tdh和trh。结果 561株副溶血性弧菌有9个O群和23个K型,共34个血清型,以O3∶K6血清型为主,占67.6%(379/561)。2011-2014年血清型分布存在差异。561株副溶血性弧菌tlh、tdh和trh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0%(561/561),97.1%(545/561)和1.1%(6/561)。3种毒力基因分成4种类型,tlh+tdh+trh-为优势基因型,占96.4%(541/561)。结论 2011-2014年北京市引起腹泻的副溶血性弧菌有多种血清型,多为产毒株,以携带tlh 和tdh基因的O3∶K6为优势血清型。通过对生化、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副溶血性弧菌鉴定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