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铜是一些在脑内代谢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酶必不可少的.调节铜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平衡,使其在正常的营养水平而降低其毒性效应的机制极其复杂.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在内的一些神经变性疾病的特点是铜稳态的改变.铜稳态的改变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神经元毒性因子之一的氧化应激的增强.与错误折叠的蛋白偶联之后,铜稳态的改变似乎是促进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铜离子作为重要的辅酶,参与了广泛的代谢过程,包括有氧呼吸、肽酰胺化、铁转运、超氧化物歧化和细胞外基质的生物合成。铜稳态是维持细胞活性的重要机制。铜死亡是由铜离子积累引发的细胞死亡形式,其特点是铜稳态失衡,细胞内铜积累,选择性地扰乱三羧酸循环,使脂酰化线粒体酶聚集和铁硫蛋白丢失,引起线粒体蛋白质毒性应激,细胞膜裂解,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妇科恶性肿瘤是引起女性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铜死亡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耐药密切相关。一些铜死亡调节剂可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调节癌细胞的耐药性,抑制肿瘤转移和复发,因此铜死亡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内铜大多与特异性金属结合蛋白结合,主要有谷胱甘肽,血浆铜蓝蛋白以及金属麦硫因。肝细胞内金属麦硫因及铜含量的变化在整个个体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金属麦硫因能提供铜的暂时性储存并且能防止它成为具人毒性作用的金属自由基,因此其在对抗铜细胞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矽肺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活性与微量元素铜相关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72例矽肺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活性与微量元素铜、锌、铜/锌比的测定分析结果:铜蓝蛋白活性与铜、铜/锌比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经相关分析铜蓝蛋白与铜呈正相关,相关有显著意义。认为铜蓝蛋白、铜、铜/锌比增加是矽肺病进展的一项有意义指征。  相似文献   

5.
谷胶病患者血清铜、血浆铜蓝蛋白和尿铜含量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估32例谷胶病患者、25例克隆病患者、11例Wilson病患者和35例健康者的血清铜、血浆铜蓝蛋白及24h尿铜水平,同时检测血清锌及24h尿锌、AST、ALT、BUN、肌酐、铁、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淋巴细胞、血沉系数及CRP水平。研究结果显示,在谷胶病患者中尿铜增高,血清铜与对照组无差异。大多数谷胶病患者为女性。在所有观察组中,女性血清铜及血浆铜蓝蛋白水平比男性高。克隆病组与对照组血浆铜蓝蛋白差异有显著性。谷胶病患者的血清锌及尿锌水平均降低。血浆铜蓝蛋白在谷胶病患者和克隆病患者的水平更高。AST和ALT在谷胶病患者和Wilson病患者中的水平高于克隆病组及对照组;克隆病患者CI心显著高于其他组。淋巴细胞计数在谷胶病患者中增高。谷胶病患者及克隆病患者的铁、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比对照组和Wilson病组低。在Wilson病中,血清铜和血浆铜蓝蛋白水平值低,而24h尿铜水平则高。增加的尿液流失也可能是另一个导致在女性谷胶病患者中铜缺乏的原因。女性谷胶病患者的尿铜增加,并不总是提示Wilson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铜是构成多种酶成分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但铜过量对人体有很大的毒性。就有关正常铜吸收、细胞内转运及其毒性作一介绍。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的铜转运失调,引发铜在组织中的蓄积(如肝脏和脑),从而导致进行性的肝脏和神经系统损害。肝豆状核变性致病基因编码是公认的铜转运P-型ATP酶。该酶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存在一个大的N-末端区域。该区域包括6个重要的铜结合基序,一般认为这些基序负责先结合铜然后使其通过膜。经克隆,表达并提纯了肝豆状核变性中ATP酶的N-末端区域(大约70kd)。该区域的金属结合特性显示出该结合蛋白可结合除铜之外的几种金属,但铜对此区域的亲和力较高。铜以一价形式结合于该区域,铜与蛋白结合比率为6.5:1。X线吸收光谱研究证明,铜结合于半胱氨酸残基上。园二色性光谱分析表明,铜结合于该区域时,其2级和3级结构变化。铜结合研究表明,在结合铜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协同性。这些研究和详细的铜结合域的结构信息在确定铜转运ATP酶在体内自身稳定调控作用和ATP酶基因突变阻断铜运输方面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Wilson病人血铜尿铜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世林  李新凤 《卫生研究》2003,32(4):405-406
Wilson病 ,即肝豆状核变性或假硬化症 (Whestphal syrumpell,WD)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WD铜代谢障碍发生后 ,血清铜含量减少、血清铜蓝蛋白降低 ,尿铜排出量增加、尿氨基氮素增加和肝铜含量增加。血铜和尿铜的测定 ,一般均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1~ 3 ] 。本文针对WD血清铜和尿铜改变这一规律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WD血清和尿中的微量铜 ,讨论了Wilson病人血铜和尿铜水平对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意义 ,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获得良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仪器与试剂AA 68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及PR 5型数据…  相似文献   

