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表现,中医证型,胃镜胃黏膜病变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方法对符合诊断的93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中医证型,胃镜胃黏膜病理及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3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Hp感染率为36.6%,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萎缩,肠化生等病理改变有关。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Hp感染率低于非胆汁反流性慢性胃炎。Hp感染率在脾胃湿热型及肝胃不和型较高。胆汁反流性胃炎肠化生和萎缩性病变在脾胃湿热型和肝胃不和型中较高,而异型增生的发生在脾胃虚寒型中较高。  相似文献   

2.
作者依据病理组织学特征、临床表现和发病机理,提出慢性胃炎的分类。浅表性胃炎:病理组织学上,本型以胃粘膜浅表部淋巴细胞、浆细胞的带状浸润为特征,浸润深度限于胃小凹和胃腺颈部水平。对该型胃炎的分布区域、机能影响及症状尚欠了解。有人认为,浅表型胃炎仅为其它类型慢性胃炎的初级阶段,也可能是胃部炎症的一种非  相似文献   

3.
慢性胃炎是常见疾病,Schindler 把慢性胃炎分为特发性及伴随性,但分类意见尚不一致。本文介绍特发性慢性胃炎的病因与临床若干问题。特发性慢性胃炎又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增生性胃炎及慢性肥厚性胃炎。对慢性肥厚性胃炎的诊断,目前持否认态度。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胃癌患者的病死例数占所有因癌症病死例数的约1/4,胃癌年患病率和病死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慢性非特异性胃炎是发生胃癌的危险因素,其病因主要是各种理化因素对胃黏膜造成的损伤,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长期慢性炎症可导致胃黏膜腺体萎缩,因此慢性胃炎分为慢性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而萎缩性胃炎又分为胃体型、胃窦型或全胃型。肠上皮化生的出现是萎缩的最可靠证据。本文总结我院胃镜病理检查发现肠化生病例的特点,以期提高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断水平,合理指导患者的治疗和随访,同时注意避免过度强调肠化生的危险,造成患者心理负担过重以及不必要的频繁复诊。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法分析的1 717例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皱襞增粗型胃炎、充血/渗出型胃炎、扁平糜烂型胃炎、隆起糜烂型胃炎、胆汁反流型胃炎、出血型胃炎、皱襞萎缩型胃炎的HP感染率分别为70.00%,49.72%,48.86%,47.37%,41.94%,38.1%,34.48%,但无显著性差异。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率高达71.11%,显著高于胃溃疡的60.83%。男性病人HP感染率为47.8%,显著低于女性病人的63.7%。这表明慢性胃炎胃镜下形态学差异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低无关,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HP感染的关系较胃溃疡者更为密切,人群中HP感染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应用中药胃炎灵Ⅰ、Ⅱ、Ⅲ号胶囊治疗73例慢性胃炎,三九胃泰治疗68例慢性胃炎。这141例慢性胃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为脾胃虚寒、肝胃不和与脾胃阴虚三型。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黏膜改变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404例慢性胃炎患儿中医辨证分型后进行胃镜检查及尿素13C-呼气试验(13 C-UBT)检查,并登记造表,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胃不和型胃炎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充血和微小结节形成,脾胃湿热型胃炎表现以黏膜斑和黏膜糜烂为主,胃络瘀血型胃炎则以胃黏膜出现出血斑点为主,脾胃虚弱型胃炎以胃黏膜水肿为主,胃阴不足型胃炎以胃黏膜花斑为主.13 C-UBT阳性率实证高于虚证,与证型无相关性;13C-UBT值实证高于虚证,尤以肝胃不和型和脾胃湿热型为最高.[结论]小儿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胃黏膜改变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存在实质性联系,为辨证施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神农丸治疗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胃黏膜的病理变化。方法选择慢性胃炎患者1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用胃复春。均为口服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对患者治疗前后都进行胃镜检查,观察胃黏膜的变化。结果神农丸对慢性胃炎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等功能,并有调节胃黏液分泌,促进萎缩的胃黏膜恢复等多种作用。结论神农丸治疗慢性胃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朱鸣  吴本俨  宫媛 《胃肠病学》2009,14(8):491-492
背景:传统观点认为胃酸分泌随年龄增加和胃黏膜萎缩而减少,但也有研究持不同观点。目的:研究慢性胃炎患者胃内pH值与性别、年龄、糖尿病、萎缩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67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pH试纸测定胃液pH值,病理切片结合快速尿素酶试验或^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分析不同因素与慢性胃炎患者胃内pH值的相关性。结果:67例患者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35例(52.2%),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47.8%);H.pylori阳性21例(31.3%),H.pylori阴性46例(68.7%)。平均胃内pH值为2.86,胃内pH值随年龄增长呈升高的趋势(P=0.1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内pH值与性别(P=0.17)、年龄(P=0.06)、糖尿病(P=0.75)、萎缩(P=0.67)和H.pylori感染(P=0.11)均无相关性。结论:性别、年龄、糖尿病、萎缩和H.pylori感染不是影响慢性胃炎患者胃内pH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1989年大岛博氏报告了日本人的胃牯膜萎缩比德国人重。近年来可见到许多Hellcohacter pylori(HP)感染与萎缩性胃炎的进展有着明显关系报告。本概述日本关于慢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的概念、HP感染的诊断方法,胃十二指肠疾患的感染率以及除菌疗法。  相似文献   

