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严重全身性感染患者外周血Th17/CD4+T细胞的比例及单个核细胞(PBMC)中RORγtmRNA和IL-17 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Th17细胞在严重全身性感染患者外周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20例严重全身性感染患者、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h17/CD4+T细胞比例,RT-PCR法检测PBMC中RORγt mRNA及IL-17 mRNA的水平。结果:严重全身性感染组及感染性休克组外周血Th17/CD4+T细胞比例、RORγtmRNA及IL-17 mRNA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严重全身性感染组高于感染性休克组(均P0.05)。结论:严重全身性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患者外周血Th17/CD4+细胞比例增加,RORγt及IL-17蛋白表达水平升高,Th17细胞参与了炎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耿建  刘瑞霞  高西阳  李彦  潘修成  傅涓涓  李丽 《肝脏》2016,(4):259-262,31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中IL-21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59例CHB患者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细胞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频数,同时以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21、IL-17、IL-10、TGF-β水平。体外分别以IL21、IL-2刺激CHB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以实时PCR检测培养细胞转录因子RORγt mRNA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以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细胞因子IL-17、IL-10和TGF-β水平。结果与正常人群相比,IL-21、IL1 7、TGF-β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CHB患者外周Th17/Treg比例显著升高(P0.05),IL-21水平与Th1 7/Treg比例呈正相关(P=01.008)。与IL-2相比.IL-21刺激CHB患者PBMC的RORγt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6)而Foxp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8),相对应的培养上清中,IL-1 7水平显著上升(P=0.049)而IL-10、TGF-β水平明显降低(P=0.017,P=0.004)。结论 C、HB患者中IL-21能通过提高RORγt mRNA表达,同时抑制Foxp3 mRNA表达进而促进Th1 7/Treg失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辅助性17(Th17)细胞及CD4+CD25+Foxp3+调节性T(Treg)细胞及相关因子在颈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Th17细胞影响AS发病的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来该院治疗的AS患者(6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4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S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Treg细胞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人群外周血中白介素(IL)-17以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两组人群外周血中转录因子RORγT及Foxp3的mRNA水平。结果 AS患者中Th17细胞比例,血清IL-17水平及外周血RORγT mRNA水平显著高于AS对照组;Treg细胞比例、血清TGF-β水平及外周血Foxp3mR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可能参与促进AS的产生,Treg细胞及相关因子可能参与抑制AS的产生,阻断AS患者体内的IL-17可能作为治疗AS的潜在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核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变化规律。方法连续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5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发病后6、24 h和3、7、14 d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抽取3.0 ml全血,抽取对照组3.0 ml全血,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RORγt mRNA表达水平及IL-17水平。结果①急性脑梗死后6 h,Th17细胞百分率、RORγt mRNA表达水平及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急性脑梗死后24 h和3、7 d,患者的Th17细胞百分率分别为(0.98±0.19)%、(1.25±0.23)%、(1.09±0.21)%,高于对照组(0.84±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③急性脑梗死后24 h和3、7 d患者外周血RORγt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41±0.16、0.49±0.19、0.42±0.17,高于对照组0.29±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④急性脑梗死后24 h和3、7、14 d患者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34±15)、(68±29)、(41±21)、(32±14)ng/L,高于对照组的(21±1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⑤急性脑梗死后14 d,Th17细胞百分率、RORγt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IL-17水平增高,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许平娟  王秦  闫欣 《山东医药》2013,53(7):43-46
