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近期研究发现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与认知损害有较好的相关性,可能成为认知损害的预测或诊断标准.一些相关基因及因素与认知功能也有相关性.认知功能是人类认识和了解客观事物的能力,主要包括识别、语言、记忆、应用以及时间、地点和空间的辨别能力等,所谓认知功能障碍主要有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失读、视空间障碍等[1].本文拟对ApoE基因及相关因素在脑卒中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随访1年,填写调查问卷.结果 男性复发率显著高于女性(P=0.003).家族有脑卒中史组脑卒中复发率为33.33%,无家族史组复发率为15.55%(P=0.001).脑卒中并高脂血症(P=0.000)或糖尿病(P=0.004)患者脑卒中的复发率明显升高.随着尿蛋白(P=0.02)及尿酮体(P=0.04)的增加脑卒中的复发率也增加.心电图异常结果与脑卒中的复发关系显著(P=0.005).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男性及有糖尿病史和尿蛋白阳性可能为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家族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尿蛋白、尿酮体及心电图异常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尚志红 《中原医刊》2011,(23):62-63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0年阜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553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缺血性脑卒中,在病后1年内对患者进行残障量表(mRS)、Barthel指数(BI)评估,了解患者预后情况。结果155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病后1年内无残障或轻度残障(mRS0~3分)者占76.3%,严重残障(mRS4—5分)者占19.9%,死亡占3.8%。mRS和BI两种评估方法一致性较好(P〈0.01)。BI评估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单病灶、卒中史、并发症、糖尿病史5个因素与病后1年的预后相关。结论年龄小、单发病灶、既往无糖尿病和脑卒中史,无并发症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5.
胡颖  徐明然  卫清琪  王俊  王璐  胡蒙 《安徽医学》2022,43(10):1171-1175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其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研究组)及120例单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神经影像学资料以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痴呆评分量表(CDR)评估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教育水平为保护因素(OR=0.430,95%CI:0.193~0.959);吸烟(OR=2.136,95%CI:1.061~4.300),嗜酒(OR=1.919,95%CI:1.201~3.066),既往原发性高血压(OR=4.623,95%CI:1.046~20.423),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OR=1.943,95%CI:1.142~3.304),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OR=2.620,95%CI:1.251~5.484),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OR=1.931,95...  相似文献   

6.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30例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了3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指标、感染、血管病变与30例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高血压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指标也高于对照组(P<0.01,0.05),感染,血管病变,发病数比对照组高,还有心功能不全,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的患者预后不良。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感染,血管病变,心功能不全,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初发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分析初发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从而为临床上采取相应的干预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版简明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对康复医学科住院的364例初发脑卒中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生活方式等一般情况以及病程、病变侧、脑卒中性质、病变部位、病灶特点、合并症等疾病特征.采用Logistic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筛选有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 上述13种相关因素中,仅初发脑卒中的病变部位、病灶特点、有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变侧、合并症、教育程度、年龄等7种相关因素可进入回归方程.多元相关系数为0.849,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721,即表中7个变量能联合预测MMSE量表评定得分72.1%的变异量.结论 大脑前部病变、多部位/大面积病变、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左侧大脑半球病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教育程度较低、年龄较大等因素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48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进展组,并选取同期住院的48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彩超进行分析。结果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比较,两组高血压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24 h内血压下降>30%后病情加重者,进展组有16例(33.3%),非进展组有3例(6.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有高血糖者26例(54.2%),非进展组有11例(24.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38例(79.1%),非进展组有12例(25.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斑块形成且造成颈动脉中、重度狭窄,进展组有19例(76%),非进展组有8例(34.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合理降压、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不稳定斑块、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2年8-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AIS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59例)和认知障碍组(41例)。采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Lubben社会网络量表(LSNS-6)、UCLA孤独量表第3版(UCLA-3)评估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IS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认知功能正常组相比,认知障碍组患者年龄较大(P=0.012),受教育年限较低(P=0.045),糖尿病史比例较高(P=0.026),MMSE评分(P<0.001)、MoCA评分(P<0.001)和LSNS-6评分(P=0.012)较低,PHQ-9评分(P<0.001)和UCLA-3评分较高(P=0.002)。两组患者的牛津郡社区卒中规划(OCSP)临床表现分型(P=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70,95% CI 1.020~1.123,P=0.005)和完全前循环梗死(OR=55.633,95% CI 2.041~1516.526,P=0.017)是AIS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和完全前循环梗死是AIS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顾爱明  刘岚等 《医学文选》2001,20(2):142-143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中(ERP)P300指标对AICA患者认知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查32例AICA患者急性期ERP,并依据病后6-8个月复合认知指数标准,分为痴呆和非痴呆组对比P300,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痴呆和非痴呆组P300改变呈同一方向即波幅下降,潜伏期延长,进一步分析发现痴呆组P300潜伏期较非痴呆组延长,波幅下降(P<0.05或0.01),结论:P300改变可优于量表,结合临床后可作为AICA患者急性期认知功能评定的预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国西南部地区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2008~2010年所有18~45岁确诊为缺血性卒中的109例患者,并以TOAST方法进行病因学分型。调查所有患者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结果 109例患者(男∶女为1.7∶1)平均发病年龄(37.9±6.3)岁,以40~45岁年龄段患者最多。TOAST分型病因研究显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57%,心源性栓塞型18%,其他明确病因型15%,小动脉闭塞型5.5%,不明原因型缺血性卒中4.5%。年龄越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比例越高(各年龄组间均P<0.05)。