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5例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恭慧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2):1152-1152
近年来 ,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 ,机体菌群失调或免疫功能下降 ,致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 )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1985~ 2 0 0 2年 ,我院误诊 15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回顾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5例隐脑中 ,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3~ 12岁。发病前有慢性疾病史者 2例 ,1例为白血病 ,1例为肾病综合征。1.2 误诊情况 ①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 3例。患者起病均缓慢 ,低热、头痛、恶心、呕吐 ,脑膜刺激征阳性 ;腰穿脑脊液压力高 ,细胞数 10 0~ 30 0× 10 6/L ,蛋白升高 ,糖和氯化物降低。因患者临床…  相似文献   

2.
患儿女 ,15岁。 1个月前晨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前额部持续性疼痛 ,伴呕吐。在当地医院诊断 :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经 2 0余天治疗无效 ,转入我院小儿科。脑脊液 (CSF)发现白细胞且有较强折光性。加做墨汁染色 ,镜下找到一定数量新生隐球菌。于当日确诊 :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新生隐球菌与白细胞显微镜下很相似 (限定光镜加大倍数下 ) ,常易误诊两者区别是 :新生隐球菌 ,菌体周围有界限清晰胶状宽厚荚膜 ,菌体有发芽。白细胞无荚膜及发芽。近年来 ,中枢神经系统新生隐球菌病 (隐脑 )在国内报道逐年增多 ,然而误诊率及死亡率仍很高。早期明确…  相似文献   

3.
许文雄  淦伟强  严颖  张晓红  谢奇峰 《新医学》2012,43(10):703-706
目的:探讨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病原治疗前脑脊液隐球菌负荷量与治疗效果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52例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治疗前脑脊液隐球菌计数与临床转归关系的特异度及灵敏度之和的最大值所对应的脑脊液隐球菌计数2 125个/ml为分界点,分为脑脊液隐球菌计数<2 125个/ml(低量)组31例和脑脊液隐球菌计数≥2 125个/ml(高量)组21例,比较抗真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阴转率和临床疗效.结果:抗真菌治疗后低量组的脑脊液隐球菌阴转率为52%,高量组的脑脊液隐球菌阴转率为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量组治愈率48%,好转率23%,总有效率71%:高量组治愈率14%,好转率14%,总有效率29%,两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病原治疗前脑脊液隐球菌计数<2 125个/ml者相比于≥2125个/ml者,抗真菌治疗后脑脊液隐球菌阴转率高,临床转归好,脑脊液隐球菌负荷量是评估治疗效果和临床转归的一个实用、便捷的参数.  相似文献   

4.
陈莹  程琼  林松龄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687-4688
目的总结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对2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曾误诊为结模性脑膜炎10例,病毒性脑膜炎2例,脱髓鞘脑病3例,肾性脑病1例,狼疮脑病1例,血管性头痛3例;均经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确诊。结论脑脊液病原学检查是隐球菌性脑炎诊断金标准,反复检测、应用多种病原学检测方法可提高诊断率;对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与生化、影像学检查的综合分析有利于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5.
正新生隐球菌脑膜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病。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长期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影响了机体的免疫能力,可并发新生隐球菌脑膜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漏诊或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或病毒性脑膜炎等~([1])。在以往的报道中,肾病综合征并发此症发病率较低,而本病例中同时在患者的腹腔脓肿切口脓性分泌物、全血以及脑脊液中检出新生隐球菌更实属少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席学莉 《临床荟萃》2014,29(12):1422-1423
<正>隐球菌属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腐生菌,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新生隐球菌。隐球菌病是由新生隐球菌感染引起的真菌病,通过吸入空气中的菌孢子引起感染,主要侵犯肺和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的年发病率约为0.4~0.9例/10万[1]。肺隐球菌病并发隐球菌脑膜炎少见,合并脑梗死也少见,现将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以期提高对本病认识,提高早期诊断水平,避免误诊漏诊。患者,男,55岁,农民。因反复头痛15天,加重  相似文献   

