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5-FU多聚缓释体植入技术治疗脑胶质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5-FU)多聚缓释体植入胶质瘤内化疗的临床效果,探索化疗药物的新剂型和新途径。方法在60例胶质瘤病人在开颅术中或以立体定向方式植入5-FU多聚缓释体,5-FU含量100~150mg。随访5~24周,通过影像学检查,计算肿瘤平均径。比较手术前及各随访时间段肿瘤平均径的变化,并观察瘤周水肿情况。结果38例病人术后病情稳定。无化疗不良反应。肿瘤平均径在术后5、12和24周以上均有显著缩小。其中第12周随访病例肿瘤平均径缩小最显著。肿瘤周边水肿带在开颅手术的病人比较宽,而在立体定向手术病人无明显加重表现。结论低剂量5-FU瘤内缓释体植入术治疗脑胶质瘤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5-FU局部缓释联合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胶质瘤病人通过开颅手术方式植入5-FU多聚缓释体,随访6~24周,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手术前及术后肿瘤体积变化,并观察瘤周水肿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23例病人术后病情稳定。28例患者术后无化疗不良反应。肿瘤平均径在术后6、12和24周以上均有显著缩小。其中第12周随访病例肿瘤平均径缩小最显著。结论 5-FU局部缓释联合手术治疗治疗脑胶质瘤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多聚体缓释化疗治疗脑胶质瘤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证明多聚体缓释化疗治疗高度恶性脑胶质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设计随机临床对照实验计划 ,比较BCNU缓释片及安慰剂缓释片的疗效差异。结果 BCNU缓释片组病人的平均生存期为 37周 ,安慰剂缓释片组病人的平均生存期为 2 4周。术后 6个月 ,安慰剂缓释片组中 13( 5 0 %)名病人死亡 ,BCNU缓释片组中 7( 2 6 %)名病人死亡 (P <0 0 5 )。结论 术后肿瘤残腔置入BCNU缓释片能够延长病人生存时限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手术中化疗泵植入治疗颅内恶性肿瘤,使其部分或全部消失,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 通过化疗泵注入宁得朗(ACNU)14d一次,长春新碱(VCR)7d一次,氨甲喋呤(MTX)7d一次.结果 通过两个疗程的治疗,21例病人中,4例肢母细胞瘤术后生存2年,余17例胶质瘤,随访2年总缓解率72%.结论 化疗泵植人治疗颅内恶性肿瘤,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6.
联合化疗治疗颅内恶性肿瘤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应用联合化疗治疗颅内恶性肿瘤,使其部分或全部消失,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将宁得朗(ACN-U)2~3mg/kg溶解后静脉输入,每10-14天1次,长春新碱(VCR)2mg溶解后静脉输入,每7天1次,氨甲蝶呤(MTX)10mg地塞米松5mg通过腰穿技术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结果 通过一个疗程的治疗,16例病人中完全消失(CR)3例,部分消失(PR)8例,无变化(NC)4例,肿瘤增大(PD)1例,2例胶母术后存活3年,平均随访1年,总缓解率69%。结论 联合化疗对治疗颅内恶性肿瘤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颅内局部缓释化疗载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壳聚糖作为颅内局部缓释化疗载体的可行性。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颅内注入50μl壳聚糖混悬液或生理盐水,术后3d、7d、14d和30d采样,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量血清中NSE和S-100蛋白含量,并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两组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组织学上除实验组局部有轻度异物有反应外,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壳聚糖对脑组织无明显不良影响,可用作颅内局部缓释化疗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植入5-氟尿嘧啶多聚缓释体(缓释型5-FU)在治疗恶性脑胶质瘤中的作用。方法 2004年2月至2006年12月,将45例经手术切除后组织细胞学确诊、且术后复发的恶性胶质瘤患者分成两组:A组25例复发胶质瘤(采取患者自愿原则),行立体定向术植入缓释型5-Fu粒子肿瘤间质内化疗,同时配合直线粒子加速器外放疗。B组20例复发胶质瘤,采用直线粒子加速器外放疗为对照组。观察客观疗效,临床受益反应,毒性反应,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结果随访时间6~36个月。A组随访17例,B组随访13例。6和12个月累积生存率两组为53.0%比35.6%和20.5%比12.5%(P<0.05)。中位生存时间两组为8.2比4.1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两组为8.7比5.0个月(P<0.05)。