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赵用  马宝东  陈岩松 《中医药学刊》2013,(10):2275-2277
目的:观察清碧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清碧散外敷患处;对照组37例,采用外用青鹏膏剂治疗。2周为1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6%,对照组为81.5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UA、ESR、CRP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清碧散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好,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赵瑞勤 《新中医》2011,(5):114-116
目的:观察三棱针点刺放血配合金黄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4例。治疗组采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加金黄膏局部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扶他林缓释片、利加立仙口服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尿酸(血UA)、尿U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关节压痛、关节肿胀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UA的下降及尿UA的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三棱针点刺放血配合金黄膏外敷疗法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芙黄膏外敷联合四妙加味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仅采用秋水仙碱口服,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芙黄膏外敷联合四妙加味汤口服。7天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43%;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8.5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芙黄膏外敷联合四妙加味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张锡玮  胡莹 《陕西中医》2009,30(10):1341-1342
目的:观察中药膏剂外敷对湿热瘀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疼痛症状的疗效。方法:治疗组予中药膏剂(虎杖、生大黄、黄柏、天花粉、车前草、牛膝、生半夏、冰片等)外敷,对照组予口服西药秋水仙碱、双氯芬酸钾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疼痛均有明显疗效,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19例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外敷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止痛方面有明显的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自拟通阻方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湿热瘀阻型的疗效。方法:将80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湿热瘀阻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用通阻方浓煎100 mL保留灌肠,15 d为1疗程,连续行3疗程。对照组将上述中药1剂经浓煎后的药渣装入白色棉织布袋中,外敷于患侧腹部及腰骶部,15 d为1疗程,连续行3疗程。用药3个月后,比较两组输卵管通畅程度、中医证候的变化。结果:中药灌肠组的输卵管通畅程度明显优于中药外敷组(P<0.05)。中药灌肠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与中药外敷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阻方灌肠或外敷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湿热瘀阻型是有效的,且灌肠治疗优于外敷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中药内服外敷法治疗湿热瘀阻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湿热瘀阻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采取针对证型实施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方案,评价两组治疗前后血沉、血尿酸等理化指标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RF、ESR等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出现下降(P0.05),不过实验组下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证型选配的中药内服外敷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渗湿功效,能持续有效地控制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纠正血尿酸、血沉等指标,且毒副作用小,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吕氏对穴法选穴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能有效降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尿酸含量,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宇峰 《河北中医》2012,34(9):1307-1308,138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治疗(秋水仙碱和美洛昔康),治疗组40例给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加味四妙散内服和四黄散外敷)。2组均7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ESR、C-RP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四妙散内服和四黄散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栀子金花散外敷配合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以栀子金花散外敷及小剂量秋水仙碱口服,对照组以常规剂量秋水仙碱口服治疗,进行为期2周的治疗观察。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后UA、ESR、hs-CRP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栀子金花散外敷合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金黄散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金黄散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在金黄散外敷患处基础上结合美洛昔康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口服美洛昔康治疗。2周为1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为82、3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UA、ESR、CRP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UA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金黄散外敷结合美洛昔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好,具有显著协同作用,复发率低,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中药治疗早期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痛风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贴压配合口服固肾泄浊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别嘌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血尿酸(UA)、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含量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UA、BUN、Scr含量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UA、BUN、Scr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配合中药是一种治疗早期痛风性肾病的有效方法,能明显降低UA、BUN、Scr含量,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清痹散外敷联合西药治疗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碳酸氢钠片,0.5g/次,3次/d;饮水2000mL/d、低嘌呤饮食、戒酒;疼痛难以忍受时安康信,120mg,1次/d;扶他林乳胶剂1次/d,外涂。治疗组30例清痹散(石膏、黄柏、冰片等)适量,凉开水:75%医用酒精=3:7比例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保鲜膜包裹2h,1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痹散外敷联合西药治疗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60例均用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对照组60例以吗丁啉治疗。主要观察两组临床症候疗效、胃镜疗效、病理疗效及HP疗效。[结果]临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7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胃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7%;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病理疗效比较:有效率治疗组为73.12%,对照组38.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HP变化比较:根除率治疗组为63.27%;对照组为27.6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补阳还五汤(赤芍15g,黄芪50g,川芎、当归、地龙各15g,杜仲30g,牛膝25g,红花15g,桃仁、穿山甲各10g,麦冬25g,龟甲20g;便秘加麻子仁、肉苁蓉,头晕耳鸣明显加钩藤、菊花,血瘀明显加三七),1剂/d,水煎300mL,早晚口服。治疗组30例针刺,取穴百会、风池、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髀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太溪,辨证加减,30min/次,1次/d;补阳还五汤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恢复12例,显著10例,进步6例,稍进步1例,无变化1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基本恢复8例,显著7例,进步10例,稍进步2例,无变化3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9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症状评分两组均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络止痛合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7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用通络止痛合剂治疗;对照组35例,用痛风定胶囊治疗。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全身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并分别测定两组患者Glu、TC、TG、ESR、肝功能(ALT、AST)、肾功能(BUN、UA、Cr)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通络止痛合剂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良好治疗效果,临床控制率为43.2%,总有效率为91.9%,与痛风定胶囊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通络止痛合剂具有显著的降低血尿酸的作用,与痛风定胶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络止痛合剂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降低血尿酸,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患者依从性好,是治疗风湿热痹兼血瘀型痛风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内服、外敷、敷贴三联疗法对老年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中医药综合治疗老年痛风性关节炎寻找理论依据。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老年原发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组间均衡一致原则,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在基础治疗之上,治疗组予中药三联疗法,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口服。采用中医症候积分评定法,并就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主要症状(关节疼痛、关节红肿、关节皮温、活动障碍)积分方面,组内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 值均<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值均>0.05);两组在次要症状(口渴多饮、神疲乏力、纳差、五心烦热)积分方面,组内比较治疗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组间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从总体疗效来看,中药组的有效率93.33%,西药组则达83.33%,中药组在改善次要症状方面优于西药组。结论:①中药三联疗法可改善患者中医症候,其疗效与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相当,且有明显降低血尿酸的作用。②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内服、外敷、敷贴三联疗法对老年原发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型)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安全性,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中医药综合治疗老年痛风性关节炎寻找理论依据。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老年原发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组间均衡一致原则,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在基础治疗之上,治疗组予中药三联疗法,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口服。检测实验室指标(WBC、N%、ESR、CRP、UA)及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IL-18水平,并就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在WBC、N%、CRP,ESR方面,组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在UA方面,组内比较治疗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②ELISA法检测IL-1β、IL-18表达:两组组内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安全性监测指标:中药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对照组33.33%。治疗组病例在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统计方面低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苷治疗气滞血瘀型高血脂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住院病历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口服阿司匹林,静滴低分子右旋糖苷(百特)。治疗组36例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mL,2次/d,静滴;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苷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2%。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8.34%,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组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变化不显著(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苷治疗气滞血瘀型高脂血症,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血尿酸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血尿酸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血尿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是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