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支气管哮喘并肺炎支原体感染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小儿支气管哮喘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本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3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36例通过血清学检测符合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22例,慢性肺炎支原体感染14例,抗生素改为阿奇霉素静脉滴注,用药1~2 d后体温下降,喘息发作亦均于48h内控制.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应用抗哮喘药物效果不理想时,应考虑MP感染的可能,积极采用各种检测手段作出病原学诊断,以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孟庆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399-2400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的方法。方法对诊断为MP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42例给予阿奇霉素粉针剂10mg·kg^-1·d^-1,溶于10%葡萄糖溶液250ml,60~90min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0~21d;B组给予阿奇霉素粉针剂10m异/kg·d^-1,溶于10%葡萄糖溶液250ml中,60—90min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3~5d后改口服阿奇霉素10mg/kg,1d 1次,连用3d停4d为一疗程。结果A组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哕音消失时间、X线吸收消散时间、复发率均明显短于B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程不宜过短,过短易复发,连续静脉滴注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MP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奇霉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口服。比较两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以及随访6个月内发生哮喘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分别为(3.8±1.1)d、(21.4±3.4)d、(8.1±1.7)d和(3.5±1.5)d、(8.1±2.S)d、(6.0±1.5)d;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支原体肺炎感染后继发哮喘的发病率分别为9.76%和39.02%;观察组与孟鲁司特钠相关的可疑不良反应1例,表现为皮疹,未经停药后自行缓解,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MP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但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且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混合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择我院经影像学、临床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混合感染的患儿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对照组49例;观察组给予静脉滴注乳糖酸阿奇霉素,剂量为10mg/(kg·d),用药5~10d,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第三代头孢菌素,剂量为50~100m/(kg·d),分1—2次静脉滴注,用药7~14d。两组均在用药后第3天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31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75.51%;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7%,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混合感染的疗效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不良反应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是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混合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因及治疗方式.方法:20例患儿均予红霉素治疗30 mg/(kg·d)静脉滴注,疗程2~3周后改口服1~2周.应用地塞米松0.5~1.0 mg/(kg·d)静脉滴注来改善血小板减少,至血小板数正常后逐渐减量,或用丙种球蛋白400 mg/(kg·d)静脉滴注,连用3 d.结果:经治疗后20例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病情无反复.结论:MP起病隐匿,病程较长.当MP感染合并引起肺外表现时.可使病情复杂,易造成误诊、漏诊,延误治疗.因此临床医生遇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不能忽视,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随桂荣  岳彩连 《医药导报》2005,24(8):686-686
患儿,女,6岁,因咳嗽、喘息、发热3d就诊。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给予培美他尼(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40701)10mg加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滴速为20滴·min-1。用药开始后10min,患儿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口唇发绀,四肢发凉,随即晕厥。体温36.6℃  相似文献   

7.
刘旭园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0):200-200
目的:支原体(MP)感染是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原因之一。方法:39例哮喘患儿当天检测MP—IgG抗体,确诊呼吸道感染原为MP后,抗生素改为阿奇霉素,静脉滴注,用药1~2d后体温下降,喘息发作亦均于48h内控制。结论:MP感染的哮喘患儿在使用了适当的抗MP药物后,哮喘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8.
白莲 《江西医药》2006,41(5):260-260
患儿,女,4岁,因咳嗽5d加重伴发烧1d就诊。患儿5d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夜间为重,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在家给予新达罗(头孢克洛)每次1袋每日3次,治疗5d,疗效欠佳,并且出现发烧来诊。查体:体温38.8℃,神志清醒,咽充血,双扁桃体Ⅱ。肿大,其上附化脓点,双肺呼吸音粗,左侧为著,心腹无异常。考虑到患儿已服头孢类药物5d,疗效欠佳并且当时我市正在流行支原体肺炎,因此给予阿齐霉素0.16g地塞米松3mg静脉滴注,约输入药物5ml后,患儿诉手背进针处发痒,咽喉部不适。查体:体温,38.5℃,神志清醒,手背进针处发红,全身未见皮疹,双肺呼吸音粗,无罗音,心率80次/min,律齐,脊柱四肢无异常。  相似文献   