目的 探讨脐带MSCs体外培养对RA患者Th17细胞调节机制的影响.方法 收集18例RA患者(RA组)及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清晨空腹静止状态的静脉血,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A),分别按1∶1、1∶10、1:50比例与脐带MSCs混合培养,设单独PBMC培养者为对照.采用RT-PCR、West-bloting法检测PBMC中Th17相关转录因子(ROR-γt) mRNA及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L-17水平.结果 与PBMC单独培养者比较,RA组混合培养后RORγt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尤其是在病情高度活动者,此种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RA组病情缓解者和对照组IL-17水平无显著变化,但RA组疾病活动者IL-17水平显著上升,且病情高度活动者的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脐带MSCs体外培养能影响RA患者的Th17细胞调节机制,此为临床RA的免疫调节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白细胞介素(IL)-17蛋白水平和IL-17、核孤儿受体(RORγt)mRNA水平及意义.方法 取AS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免疫磁珠分选CD4+T细胞,加佛波脂(PMA)腐子霉素(Ion)作用,经固定/透膜处理进行细胞内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4+T细胞IL-17蛋白水平;用或不用非特异性刺激剂[抗CD3单抗(A-CD3)、抗CD28单抗(A-CD28)]刺激CIM+T细胞12 h和24 h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17、RORγt mRNA水平.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CD4+T细胞IL-17蛋白水平AS活动组(1.26±0.44)较稳定组(0.56±0.21)和对照组(0.45±0.13)显著增高(P<0.01),同时IL-17、RORγt mRNA水平活动组较稳定组和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 用A-CD3/A-CD28刺激后,AS患者CD4+T细胞IL-17、RORγtmRNA水平显著高于未刺激组(P<0.05),12 h刺激组又高于24 h刺激组(P<0.01).结论 A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IL-17、RORγt表达水平显著增高,IL-17、RORγt表达水平可能与AS病情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同时分析其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类风湿因子(RF)的关系,初步探讨RA患者HMGB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Th17的关系.方法 收集80例RA患者外周血标本,其中静止期32例、活动期48例,健康志愿者50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MGB1、RORγt和白细胞介素(IL)-17的m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HMGB1、IL-17、IL-23的蛋白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RA患者PBMC中HMGB1、RORyt和IL-17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活动期[HMGB1(0.424±0.262)pg/ml,RORγt(0.34±0.25)pg/ml,IL-17(1.42±0.38)pg/ml]明显高于静止期(P<0.01).o血浆HMGB1、IL-23和IL-17蛋白水平也显示类似的结果,RA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与CRP、ESR、RF呈正相关(P<0.05).结论 检测RA患者外周血HMGB1和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有助于探讨HMGB1和IL-17在RA发病过程中的病理生理作用,也为寻找RA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中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初步探讨IRF4和Th17在梅毒血清固定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梅毒血清固定患者32例,同时以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IRF4、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与IRF4在CD4+T淋巴细胞中的比例以及IRF4在Th17细胞中的比例。结果梅毒血清固定组PBMC中IRF4mRNA的表达和CD4+IRF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04E-3±5.20E-4);(44.95±2.68)%,与健康对照组的(4.17E-3±2.01E-3)、(46.76±5.13)%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固定组IL-17和RORγt mRNA的表达分别为(3.13E-5±1.18E-5)、(2.21E-4±3.47E-5),与健康对照组的(1.30E-4±4.09E-5)、(5.59E-4±8.39E-5)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中Th17比例及Th17中IRF4+T细胞比例,血清固定组为(1.35±0.17)%、(50.51±4.06)%,与健康对照组的(1.91±0.19)%、(65.72±4.61)%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可能参与了梅毒血清固定形成的免疫应答。IRF4在梅毒血清固定中可能不发挥直接作用,而是通过作用于Th17而发挥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7蛋白和mRNA水平、辅助T细胞(Th17)细胞表达比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SLE患者及对照者血浆中IL-17的蛋白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2组外周血中IL-17 mRNA表达水平;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7细胞比例,进一步分析IL-17/Th17细胞与SLE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和相关分析.结果 SLE组患者血浆IL-17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LE组患者外周血IL-17 mRNA表达水平[(28.3±11.7)×10-5]高于对照组[(9.8±2.2)×10-5](P均<0.01).SLE患者PBMCs中Th17细胞比例(2.5±1.5)%及IL-17荧光强度(1937±1022)显著高于对照组[(1.5±0.7)%,(1245±413)],且SLE活动期患者Th17细胞百分比高于非活动组,SLE肾病组Th17细胞比例较无肾病组明显升高(P均<0.05).SLE患者血浆IL-17水平、Th17细胞数与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呈正相关(r=0.681,P<0.01;r=0.426,P=0.034).结论 SLE患者体内IL-17蛋白分泌及基因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异常,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亦显著升高,且与疾病活动性有明显相关,提示IL-17/Th17细胞可能在SLE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CD4+IL-17+辅助性T细胞(Th17)及Th17/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博来霉素皮下注射致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外周血及肺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0只:模型组皮下注射博莱霉素4周,对照组相同条件下注射0.1 mL PBS。