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自杀意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研究显示近 90 %的自杀者可以诊断患有精神疾病[1] ,精神障碍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 2 0~ 5 0倍 ,精神分裂症患者约 10 %最终死于自杀[2 ] 。危机干预是预防自杀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保护自杀者渡过危机、改善适应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3 ] 。国内对精神障碍患者自杀的研究集中于自杀因素的探讨 ,而对危机干预措施研究较少 ,我们就此进行研究如下 :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对 2 0 0 0年 9月~ 2 0 0 2年 1月在我院住院的 64 3例病人进行评定 ,符合标准 99例患者 ,均为女性 ,其中 3例因其家人不合作未入组 ,共入组 96例。入组标准 :(1)符合CCM…  相似文献   

2.
有研究显示近90%的自杀者可以诊断患有精神疾病[1],精神障碍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20~50倍,精神分裂症患者约10%最终死于自杀[2]..  相似文献   

3.
血清胆固醇和吸烟与精神分裂症自杀意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自杀意念和血清胆固醇水平及吸烟状况的关系。方法 1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自杀意念组和无自杀意念组,进行血清胆固醇水平的测定,并记录患者吸烟情况。结果 自杀意念组血清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无自杀意念组。吸烟患者中自杀意念发生率高。结论 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和吸烟可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64 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行为和61例无自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抑郁症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年龄、职业、婚姻、文化程度、平均发病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在住院次数、此次发病的诱因、既往自杀史、家族史、所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抑郁症状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住院次数多、最近一次住院诱因明显、既往有自杀史、家庭史阳性、抑郁症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急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照料者自杀意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科学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的社会人口学问卷调查表、健康状况问卷(SF-3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150名海南省某精神病院急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亲属照料者的自杀意念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照料者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5.3%(38/150)。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经济状况、有无慢性病及不同患者病程、有无暴力、住院行为的亲属照料者自杀意念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受教育程度高、家庭人均年收入低及患者病程长的亲属照料者自杀意念强(OR=3.736、8.868、83.333、42.754,均P<0.05)。结论 急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照料者的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针对上述自杀意念风险较高的人群,相关政府部门应给予更多的社会关怀及支持,以最大限度预防自杀。  相似文献   

6.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海市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意念影响因素,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8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第4条(您主动尝试自杀的愿望程度如何)和第5条(您希望外力结束自己生命的程度如何)来判断有无自杀意念,任何一个条目回答"弱"或"中等强度"则认为有自杀意念,如果上述2个条目均回答"没有"则认为无自杀意念。将患者划分为自杀意念组188例和非自杀意念组707例,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杀意念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有188例患者出现自杀意念,检出率为21.01%。男性、经常吸烟、大量饮酒、自知力存在、有自杀意念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意念检出率高,坚持服药患者自杀意念检出率低(均P<0.05)。自杀意念组SAS、SDS总分显著高于非自杀意念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SAPS、SANS、一般精神病理总分均显著低于非自杀意念组(P<0.05或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杀意念史(OR=1.966)、经常吸烟(OR=2.317)、大量饮酒(OR=2.680)、自知力存在(OR=1.990)、自知力缺乏(OR=5.505)、SDS得分高(OR=1.047)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均P<0.05),女性(OR=0.578)、坚持服药(OR=0.189)、主观支持分高(OR=0.862)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者自杀意念较为常见,在临床工作中,应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干预以减少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背景被动自杀意念对后续的自杀行为具有一定预测作用,客观的生物学标志物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价值日益受到关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被动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但有关该人群被动自杀意念与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尚缺乏。目的 探讨老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被动自杀意念与促甲状腺激素(TSH)及催乳素(PRL)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2018年10月深圳市康宁医院住院的60岁及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48例,按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中文版自杀分量表的第一个条目,将患者分为有被动自杀意念组(n=37)和无被动自杀意念组(n=211)。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总甲状腺素(FT4)和PRL水平。结果 有被动自杀意念组患者的女性、有自杀未遂史比例及PRL水平高于无被动自杀意念组,而TSH水平低于无被动自杀意念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SH水平(OR=0.654)、女性(OR=10.950)、有自杀未遂史(OR=15.917)、PRL水平(OR=1.018)是老年精神分裂...  相似文献   