9.
王民杰 《抗感染药学》2020,17(2):292-294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不同序贯疗法对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及其对支原体抗体(MPIgM)转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7月期间医院收治的支原体感染患儿120例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5 d,停药4 d后再持续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5 d治疗,观察组患儿则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3 d,停药4 d后再持续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7 d治疗,比较两组支原体感染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MP-IgM转阴率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支原体感染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33%vs 81.67%,P<0.05),MP-IgM转阴率高于对照组(96.67%vs 81.67%,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33%vs 41.67%,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给药3 d停4 d的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感染患儿的疗效优于给药5 d停药4 d,有效提高了其MP-IgM转阴率和临床疗效,且减少了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伴肺不张患儿的疗效,并采用一般医疗管理模式和风险管理模式评价其作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8月间诊治疗的支原体肺炎伴肺不张患儿6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2);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奇霉素氯化钠注射液,10 mg/(kg·d),qd,静脉滴注,用药5~7 d,停药3 d后给予阿奇霉素冲剂,10 mg/(kg·d),qd,用药3 d,停药4 d为1疗程;运用一般医疗管理模式(对照组)和风险管理模式(观察组);评价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和90.63%,两者资料经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前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56%明显低于后者15.63%(P<0.05)。结论:运用风险管理模式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吕广秀 《医药导报》2006,25(10):1033-1034
目的了解阿奇霉素对儿童肾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支原体阳性而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86例,患儿给予阿奇霉素,第1天给予 10 mg·kg 1,最大量<0.4 g。饭前1 h顿服;第2~5天给予5 mg·kg 1·d 1,每天最大量<0.2 g,饭前1 h顿服。疗程为5 d。并于用药前1 d及停药后第3天留晨尿作尿微蛋白(Alb,β2m,IgG)放射免疫测定。结果阿奇霉素治疗前后,患儿尿微蛋白(Alb,β2m,IgG)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阿奇霉素在安全剂量范围内短期应用不造成儿童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1 荨麻疹型药疹患者 ,男 ,30岁 ,因急性扁桃体炎给予甲硝唑注射液 2 50mL ,静脉滴注 ,用药 5h后自觉全身瘙痒、灼热 ,继之出现浅红色荨麻疹样丘疹。皮疹由上而下延至全身。即停药经抗过敏治疗 ,症状逐渐好转 ,4d后全身丘疹消退[1 ] 。2 发热患者 ,男 ,33岁 ,因慢性阑尾炎给予甲硝唑 2 50mL静脉滴注 ,用药前T 36 .8℃ ,用药 2 0min后 ,患者出现高热 ,T 39.6℃ ,即刻换掉甲硝唑换青霉素静脉滴注 ,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 ,次日二次使用甲硝唑 ,5min后患者感全身发冷 ,继之又出现高热 ,T 39.2℃ ,即停药 ,未采取其他措施 ,体温逐渐恢复至正常[2 ] 。3 口炎患者 ,男 ,65岁 ,因急性肩周炎给予甲硝唑 2片 (0 .4g) ,约2h后自觉口腔瘙痒不适 ,随后上、下唇肿胀 ,粘膜出现红色丘疹、水疱 ,迅速蔓延到整个口腔粘膜 ,水疱破裂、形成溃疡 ,表面有分泌物及黄白色假膜覆盖 ,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 ,触痛。给予对症处理 ,7d后治愈 ,3个月后又误服 ,出现同样症状[3 ] 。4 口腔粘膜肿胀患者 ,女 ,2 8岁 ,因子宫复旧不良给予 0 .5 %...  相似文献   

13.
<正>例1男,40岁。因发热、咽痛1 d入院。查体:体温38.9℃,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大。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罗音,诊断为扁桃体炎。患者既往无头孢类药物过敏史。皮试后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4 g静脉滴注,1次/d,共用5d,患者体温正常,咽痛消失。给予停药。停药后第2天,患者自行饮酒(啤酒)大约400 ml,即出现面红、心慌,逐渐出现  相似文献   