采用HE染色和Masson’s染色观察两组肺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的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肺组织及外周血Th17、Treg及Th17/Treg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血清IL-17水平;免疫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肺实质组织中IL-17和维甲酸相关孤独受体(RORγt)的mRNA的表达,并分析上述各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模型组肺部纤维化评分、肺组织炎症程度和羟脯氨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外周血和肺组织Th17、Th17/Treg及外周血IL-17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均<0.01);肺实质RORγt和IL-17 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和肺组织Th17及Th17/Treg、外周血IL-17的水平与肺组织羟脯氨酸水平、肺部纤维化评分、肺组织炎症反应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肺纤维化模型Th17及Th17/Treg表达均增高;Th17可能通过分泌IL-17参与肺纤维化的发病,Th17/Treg失衡可能通过加重肺纤维化免疫炎症,促进肺部胶原纤维的沉积,在肺纤维化的发病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6月在福建省晋江市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CHF患者60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美托洛尔组,各30例;另选取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美托洛尔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受试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CD+3CD+4IL-17+Th17细胞百分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BMC中正调控Th17细胞分化的核转录因子视黄酸相关核孤独受体γt(RORγt)、负调控Th17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信号传送阻抑蛋白3(SOCS3)和Th17细胞相关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及CX型趋化因子配体1(CXCL1)、CXCL5、CXCL8的mRNA表达,采用心脏彩超仪检测CHF患者左心室功能,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结果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美托洛尔组患者PBMC中CD+3CD+4IL-17+Th17细胞百分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常规治疗组和美托洛尔组患者PBMC中CD+3CD+4IL-17+Th17细胞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美托洛尔组患者PBMC中CD+3CD+4IL-17+Th17细胞百分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美托洛尔组患者PBMC中RORγt、IL-6、IL-17、IL-23及趋化因子CXCL1、CXCL5、CXCL8 mRNA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SOCS3 mRNA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常规治疗组和美托洛尔组患者RORγt、IL-6、IL-17、IL-23及趋化因子CXCL1、CXCL5、CXCL8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美托洛尔组患者PBMC中RORγt、IL-6、IL-17、IL-23、CXCL1、CXCL5、CXCL8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SOCS3 mRNA表达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CXCL1、CXCL5、CXCL8与IL-17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8、0.345、0.423,P0.01)。两组CHF患者治疗前LVEF和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美托洛尔组患者LVEF高于常规治疗组,LVEDD小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CHF患者存在强烈的Th17细胞免疫反应,而美托洛尔能降低PBMC中CD+3CD+4IL-17+Th17细胞百分率及RORγt、IL-6、IL-17、IL-23、CXCL1、CXCL5、CXCL8的表达,升高SOCS3的表达,具有抑制Th17细胞分化、下调Th17细胞功能、改善慢性炎症的作用,这可能是美托洛尔从机体免疫方面改善CHF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体内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和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白细胞介素(IL)-17影响肝癌细胞侵袭的机制。方法选取在该院就诊的40例肝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人群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外周血中IL-17、IL-10、IL-6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表达水平。在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瞬时转染IL-17 siRNA及阴性对照,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ELISA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后IL-17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然后采用Transwell法检测侵袭变化,q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MMP-2、MMP-9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上升,Th17/Treg比例下降(P<0.05);观察组外周血中IL-17、IL-10、IL-6和TGF-β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阴性对照比较,SMMC7721转染IL-17 siRNA后,IL-17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干扰IL-17后SMMC7721细胞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5),MMP-2和MMP-9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Th17/Treg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失衡现象,IL-17、IL-10、IL-6和TGF-β等细胞因子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沉默IL-17可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并抑制MMP-2和MMP-9表达,IL-17可能通过调控MMP-2和MMP-9参与调节肝癌细胞的侵袭。  相似文献   

13.