11.
据报告,小鼠生出后第2~5d摘除胸腺后,可发生各种脏器炎。其中,胃炎件贫血与人类的所谓A型萎缩胃炎一贫血极为相似。其发生机理可能是壁细胞的抗质子泵自身抗体所致的自身免疫性胃炎。作者用自身免疫性胃炎模型,探讨胃底腺萎缩过程的细胞动态和超微形态学变化,并通过粘液染色探讨萎缩腺的粘液细胞特征和超微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12.
抗细胞毒相关基因A(CagA)产物的粘膜IgA抗体和循环中IgG抗体的存在与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和重度胃炎密切相关。近有报道称抗CagA IgG抗体在与慢性胃炎有关的胃癌患者中增高,因此有必要了解其存在是否与胃癌的癌前病变——胃粘膜萎缩有关。 方法:患者年龄18~70岁,均经内镜检查并在胃窦部和胃体部分别取6块和3块活检标本。胃窦部标本中的2块作Hp培养,1块作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诱生的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增生与萎缩关系及Hp根除后淋巴滤泡(LF)消失情况.方法光镜观察258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三联(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痢特灵,7d)药治疗前后(1mo及1a)及正常胃粘膜25例的LF检出率和聚集强度.结果慢性胃炎LF总检出率为725%;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而正常胃粘膜LF检出率为4%;慢性胃炎LF聚集强度与粘膜炎症程度呈正相关(r=065,P<001);但与粘膜萎缩程度呈负相关(r=-069,P<001);治疗后慢性胃炎LF检出率和聚集强度明显减低(P<001);腺上皮萎缩与LF形成关系密切.结论胃MALT增生及相伴的免疫反应,可能是引起Hp相关性胃炎出现胃粘膜萎缩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陈一芳  项尊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1):786-788
已知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变之一,因此对于萎缩性胃炎的早期干预或治疗显得十分重要。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根除Hp有利于减少胃癌发生,可使胃体部萎缩进展缓慢,但对胃窦部萎缩的作用仍存有争议;而对Hp阴性者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因此,对于伴或不伴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如何减缓其萎缩发展均需寻找新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建立早期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观察中药加味左金丸汤剂治疗胃黏膜炎性反应及萎缩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对慢性胃炎包括萎缩性胃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下)(2006,上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慢性胃炎的转归、萎缩性胃炎的随访与癌变预防29.慢性胃炎可持续存在。由于绝大多数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而幽门螺杆菌自发清除少见,故慢性胃炎可持续存在。30.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窦炎易发生十二指肠溃疡。多灶萎缩者易发生胃溃疡。部分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20%)者可发生消化性溃疡:以胃窦炎症为主者易发生  相似文献   

16.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已被确认为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由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至肠化生,经过数十年最终可能导致胃癌发生。目的评价H.pylori感染与胃镜检查正常者、慢性胃炎、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患者胃黏膜组织学特点的关系。方法在受检者胃窦大弯侧、胃体大弯侧和胃角处各取一块黏膜活检标本,以Giemsa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以HE染色评价胃黏膜炎症、活动性、萎缩和肠化生情况。结果慢性胃炎、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总体H.pylori感染率均显著高于胃镜检查正常者(52.4%、52.4%和81.2%对44.9%,P<0.05),慢性胃炎与早期胃癌患者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进展期胃癌患者(P<0.05)。胃镜检查正常和慢性胃炎组H.pylori感染者的胃黏膜炎症、活动性、萎缩和肠化生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感染者(P<0.05);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组H.pylori感染者的炎症活动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无感染者(P<0.05),而炎症、萎缩和肠化生检出率与无感染者无显著差异。结论由H.pylori感染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萎缩和肠化生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直接或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胃年龄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胃底腺区与幽门腺区腺境界的改变。分三组: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组)和老年人慢性胃炎(胃炎组)各20例,青年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对照组)5例。用刚果红染色后注射五肽胃泌素,并对胃各部位进行活检。结果显示:溃疡组的腺境界几乎不上移,发生萎缩性胃炎少而轻,属中度萎缩者占25%,无重度萎缩;而胃炎组几乎全部(19例)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度和重度萎缩者分别占25%和50%。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证实溃疡组与对照组的腺境界相似。说明老年人患十二指肠溃疡者具年轻人的胃年龄代。  相似文献   

18.
慢性胃炎与FD临床上两者容易造成混淆,理论上,慢性胃炎属于器质性病变,内镜下胃黏膜有糜烂或萎缩病变,病理活检表现为活动性炎症,以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腺上皮损害为标志;萎缩性胃炎则表现为固有腺体的减少、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等。FD内镜虽也可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但胃黏膜并无明显糜烂或萎缩病变;病理活检可出现淋巴细胞浸润,但并无活动性炎症和腺上皮病变等特征。掌握两种疾病在病因、诊断和治疗上的不同特点,对规范慢性胃炎和FD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黏膜活检病理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黏膜活检病理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1 049例中医辨证分型慢性胃炎患者按不同病理类型及各项伴随病变编制成表格,进行统计学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医分型与病理类型具有相关性.病理诊断为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多为肝胃不和型或脾胃湿热型;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多为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与肠上皮化生呈负相关(P<0.05)、与活动性炎症负相关(P<0.05);脾胃湿热型与肠上皮化生呈负相关(P<0.05)、与活动性炎症正相关(P<0.01);而胃阴不足型与肠上皮化生呈正相关(P<0.05)、与活动性炎症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慢性胃炎病理改变之间存在实质性联系,为辨证施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相关性胃炎患者胃液氨对粘膜上皮的毒性作用。方法本研究利用酶法对56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胃液氨浓度进行测定,并对此值与粘膜病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胃液氨浓度与粘膜病变有明显相关性,表现为胃液氨浓度明显增高者,粘膜表面粘液层明显变薄,粘膜上皮萎缩,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肠上皮化生及粘膜微循环淤血。结论Hp相关性胃炎胃液氨是粘膜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