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探讨临床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方法: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实施临床同种 异体原位肝移植麻醉。选择合适的麻醉前用药、麻醉方法及麻醉药物,术中注意输液、扩容、维持循环血量、行体外 静脉-静脉转流术。适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麻醉效果满意。血压在门静 脉及下腔静脉转流后回升。供肝置入复流时血压为 14.3- 15.6/7.8~9.1kPa(110- 120/60-70 mmHg)。结论:选 择合适的麻醉前用药、麻醉方法及麻醉药物及行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术,有助于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术后呼吸 支持和镇痛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朱慧如  陈景繁 《华夏医学》2007,20(4):740-742
目的:总结11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成功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1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总结经验。结果:11例肝移植术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病死率0,1年存活率100%,胆道并发症发生率9.1%(1/11),腹腔出血27.2%(3/11),急性排斥反应18.2%(2/11)。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手术时机,缩短无肝期,术后严密监护治疗,及时正确处理并发症是肝移植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同种异体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总结临床肝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 对23例肝移植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成活率69.6%;现存活10例,其中2例存活已超过3年。术后围手术期共发生并发症28例次。结论 完善的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的严密监测及并发症的处理是肝移植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通过1例肝移植手术总结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方法:回顾、分析、总结肝移植手术中麻醉管理的要点。结果:无肝前期循环平稳,无肝期末发生明显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新肝期再灌注综合征和凝血障碍得到较好的处置。结论:肝移植手术麻醉管理的关键是保持循环稳定。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将再灌注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减到最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肝移植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例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周到的基础护理和密切及时的病情观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高质量的护理是手术成功和提高生存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围术期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在1956年,cannon首次进行狗肝移植术的尝试,直至1959年Moore获得了成功。1963年Starzl〔1〕在人体进行了同种肝移植并获得了成功,使肝移植术成为治疗晚期肝脏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2〕。但其后,肝移植的发展陷入了暂时的停顿。直到1978年,ca1ne应用免疫抑制剂环抱素(Cyclosprine),starzl将环抱素与泼尼松龙(Bednisolone)联合应用,以及肝移植保护技术的进步和外科手术技巧的提高,使肝移植术才有了一个新的飞跃〔3〕。1980年以来,由于多采用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合理的处理方法。方法;术后给予胃肠外营养;合理应用见制剂和抗生素。肝穿活检诊断排斥反应,并行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结果;1例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效果良好。术后3.5个月,患者死于肺部感染。结论;肝移植前应做充分准备。术后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的围手术期处理的特点。方法 在Kamada用“二袖套法”吻合血管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供体改经腹主动脉进行肝脏冷灌注,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胆管端吻合法。结果 共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360次,手术成功率为91.3%。非干预组中同系移植大鼠1周存活率为86.5%,3个月存活率达80.7%。结论 积极手术前准备,手术中熟悉步骤、主动配合、手术后耐心细致护理、密切观察、可以保证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动物的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肝病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原位肝移植(OLT)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心肺功能的变化。方法:麻醉前放置肺动脉导管和右桡动脉导管,监测各个时期血流动力学参数。先用方差分析检验组间变化的差异性,再以术前、术毕时作对照,按配对资料t检验的统计方法处理数据。结果:术中心率增快;血压在无肝期开始转流时,显著下降后短期内回升,术后12h开始进行性增高;肺动脉压从无肝期前开始增高,术后60h又进一步增高,肺动脉楔压变化与肺动脉压变化一致;心输出量在术前到术后60h均处于高输出状态;术前肺循环阻力低于正常,术毕时显著增高;体循环阻力在无肝期显著下降;术后两者均进行性增高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OLT患者术前术中有高排低阻血流动力学障碍,术后逐渐恢复正常。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对预防和控制肺水肿、心功能不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肝移植病人术前具有复杂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内环境紊乱及凝血功能异常[1],手术期间受体原有的病理生理改变进一步加剧,加之缺血再灌注损伤均给麻醉带来很大的困难,麻醉中应加强多系统功能监测,给予正确的容量治疗及维持受体血流动力学稳定、电解质平衡及一定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4.
