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7例肺部恶性病变支气管内超声图像的边缘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支气管内超声(endobronchial ultrasound,EBUS)边缘形态的图像,探索EBUS图像的边缘形态对恶性肺部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收集从2005年6月1日-2006年6月30日期间就诊的部分良恶性病例进行EBUS图像分析。结果共确诊了47例恶性病变,另外还确诊了31例良性病变,共78例病灶良恶性诊断明确者,男56例,女22例,年龄21岁-80岁,平均(58.01±13.20)岁;78例患者的病灶部位和病变的边缘统计结果显示,不同部位和角度对超声的边缘形态没有影响;病灶的大小和病灶的边缘形态的关系分析显示病灶的大小与病灶的边缘形态无影响;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边缘形态的比较显示,边缘清晰是恶性病变的重要表现,同时显示一定的诊断价值;根据病灶的外形与病变的性质比较,未发现超声图像的外形与病变性质的相关关系;与正常的支气管镜操作相比,EBUS的操作约进行10min左右,未发现有关的并发症。结论EBUS图像边缘清晰是恶性病变的一个特征,对恶性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描述肺团块/肺结节病灶的特征及病因,为临床判断此类病变的良恶性提供依据。方法在青岛5个研究中心收集获得肺团块/N结节病理学资料的病例646例,比较患者胸部CT检查在肺部良恶性疾病中的表现,并对其构成比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和支气管充气征在肺良恶性病变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毛刺征和胸膜凹陷征在肺部恶性组的构成比高于肺部良性组,而支气管充气征在肺部良性组的构成比高于肺部恶性组。结论在肺团块/N结节病灶中,毛刺征和胸膜凹陷征提示肺恶性病变,而支气管充气征提示肺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3.
孙鹏飞  肖湘生  李惠民  于红  刘士远 《癌症》2008,27(12):1293-1296
背景与目的:目前,周围型肺孤立性病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胸部影像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而支气管改变是肺孤立性病灶、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形态学改变的基础,本研究拟通过周围型肺孤立性病灶支气管改变的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来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评价周围型肺孤立性病灶支气管改变的价值.方法:30例肺孤立性病灶患者进行MSCT扫描及后处理重建,分析病灶的支气管改变,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30例患者中,CT支气管征阳性30例(100%),术后病理显示支气管及病变19例(63.3%)、未显示11例(36.7%).15例支气管截断、壁增厚者中,11例肺癌病理可见管壁有肿瘤侵犯;7例支气管壁无增厚者中,5例肺癌病理未见肿瘤侵犯支气管.5例肺癌显示支气管充气征,其中1例病理显示支气管在病灶内截断、管壁有肿瘤侵犯,1例支气管呈上皮增生性改变.3例支气管在病灶边缘走行者中,1例肺癌病理显示管壁有侵犯.结论:MSCT能够较准确地评价周围型肺孤立性病灶支气管的形态学改变,有助于肺孤立性病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形成薄壁空洞的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学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6年6月间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收治的22例已被证实为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腔的患者,采用CT扫描观察患者肺癌实性病灶、空洞病灶及空洞与肺癌主体病灶毗邻关系的CT影像学临床特征。结果 22例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洞患者中,肺癌病灶CT影像学显示,主体病灶位于右肺者16例(72.7%),位于左肺者6例(27.3%);表现分叶征者19例(86.4%),毛刺征16例(72.7%),血管集束征10例(45.5%),小泡征5例(22.7%),细支气管充气征4例(18.2%),沙粒样钙化表现2例(9.1%)。空洞病灶CT影像学显示,大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腔壁呈均匀表现,壁厚<2mm者18例(81.8%),壁厚2~3mm者4例(18.2%)。出现内壁结节者4例(18.2%),空洞病灶外壁相贴或推移血管影者8例(36.4%),空洞内见分隔或细小血管者19例(86.4%)。空洞位于肺癌实体病灶周边者18例(81.8%),位于肺癌实体病灶内者4例(18.2%)。结论 CT影像学检查对于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洞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价值,可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结构扭曲型病变(architectural distortion,AD)的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及超声检测效能,以提高恶性结构扭曲型病变的检出及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08.01-2021.04.15)全数字乳腺X线摄影(FFDM)+DBT发现的268例女性患者288处结构扭曲病灶影像学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BT、超声对结构扭曲的检出效能。结果:全组包括恶性病变105处,良性病变96处,高风险病变87处。DBT较FFDM额外检出102处。全组病灶有超声相关征象组(190处)与无超声相关征象组(98处)的病变良恶性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43.663,P=0.000)),有超声相关征象组内恶性病变占比高于无超声相关征象组[48.95%(93/190) vs 12.24%(12/98),χ2=37.594,P=0.000]。仅DBT检出的102处AD病变中,有超声相关征象组内恶性病灶占比高于无超声相关征象组内恶性病变占比[35.42%(17/48) vs 14.81%(8/54), χ2=5.829,P=0.016]。结论:应用DBT能提高乳腺内结构扭曲型病变的检出,联合超声对病变进行检测评估,有助于更好的预测病变的良恶性。