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分析某医院不同科室来源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同源性,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流行情况。方法 应用重复片段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基因分型方法,对53株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53株鲍曼不动杆菌分为28个基因型,其中C型15株,分别分离自重症中心、心胸外科的重症监护病房(ICU)、烧伤整形外科、干部病房心内科、创伤手外科、呼吸内科、泌尿内科、儿科ICU、放疗科和血液科;E型和N型各4株,J型3株,O型、Q型和S型各2株,其余均为1株。从同一患者同一部位的不同时期分离出了不同基因型菌株。结论 该院鲍曼不动杆菌以C型菌株为主要的流行株;同一患者存在不同基因型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方法监测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方法:对临床分离的48株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进行RAPD基因分型,绘制亲缘关系树状图,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确证是否存在医院感染的院内流行。结果:48株鲍曼不动杆菌共分得10个型别,鲍曼不动杆菌存在医院感染的院内流行。结论:RAPD技术可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并证实医院内危重病人的监护病房(ICU)是否存在由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菌株引起的感染。方法;对重庆市4所医院内由鲍曼不动杆菌引发的院内感染140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同时将近期内某院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M13-PCR扩增分型。结果:研究表明与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病情(OR=8.691)、免疫抑制剂(OR=4.85)、机械通气(OR=3.68)、抗生素使用种类(OR=3.014)。基因分型结果显示从ICU分离的11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有5株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结论:病情、免疫抑制剂、机械通气和抗生素使用种类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院内ICU存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应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医院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4年3—4月浙江大学金华医院细菌室分离的39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同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并应用聚类分析软件分析其同源性。结果39株鲍曼不动杆菌中37株为临床菌株,主要分离自ICU患者的痰液样本。39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的检出率分别为74.4%、56.4%和25.6%,未检到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未检到替加环素耐药菌株,检出中介菌株9株(中介率23.1%)。耐药率在70%以上的其他抗菌药物依次为环丙沙星(82.1%)、头孢曲松(79.5%)、庆大霉素(76.9%)、头孢吡肟(74.4%)、亚胺培南(74.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1.8%)。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3.5%。PFGE电泳图谱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9株鲍曼不动杆菌共分为17型,其中以外科ICU流行性最为广泛,主要包括A型、C型、J型、M型等鲍曼不动杆菌克隆株;其次为内科ICU和新生儿ICU,流行菌株以O型、P型为主。部分病区之间、吸引器开关与患者之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存在一致的同源性。结论浙江大学金华医院的CRAB、MDRAB、XDRAB菌株检出率较高,在部分ICU病区呈暴发流行,以A型、C型、J型菌株流行最广,吸引器开关可能为鲍曼不动杆菌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5.
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基因分型同源性分析,以用于医院感染的追踪控制和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收集8个月内从医院分离的15株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提取DNA后进行RAPD分型,同时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5株全耐药菌株被分为6个RAPD型,其中ICU1、ICU2分别存在两株克隆株,从ICU1转入外科病区的患者,同源件与其完全相同,全敏感菌株与全耐药菌株的同源性差异性很明显.结论 ICU存在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局部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某院ICU患者及环境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方法 对江苏省该院ICU采集的180份 患者和环境标本进行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药敏分析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 从180份样本中 分离出41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临床菌株9株,环境菌株32株。药敏结果显示除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外(34.1%),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70%。41株鲍曼不动杆菌PFGE基因分型分成19型,其中I、M、N、O、P 5个型别每型包含2株及以上,其余均为1株一型别;P型16株,其中有5株来自于医院感染患者,其余株来自于患者的呼吸机、治疗车以及周围环境,同时该型AB的检出时间跨度长达141 d。结论 该院ICU患者及环境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同源性,存在医院内传播及医院感染的流行。应加强消毒措施实施的监管,尽量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及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邵阳市中心医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DNA同源性与耐药性,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该院的流行状况。方法DNA同源性分析:收集该院2009年1—6月份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4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肠杆菌科间一致重复序列PCR方法;药敏试验:采用VITEK一2细菌鉴定仪器法与KB法确定药敏结果。