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糖皮质激素在脑炎与脑膜炎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合理使用可达到抗炎抗免疫作用,否则可导致感染扩散、延迟恢复及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等不良预后。该文综述近年来糖皮质激素在脑炎与脑膜炎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7月选择病毒性脑炎患者80例,分别进行CT、脑脊液检查和脑电图检查.脑电图的评定分正常、轻度异常、中度异常和重度异常脑电图.结果 脑电图检查的异常率为80.0%,脑脊液检查的异常率为65.0%,CT检查的异常率为60.0%.病毒性脑炎脑电图检查的异常率显箸高于脑脊液检查和CT(P<0.05).脑电图与脑脊液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8,P<0.05);脑电图与CT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6,P<0.05).轻型病毒性脑炎组脑电图的异常率是75.4%,重型病毒性脑炎组异常率是91.3%,轻型与重型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电图检查有利于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和严重程度的评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赖坚强 《江西医药》2014,(6):522-523
目的:评价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3年8月期间住院治疗的3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脑电图、脑MRI检查、脑脊液检查的阳性率。结果脑电图检查的阳性率100%。结论病毒性脑炎脑电图阳性率高,可以帮助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并与同期33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和2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作对照。结果 2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在发病1周内有5例(18.5%)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范围为(62~482)×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33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在发病1周内有19例(57.6%)白细胞计数升高,范围为(328~3127)×10~6/L,中、重度升高13例(68.4%),中性粒细胞> 80%者占11例(57.9%)。2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发病1周内有15例(51.7%)白细胞计数升高,范围为(78~1420)×10~6/L,中、重度升高8例(53.3%)。病毒性脑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和结核性脑膜炎患者(P <0.05)。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鉴别诊断病毒性脑炎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6.
岳丽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585-586
方法本文对66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CSF应用玻片离心法和Wright-Giemsa复合染液染色后进行细胞学分类检查。结果病脑初期可有明显的嗜中性粒细胞反应,但因持续时间短(数小时或24~48h),又因患者往往来诊较迟,致使临检中很难见到病毒性脑膜炎患者CSF的嗜中性粒细胞反应,而由淋巴细胞,淋巴样细胞和浆细胞的增殖所替代,形成病毒性脑炎的典型脑脊液细胞学图像。随病情发展而进入修复期阶段时可出现淋巴细胞或淋巴、单核细胞比例正常的细胞学图像。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薛丽静  姜红 《河北医药》2023,(2):309-311+315
目的 研究全面护理干预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护理效果、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心理状态、后遗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后遗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显著缩短(P<0.05)。试验组干预前GCS评分、FMA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GCS评分、FMA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提高,SAS评分、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干预后GCS评分、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SAS评分、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症状体征,促进患儿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恢复,并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在病毒性脑炎癫痫型中的疗效,探讨病毒性脑炎伴频繁惊厥患儿应用丙戊酸钠治疗的价值。方法对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癫痫型患儿小剂量应用丙戊酸钠[10~20 mg/(kg.d)],观察其惊厥控制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丙戊酸钠对控制病毒性脑炎癫痫型效果良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病毒性脑炎癫痫型中频繁惊厥发作患儿,宜选用丙戊酸钠,副作用小,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脑电图检测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为观察组,并以同时间见的7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儿童进行脑电图检测,统计并比较两组儿童的脑电图检测结果,同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病情及病程者的脑电图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脑电图检测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不同病情及病程者的脑电图检测异常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电图检测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对于病毒性脑炎的病情及病程均有积极的检测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病毒性脑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92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SAS、SDS、ADL评分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SAS、SDS、ADL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6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整体护理干预的方法及对康复的影响。方法将内江市第六人民医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6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早期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并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分别于护理前和护理28d后评定两组患儿康复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Fugl-Meyer评分均为66分,两组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护理28d后干预组总分为144分,对照组总分为88分,两组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在综合治疗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整体护理干预,可控制并发症的发生,避免脑部受到继发性损害,对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病毒性脑炎常伴有脑电图的异常,本文探讨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病情判断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55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55例患者轻症组26例,中症组19例,重症组10例,所有患者均行脑电图监测。观察入院时轻症组、中症组、重症组三组患者脑电图异常及异常程度的分布情况,分析脑电图异常程度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的关系。结果本组55例患者中,共48例(87.27%)患者脑电图出现异常。轻症组、中症组、重症组三组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程度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脑电图异常明显病情越重。脑电图正常组、轻度异常组、中度异常组及重度异常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脑电图异常明显预后越差。结论病毒性脑炎患者脑电图检查可作为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病毒性脑炎脑电图的辅助诊断意义.方法 在入院时对临床拟诊为病毒性脑炎病人分别进行脑电图检查,其中有50例确诊为病毒性脑炎,分析病毒性脑炎病人的头颅CT、磁共振(MRI)以及中度或重度异常脑电图的机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头颅CT异常率为16%(8/5 0),MRI异常率为36%(18/50),中度或重度脑电图的发生率为68%(34/50),采用配对χ 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有重要的辅助诊断意义,相对于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更高的敏感性.轻度度异常脑电图不能排除病毒性脑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丁涛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254-256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解痉、脱水、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14%,治疗组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络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作用迅速,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炎与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降钙素原(PCT)免疫荧光法,测定54例急性细菌性脑炎患儿及4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PCT。结果在54例急性细菌性脑炎患儿,血清PCT质量浓度显著升高(P<0.01)。PCT>0.5ng/mL作为细菌感染的诊断依据,其敏感度为100%。结论 PCT是一个较好的早期鉴别诊断小儿急性细菌性脑炎与病毒性脑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药物治疗实践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病毒性脑炎伴癫痫发作的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关注患者用药方案中抗病毒药物及抗菌药物的选择、抗癫痫药物相互作用及药品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协助医师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结果:20 d后,患者一般状态较前明显好转,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转入康复科继续治疗,1月后康复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对病毒性脑炎伴癫痫发作的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可以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体现临床药师价值。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脑炎(viralSencephalitis,VE)是一种常见的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儿童发病率约6.6-18.4/10万[1],是病毒侵犯脑实质引起的脑组织炎症病变及脱髓鞘改变。在急性期,由于脑细胞坏死、炎症浸润等损伤神经元出现癫痫发作。急性期后,病变部位可能留下永久的病灶,反复出现癫痫发作,继发“脑炎后癫痫”(Postencephalitic epilepsy PEE),其发生率约4-20%[3.4],是影响病毒性脑炎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旨在对VE相关癫痫发作及继发癫痫进行综述,以便能更好了解VE相关癫痫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人免疫球蛋白联合辅酶Q10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儿科住院的病毒性脑炎患儿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2组均予抗生素、激素、病毒唑、降颅内压、能量合剂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辅酶Q1010mg,tid,连续口服2周;人免疫球蛋白300mg·kg-1·d-1,5d为l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脑电图及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63%,对照组为7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电图、脑CT及核磁共振成像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人免疫球蛋白联合辅酶Q10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疗效可靠,对脑电图及影像学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杨李华  段金菊 《中国药房》2012,(18):1726-1728
目的:探讨药师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病毒性脑炎伴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关注患者用药方案中抗病毒治疗、疼痛治疗、抗菌药物选用和急性胃黏膜病变预防几个方面,协助医师为患者制订有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药学监护措施。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可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安全性、有效性,为患者节省医疗开支,为临床医师选药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病毒性脑炎病原谱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病毒性脑炎的病原种类及其分布。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2005年我省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标本检测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结果209例患者中的193例(92.3%)检测出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构成顺序依次为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乙脑病毒、EB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结论肠道病毒、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乙脑病毒是我省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