7.
赖菁  林云崖  黄丽芬  陈幼明  徐启桓 《新医学》2011,42(10):691-692,F0003
空洞型肺隐球菌病并脑膜炎临床少见,且无特异性表现,易误诊为结核病。该文报告1例以空洞为突出表现的肺隐球菌病并发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文献对比,结果提示:①空洞型肺隐球菌病的发生率低,肺结核误诊率较高;②隐球菌肺炎和脑膜炎的临床和影像学均无特异性,早期病原学或病理组织检出新生隐球菌是提高该病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脑脊液检出隐球菌后要进行隐球菌计数,计数的结果对患者患病程度及预后监测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隐球菌计数液配制: 取进口印度墨汁3ml,甘油5ml,蒸馏水2ml混合。 1.2 取脑脊液与计数液11混合摇匀,滴入计数池,计得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2 结果 2.1 我实验室从1996年~1999年,4年中共检出隐球菌A、B、C共3例。A例有糖尿病史;B例有慢性肾炎史;C例无明显病史记载。A例计数为625×106/L、B例计数为245×106/L、C例计数为14×106/L。其中A、B例医治无效死亡;C例经治疗病情稳定好转。 3 讨论 3.1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对城固县医院收治的曾误诊的4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例均以头痛起病,早期诊断为紧张性头痛或头痛待查,病程中出现发热,3例伴恶心、呕吐,1例伴咽痛、咳嗽,3例脑膜刺激征阳性,3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脑脊液检查示压力230~350 mm H_2O,入城固县医院后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上呼吸道感染各1例。4例经脑脊液墨汁染色检出新型隐球菌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确诊后予相应治疗,3例治愈,1例转院后2 d死亡。结论近年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临床应注意与病毒性脑炎等疾病相鉴别。对于疑似该病患者需多次行脑脊液墨汁染色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或使用乳胶凝集法检测脑脊液或血清中抗原,以早期诊断并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TB FUNGUS试剂盒在新生隐球菌药敏测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分离于2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的24株新生隐球菌,采用ATB FUNGUS试剂盒测定其对两性毒素B、氟胞嘧啶、制霉菌素、咪康唑、益康唑和酮康唑等6种抗真菌药的敏感度.结果:24株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制霉菌素和咪康唑均为敏感或中度敏感,而对益康唑和酮康唑部分表现为耐药.18例使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联合治疗的患者中,治疗后50%(9/18)治愈,50%(9/18)好转,总有效率达100%.另4例采用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和氟康唑治疗,2例采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治疗,达到临床治愈后采用氟康唑口服,治愈1例,好转2例,无效3例(无进展2例,死亡1例).结论:ATB FUNGUS药物敏感试剂盒可用于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过程中对耐药菌株的监测,增加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等新的高效的高效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也许能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24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是由隐球菌属中的新型隐球菌及其变种引起的中枢神经真菌感染,早期诊断困难,预后严重。我院1978~1995年共收治隐脑24例,其中21例入院时误诊,误诊率87.5%,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隐球菌脑膜炎(以下简称隐脑)与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因两者之起病方式、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各项检查均极为相似,所以很易引起误诊,常常把隐脑误诊为结脑。本院自1978年2月至1987年10月共收治过隐脑12例,其中就有10例先后在他院或本院时间不同长短地被误诊为结脑。临床资料1.性别与年龄:12例隐脑中男女各6例,年龄自21~58岁,平均40岁。2.职业:农民居多,12例中占10例。3.确诊条件:脑脊液墨汁涂片找到新型隐球菌或培养到隐球菌。其中有1例连续14次涂片找隐球菌,另1例9次找到该菌,有3例涂片及培养均为阳性。  相似文献   

13.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我院 1992~ 2 0 0 2年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 2 7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脑脊液涂片均在住院期间查见新型隐球菌。其中第 1次腰穿就检出隐球菌 9例 ,第 2次腰穿检出隐球菌 12例 ,第 3次腰穿检出隐球菌 5例 ,第 5次腰穿检出隐球菌 1例。本组全部呈亚急性或慢性发病 ,入院时病程最短者 15 d,最长 8个月。确诊伴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19例 (70 % ) ,其中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6例 ,脑肿瘤 2例 ,肺部肿瘤 2例 ,陈旧性肺结核 3例 ,糖尿病 2例 ,SL E2例 ,艾滋病 1例 ,肾炎 1例 ;无基础疾病 8例 (30 % )。所有病例均有头痛 ,2 1例为轻、中度疼痛…  相似文献   

