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祝大中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3,10(3):6-8
和法,即和解之法。有缓和、疏解之意,可使表里寒热、虚实的复杂证候,脏腑阳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归于平复。和法为八法中之一。在《内经》中尚未论及,《伤寒论》中亦未明言“和法”,但却有较为详尽的论述,为后世和法的临床运用树立典范,至今对于指导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仅就论中所述“和法”谈谈自己的浮浅认识,希望指正。 《伤寒论》中386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此病已向愈,里和表未解,以桂枝汤和解其外。208条:“阳明病,脉 相似文献
3.
4.
董正华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4,17(2):1-3
治病求本是中医学的重要治则之一。在《伤寒论》病证的辨治过程中,处处贯穿了治病求本的精神。本文将其归纳为正气为本,扶阳护胃存阴津;病机为本,补虚泻实调阴阳;本质为本,透过现象抓根本;治本治标,权衡轻重与缓急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6.
7.
8.
和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伤寒论》太阳、少阳病等中,包含和解与调和两方面的意义,笔者从和解少阳,调和营卫,调和肠胃等方面谈了自己的临床体验。 相似文献
9.
刘元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3,10(2):4-5
笔者将《伤寒论》对烦躁的治疗归纳为:解表散寒除烦;和解少阳除烦;清热祛邪除烦;通腑泻热除烦;泻热逐水除烦;滋阴清心除烦;温中降逆除烦;温中散寒除烦;益心敛阳除烦;回阳救急除烦十法。 相似文献
10.
李培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3,15(1):39-39
仲景《伤寒论》将理法方药结合一起,阐述多种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始创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方法,书中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继往开来,博大精深,验之临床,信而有征。故自金聊摄成氏后,下及近代,旁逮东瀛,注者益多。或本六经旧次,随文顺释;或参以己意,前后互易;或取南阳故说,证诸实际;或独掳心得,部勒成文,而体裁不拘,由宋迄清,代不乏人。 相似文献
11.
张兆玉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88,(3)
论述了该法是仲景遵《内经》“结者散之”,“散者收之”之旨创立的一个治疗法则,具有散邪敛正、调整阴阳之功。并根据《伤寒论》原文详阐了该法遣方用药法度。认为外感内伤均可运用。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为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历来是中医高等院校必修课程。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科学专家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对《伤寒论》方剂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在中医临床各科中广泛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培养高素质跨世纪的中医药人才,把《伤寒论》学科中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以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思路,我们深入地进行了《伤寒论》教学改革,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查阅国内外中医期刊杂志,摘取《伤寒论》方剂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资料卡片,撰写有关方剂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综述性论文,结合《伤寒论》教学内…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伤寒论》中的探试法与假说牛宝生,周文献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伤寒杂病论》,诊法疾病的临床证候是错综复杂的,单纯的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是较少的,而表里相兼、寒热错杂、虚实兼有则比比皆是。因此,一个临床经验相当丰富的医生... 相似文献
17.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1,(2)
将《伤寒论》中治疗下利的条文加以分析,综合,整理归纳为22法。即:解表和里法;解表化饮法;解表清理法;解表温中法;苦寒清热法;苦降甘调,和胃补中法;和胃降逆,温散水气法;温降肝胃,泄浊通阳法;疏肝和胃透达郁阳法;和解少阳法;滋肾润肺,补脾和胃法;温脾散寒法;回阳救逆法;破阴回阳法;涩肠固脱法;温阳固涩法;攻逐水饮法;温阳行水法;泻热通腑法;清上温下法;清热燥湿法和滋阴泄热,温阳通降法。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是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张仲景勤求古训,搏采众方,把古来医家之经验通过临证实践,融会贯通,整理总结,创造性地为后世留下这部医著,它是一部具有严谨的理、法、方、药密切结合的医疗规范,丰富和发展了“辨证施治”的规律,在临床上广泛地运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伤寒论》下利的辨证论治分析,临床可归纳为,表证下利,邪热下利,里寒下利,滑脱及泌别失职下利,寒热错杂下利五种类型,其中表证不利的汤证有,葛根汤,葛根芩连汤,桂枝人参汤,邪热下利的汤证有,黄芩汤,白头翁汤,猪芩汤,大承气汤;里寒下利的汤证有,理中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真武汤,桃花汤,下焦滑脱及必别失职下利的汤证有,赤石脂禹粮汤及五芩散;寒热错杂下利的汤证有,半夏泻心汤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