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脱钙人牙基质骨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通过选用本院口腔科拔除的各类人牙为材料,制取脱钙人牙基质,在纯种日本长耳大白兔股部肌肉群内植入后.通过X线,组织切片,电子显微镜等方式观察其异位诱导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体骨髓联合脱钙牙基质治疗骨折不愈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月~2008年12月,我科采用自体骨髓移植联合脱钙人牙基质材料(骨又生,decalcified dentin matrix,DDM)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患者19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脱钙人牙基质在修复齿槽突裂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唇腭裂术后齿槽突裂植骨修复的新方法。方法2005年4月-2006年8月,采用自体髂骨松质骨混合脱钙人牙基质(decalcified denfinal matrix of human,DDM)治疗26例(30侧)齿槽突裂患儿。男16例,女10例:年龄6~12岁。单侧齿槽突裂22例,双侧4例。伴鼻翼塌陷26例,乳牙滞留5例,错位牙3例,畸形牙1例。患儿于术前、术后1周,1、2、3、6和12个月摄全口曲面断层X线片、上颌前部咬殆X线片(以裂隙侧尖牙为中心),观察骨愈合、骨吸收情况。结果术后23例患儿伤口Ⅰ期愈合,口鼻瘘严密关闭;1例双侧齿槽突裂切口感染,6个月后重新植骨;2例少量骨组织外露,予冲洗、换药、涂擦美宝湿润烧伤膏后伤口愈合。髂骨供区均Ⅰ期愈合。术后X线片可见裂隙间骨桥形成,恢复了颌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4例6~9岁患儿平均观察6.5个月,22例9~12岁患儿平均观察8.6个月。根据术后3个月X线片,采用Bergland等评价标准进行疗效分级,Ⅰ级16例16侧(53.3%),Ⅱ级7例8侧(26.7%),Ⅲ级2例4侧(13.3%),Ⅳ级1例2侧(6.7%)。植入骨成活率为93.3%,临床成功率为80%。结论采用DDM联合髂骨松质骨修复齿槽突裂,能减少骨吸收,是一种新骨形成的加速剂,骨生成潜能好、骨诱导明显,临床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诱导成骨材料(脱钙人牙基质)在骨修复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内固定结合脱钙人牙基质治疗216例骨科疾患的临床资料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1.6个月。术后4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换药后4周内愈合;术后1周测血磷、血钙、网织红细胞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差异;骨折在2个月内愈合96例(44.44%),3个月内愈合67例(31.02%),4个月内愈合31例(14.35%),4个月以上骨折愈合18例(8.33%)、延迟愈合2例(0.93%),骨不连2例(0.93%)。结论脱钙人牙基质明显促进骨折愈合,无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6.
人骨髓基质细胞诱导成骨细胞和脱钙骨粘附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MSC诱导为成骨细胞后 ,其在脱钙骨上的粘附特性。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法分离人骨髓中骨髓基质干细胞 ,条件培养液诱导培养至第 3代细胞 ,经相差显微镜观察 ,钙结节茜素红染色 ,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和骨钙蛋白 ,RT -PCR检测Ⅰ型胶原和骨钙蛋白mRNA的表达。不同浓度细胞悬液接种脱钙骨 ,MTT计数未粘附细胞量 ,计算不同浓度下MSC的粘附率 ,单位重量脱钙骨上MSC最多能粘附的细胞数量。结果 MSC经体外诱导形成钙结节 ,Ⅰ型胶原和骨钙蛋白免疫组化结果阳性 ,RT -PCR证实Ⅰ型胶原和骨钙蛋白mRNA的表达。脱钙骨上接种MSC达到饱和后 ,MSC的粘附率随接种浓度上升而下降。单位重量脱钙骨最多粘附的MSC量为 3 .5×1 0 7/ g。 结论 人MSC在体外经条件培养液诱导可表达成骨细胞表型 ,在脱钙骨上有良好的粘附能力 ,单位重量脱钙骨上存在MSC的最大粘附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MSC诱导为成骨细胞后,其在脱钙骨上的粘附特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法分离人骨髓中骨髓基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培养至第3代细胞,经相差显微镜观察,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和骨钙蛋白,RT-PCR检测Ⅰ型胶原和骨钙蛋白mRNA的表达.不同浓度细胞悬液接种脱钙骨,MTT计数未粘附细胞量,计算不同浓度下MSC的粘附率,单位重量脱钙骨上MSC最多能粘附的细胞数量.结果 MSC经体外诱导形成钙结节,Ⅰ型胶原和骨钙蛋白免疫组化结果阳性,RT-PCR证实Ⅰ型胶原和骨钙蛋白mRNA的表达.脱钙骨上接种MSC达到饱和后,MSC的粘附率随接种浓度上升而下降.单位重量脱钙骨最多粘附的MSC量为3.5×107/g.