结果DNA同源性分析结果:4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检测出4种电泳条带数目位置完全相同的克隆株,其中A型11株,B型11株,C型9株,D型9株。菌株分布在该院外科、内科、ICU、新生儿科四个病区,10个科室。普通病室与ICU病室均存在A、B、c、D4种型别克隆株感染。药敏试验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仅为5%,4种克隆株均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阿米卡星耐药率为17.5%,A、B、C型克隆株对阿米卡星较敏感,但D型克隆株对阿米卡星的敏感性明显降低;4种克隆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已达75.0%,显著高于文献报道的耐药率。4种克隆株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7种抗生素耐药率均达60%以上,较多克隆株的耐药率已达100%。结论A、B、C、D4种克隆株在该院未见明显集中流行趋势,呈散在分布特点。4种克隆株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某院皮特不动杆菌、医院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同源性。方法 收集2016年1-12月分离自该院临床送检感染标本的335株醋酸钙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ACB)非重复菌株,采用16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分析鉴定到种,比较皮特不动杆菌、医院不动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PCR方法检测3种细菌OXA-51基因,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皮特不动杆菌和医院不动杆菌的同源性。结果 335株ACB包括皮特不动杆菌18株,医院不动杆菌23株和鲍曼不动杆菌284株,其他不动杆菌10株。鲍曼不动杆菌和皮特不动杆菌/医院不动杆菌分离患者间ICU入住率、侵入性操作情况、肺部感染率、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皮特不动杆菌和医院不动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鲍曼不动杆菌。皮特不动杆菌和医院不动杆菌均未见OXA-51基因扩增阳性,284株鲍曼不动杆菌OXA-51基因PCR检测均阳性。RAPD技术将皮特不动杆菌和医院不动杆菌分为4个不同的克隆,同源性分析显示,克隆A和克隆F分别为皮特不动杆菌、医院不动杆菌的流行株。结论 皮特不动杆菌和医院不动杆菌应被视为与鲍曼不动杆菌不同的临床菌株而区分对待,OXA-51基因扩增可以考虑作为一种简便快捷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皮特不动杆菌和医院不动杆菌的快速鉴定。应加强对皮特不动杆菌和医院不动杆菌的监控。  相似文献   

9.
154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2005-2006年湖北地区16所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自患者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1 546株,对其标本来源、病区分布、检出率进行调查,采用K-B法测定所有菌株对阿米卡星等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数据采用WHONET5.3进行分析。结果标本主要来源于痰(76.7%);病区集中于内科(34.2%),ICU(26.6%)居第三位;1 54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15.7%。其次为亚胺培南18.0%,美洛培南31.7%,对其余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50.3%~79.8%之间。共检出亚胺培南耐药株263株,泛耐药株(PDRS)6株。结论应加大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监测力度,强调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用药。采取限制或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一系列措施,重视医院环境和人员消毒,防止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播散。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某院重症监护室(ICU)流行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该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流行期间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9株以及环境中分离的24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 PCR)技术对其进行基因分析,建立DNA指纹图谱;同时应用K 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9株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共分为4个基因型,其中E1和E2型分别有4株和3株,E3和E4型各1株;环境样本分离的24株中,17株属E1型。药敏结果显示,临床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株,环境分离株中19株为多重耐药株。结论此次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主要是由E1和E2基因型在患者之间的相互传播所致,同时患者所处环境也被明显污染。  相似文献   

11.
In an attempt to define the epidemiology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fection, 27 isolates, obtained from hospital-acquired respiratory infections, were typed using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profile and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patterns. Ten different patterns were obtained with ERIC2 primer: 14 isolates had a similar profile representing a single strain. Within RAPD types, isolates could be further classified based on their antibiogram; however, strains of different types had similar antibiograms. This study showed that many different genetic types of A. baumannii are prevalent in our hospital. While antibiograms alone are not sufficiently discriminatory, RAPD typing helps in identifying outbreaks and in assessing infection control procedures within a hospital.  相似文献   

12.