8.
对78例矽肺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活性与微量元素铜、锌、铜/锌比值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血清铜蓝蛋白活性与铜、铜/锌比值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经相关分析,铜蓝蛋白与铜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故认为血清铜蓝蛋白、铜、铜/锌比值增加是矽肺患者病情发展的一项有意义的指征,从而为临床采用微量元素辅助治疗矽肺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肖飞  王朝旭  杨丽 《卫生研究》2013,42(4):652-655
目的研究铜缺乏对大鼠肝脏铁调节蛋白2(IRP2)、转铁蛋白受体(TfR)及铁蛋白(Fn)mRNA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Ⅰ组),铜完全缺乏组(Ⅱ组),铜边缘缺乏组(Ⅲ组),铁及铜边缘缺乏组(IV组)。喂养8周后处死,取大鼠组织和血清,进行相关指标和基因表达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铜缺乏使大鼠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水平明显升高,铜缺乏时大鼠肝脏IRP2、TFR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Fn mRNA明显降低(P<0.05)。结论铜缺乏通过影响铁吸收、储存、转运而影响大鼠体内铁的营养状况。铜缺乏影响大鼠IRP2 mRNA表达与IRE-IRP结合活性,在转录后水平改变TfR和Fn mRNA的表达,影响机体的铁稳态。  相似文献   

10.
铜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参与体内许多重要的生化反应。细胞内多种铜转运蛋白和伴侣蛋白参与了铜离子的吸收、转运和清除,形成了一个复杂的铜转运系统。铜转运系统中的铜转运蛋白和/或伴侣蛋白功能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近年来,铜代谢障碍相关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铜转运系统相关蛋白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1.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当铜稳态遭到破坏导致人体铜缺乏或铜过量时均可致病,Menkes病(MD)和肝豆状核变性(WD)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疾病。主要就MD和WD两种疾病,结合其他一些铜疾病,综述有关铜转运疾病的分子基础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复杂关系。同时对铜与神经退化性疾病的关系也做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2.
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是一种多铜氧化酶及抗氧化剂.Cp不仅在维持机体铜与铁等微量元素的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相关功能及疾病研究也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学者只对铜蓝蛋白是否能作为各种临床疾病的指标作了研究,但对其分子机制的研究仍较少.本文对铜蓝蛋白基因的结构、组织表达,铜蓝蛋白及同系亚铁氧化酶家族...  相似文献   

13.
张晓晶  胡林霞  卜迁  孙东雷 《现代预防医学》2024,(7):1325-1330+1337
目的 肿瘤是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细胞铜死亡为肿瘤基础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综述细胞铜死亡在肿瘤防治领域中的最新进展。方法 归纳与整理细胞铜死亡在肿瘤防治研究中的相关文献,综述铜死亡相关基因在不同类型肿瘤中的研究现状。结果 铁氧还蛋白1(ferredoxin,FDX1)、硫辛酸合成酶(lipoic acid synthetase,LIAS)、二氢硫辛酰转乙酰基酶(dihydrolipoamide S-acetyltransferase,DLAT)和二氢硫辛酰胺S-琥珀酰转移酶(dihydrolipoamide S-succinyltransferase,DLST)是铜死亡关键调控基因,且在肺癌、肝细胞癌和乳腺癌等多种类型的癌症病人中异常表达。其中,FDX1在肿瘤病人中呈现低表达且与疾病的不良预后相关,而DLAT与DLST基因高表达的癌症患者总生存期降低。此外,在体内外实验中,靶向铜死亡蛋白、促进细胞铜死亡可以发挥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 FDX1、LIAS、DLAT、DLST等多个细胞铜死亡相关基因在癌症病人中表达异常,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相关。靶向促进细胞铜死亡...  相似文献   

