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帅丽君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393-1394
目的:介绍新生儿科开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应用和导管护理.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1.9Fr PlCC导管对46例早产儿实施PICC置管,按PICC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本组46例,穿刺成功45例,成功宰97.8%.31例完成治疗拔管,14例非正常拔管中9例自动要求出院,2例疑似感染而拔管,1例在更换敷料时导管断裂,1例导管移位,1例导管堵塞.结论:PICC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静脉置管技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3.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大型手术、危重患者的抢救。其操作简单、安全,维护方便,不仅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能避免化疗、高渗、高浓度药物对血管的损伤,提高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用于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临床60例肿瘤化疗患者的采用PICC置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PICC用于肿瘤化疗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PICC置管过程中做好防范措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药实践》2015,(3):218-220
目的:提高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深度体表测量的准确性,降低置管异位率。方法:将180例拟行PICC置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改进一组和改进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测量方法,改进一组采用从穿刺点开始测量至右侧胸锁关节再加4 cm即为置入体内长度的测量方法,改进二组采用从穿刺点开始测量至右侧胸锁关节再加3 cm即为置入体内长度的测量方法。结果:改进一组测量的准确性显著优于对照组与改进二组(P<0.05)。结论:从穿刺点开始测量至右侧胸锁关节再加4 cm即为置入体内长度的测量方法,有效提高了PICC置管的首次到位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从进入中国以来,由于它的优越性,得到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及化疗患者的青睐。但它的使用也带来许多并发症,如静脉炎、PICC相关血流感染(置管48 h内)、导管相关感染(维护或导管使用相关)、PICC相关血栓(超声验证)、导管移位、导管异位等,导管异位在其并发症中并不多见,它主要发生在插管过程中,导管误入颈内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右心房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预防和减少化疗所致的外周静脉炎、药物外渗的发生。方法 对36例恶性肿瘤的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行肿瘤化疗。结果 34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2例穿刺失败,仅2例患者发生穿刺点感染,静脉炎和渗透性损伤的发生率为零,未发生局部血肿、静脉血栓等,该技术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外周血管,给化疗患者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血液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59例血液病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化疗患者的PICC置管静脉与部位、置管时间、置管长度、置管留管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及其处理措施。结果本组59例血液病患者的穿刺成功者54例,穿刺成功率为91.5%;PICC置管长度为(45.28±6.29)cm,留管时间为最长达550 d。临床上置管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并发症有静脉炎、渗血、导管异位和不完全堵管。结论外周置入导管的最佳穿刺时机应选在首次化疗时,穿刺部位首选患者右侧的贵要静脉,且实际的置管长度以比体表测量值短(2.6±1.4)cm;此外,良好的护理及维护对提高置管时间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8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外周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其独特的优点开始在临床使用,它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避免经传统的插入途径(右侧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尤其是锁骨下用来静脉穿刺可能出现气胸、血胸、感染、宅气枪塞等严重并发症。现将我科2004年以来应用PICC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外周静脉中心导管(PICC)是由周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肿瘤患者需要长期静脉化疗和胃肠外营养。常规的静脉穿刺对血管损伤大,易致周围静脉炎,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给护理操作带来困难。PICC置管减少了患者每天穿刺带来的痛苦,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对39例术后化疗患者进行了PICC置管。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接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过程中开展风险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12月在我院接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新生儿96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出生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022年1~6月,48例)与观察组(2022年7~12月,48例),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新生儿接受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新生儿发生风险事件的具体情况,对比总发生概率。评估两组新生儿护理管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组间差异。调查两组新生儿家属对此次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对两组新生儿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出现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新生儿护理管理后,生活质量各个方面评分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表示对此次护理管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新生儿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新生儿接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期间针对护理工作开展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减少风险事件出现,提高护理质量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术,常用于肿瘤化疗患者的治疗中。PICC不仅可减少患者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证化疗全程的顺利进行。笔者探讨其应用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持重症胰腺炎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 ICC)通畅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日常护理和新增护理措施对40例P ICC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护理。结果:40例患者使用P ICC导管日常护理方法后5例有不全堵塞情况发生,使用再通技术后P ICC导管恢复畅通。结论:通过应用日常护理和新增护理方法以及再通技术后,可以保持重症胰腺炎患者P ICC导管的通畅,减轻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在结直肠癌患者营养支持中的效果.方法 89例拟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ICC组(44例)和CVC组(45例).PICC组开展PICC营养支持,CVC组开展CVC营养支持.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关键失效点溯源预控模式在宫颈癌化疗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0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按宫颈癌PICC化疗常规模式施护,观察组加用PICC关键失效点溯源预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置管护理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94.0%(47/50)、置管一次性成功率98.0%(49/50)高于对照组的78.0%(39/50)和84.0%(42/50),并发症发生率10.0%(5/50)低于对照组的28.0%(14/50),置管耗时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2、5.98、5.26,t=13.82、14.36、11.41、11.29、7.09;P<0.05)。结论 采用关键失效点溯源预控护理对宫颈癌PICC化疗患者施加干预,可有效提高PICC穿刺与置管成功率、护理质量及安全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即在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导管,将导管的尖端置于右心房的正上方。PICC因其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且静脉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隧道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隧道式PICC)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隧道式PICC是一种通过建立皮下隧道,使导管出口位置远离穿刺位置的置管方法,本文将对隧道式PICC的穿刺静脉、导管出口位置、并发症及置管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心脏超声(心超)定位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可行性。方法 42例需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1例。A组按常规置管,B组在心超定位下行P I C C置管。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术中意外、患者满意率。结果 B组置管成功率100%,患者很满意率95.2%,平均耗时30分钟,术中意外发生率4.8%;前两项高于A组,后两项低于A组。结论心超定位下PICC置管既可节省时间、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又可减少术中意外,还可提高患者满意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出如何对经外周静脉置入静脉导管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患者进行防护措施及护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入院并对其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所致静脉炎的8例肿瘤患者,统计分析经采取及时的防护措施,及护理方案后静脉炎患者的治愈效果。结果 8例患者中,经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及护理方案后,2例患者静脉炎症状减轻,6例患者静脉炎得到彻底治愈。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操作技能,并早期开展预防措施,加强置管处静脉的评估工作,提高置管的成功率,积极消除及治疗导致静脉炎发生的各种原因,从而降低或消除置管引起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肿瘤患者在进行化疗的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减轻病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