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Th17细胞是一类能特异性产生白细胞介素-17(IL-17)的CD4~+T细胞亚群,研究显示其参与了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过程。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和IL-17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Th17细胞在IB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纳入1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和53例IBD患者,其中克罗恩病(CD)25例,溃疡性结肠炎(UC)28例,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实时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17 mRNA表达水平。结果:IBD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活动期又明显高于缓解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PBMC中IL-17 mRNA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活动期与缓解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BD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和IL-17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h17细胞参与了IBD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对临床疾病活动度的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穿心莲内酯对体外培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达Th1细胞因子IFN-γ mRNA及Th2细胞因子IL-4 mRNA和IL-10 mRNA的影响及其抗HBV的活性.方法 分别应用穿心莲内酯10mg/L(实验组)及0.1%二甲基亚砜(对照组)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刺激CHB患者PBMC.不同浓度穿心莲内酯(实验组)及阿德福韦(对照组)刺激HepG2.2.15细胞系,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处理后PBMC的IFN-γ tuRNA、IL-4 mRNA及IL-10mRNA表达水平及HepG2.2.15细胞系HBV DNA复制水平.结果 穿心莲内酯10 mg/L处理16 h后,实验组PBMC的IFN-γ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Z=-2.78,P=0.05),IL-4 mRNA及IL-10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Z=-3.82,P<0.01),IFN一γ/IL-4 mRNA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提高(Z=-3.82,P<0.01),不同浓度穿心莲内酯对HepG2.2.15细胞系HBV DNA复制无明显影响(t=11.88,P>0.05),而阿德福韦对HBV DNA有抑制作用(t=15.95,P<0.05).结论 穿心莲内酯对CHB患者PBMC内IFN一γ mRNA、IL-4 mRNA及IL-10 mRNA的表达水平有调节作用,改善Th1/Th2平衡,对HBV DNA无直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外周血中CD_4~+IL-17+Th17细胞及白介素-6(IL-6)、白介素-22(IL-23)、白介素-17(IL-17)、RORγt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慢性心力衰竭病程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确诊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60例,同期无心脏疾病的健康人30名为对照。分别抽取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及对照者外周血,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_4~+IL-17+Th17细胞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IL-6、IL-23、IL-17、RORγt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病人CD_4~+IL-17+辅助性T细胞17(Th17)百分率、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和IL-6、IL-23、IL-17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心功能分级为Ⅰ级~Ⅱ级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相比,心功能分级为Ⅲ级~Ⅳ级慢性心力衰竭病人Th17细胞百分率以及RORγt、IL-6、IL-23、IL-17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Th17细胞及其功能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情况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病情的进展呈正相关,心力衰竭越严重,Th17表达率越高。因此,抑制Th17细胞及其功能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中IL-38的水平, 评估IL-38对PBC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s)向辅助性T细胞(Th)17转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入组46例PBC患者和24名健康对照者, ELISA测定血清IL-38、IL-35、IL-17水平, 流式细胞术检测PMBCs中CD4+CD25+CD127dim/-Tregs和CD4+IL-17A+Th17细胞比例, 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转录因子叉头盒蛋白P3(FoxP3)和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mRNA表达。纯化的Tregs使用重组IL-38刺激后与自体PBMCs共培养, 通过测定细胞增殖和上清细胞因子表达评估Tregs功能。将Tregs向Th17细胞极化培养, 并加入重组IL-38刺激, 通过检测CCR4、CCR6表达以及IL-17分泌、RORγt mRNA评估IL-38对Tregs向Th17表型转分化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结果 PBC组血清IL-38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0(48.5, 96.7)pg/ml与89.6(58.0, 265...  相似文献   

17.