14.
李亚 《中国医药指南》2012,(35):163-164
目的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方法分析50例MP感染患儿的年龄和季节分布、临床表现和MP-IgM抗体检测结果以及治疗情况。结果患儿以2~3岁者居多(46%),冬春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72%);所有患儿均出现发热症状,21例患儿在39℃以下,其余在39~41℃之间。所有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症状。患儿入院时及1周后复查检测MP-IgM抗体均为阳性。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3d后,17例(34%)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咳嗽症状得到控制。另有部分患儿体温不退、咳嗽未见好转,则加用抗病毒药物或通过药敏试验加用抗菌药物。经治疗后,2例(4%)患儿体温和咳嗽未得到控制,行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最终所有患儿均得到有效治疗,未见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结论临床实践中,发现患儿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长期的慢性或频繁剧烈咳嗽、用细菌和病毒感染无法诠释的表现时,应重点考虑MP感染的可能性,在第一时间检测血清MP-IgM抗体指标,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相关的有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三七总苷注射液致变态反应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玉琴  王军 《医药导报》2004,23(3):0203-0203
例 1,男 ,5 4岁。因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入院 ,经头颅CT诊断为脑梗死 ,给予三七总苷注射液 (血塞通注射液 ,昆明兴中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批号 :0 2 10 16) 40 0mg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qd ,用药后约 3 0min患者出现心悸 ,气短 ,胸闷 ,面色苍白 ,头晕 ,视物模糊 ,口舌干燥 ,立即停药。体检 :体温3 6.6℃ ,心率 112次·min 1 ,血压 82 .7 5 2 .6mmHg( 1mmHg =0 .13 3kPa)心电图显示 :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给予 10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2 0mL ,静脉推注 ,维生素C 2 .0g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中 ,静脉滴注 ,半小时后 ,变态反应症状解除…  相似文献   

16.
刘德新 《医药导报》2003,22(1):38-38
目的 :观察克拉霉素联合泼尼松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3 4例患者给予克拉霉素 10~ 15mg·kg 1 ·d 1 ,分 2次口服 ;泼尼松 1.5~ 2 .0mg·kg 1 ·d 1 ,分 3次口服。疗程 7~ 2 1d。若体温 >3 8.5℃ ,给予退热剂口服 ,气促者同时加服氨茶碱 3~ 5mg·kg 1 ·d 1 ,分 3次口服。总疗程 14~ 2 5d。结果 :治愈 2 8例 ,有效 4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94.1%。退热时间 1~ 5d ,平均 2 .8d。呼吸道症状消失时间平均 7.3d。结论 :克拉霉素可作为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的1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70例应用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3~5d症状改善后,改阿奇霉素10mg/(kg.d)口服3d,停用4d,为1个疗程。总疗程2~4周。患儿经治疗热退,咳嗽减轻,肺部啰音消失;肺外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随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愈而消失,预后良好。结论临床上应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识,做好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工作。对于疑似患儿及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儿应及时作肺炎支原体检测,以免延误诊断。  相似文献   

18.
随着肺炎病原学的变迁 ,肺炎支原体 ( MP)已成为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现将本院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2年 12月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74例 ,并与红霉素治疗的 74例进行比较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48例均为住院患儿 ,并确诊为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 ,符合《儿科学》制定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1 ]。所有病例查血肺炎支原体抗体 ( MP- Ig M)≥ 1∶ 80和咽拭子分泌物聚合酶链反应 ( PCR)测 MP- DNA阳性。 14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74例 ,男 46例 ,女 2 8例 ,年龄 6个月~ 14岁 ,平均 3 .2岁 ;…  相似文献   

19.
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方法将70例小儿MP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应用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疗程3d,停药4d,重复1疗程;对照组应用红霉素30-50mg/(kg·d)静脉滴注,疗程7—14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阿奇霉素治疗组有效率94.29%,红霉素组77.14%,阿奇霉素组与红霉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组退热、止咳、哕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比红霉素组短(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对照组为14.2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疗程短,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及副作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辉  翁小琴  吴星恒 《江西医药》2011,46(11):977-979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1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阿奇霉素序贯组及对照组。阿奇霉素序贯组62例,给予红霉素3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治疗3—5d后予阿奇霉素口服序贯治疗,10mg/(kg.d),每周连服3d停用4d为1疗程,共3疗程;对照组59例,静滴红霉素3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共14d。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及副作用统计。结果阿奇霉素序贯组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总有效率71.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X^2=10.51,P〈0.05);阿奇霉素序贯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7.4%,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7.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X^2=13.63,/9〈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