14.
王文广  王杰 《卫生研究》1993,22(5):297-299
1989年7月对北京市某地区120名6个月~3岁健康小儿进行了铜营养状况调查,清晨空腹静脉取血,测定血清铜、铜蓝蛋白以及发铜含量,并对其中12名儿童进行了总膳食中铜摄入量测定。结果发现,这些小儿平均每人每日膳食铜摄入量为23μg/kg体重,低于WHO提出的小儿最低铜需要量。血清铜有11.1%、血清铜蓝蛋白有4.3%低于正常。说明小儿膳食铜摄入量不足,提示有铜缺乏。  相似文献   

15.
铜和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阿尔茨海默(A1zheimer)病的发病机理研究中,铜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铜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会产生神经毒性作用。铜的代谢可影响其它与Alzheimer发病有关的金属离子的代谢。淀粉样前体蛋白含有形成AD淀粉样斑块的β淀粉样蛋白结构,是铜和/或锌的转运体,在保持体内正常铜水平和各种金属离子平价中起重要作用。血浆铜水平异常,APP-Cu复合物介导的自由基产生,以及铜、锌参与下的Aβ聚积,均可导致Alzheimer病的发生。因此,保持体内铜的平衡有助于Alzheimer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铜摄入量低于正常摄入量的情况下血中铜、锌含量、铜,锌比值及血脂的相关关系,为铜的多途径暴露提供统一的剂量依据.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成7组,其中1组作为正常对照组喂饲正常饲料、饮用正常自来水;另外6组喂饲缺铜饲料、饮用去离子水,同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葡萄糖酸铜,依次为缺铜模型对照组(0ADI,0 mg/ml)、1/625ADI(0.000128 mg/ml)、1/125ADI(0.000 64 mg/ml)、1/25ADI(0.003 2 mg/ml)、1/5ADI(0.016 mg/ml)及ADI(0.8 mg/ml)组,30d后测定其血中铜蓝蛋白(CP)活力作为判断机体铜缺乏标准,测定其血中铜、锌含量及血中总胆同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铜摄人量不足时,各组大鼠血中铜蓝蛋白活力低于正常水平(P<0.05),说明机体处于铜缺乏状态.此时,除1/25ADI组外,其他各组血铜值变化不明显而各组血中铜/锌比值(Cu/Zn值)均高于正常水平(P<0.05),且缺铜模型组、1/625ADI组代、HDL、LDL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1/25 ADI组血铜及Cu/Zn值均出现异常升高(P<0.05),而TC、HDL、LDL值异常降低(P<0.05).缺铜模型组大鼠血中TG水平高于正常水平(P<0.05),当有少量铜摄入后,1/625ADI、1/125ADI及1/25ADI各组TG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铜摄入量的升高而升高.结论 铜摄人量低于日常摄入量时,机体处于铜缺乏状态,此时血中Cu/Zn值反应比血铜更为敏感.缺铜会导致血中TC、TG、HDL、LDL低于正常水平,而在1/25ADI时TC、HDL、LDL异常降低,0mg/ml铜摄入量组TG异常升高.  相似文献   

17.
肝豆状核变性病是因肝脏合成铜蓝蛋白的能力低下,而使铜在肝脏中大量沉积。对该病4例患儿活体肝脏移植手术前后进行铜蓝蛋白、血清铜、尿铜的检测,发现手术前血清铜、铜蓝蛋白降低,尿铜升高,而术后血清铜、铜蓝蛋白升高,尿铜降低。  相似文献   

18.
微量元素铜与人类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铜是人体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微量元素铜与机体内的抗氧化、抗肿瘤及正常免疫功能的维持等方面关系密切,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转归有着一定作用。就铜与某些疾病(如心血管病、肿瘤及高血脂)之间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血清铜蓝蛋白的测定在职业病、白血病早期诊断上的应用日益引起注目,由于目前血清铜蓝蛋白测定方法较多,本文采用了血清铜蓝蛋白催化活性测定方法,就影响测定的某些因素进行了实验。 1 方法与内容 1.1 原理 铜蓝蛋白在有氧条件下,可氧化底物对苯二胺盐酸盐(PPD·2HCL)使之转化成紫色产物-班氏基因(Baudrouski)或  相似文献   

20.
铜的摄入和铜状态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达12年之久的人体铜缺乏实验的回顾表明,成人每日摄铜1.0mg-1.25mg,可维持铜浓度长达6个月,每日摄铜少于或等于2.6mg,为期42天,不能使铜缺乏恢复正常,细胞中的含铜酶类,例如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血小板细胞色素C氧化酶,较血浆铜浓度和血浆铜蓝蛋白,更能反应代谢活性铜和铜的存储量,因为该酶类的活性对铜的存在储量变化敏感,对铜营养状态无关的因素都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