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念珠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致病真菌同时又能与人类共栖生存,有关其毒力因子的研究人们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包括黏附因子、利于侵入的酶、酵母相和菌丝相之间的转换及表型转换等。主要综述了对白念珠菌有关黏附和侵入方面的毒力因子方面的研究进行。  相似文献   

2.
白念珠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致病真菌,其毒力因素主要包括黏附因子、利于侵入酶的因子、白念珠菌的形态发生及表型转换等。白念珠菌毒力因子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脲裂解方法,分裂基因法,用系统化处理方法来分析基因功能以及通过差异显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寻找可能的与毒力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3.
念珠菌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中以白念珠菌感染最为多见,多发生于免疫缺陷、器官移植、介入治疗、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的患者中.白念珠菌毒力因子和致病性密切相关,其毒力因子主要包括表型转换、黏附素、侵袭性酶以及溶血因子等.表型转换可以帮助白念珠菌适应宿主的组织环境;黏附素可以辅助其识别组织和定植;侵袭性酶破坏黏膜组织的完整性,增强其毒力;溶血因子帮助其获得营养物质供其生存繁殖.进一步阐明白念珠菌毒力因子和致病性的关系有望为白念珠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白念珠菌二相性与毒力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白念珠菌二相性与毒力的关系。方法 分别将孢子相、菌丝相白念珠菌与人口腔颊黏膜细胞 (BEC)进行黏附试验 ,比较二相性白念珠菌对BEC的黏附率 ;分别用牛血清白蛋白培养基及卵黄培养基测定二相性白念珠菌的分泌性酸性蛋白酶与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 ;分别将二相性白念珠菌进行小鼠毒力实验。结果 菌丝相白念珠菌对BEC的黏附率显著高于孢子相 (P <0 .0 0 1) ;菌丝相白念珠菌分泌性酸性蛋白酶与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孢子相 (P分别 <0 .0 0 1和 <0 .0 0 2 ) ;注射菌丝相白念珠菌的小鼠死亡率高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 (P <0 .0 2 5 ) ,且平均存活期低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 (P <0 .0 0 1)。结论 菌丝相白念珠菌的毒力强于孢子相。  相似文献   

5.
白念珠菌孢子相、菌丝相胞壁提取物SDS-PAGE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念珠菌是一种重要的双相性条件致病性真菌。在念珠菌感染的组织中,目前认为,相变是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之一。Ashman等认为,白念珠菌孢子相向菌丝相转变,表达于细胞表面的抗原有质和量的变化。我们采用梯度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对临床分离的6株白念珠菌孢子相和菌丝相(带芽管的孢  相似文献   

6.
白念珠菌的细胞壁结构非常复杂,其主要成分为葡聚糖、甘露聚糖、几丁质、细胞壁蛋白和脂质等。白念珠菌的细胞壁蛋白参与白念珠菌的黏附和侵入。白念珠菌细胞壁的葡聚糖、甘露糖等可以通过吞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如Toll样受体、Dectin-1等诱导机体的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还可以通过诱导白介素-10和调节性T细胞逃逸机体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分泌性蛋白酶(SAP)活力与其对氟康唑耐药性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1)将对氟康唑敏感的白念珠菌,培养在含氟康唑浓度逐渐增加的液体培养基中,体外诱导为氟康唑耐药株;(2)运用牛血清白蛋白培养基方法,分别测定了对氟康唑敏感和对氟康唑耐药的白念珠菌的分泌性蛋白酶活力。结果:(1)40株对氟康唑敏感的白念珠菌均在体外被成功地诱导为对氟康唑的耐药株;(2)耐药株的分泌性蛋白酶活力明显强于敏感株(P<0.001)。结论: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分泌性蛋白酶活力增加与其对氟康唑耐药性的增加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抗白念珠菌卵黄免疫球蛋白对白念珠菌生长及黏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念珠菌黏附于宿主上皮是其在宿主中形成集落及入侵体内的第一步,也是其具有强致病性的标志,因此,抑制其黏附和生长是防治念珠菌病的有效途径。抗白念珠菌卵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of egg yolk,IgY)是白念珠菌免疫产蛋母鸡后从鸡蛋中提取的一种卵黄抗体,能与白念珠菌特异性结合。为此,笔者通过黏附试验观察了IgY对白念珠菌黏附于人口腔颊黏膜细胞的影响,并观察IgY对体外培养白念珠菌生长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自念珠菌是人类胃肠道的常住菌,系统性念珠菌病可能系此菌经肠壁入侵血流所致,但入侵机理不详。作者采用幼鼠造成胃肠道念珠菌感染动物模型来研究白念珠菌侵入肠壁后所致胃肠道的结构变  相似文献   