结论人MSC在体外经条件培养液诱导可表达成骨细胞表型,在脱钙骨上有良好的粘附能力,单位重量脱钙骨上存在MSC的最大粘附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低温保存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脱钙骨(DBM)上生长特性及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取3例志愿者骨髓(3~5mL),密度梯度离心、差速贴壁法获得BMSCs。第3代BMSCs在-196℃下保存24h,37℃复苏,测定细胞成活率。低温保存前、后的BMSCs分别用成骨诱导液诱导培养,至90%融合时,收集细胞接种在DBM支架上,并测定细胞在DBM上的粘附率。DiI荧光染料标记BMSCs,例置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SEM观察低温保存前、后的BMSCs在DBM上的生长及基质分泌情况,MTT法测定细胞在DBM上的增殖活性。通过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骨钙素(OCN)含量观察细胞在DBM上的成骨能力。结果复苏细胞的存活率为(90.24±0.02)%。低温保存前、后的BMSCs在DBM上的粘附率分别为(97.25±1.17)%和(97.00±1.09)%。倒置相差显微镜及SEM观察显示低温保存前、后的BMSCs在DBM上粘附、生长良好,有大量细胞外基质分泌、沉积。低温保存前、后的BMSCs在DBM上MTT吸光度值和ALP活性的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体外培养12d时,MTT吸光度值及ALP活性同时达到峰值。低温保存前、后的BMSCs在DBM上分泌OCN的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OCN含量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不断上升,在观察期(16d)内未出现平台期。结论低温保存对人BMSCs在DBM上的体外增殖、粘附及成骨能力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低温保存的人BMSCs可作为组织工程骨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
小腿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性骨缺损10例,骨缺损平均长度为5.3cm(0.5~18cm),经再次清创后,应用脱钙骨含抗生素植骨治疗,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8个月。认为脱钙骨含抗生素植骨能抑制细菌在骨内繁殖,更好地起到其成骨诱导和支架传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异体脱钙骨移植修复儿童期骨不连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同种异体脱钙骨移植修复小儿骨不连接的效果。方法  1990年 4月~ 1997年 9月 ,用无菌操作法取同种异体的新鲜尸骨制成的脱水脱钙骨块移植修复小儿先天性骨不连接 3例 ,后天性骨不连接 14例。结果 术后随访 2~ 9年。一次手术成功 9例 ,经二次手术成功 7例 ,1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经二次手术 ,术后 6个月有新生骨生长 ,1年后再复发。成功的 2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以及 5例慢性骨髓炎骨不连接 ,随访发现肢体有1.5~ 3.0 cm的短缩 ,但关节功能正常。结论 同种异体脱钙骨修复小儿骨不连接具有骨诱导能力强 ,抗原性低 ,骨愈合快和来源丰富、使用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质量比的部分脱钙骨基质明胶骨粒 /骨水泥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征及生物力学性能 ,初步分析与复合比例的关系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按 Urist等的方法制备异体部分脱钙骨基质明胶骨粒 ,再与骨水泥按不同比例混和制成含骨粒质量比分别为 0、4 0 0、5 0 0及 6 0 0 m g/ g的部分脱钙骨基质明胶骨粒 /骨水泥复合材料 ,对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抗压极限强度、抗弯极限强度测定。结果 不同复合比例材料中骨粒与骨水泥均匀混合分布 ,呈多点面状接触 ,无序排列 ,其中骨水泥相互延续构成材料的骨架 ,不同大小的骨粒分布其间 ;材料间存在较多 10 0~ 4 0 0 μm不规则相互连通的自然裂隙 ,随材料中骨粒所占比例增加 ,骨水泥含量减少 ,自然裂隙增多。含部分脱钙骨基质明胶骨粒质量比为 0、4 0 0、5 0 0及 6 0 0 mg/ g的复合材料的抗压极限强度分别为 (71.1± 2 .0 ) MPa,(46 .9± 3.3) MPa,(39.8± 4 .1) MPa和 (32 .2± 3.4 ) MPa;抗弯极限强度分别为 (6 5 .0± 3.4 )MPa,(38.2± 4 .0 ) MPa,(33.1± 4 .3) MPa和 (2 5 .3± 4 .6 ) MPa。结论 部分脱钙骨基质明胶骨粒 /骨水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且制备简便 ,易于塑形 ,其中以 10 0~ 4 0 0 μm自然裂隙有利于宿主骨的长入 ,是很好的  相似文献   