在心源性栓塞型脑卒中里,最常见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伴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40%(8/20)。其他明确病因型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病因为动脉夹层,其中7/8(87.5%)位于椎动脉,1/8(12.5%)位于颈内动脉。7/8(87.5%)的夹层位于颅外段。最常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39/109(36%)、吸烟36/109(33%)、高甘油三酯血症34/109(31%)。结论中国西南地区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病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及高甘油三酯血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如高血压病、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既往脑卒中、冠心病、充血性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房颤和肾功能不全、NIHSS评分、病灶直径、TOAST病因分型、岛叶累及情况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以探讨cTnT水平升高与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660例中102例(15.5%)cTnT水平升高。与cTnT正常组比较,cTnT升高组年龄较大,NIHSS评分较高,房颤、肾功能不全、冠心病、充血性心衰和岛叶皮质受累更为多见,而高胆固醇血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较高的NIHSS评分和岛叶皮质受累与cTnT的升高独立相关(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伴cTnT升高,对于脑卒中危险分层和诊疗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收集5年312例罹患过第一次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患者,经过12个月随防,结果51例罹惠第二次缺血性脑卒中,第1年复发率8.6%。本文对7种危险因素(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脂血症)进行了分析,表明第二次缺血性脑卒中,仅有高血压(P<0.05)及高血压十心律失常(P<0.01)与第1次脑卒中比较有显著差异。结果还表明心电图证实:房颤(P<0.01)及心力衰竭(P<0.01)也是明显增加第二次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无房颤和高血压患者相比,伴有房颤和高血压患者的复发率是前者的3倍。因此,控制缺血性脑卒中惠者的高血压、心房纤颤、心力衰竭,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脑卒中复发机会,对预防复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量蛋白尿与急性初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将所有患者分为病例组(急性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与对照组(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比较两组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及绝对值,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是否为具有与高血压病,糖代谢紊乱,吸烟等传统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同等地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急性初发缺血性脑卒中组微量蛋白尿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量蛋白尿与吸烟,高血压病,性别等同为脑梗塞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8.163,4.979,9.196,2.720.结论 微量蛋白尿是急性初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1例,选择同期住院的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入院后血糖、血脂、颈动脉超声、心电图等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次日空腹血糖、空腹TC、TG、LDL-c、颈动脉狭窄、心电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血压急剧下降、空腹高血糖、颈动脉狭窄等指标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及病理过程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发生脑卒中后的早期急剧降压、高血糖、颈动脉斑块及狭窄、高血脂等构成了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的127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个人特征、既往史、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特征等.对影响卒中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275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25例.病死率为2.0%。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卒中死亡相关的因素为年龄(OR=4.435,95%CI:1.245~15.798)、白细胞计数(OR:3.974。95%CI:1.620。9.748)、入院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OR=2A88,95%CI:1.665~3.717)及并发症(08:4.021,95%CI:1.608-10.052)。结论鬲龄、自细胞计数高、人院NIHSS评分高及有并发症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发生脑卒中为标准分为两组,每组47例患者,所有患者的入院时间是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对照组患者未发生脑卒中,观察组患者发生脑卒中症状;比较两组患者房颤合并脑卒中与心脏指标的关系;比较两组患者房颤合并脑卒中与心脏功能、肝功能的关系。结果f波振幅<1 mm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脑卒中;在心室率的比较中两组患者的指标人数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房内径比较中,内径越大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越高;两组患者房颤合并脑卒中与心脏功能、肝功能的关系比较中,心力衰竭与发生脑卒中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但是患者的肝功能与脑卒中状况没有明显关系。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中,左心房内径与脑卒中的发病具有联系,f波振幅较小患者更容易发生脑卒中,而心室率对是否发生脑卒中无影响;肝功能与卒中的发生没有必然联系,但心力衰竭患者更容易发生脑卒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缺血性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等)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死率及相关因素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为缺血性心脏病的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1994年及2004年两组住院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t检验,x~2检验,u检验等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近年来50岁前患此病所占构成比增大,男性多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高于住院患者总病死率,易患因素中吸烟所占构成比最大,其次为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结论对缺血性心脏病应进行早期预防,广泛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9.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丰勋 《中外医疗》2010,29(21):53-53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168例设为进展性脑卒中组。随机抽取间期住院且诊断明确的非进展性脑梗死1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2组在观察项目中构成比进行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多危险因素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这深刻的影响,我们在治疗脑卒中患者中应重视相关的病史、入院时的基本情况和相应的高危临床生化结果 ,以便及早的对疾病发展趋势能够充分了解,积极控诉高危因素防止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学创新》2019,(34):149-15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mic stroke, AIS)患者复发再入院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AIS患者293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患者出院后1年内AIS复发再入院情况。AIS复发入院的纳入研究组,AIS未复发入院的纳入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相关暴露因素作为研究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93例AIS患者1年内复发再入院有48例(16.38%),复发后的死亡或残疾率为47.9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依从性不佳、基础疾病控制不佳、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房颤动、饮食控制不佳、肥胖、大动脉粥样硬化、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抵抗是AIS复发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IS的复发率高,复发后的残疾率、残疾程度及死亡率均明显增加。影响AIS复发的危险因素较多,应该针对性的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