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观察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阿罗洛尔治疗前后血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EDLS)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前,患者的血EDLS水平罗对照组明显 升高(P<0.001)。治疗后,阿罗洛尔明显降低了血EDLS水平(P<0.05)。EDLS在高血压的发病和药物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EDLS)的化学性质及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证明,EDLS具有强心、利钠和缩血管作用,与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肝病及其他许多疾病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测定与临床应用金文君,嵇群群湖州市第二人民医院313000血清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EndogenousDigoxinlikeImmunoreactiveSubstancesEDLS)是一种由下丘脑分泌的,能与Digoxin抗体发生交...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与肝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EDLS)水平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检测24例正常人和61例肝硬化患者血浆EDLS.结果肝硬化组血浆EDL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且在肝功能分级中,呈现Child C>Child B>Child A的规律.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者血浆EDLS与血浆白蛋白水平间呈明显负相关,与总胆红素间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肝硬化者血浆EDLS水平能够反映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将我院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情况分为3组,比较3组患者的血尿酸值。根据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结果,将患者的颈动脉情况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血尿酸水平。结果:患者血压越高,其血尿酸水平越高,各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颈动脉内膜正常组血尿酸值明显低于其他内膜组患者,其血尿酸值随着患者内膜异常情况加重,其值升高,各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患者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其值可提示高血压患者出现血尿酸升高,并属于危险情况。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应用 RIA 法对57例肝炎后肝硬变患者血清内源性洋地黄物质(EDLS)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肝硬变腹水组 EDLS 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变无腹水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和P<0.001)。而24h 尿钠排出量显著低于后两组(P<0.05和 P<0.01)。Child 肝功能分级,肝功能越差,血清 EDLS 含量越高。腹水组血清EDLS 与白蛋白及24h 尿钠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而与血清总胆红素、肌酐及 ALT 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结果表明:检测血清 EDLS 含量对判断肝硬变程度、肝脏储备能力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吴桐  李伟 《四川医学》1999,20(4):338-339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32例糖尿病患者的心脏进行了检查,并与20例正常对照者相比较。发现前者TPWT、AFVS、aAFS、△D%均降低,EF、AC、Peake、Earea降低,Peaka、Peaka/Peake、Aarea增高,表明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有亚临床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水平,结果显示,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糖尿病患者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水平与某些左心功能指标有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压变异(BPV)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125例伴CAS的EH患者(CAS组)与99例非颈动脉粥样硬化(NCAS)的EH患者(NCAS组)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并检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 结果 不同性别之间CAS的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 <0.05);CAS患病率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相关(P <0.05);CAS与24h平均收缩压(SBP)、24h平均舒张压(DBP)、24h收缩压标准差(SSD)、24h舒张压标准差(DSD)等动态血压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SBP、24 h SSD均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219,1.587,均P<0.05). 结论 EH患者CAS的发生与BPV具有相关性,尤其是与24 h SSD独立相关,加强动态血压监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方法老年EH患者87例按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为EH伴IR组41例和EH无IR组46例。应用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评估IR程度,高分辨率B型超声测定颈动脉参数。结果 EH伴IR组患者的空腹血胰岛素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和体质量指数高于EH无IR组(P<0.05),而ISI低于EH无IR组(P<0.05)。EH伴IR组颈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斑块检出率、斑块积分、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显著高于EH无IR组(P<0.05),而颈动脉血流速度和颈动脉可变系数显著低于EH无IR组(P<0.05)。HOMA-IR与IMT、PI、RI呈正相关(r=0.36,0.31,0.33;P<0.01),与颈动脉可变系数、舒张期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呈负相关(r=-0.28,-0.29;P<0.01)。结论老年EH伴IR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壁顺应性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发病情况、特点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0例EH患者,按照WHO的危险分层法将EH患者分成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3组,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多谱勒对3组EH患者双侧颅外段颈总动脉(CCA)进行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检出率等指标,并与3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低、中危EH组患者CCA的IMT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高危和极高危EH组CCA的IM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现为颈动脉IMT增厚;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EH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34.6%、75.0%和82.4%,与健康对照组(16.7%)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随着EH危险分层增加而增加,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有增加趋势。结论: 颈动脉IMT厚度增加可能是CAS的早期表现;IMT厚度等是超声检查CAS的可靠指标;超声多谱勒能无创、直观动态地了解CAS程度,能为全面评价高血压是否引起大、中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炎症标记物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对来院就诊的18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从而判断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同时进行血清CRP浓度的测定。