12.
异体骨与自体髂骨修复粉碎性骨折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对比观察兔自体髂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对长管骨粉碎性骨折的修复效果。将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肱骨人工造成粉碎骨折,一侧取自体髂骨植入,另一侧取等量同种异体骨植入,不同阶段处死后行大体,X线片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自体髂骨植骨与异体骨植骨的骨愈合过程基本相同,均通过软骨化骨,爬行替代而愈合。植骨术后1周,纤维结缔组织包绕植骨片,无炎性反应;2周时,成骨性肉芽组织包绕植骨片,有早期软骨性骨梁形成;3周时,新生的骨梁间可见崩解的植骨片,植骨周围软骨化骨活跃;4周时,植骨片消失,出现成熟骨梁,其边缘可见骨祖细胞成排排列;5周时,骨梁变粗,致密,基本为成熟骨;6周时,呈现致密的板层结构,哈佛氏系统完整。其中第3,4周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处理,结果两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种异体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及骨传导作用,可以取代自体髂骨植骨修复长管骨骨折。  相似文献   

13.
首次提出带血管骨膜中央包裹与同种脱钙骨基质(DBM)联合植骨修复长段骨缺损的新方法,通过X线片,骨矿质测定及组织学观察等手段研究表明,该方法可较快速地一期修复长段骨缺损。重点介绍了手术方法。认为:带血管骨膜中央包裹与同种DBM联合植骨后,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发生“中心爆炸”式的成骨方式,克服了长段骨缺损中间部分难以修复这一棘手问题。该手术方法,可为临床治疗长段及特长段骨缺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胎儿骨基质对纯钛种植体-骨结合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胎儿脱钙骨基质(FDBM)对纯钛与骨结合的影响,采用荧光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定量组织学测量,以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研究手段,对复合FDBM及未复合FDBM的钛骨界面进行了骨密度、骨整合率、新骨生长率,以及界面上Ca、P含量等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FDBM植入钛骨界面无抗原性,明显促进和加速了界面新骨形成,使钛骨结合时间提前约2个月。认为,胎儿骨可能比成人骨内的诱导成骨因子作用大或含量高。FDBM作为无抗原性、制备简便、价格便宜、便于保存及骨诱导作用明显的骨诱导剂之一,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同种异体骨基质明胶在椎体间融合术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通过同种异体骨基质明胶(BMG)在腰椎间诱导成骨的实验结果,证明同种BMG能够在椎间诱导成骨,达到椎间融合的目的。方法 以兔腰椎间盘摘除后的椎间隙作为动物模型,分别植入明胶海绵、同种BMG、脱钙骨基质和酒精保存骨。植入后4、8及12周进行X线摄片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同种BMG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并且具有良好的骨诱导作用,术后4及8周有大量新骨出现于椎间隙中央部,术后12周椎间完全融合。结论:  相似文献   

16.
骨脱细胞后的有机成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脱细胞骨细胞外基质(AECM)的制备,并对其进行有机成分分析。方法 采用低渗和除垢剂脱细胞方法制备AECM。使用HE、Mallory-Heidenhain氏快速一步法染色和阿利新蓝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和层连接蛋白(LN)。结果 HE、Mallory—Heidenhain氏快速一步法染色后镜下可见AECM胶原纤维排列规则,骨陷窝空虚;阿利新蓝染色可见AECM骨陷窝周边染色呈不同程度蓝绿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FN和LN的抗体染色阳性部位在细胞外基质(ECM)。结论 低渗和除垢剂二步法脱细胞是AECM制备的有效方法。脱细胞过程中去除了细胞成分,保留了天然的胶原纤维分布及ECM主要支架成分蛋白多糖、FN和LN。  相似文献   

17.
骨组织工程细胞外基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成骨细胞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研究进展,以及ECM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方法广泛查阅近期相关文献,对骨组织工程中经常涉及的ECM进行分析. 结果 ECM的组成极其复杂,不仅决定细胞的形态,而且还控制细胞的黏附、迁移、增殖与分化.对于正在走向市场化的组织工程而言,ECM的水平反映了组织工程替代品的生物活性,有助于预测修复的效果. 结论 ECM有望成为检测组织工程产品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的成骨作用,探索治疗骨不连的新途径。方法选健康家兔18只,建立双侧桡骨中段骨及骨膜缺损1cm模型,6周后,实验侧(右)骨缺损区经皮注射自体红骨髓2ml,对照侧(左)骨缺损区经皮注射自身外周血2ml。在不同时间内进行X线片、组织学检查及新生组织钙、磷含量测定。临床应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15例,其中腕舟骨不连7例,肱骨不连3例,股骨不连2例,胫骨不连3例。骨不连时间为7~48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实验侧骨缺损区在骨髓注射后不同时间的X线片、组织学检查均显示新骨形成逐渐增多,钙、磷含量均高于对照侧。对照侧无成骨现象。临床应用的15例中,13例在5~9个月骨折愈合,2例未愈合。结论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有成骨作用,在临床上可作为治疗骨不连的方法,尤其适用于骨不连部位软组织条件差、不具备开放植骨的病例。  相似文献   

19.
骨形态蛋白与骨基质明胶复合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骨形态蛋白(BMP)与其前身物质骨基质明胶(BMG)复合,修复家兔桡骨缺损,同时以BMP与羟基磷灰石(HA)复合作实验对照。结果发现:BMP/BMG组第4周即在骨缺损区出现纤维性骨痂,第8周可见大量的骨小梁形成,第12周BMP完全被吸收,为新生的骨组织所代替,第16周出现髓腔再通现象。而BMP/HA复合组,虽然在第4、8周也有纤维性骨痂形成,但HA不被吸收;第12、16周与第8周相似,无髓腔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