10.
白念珠菌和致病性真菌都具有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主要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白念珠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由杂合组氨酸激酶或感受器激酶,磷酸组氨酸中间体和反应调节蛋白组成.这些双组分信号转导蛋白除参与细胞适应高渗透压刺激外,还在氧化刺激适应、白/灰色念珠菌转换、形态形成、细胞壁生物合成及毒力等方面发挥作用.哺乳动物细胞尚未发现双组分信号系统,因此,针对这些信号分子作为研发抗真菌药的新型药靶,能够有效地抗致病性真菌而不对宿主细胞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1.
白念珠菌存在孢子相和菌丝相两种形态,此二形态是转变为白念珠菌毒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白念珠菌细胞壁不仅与真菌双相型和宿主相互作用有关,还是某些抗真菌药物的作用靶位。该文通过克隆编码白念珠菌细胞壁成分的基因,以确定细胞壁中各种成分的功能。 从白念珠菌孢子和菌丝中分别提取mR-NA,合成cDNA,然后整合入噬菌体λgt11,构建成两个cDNA文库(y-cDNA来自孢子型mRNA,m-cDNA来自菌丝型),y-cDNA文库为45000个重组克隆,m-cDNA文库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并鉴定抗白念珠菌芽管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观察该单抗对白念珠菌菌相转换的影响。方法白念珠菌ATCC-90028标准株带芽管孢子做抗原,运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抗白念珠菌芽管胞壁外膜抗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并鉴定。将该单抗参与白念珠菌芽管血清诱导,对比其芽管诱导率与血清芽管诱导率。结果建立1株持续分泌抗白念珠菌芽管胞壁外膜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M cAb03.2C1-C2。其小鼠腹水单克隆抗体效价达1∶25 600;抗体重链属IgG1亚类,轻链属λ型;证实M cAb03.2C1-C2的靶位是位于白念珠菌芽管胞壁外膜上分子量为156kD的抗原成分。间接免疫荧光(IIF)可见单抗能与白念珠菌芽管特异性地结合,与白念珠菌的孢子相不发生反应。单抗能明显降低芽管诱导诱导率。结论本研究建立的M cAb03.2C1-C2对白念珠菌致病相-芽管有高度的特异性,为早期、快速地诊断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提供了新的前景。M cAb03.2C1-C2对菌相转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在抗白念珠菌系统性感染中起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克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增加、器官移植和白血病患者的增多、唑类药物如氟康唑(fluconazole)的预防性用药,导致了耐咪唑类药物的克柔念珠菌(candida krusei)感染的增多。实验室研究显示克柔念珠菌在结构、致病性等方面均与白念珠菌有显著不同。其毒力比白念珠菌(C.albicans)弱,但对非生物表面有强大的粘附力。其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在免疫力低下的病人中发生的播散性真菌血症、眼内炎、关节炎和心内膜炎等。由于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故目前仍在研究新的有效药物及联合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14.
阴道白念珠菌细胞外磷脂酶活力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白念珠菌细胞外磷脂酶活力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 ,采用卵黄平皿方法测定其阴道白念珠菌分离株的细胞外磷脂酶活力。结果 患者组细胞外磷脂酶阳性菌株的检出率及其磷脂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携带者组 (P值均 <0 .0 0 1)。结论 白念珠菌细胞外磷脂酶可能是引起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5.
白念珠菌的毒力研究——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的毒力与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间的关系。方法:将分离自血液、鹅口疮、念珠菌性阴道炎及健康带菌者的白念珠菌接种于牛血清白蛋白培养基(BSA)上,经氨基黑染色,测量蛋白分解区。结果:来源于患者的白念珠菌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明显高于健康带菌者。结论:白念珠菌的毒力与其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呈正相关,且此方法可能应用于临床来鉴别白念珠菌的致病菌株及正常寄生于人体的菌株。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类唾液在涎腺正常小鼠和口腔干燥症小鼠口腔白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局部接种的方法于涎腺正常小鼠和口腔干燥症小鼠建立口腔黏膜白念珠菌感染模型,在不同时间点,给予小鼠口腔无菌蒸馏水和不同性质的唾液刺激,3天后用平皿系列稀释法检测小鼠口腔组织菌落形成单位(CFU)数目并对舌表面白斑面积进行评分。结果:①在涎腺正常小鼠中,处理组口腔CFU与白斑面积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2、3(P<0.05)。②口腔干燥症小鼠,处理组口腔CFU与白斑面积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类唾液在白念珠菌黏附于鼠口腔黏膜及口腔白念珠菌病的发生中具有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17.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于抗白念珠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近年来国外学者密切关注的具有抗白念珠菌感染作用的细胞因子,它能促进骨髓造血祖细胞分化发育成单核巨噬细胞,并增强巨噬细胞粘附蚕噬白念珠菌的能力。实验室及临床Ⅰ/Ⅱ期研究表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临床抗白念珠菌感染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分泌性天门冬酸蛋白酶是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之一,该菌以此酶分解宿主蛋白来供自身营养,在分解皮肤粘膜屏障组织中,促进了菌对宿主组织的粘附,破坏了免疫屏障是真菌侵入宿主的重要成分。故抑制减少此酶的分泌及活力的抗念珠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具有上述特征的抗真菌药物中有5-氟胞嘧啶及酚康唑(fenticonazole),近来又发现一种含N~3-(4-甲羟基延胡索酰)-L-2,3-二氨基丙酸(FMDP)残基的合成寡肽对鼠系统念珠菌病模型十分有效。作者对FMDP-肽(即Lys-Nva-FMDP)在体外对天冬氨酸蛋白酶分泌的影响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调控基因表达的DNA结合蛋白,可通过调控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免疫受体等基因的表达,参与机体的各种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1].我们通过建立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剂BN52021处理白念珠菌感染小鼠,观察不同时间点肾脏NF-κB P50的表达,同时检测脾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水平,肾脏菌落形成单位变化,以探讨NF-κB在白念珠菌感染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近年来国外学者密切关注的具有抗白念珠菌感染作用的细胞因子 ,它能促进骨髓造血祖细胞分化发育成单核巨噬细胞 ,并增强巨噬细胞粘附吞噬白念珠菌的能力。实验室及临床Ⅰ /Ⅱ期研究表明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临床抗白念珠菌感染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