苏群  金旭东 《浙江医学》2003,25(3):159-160
原位肝移植病人都为终末期肝脏疾病患者 ,术前由于肝功能衰竭而使呼吸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加上麻醉、手术创伤以及新肝缺血再灌注所致损伤等原因 ,使得循环呼吸管理有其特殊性。我院于1999年2月至2001年1月共行原位肝移植手术32例 ,现对围手术期的循环呼吸管理作一分析。1.1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 ,女4例 ;年龄19~52岁 ,平均 (42.7±6.5)岁 ;肝炎后肝功能衰竭15例 ,原发性肝脏肿瘤17例。入手术室未吸氧时动脉血氧分压 (PaO2)9.32~12.7kPa ,平均 (11.1±1.2)kPa ;二氧化碳分…  相似文献   

15.
应瑶蓉  王麟麟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12):781-781,784
总结19例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背驼式原位肝移植术病人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电解质、酸碱度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和相应的麻醉处理。方法 背驼式原位肝移植病人14例,ASAⅡ~Ⅴ级,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术前凝血功能障碍者则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静脉给予眯唑安定、芬太尼、依托眯酯及阿曲库铵诱导,术中异氟醚吸入及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芬太尼、阿曲库铵及硬胰外输注罗哌卡因维持麻醉。分别监测术前(T0)、无肝前期(T1)、无肝期30min(T2)、新肝期即刻(T3)及新肝期30min(T4)5个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毛细血管楔压(PCWP)、凝血功能及血气和生化功能指标。并观察记录术中的尿量和出入量。根据背驼式原位肝移植各期的不同特点,给予相应的麻醉处理治疗。结果 T2的HR与T0相比有较明显的增快,而在T3时点则明显降低;T2、T3时点MAP与T0时点相比则有显著降低,尤以T3最为显著(P〈0.01)。T2和T3的CVP、PAP及PCWP与T0相比有显著降低(P〈0.01)。从T0至T3时点血小板计数(PLT)呈现进行性减少,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则有进行延长的趋势(P〈0.01),直至T4时点又分别出现PLT回升而PT、APTT及TT则又缩短的趋势。T3的血钾和T0相比有明显的增高,而T3的血钙则出现明显的降低,T3时点的PH值和BE值与T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 及时、积极、具有针对性的临床处理措施是维持背驼式原位肝移植病人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电解质和酸碱度平衡以及改善其凝血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18.
肝移植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 2 0 0 0年 6月及 9月进行了 2例原位全肝移植术 ,术后病人情况良好 ,术后 2~ 3月痊愈出院 ,现将肝移植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例均为男性 ,年龄 4 0岁、4 1岁 ,诊断均为“晚期原发性肝癌” ,1例术后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 ,毛细胆管梗阻而致淤胆 ,病人反复出现黄疸 ,经予消炎利胆 ,护肝治疗而愈 ;另 1例术后出现腹腔内出血 ,失血性休克 ,经剖腹止血而愈 ,后并发肺部感染 ,经抗感染、雾化吸入及胸部物理治疗后控制。 2例术后均出现胸、腹水 ,经胸穿抽液和对症处理 ,随着肝功能的恢复逐渐消退。2 护  理术…  相似文献   

1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及原发肝癌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20~65岁。术前呼吸循环系统功能正常,无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及消化营养代谢障碍和血液系统及凝血机制障碍。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架桥术麻醉及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1997年4月至1999年10月我院180例冠脉架桥手术(CABG)患者麻醉特点及处理原则。方法:采用小剂量咪唑安定,阈下值氯胺酮,常规剂量芬太尼诱导,异氟醚、异丙酚持续镇静的麻醉方法,分析180例接受CAGB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麻醉用药情况和术中血流动力学状况。结果:本组麻醉诱导平稳,循环稳定,体外循环时间平均115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55min。围术期死亡率0.6%(1例死于鱼精蛋白过敏)。患者术后清醒时间4~6h,拔管时间平均14h。结论:即使是在严重冠心病患者,采用多种小剂量镇静药及大剂量芬太尼诱导、维持的麻醉方法,能获得平稳的麻醉诱导和维持以及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从而有效防止围手术期低血压和心律失常造成的心肌缺血和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