AD病变所在乳腺相应区域合并超声可疑征象时,其恶性可能性较大;若超声无可疑征象,不可无视其恶性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武汉科技大学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80例,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专用软件标记信号强度时间曲线,观察病灶形态及边缘情况,统计边缘毛刺、光滑情况及早期增强率。结果经手术病理诊断,良性病变35例,恶性病变45例。其中,良性病变者毛刺状及边缘不规则者少于恶性病变者;恶性病变者A型明显多于良性病变人群,良性病变者MRI增强率以<60%为主,恶性病变者以≥60%为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有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同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和早期增强率可辅助临床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对肺内占位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2016年5月到2018年6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肺内占位病变患者19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多层螺旋CT与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并判断鉴别诊断良恶性的效果。结果:在194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100例(良性组),诊断为恶性病变94例(恶性组),恶性组与良性组CT常规特征中的分叶征、锯齿征、毛刺征、血管聚集征、空泡征等比例差异显著(P<0.05)。所有患者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图像均可清晰显示肺动脉,不同重建方法显示肺部血管有高度一致性,重建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鉴别诊断肺内占位病变良恶性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90.5%、91.9%、91.5%和91.0%。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在肺内占位病变中的应用获取图像清晰,重建区域自由,能有效鉴别诊断良恶性状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超声对87例经穿刺组织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肺周边部占位性病变进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其中良性肿瘤23例,恶性肿瘤64例。通过对病变的观察分析,对鉴别良恶性病变有价值的超声征象为:病变形态、回声类型、病灶内支气管分布情况,病灶边界的清晰度及局部胸膜改变。结果显示:良恶性肿块在某些超声征象的显示上有显著差异。诊断正确率为86%,并初步确定了超声诊断良性占位的3项标准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支气管腔内超声(EBUS)非实时引导下经气管镜肺活检(TBLB)对周围型肺癌病变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于福州肺科医院进行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未能发现病变,后使用EBUS检查并最终确诊为周围型肺癌的14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02例行EBUS非实时引导下TBLB,40例患者行常规TBLB,比较EBUS引导TBLB和常规TBLB的诊断率、病灶发现率及安全性并总结影响诊断率的因素。结果 EBUS检查对肺部病灶的总体发现率为71.8%(102/142)。EBUS引导TBLB的诊断率为69.6%(71/102),高于常规TBLB的15.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SU引导TBLB技术诊断在直径>20 mm和≤20 mm病灶中的诊断率分别为75.0%(60/80)和50.0%(11/22),超声下全包绕探头病灶和超声下不全包绕探头病灶的诊断率分别为84.4%(38/45)和57.9%(33/57),高分辨CT影像上见支气管征病灶和无支气管征病灶的诊断率分别为82.4%(28/34)和63.2%(43/68),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LB活检后的主要并发症为少量咯血、胸痛,EBUS引导TBLB和常规TBLB的咯血发生率分别为30.3%(43/142)和32.5%(13/40),胸痛发生率分别为12.7%(18/142)和10.0%(4/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US非实时引导下TBLB创伤小,诊断率高,并发症少,用于诊断周围型肺癌安全有效,选择合适的病例可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常规超声所见的脂肪肝背景下肝内低回声病变的特点,应用实时超声造影(CEUS)进行鉴别诊断。方法本研究对128例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脂肪肝背景下的肝内低回声病变进行CEUS检查,对考虑恶性与高度怀疑恶性及部分诊断良性的病灶(共52例)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其余76例经临床综合诊断证实为良性,对比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图像特点并进行定期随访。计算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以及ROC曲线下面积,对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诊断结果应用Kappa检验进行信度分析。结果128例患者中共23例恶性病变,105例良性病变。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诊断肝内恶性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95.65%、98.10%、93.75%与87.00%、91.43%、84.43%。超声造影检查脂肪肝背景下低回声病灶的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具有较好的信度( Kappa=0.922,P=00.45)。结论脂肪肝背景下的肝内低回声病灶应当予以重视,超声造影可有效鉴别脂肪肝背景下肝内低回声病变,有助于确诊肝内良恶性病变,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