分析血清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指数(PI)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清CRP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25±5.69)mg/L vs(3.36±2.07)mg/L,P<0.01]。②颈动脉斑块组患者血清CRP显著高于颈动脉内中膜正常者[(6.37±5.15)mg/Lvs(3.36±2.07)mg/L,P<0.01];③斑块指数(PI)2级、3级患者血清CRP明显高于斑块指数0级的患者(P<0.01)。结论血清CRP与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炎症反应可能在高血压导致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空腹血糖(FPG)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法和已糖激酶法分别检测88例EH患者的血清Hcy和FPG水平.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分为≤1.0 mm组(CIMT非增厚组,30例)、内膜中层厚度>1.0 mm组(CIMT增厚组,58例).以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Hcy(酶法)、FPG(已糖酶法)以及血液中的总胆固醇(TCH)(酶法)、甘油三酯(TG)(酶法)、低密度脂蛋白(LDL-C)(直接法)、高密度脂蛋白(HDL-C)(直接法)值,并分析Hcy、FPG、TCH、TG、LDL-C、HDL-C与CIMT的相关性.结果 CIMT非增厚组与对照组相比Hcy和FPG水平升高(P<0.05).CIMT增厚组与CIMT非增厚组相比Hcy和FPG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Hcy和FPG水平升高(P<0.01).CIMT增厚组CIMT与Hcy和FPG呈正相关(r=0.439和r=0.537,P<0.05).CIMT非增厚组CIMT与Hcy和FPG呈正相关(r=0.545和r=0.760,P<0.05).对照组CIMT与Hcy和FPG也呈正相关(r=0.416和r=0.52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cy和FPG均是EH患者CAS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y和FPG水平与EH合并CAS具有相关性,且为EH患者CA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TNF—a、IL-6与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1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男166例、女52例,平均年龄(78.45±3.14)岁,应用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ntima—mediamickness,IMT),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用硬化斑块指数(plaqueindex,PI)进行分级,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清中TNF-a、IL-6的浓度。结果随着高血压级别升高,IMT越厚,TNF-a、IL-6浓度越高,不同级别间IMT、TNF-a、IL-6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TNF-a、IL-6的含量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患者(P〈0.05);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血清TNF-a、IL-6的含量明显高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内中膜正常患者(P〈0.05和P〈0.01);随着颈动脉PI级别增加,TNF-a、IL-6的浓度逐渐增高,颈动脉PI各级别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TNF-a、IL-6参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降低TNF—a、IL-6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可能阻止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候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33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辨证分为9组,并对其中327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同时根据本虚标实辨证原则,再分为单纯实证、单纯虚证和虚实夹杂证三种类型;根据夹痰、夹瘀的不同,又分为夹痰证、夹瘀证、夹痰夹瘀证和非夹痰夹瘀证四种类型。研究中医辨证各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差异。结果:夹痰夹瘀证颈动脉IMT大于夹瘀证(P<0.05)。结论:中医痰证可促进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ApoA1/ApoB)、体位性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 方法选取EH合并颈动脉As患者50例为合并As组,另选同期无颈动脉As的EH患者50例为EH组。比较两组患者ApoA1/ApoB、体位性血压、血压变异性(CV),并分析其与颈动脉As的相关性。 结果合并As组HDL、ApoB较EH组低(P<0.05),ApoA1、ApoA1/ApoB较EH组高(P<0.05)。体位性血压状态中,合并As组卧位收缩压和卧位舒张压均较EH组高(P<0.05)。ApoA1/ApoB与颈动脉As呈负相关(P<0.05),卧位收缩压、卧位舒张压、24 hSBP-CV、24 hDBP-CV与颈动脉As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中,ApoA1/ApoB、卧位收缩压、卧位舒张压是颈动脉A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ApoA1/ApoB、卧位收缩压、卧位舒张压、24 hSBP-CV、24 hDBP-CV预测颈动脉As发生的AUC分别为0.709、0.659、0.636、0.686和0.628。 结论ApoA1/ApoB、体位性血压与EH合并颈动脉As有关,对ApoA1/ApoB和体位性血压高的EH患者要及时干预治疗,防止不良疾病预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ambulatory pulse pressure,APP)、动态脉压指数(ambulatory pulse pressure index,APPI)对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对274例EH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APP、APPI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关系及颈动脉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所有病人分为两组:APP(24 hAPP)<60 mmHg组157例和APP≥60 mmHg组117例。结果 274例患者中APP≥60 mmHg组颈动脉IMT明显大于APP<60 mmHg组(P<0.05)。颈动脉IMT斑块阳性和阴性组比较,24 hSBP、24 hMAP、24 hP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24 hAPP(OR=1.033,95%CI:1.018-1.048,P=0.000 1)、男性患者(OR=2.07,95%CI:1.183-3.613,P=0.011)及吸烟(OR=1.808,95%CI:1.073-3.046,P=0.026)是颈动脉IMT增加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随着APP的逐渐增大,颈动脉IMT明显增加,24 hAPP、男性及吸烟是颈动脉IMT增加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邹文淑  沈燕  杨波  陈德助  罗雪 《四川医学》2010,31(12):1816-181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尿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1例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情况,并同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尿酸(SUA)、尿素(BUN)、肌酐(Sc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等生化指标。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分为颈动脉IMT正常组(IMT≤0.9mm)、颈动脉IMT增厚组(IMT1.0~1.3mm)及颈动脉斑块形成(IMT≥1.3mm)3组,采取统计学方法分析生化指标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颈动脉内膜-中层厚(IMT)3组间血尿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血尿酸水平增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应增加,提示尿酸可能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的发展,血尿酸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关性,故对高血压患者常规定期检测颈动脉IMT及血尿酸,可以及早发现动脉粥样硬化(AS),预防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早期积极降压达标,控制高尿酸血症,可以延缓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AS,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从而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