结论立体定向植入缓释型5-Fu治疗脑恶性胶质瘤有疗效肯定,可延长患者生存,提高生存质量,无明显毒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冷冻切除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脑胶质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冷冻切除联合5-氟尿嘧啶(5-FU)治疗脑胶质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冷冻切除联合5-Fu治疗位于大脑半球不同部位的脑胶质瘤26例,其中胶质母细胞瘤18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6例,恶性少枝胶质细胞瘤2例。肿瘤直径3.5~7.0cm,平均约4.5cm。-180℃冷冻肿瘤,持续时间为90s,5min后经静脉快速滴注5-FU(18mg/kg);再在显微镜下常规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继续行5-FU(18mg/kg)化疗10d。结果肿瘤全切22例,次全切4例。21例有临床症状患者,术后症状2周内得以缓解或消失。对26例患者随访6~20个月,无1例死亡,MRI复查未见明显肿瘤复发。结论冷冻切除联合化疗对于脑胶质瘤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然而该疗法作为胶质瘤又一治疗模式,其设备、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及远期疗效尚需进-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手术切除联合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复发性胶质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切除联合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复发性胶质瘤的疗效。方法117例复发性胶质瘤完全随机分组,65例为间质放疗组,52例为普通放疗对照组,均行电磁导航辅助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全切除或次全切除。间质放疗组术中根据术前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在瘤床永久性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进行组织间近距离连续照射,总量为50~60Gy。对照组术后行常规外照射,50~60Gy/25~30次。随访3~36个月,观察肿瘤再次复发率、中位生存期。结果间质化疗组第2次手术后12个月复发31例(47.7%);24个月复发46例(70.8%),较对照组(71.2%、86.5%)有显著差异;中位生存时间18.2月,较对照组13.5月显著延长;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3.8%,间质化疗组无显著的放疗并发症。结论力争手术全切除联合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对复发性恶性胶质瘤细胞近距离持续照射,疗效明显提高,安全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14.
患者男性,69岁,1960年诊断:垂体腺瘤。曾在外院放疗3疗程,1987年行垂体瘤切除术。病理报告:嗜酸性垂体腺瘤。1998年复查CT发现颅内多个肿瘤,未治疗。2000年11月因意识障碍、左侧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入院。查体:嗜睡、言语错乱。下颌、额、眶明显突出,唇厚。右面部痛觉减弱。左侧肢体深、浅感觉减退,肌张力增高,肌力Ⅰ-Ⅱ级,左肱二、三头肌腱反射亢进,巴彬斯基征(±)。头颅CT、MRI示蝶鞍扩大,但鞍区未见肿块影;右额、颞、顶、枕及左颞部有多个肿瘤性包块,且较前明显增大,CT增强呈均匀高密度影,MRI呈短T1长T2表现。胸部CT、腹部B超等未见异常。术前诊断:多发性脑膜瘤?2000-11-28在全麻下行开颅探查肿瘤切除术,全切除肿瘤15个,分别位于右额镰旁1个,镰旁中央沟静脉前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 出血并颅内血肿形成的急诊手术问题.方法 37例CT示颅内血肿,怀疑AVM 出血,32例急诊手术前经MRA检查提示脑AVM21例,其中29例行血肿清除加AVM显微切除术,8例行单纯血肿清除术,10例行去骨瓣减压术.结果 死亡4例,存活33例中恢复优良21例,良7例,差5例. 29例术后复查DSA或MRA,20例AVM消失.结论 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是AVM破裂出血首选治疗方法,能够提高脑AVM破裂出血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MRA适合急诊术前检查,可快捷、安全显示AVM及主要供血动脉,指导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慢性脑积水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80%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所引起[1].本病死亡率与致残率均较高,其预后影响因素主要为脑积水的出现、再出血、血管痉挛和继发性缺血的发生等.慢性脑积水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加速病情进展.由于此时脑积水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的发现和治疗十分困难,而导致患者预后不良[1,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