14.
缺乏警惕误诊误治--1例隐球菌脑膜炎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 患者男,36岁.因发热、头痛、呕吐1月余就诊于本市某医院,当时查体温39℃,颈强直.腰椎穿刺测脑压力3.43 kPa;查脑脊液白色混浊,有核细胞数360×106/L,中性粒细胞占0.35,淋巴细胞占0.65,蛋白0.5 g/L,糖2.2 mmol/L,氯化物101 mmol/L,涂片未找到结核杆菌、隐球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发病率有增加趋势。但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而易误诊。我院1986至1990年收治隐脑2例均被误诊为结脑。现分析如下。例1,男,50岁。因畏寒发热月余,伴头痛10多天入院。入院前曾经当地中西医治疗20多天无效而转我院。病者有床头饲养鸽子多年史。体查:T 38℃,神清,颈抵抗,右侧克氏征阳性。入院后首次腰穿脊液清,压力高,蛋白(++),白细胞30×10~6/L,糖1.68 mmol/L。全胸片(-),五官科会诊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初诊结脑。使用抗痨、脱水、激素等治疗头痛未减,T 38~39℃之间,1周后复查脑脊液清,透明,蛋白(+),细胞数80×10~6/L,糖及氯化  相似文献   

16.
新生隐球菌感染2例实验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隐球菌是隐球菌属中对人类致病的最主要病原菌。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药物的应用,感染有所增加,现就新生隐球菌感染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快速鉴定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并进一步对隐球菌不同基因型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该院分离的44株隐球菌。采用URA5基因PCR产物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URA5-RFLP)方法对44株隐球菌进行基因分型。应用MALDI-TOF MS对44株隐球菌进行鉴定,进一步使用MALDI Biotype软件对隐球菌临床株和基因分型标准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44株隐球菌临床株URA5-RFLP分型结果显示,42株为新生隐球菌VNⅠ型,1株为格特隐球菌VGⅠ型,1株为格特隐球菌VGⅡ型。MALDI-TOF MS鉴定结果为42株新生隐球菌,2株格特隐球菌,鉴定分值为1.975~2.346分,与分子生物学结果一致。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之间,以及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不同基因型之间,特征蛋白的质量和峰的信号强度存在差异。聚类分析发现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集群,且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不同基因型被区分开。绝大多数新生隐球菌VNⅠ型临床株与VNⅠ型标准菌株位于同一集群,格特隐球菌VGⅠ型和VGⅡ型临床株分别与VGⅠ型标准菌株和VGⅡ型标准菌株位于同一集群。结论 MALDI-TOF MS可以快速、准确鉴定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而且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分型方法对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不同基因型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法检测新生隐球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4年7月就诊的47例疑似新生隐球菌感染患者的血液标本,采用常规培养基培养方法以及RT-FQ-PCR法进行检测,计算检测新生隐球菌的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RT-FQ-PCR法对新生隐球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烟曲霉、黑曲霉、大肠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这些常见真菌和细菌的DNA进行检测,评价RT-FQ-PCR法的特异性。采用RT-FQ-PCR和常规培养基培养法对稀释至5个/m L的新生隐球菌菌液进行检测,评价RT-FQ-PCR法的灵敏度。结果采用RT-FQ-PCR法,以新生隐球菌特异性引物为探针对新生隐球菌和其他常见真菌及细菌进行检测,只有新生隐球菌出现荧光信号。RTFQ-PCR在5个/m L浓度的新生隐球菌菌液中检测出新生隐球菌,而常规培养基培养法未检测出。在47例疑似新生隐球菌感染患者中,常规培养基培养方法检测出11例,阳性率为23.40%,而RT-FQPCR法检测出14例,阳性率为29.79%,二者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FQ-PCR法与常规培养基培养法对新生隐球菌的检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RT-FQ-PCR法能够检测出较低浓度的新生隐球菌,较常规培养基培养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缩短报告时间,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新生隐球菌感染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24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汝芬  肖向莉 《临床荟萃》2007,22(7):506-506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病,其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极易误诊。现就我院2000年至2005年24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乳胶凝集试验在隐球菌性脑膜炎和隐球菌肺炎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广州市3家医院确诊的隐球菌性脑膜炎和隐球菌肺炎患者24例作为新生隐球菌组;选取念珠菌感染患者50例,细菌感染患者31例,怀疑隐球菌感染患者62例,正常者30名作为非新生隐球菌组,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并与培养和直接镜检方法相比较,评价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乳胶凝集试验、培养和直接镜检3种方法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6.2%、70.8%和83.3%,而特异度分别为99.4%、100.0%和100.0%.结论 乳胶凝集试验具有准确率高、快速简便的特点,可作为隐球菌性脑膜炎和隐球菌肺炎的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