9.
对全国9省市9所医院10年间住院精神分裂症自杀死亡资料分析,自杀率占住院病人总数的0.63%,占精神分裂症总数的0.78%,占慢性精神分裂症的0,50%。偏执型占65.6·%。自杀原因受幻觉妄想支配23.8%,悲观厌世28.6%;精神症状好转(59.5%)和自知力恢复期(47.6%)易自杀。自杀方式自缢(57.1%)和服药(23.8%)居首。男性自杀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10.
1997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中发现有自杀企图及行为者122例,现将自杀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沈阳市综合医院急诊室自杀未遂者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以及自杀意念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自伤情况问卷、贝克自杀意念量表和美国精神障碍与统计手册第4版病人版(DSM-Ⅳ)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为调查和诊断工具,对在沈阳市4所三级综合医院急诊室同一时段内诊治的自杀未遂者进行调查,并通过对239例完整的调查资料进行Logistic分析筛查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果自杀意念终生发生率是69.46%(95%CI:60.25%~79.25%),多因素分析显示自杀意念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为近1周有绝望感(OR=2.88)、有现患精神障碍(OR=2.78)、为解脱痛苦(OR=2.29)。结论综合医院急诊室自杀未遂者有较高的自杀意念发生率,应及时对其识别并评估他们仍存在的自杀意念风险因素,同时需要对他们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防止其再次发生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索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发展的多种因素 ,为研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精神分裂症的住院病历 1610份 ,输入计算机 ,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性别比 0 .96:1;平均发病年龄男 ( 2 3 .5 3± 8.62 )岁 ,低于女 ( 2 4.92± 9.81)岁 (P<0 .0 1) ;有家族史患者的发病年龄 ( 2 4.41± 9.41)岁 ,高于无家族史 ( 2 2 .93± 7.98)岁 (P <0 .0 1) ;有家族史的患病率精神分裂症高于其他疾病 (P <0 .0 1) ;诱因前三位是难以适应社会发展、感情与家庭变故、恋爱婚姻 ;性格内向者易患精神分裂症 (P <0 .0 0 5 ) ;学生患者最多达 3 4.78% ;不同年份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自杀未遂者有无自杀意念特点,为自杀未遂心理危机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使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S)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病人版(DSM-Ⅳ)轴I障碍临床定式检查为调查和诊断工具,对同一时段内在沈阳市4所三级综合医院急诊室诊治的自杀未遂者进行调查。结果①有无自杀意念两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在这次最早出现伤害自己的想法到自伤所间隔时间、自伤最主要的目的、自杀当时想死程度、对这次自杀态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有无自杀意念自杀未遂者的特征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4.
军医大学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军医大学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为制定自杀干预措施提供合理性建议.方法:对70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自杀意念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自杀意念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学习成绩、抑郁因子、生活事件总分、社会支持总分.结论:需根据自杀意念的主要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女性抑郁和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景 妊娠期抑郁是常见的妊娠应激性反应之一,发生率较高,影响本人和新生儿健康以及家庭的生活质量,严重时会出现自伤、自杀意念和行为。开展妊娠期女性抑郁、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对于预防围生期不良事件、促进围生期保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的 了解妊娠期女性抑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18年1-4月采用患者健康问卷(PHQ-9)、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基本资料调查表对广东省两家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共448例妊娠期女性进行调查,妊娠期抑郁和自杀意念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妊娠期抑郁、自杀意念与心理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妊娠期女性抑郁率、自杀意念发生率分别为47.8%和6.9%,妊娠期抑郁和自杀意念呈正相关(rs=0.250,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失业或家庭主妇、家庭月收入3 000元以下、精神质维度得分高是妊娠期女性抑郁的危险因素(OR=1.568、1.860、1.539,P<0.05),居住地为农村、社会支持一般、应对方式消极、内外向维度得分高是妊娠期女性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OR=2.703、12.148、5.374、15.550,P<0.05)。结论 妊娠期抑郁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应该重视妊娠期严重心理问题的筛查,要重点关注失业或家庭主妇(无稳定职业者)、居住地为农村、家庭月收入低、社会支持水平一般、应对方式消极、内外向维度得分高及精神质维度得分高的孕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书画治疗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分成书画治疗组和常规精神科治疗组,分别为24例和42例。书画治疗组除精神科常规治疗外给予8周书画治疗,用GQO-LI-74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经书画治疗8周后,患者在除住房、社区服务、生活环境和经济状况外的其他16个因子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三个维度分和总分上,均明显高于书画治疗前(P<0.01);在8周后与常规精神科治疗组比较,除住房、社区服务、生活环境、经济状况4个因子分及物质生活状态维度分外,其他各项得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书画治疗有利于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宗教仪式求助及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56位住院分裂症患者完成一般情况和宗教仪式求助问卷;用Logistic回归筛选分裂症患者宗教仪式求助的相关因素。结果:分裂症患者目前宗教信仰率(95%CI)、终生和近一年宗教仪式的求助率(95%CI)分别为32.8%(27.1%,38.6%)、30.5%(24.8%,36.1%)和23.4%(18.3%,28.6%);与终生使用宗教仪式求助相关的因素(OR)为女性(7.21)、从未结婚(6.33)、婚姻不良(3.58)、非首次住院(2.3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间>1年(4.34)、无业(0.24)、不相信因果报应(0.46)和无家族精神病史(0.32)。结论:分裂症患者有较高的宗教信仰和宗教仪式求助率,宗教在精神疾病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儿童期虐待对新兵自杀意念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对南京军区某部505名入伍新兵进行儿童受虐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自杀意念量表和贝克绝望量表评定.结果 ①儿童期经历虐待的新兵自杀意念和绝望程度得分[(5.56±4.58)分、(5.93±3.01)分]明显高于无虐待的新兵[(2.11±2.79)分、(3.10±2.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儿童期经历虐待的新兵积极应对得分[(18.98±6.16)分]明显低于无虐待的新兵[(23.27±7.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期经历虐待的新兵消极应对得分[(9.27±5.04)分]明显高于无虐待的新兵[(6.93±4.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儿童期经历虐待的新兵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依次(69.38±10.43)分、(20.16±3.97)分、(25.73±3.68)分、(22.82±5.52)分]均明显低于无虐待组的新兵[依次(75.55±9.67)分、(23.25±2.50)分、(27.56±3.51)分、(24.67±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儿童期虐待与自杀意念、绝望程度、消极应对正相关(r=0.379,0.402,0.228),相关均达到显著性(P<0.01);儿童期虐待与积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负相关(r=-0.285,-0.302),相关均达到显著性(P<0.01).结论 儿童期遭受虐待的新兵有更明显的自杀意念;儿童期虐待导致不良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缺乏可能是产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