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Th17细胞是一类不同于Th1和Th2细胞的辅助性T细胞亚群,在慢性炎症和免疫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研究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实时PCR检测CHB患者和对照组肝组织中诱导Th17细胞分化的核转录因子RORγt以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IL-21、IL-23、IL-1β、IL-6的mRNA表达情况,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HB患者肝组织中IL-17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CHB患者肝组织中 RORγt、IL-17、IL-21、IL-23、IL-1β、IL-6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与肝脏炎症分级(r_s=0.801,P0.05)和纤维化分期(r_s=0.797,P0.05)呈正相关。结论:CHB患者肝组织中存在Th17细胞相关因子过表达,IL-17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相关,提示Th17细胞在CHB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Th17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分离RA患者和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磁珠阴选CD4~+T细胞,用或不用非特异性刺激剂(A-CD3、A-CD28),然后加佛波酯/离子霉素(PMA/Ion),经固定,透膜处理进行细胞内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4~+T细胞内白细胞介素(IL)-17~+/干扰素(IFN)-γ~+、IL-17~+/IL-6~+水平.分组:①健康对照组;②RA病情稳定组;③RA病情活动组.结果 免疫磁珠阴选CD4~+T细胞纯度>90%.RA病情活动组IL-17表达水平(1.54±0.41)显著高于RA病情稳定组(0.70±0.21,P<0.01),二者又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42±0.12,P<0.01).用A-CD3、A-CD28、IL-23刺激后,CD4~+T细胞IL-17胞内表达水平较无刺激组显著增加(P<0.05).CD4~+T细胞IFN-γ表达水平呈现与IL-17表达相似的特点,而R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IL-6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患者IL-17胞内表达水平与IFN-γ、IL-6无显著相关.结论 R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存在异常增高的Th17细胞,且其水平与病情活动相关,有望作为判断RA患者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不同分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临床意义,为肺癌免疫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41例NSCLC患者为研究组,19例在我院接受常规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全部受检者均接受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表达检测,包括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1(IL-21),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Th17细胞相关因子表达情况,对比研究组不同性别、年龄Th17细胞相关因子表达;根据研究组病理分期,对比不同病理分期NSCLC患者Th17细胞相关因子表达,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Th17细胞相关因子与NSCLC病理分期的相关性。 结果研究组Th17细胞比例、IL-17水平、IL-21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间NSCLC患者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瘤分期增加,NSCLC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IL-17、IL-21表达均呈升高趋势,各分期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7细胞比例、IL-17、IL-21表达与NSCLC患者肿瘤分期呈正相关(r=0.620、0.631、0.583,P均<0.001)。 结论NSCLC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呈高表达,且随病情的进展不断升高,检测NSCLC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水平,对病情的判断及了解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氧化型LDL(ox-LDL)与辅助性T细胞(Th)17及其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9月年龄≥60岁的老年人341例为老年组,年龄60岁体检者107例为中年组。再依据ox-LDL水平三分位将老年人分为低水平组112例、中水平组115例和高水平组114例。检测血浆ox-LDL水平、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白细胞介素(IL)17、TNF-α、IL-6及维甲酸相关孤独受体γt(RORγt)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中年组比较,老年组Th17细胞频率、IL-17、ox-LDL及RORγt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1.0±0.5)%vs(0.9±0.4)%,(29.8±12.3)ng/Lvs(26.6±12.6)ng/L,(379.3±101.6)μg/Lvs(302.8±94.0)μg/L,14.3±5.5vs 12.5±5.8,P0.05,P0.01],服用他汀类药物比例明显降低(11.4%vs 26.2%,P=0.002)。低、中、高水平各组TC、LDL-C、空腹血糖、Th17细胞频率、IL-17、IL-6、TNF-α及RORγt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x-LDL是Th17细胞频率、IL-17、IL6、TNF-α及RORγt mRNA表达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老年人ox-LDL水平与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