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某院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 收集 2 0 0 0年 7月~ 2 0 0 3年 7月从临床感染标本中分离的 2 5 4株鲍曼不动杆菌 ,了解其临床分布并做药敏试验 ,比较其耐药率。结果  2 5 4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以ICU最多 (1 1 8株 ,4 6 .4 6 % ) ,其次为呼吸病区 (4 0株 ,1 5 .75 % )。对三代头孢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 >5 0 .0 0 % ;对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及氨苄西林 /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 ,分别为 1 6 .93% ,2 2 .0 5 % ,2 2 .2 0 % ;发现 1 85 (72 .83% )株多重耐药菌株。各病区的感染菌株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碳青霉烯类及氨苄西林 /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仍有较强的活性 ,但不能忽视对这两类药物耐药的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要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应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1—2013年某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变化趋势,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来源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共分离细菌14 705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1 999株(13.59%),3年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分离病原菌的12.74%、13.05%、14.85%,呈逐年上升趋势(χ2=9.458,P=0.002)。标本来源主要为痰(1 541株,77.09%),分离科室以呼吸内科、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和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为主,分别占21.71%、16.26%和8.26%。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逐年升高(均P0.05);多重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均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及耐药率均逐年上升,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现象较明显,临床科室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214例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了解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4年12月从临床感染标本的214株鲍氏不动杆菌,了解其临床分布并做药敏试验,比较其耐药率.结果214株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以ICU最多(61株,28.5%),且多见于老年患者(97株,45.3%);对三代头孢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50.0%;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较低,分别为4.2%、7.9%、8.9%;发现131株(61.2%)多重耐药菌株.结论碳青酶烯类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仍有较强的活性,但不能忽视对这两类药物耐药的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要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应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对某院2013年1-5月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分离的22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22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21.43%),其次是脑外科(16.07%)、脑外重症监护室(ICU,12.50%)和神经内科(12.50%)等。标本来源以痰液(57.14%)为主,其次是气管插管(16.52%)和引流液(9.82%)等。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敏感,对米诺环素耐药率为7.14%,对其余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75%,其中头孢替坦耐药率高达98.21%。结论替加环素对该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6.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569株,了解其临床感染特点及比较其耐药率的变化。结果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以ICU最多(275株,48.3%),分离标本痰液最高(405株,71.2%),12种抗菌药物对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ICU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逐年增加,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因此进行规范的耐药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进一步恶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患者痰标本分离细菌及其耐药率变迁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某三甲医院RICU557例住院患者痰标本分离的非重复细菌,对菌株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1 131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G+)菌212株(18.8%),革兰阴性(G-)菌919株(81.2%)。最常见的5种细菌为鲍曼不动杆菌(30.2%)、铜绿假单胞菌(21.1%)、金黄色葡萄球菌(18.2%)以及肠杆菌科细菌中的肺炎克雷伯菌(9.8%)和黏质沙雷菌(8.3%)。2013—2015年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非发酵菌分离率未见明显变化趋势,但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有上升趋势。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均60%,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相对较低,且呈下降趋势(由59.4%降至37.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菌(MRSA)检出率为96.1%,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喹奴普丁/达福普汀的敏感率接近100%;肠杆菌科细菌对磺胺类药物耐药率降低(由55.6%降至14.3%),但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耐药率均60%。结论该院RICU患者痰标本分离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离细菌的耐药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的感染源和传播途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支持依据。方法调查该院ICU MDR-AB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采集MDR-AB感染患者标本和环境标本进行培养,同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医院感染患者的痰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5株,5例感染患者均来自同一ICU,且床位相邻;发病时间为2016年1月2—7日,相对集中。同期内环境标本中分离病原菌21株,菌株分别来自感染患者所在病区的被子、床头柜、治疗车、水龙头、床栏、呼吸机管道和医务人员手,其他环境标本中未检出该菌。患者和环境来源的菌株药敏鉴定均为MDR-AB,且耐药谱基本一致。结论此次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的发生主要是由于ICU医疗环境和医务人员手被MDR-AB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3株鲍氏不动杆菌(ABA)的同源性、耐药性和blaOXA基因类型.方法 采用K-B纸片法药敏试验测定抗菌药物敏感率;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ABA的同源性;利用PCR扩增技术检测、分析OXA-23、OXA-24、OXA-51、OXA-58、OXA-143基因.结果 23株ABA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为65.2%,其次为米诺环素52.2%,庆大霉素为21.7%,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均为8.7%,对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3种抗菌药物敏感率均为13.0%;23株菌株主要是A、B两个基因型,A基因型10株,B基因型3株;23株菌株OXA-51均呈阳性,其中有21株OXA-23亦呈阳性,未检测到OXA-24、OXA-58、OXA-143基因型.结论 医院感染的ABA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耐药机制可能与OXA-23有关;有医院内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