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络益智散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的影响。方法:选用改良的脑缺血再灌注配合腹腔注射硝普钠降压法复制血管性痴呆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通络益智散大剂量组、通络益智散小剂量组。给药3周后,取海马匀浆检测谷氨酸(G lu)含量,并观察海马区γ-氨基丁酸(GABA)的表达。结果:通络益智散可以显著降低拟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区G lu的含量、增强GABA的表达(P<0.01)。结论:通络益智散能够通过调节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G lu和GABA的含量保护脑组织,这可能是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P53、Noxa在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中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测P53、Noxa在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表达,探讨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方法经Morris水迷宫筛选出学习记忆能力处于正常值范围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各12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手术后2个月用Morris水迷宫观测各组大鼠在空间学习记忆方面的变化,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53、Noxa在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相对假手术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空间记忆能力减退(P〈0.01),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明显,P53、Noxa在海马CA1区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且直线相关分析显示Noxa的表达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海马CA1区P53和Noxa的表达升高在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首乌益智灵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形态、海马区钙结合蛋白Calbindin-D-28k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4-VO)法制造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设首乌益智灵组、脑复康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分别灌胃20d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制作切片,HE和免疫组化染色后观察。结果:首乌益智灵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基本规则,细胞轻度脱失,部分胞核染色变深;钙结合蛋白阳性神经元百分率及平均光密度均高于模型组和脑复康(P<0.05,P<0.01)。结论:首乌益智灵具有保护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促进血管性痴呆大鼠钙结合蛋白阳性神经元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针后海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后海组、电针非穴组,每组6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O)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电针后海穴3个疗程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检测海马CA1区JN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CA1区JNK蛋白表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后海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海马CA1区JNK蛋白表达降低(P0.05),而电针非穴组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后海穴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海马CA1区JNK蛋白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通络益智散对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和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硝普钠及反复夹闭双侧颈动脉的方法,造成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将大鼠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通络益智散低剂量组、通络益智散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连续给药21d后,检测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NO含量和NOS活性明显增高(P〈0.01),尼莫地平组和大剂量组大鼠脑组织的NO含量和NOS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通络益智散能够通过抑制脑组织中NOS的持续性激活和释放及升高NO含量,减轻缺血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软脉灵口服液对实验性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CA1区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redox factor-1, APE/Ref-1)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制作VaD模型。将45只Va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尼莫地平组、低剂量软脉灵组和高剂量软脉灵组。另外15只正常大鼠行假手术作为对照。于造模次日分别用生理盐水、尼莫地平和软脉灵口服液灌胃,共30 d。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APE/Ref-1的表达。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软脉灵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1 min穿越原平台所在位置次数增加(P〈0.01)。高剂量软脉灵组与低剂量软脉灵组大鼠海马CA1区APE/Ref-1阳性细胞数比模型组增多(P〈0.01);与低剂量软脉灵组和尼莫地平组比较,高剂量软脉灵组大鼠海马CA1区APE/Ref-1阳性细胞数增加(P〈0.01),低剂量软脉灵组与尼莫地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软脉灵口服液能改善拟VaD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对拟VaD大鼠海马CA1区APE/Ref-1表达的下降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依据。方法:将16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常规饲养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手针组、电针组,每组各24只。采用4-VO法制作VD大鼠模型。通过针刺四神聪、风池穴进行治疗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组织Bcl-2、bax阳性细胞表达数量。结果:同一时间点,手针组、电针组大鼠海马区Bcl-2阳性细胞表达数量与模型组相比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时间点,手针组、电针组大鼠海马区bax阳性细胞表达数量与模型组相比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四神聪、风池穴,能增加VD大鼠海马区Bcl-2阳性细胞表达,降低bax阳性细胞表达,对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的DNA结合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方法 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尼莫地平组,每组22只,采用4血管法制备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8 ml·kg-1·d1)、尼莫地平(20mg·kg4 ·d-1)灌胃,用HE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变化.水迷宫法检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 EMSA)测定海马组织CREB和C/EBP的DNA结合活性.结果 水迷宫检测:尼莫地平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逃逸潜伏期(26.63±1.31)s,跨越平台次数(7.25±0.92)次]较模型组[逃逸潜伏期(41.25±1.83)s,跨越平台次数(5.33±0.64))次]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部分神经元正常结构消失,胞核区域浓染,出现凝固性坏死及细胞脱失,尼莫地平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较模型组病理改变减轻,细胞结构完整;尼莫地平组海马CA1区正常神经细胞数目(43.19±2.87)较模型组(16.33±1.09)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SA:尼莫地平组CREB和C/EBP的DNA结合活性[分别为(369.75±13.22),(428.25±17.69)]较模型组[分别为(142.25±27.86),(97.00±5.88)]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尼莫地平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和学习功能下降,可能与提高CREB和C/EBP的DNA结合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袁敏  刘贵江  刘斌 《疑难病杂志》2013,(9):709-711,F0003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方法将10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VD组),每组又分为1周、2周、4周、8周和12周5个不同观察时点(n=10)。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与Sham组比较,VD组大鼠海马CA1区Bcl-2、Bax阳性表达在1周开始增多,4周达到高峰,8周开始下降,到12周仍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与Sham组比较,VD组大鼠海马CA1区不同时间点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3)相关性分析表明,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与Bcl-2及Bax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845,P=0.000;r=0.866,P=0.000)。结论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共同参与了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l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张杰  马云枝 《中医学报》2019,34(3):551-554
目的:观察复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自噬正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的影响及在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分次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智胶囊高剂量组、复智胶囊低剂量组及多奈哌齐组,并设假手术组。分别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区脑组织中Beclin-1、Bcl-2和Caspase-3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数。结果:术后3 d即对海马神经元细胞造成损害,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各组各时点的Beclin-1、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大量凋亡(P0.05)。与模型组比较,相同时点复智胶囊高剂量组、低剂量组Beclin-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减少(P0.05)。结论:复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激活细胞自噬及抑制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及齿状回核酸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及齿状回核酸的比较。方法:采用改良的PuIsinelli4-血管阻断(4-VO)方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用啶橙染色法血一痴呆大鼠海马CA1区、CA3区及齿状回核酸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管性痴呆大鼠海巴CA1区、CA3区及齿状回的核酸啶橙染色后的荧光强度(反映DNA和RNA含量)明显减弱,结论:血管性痴呆导致大鼠海马CA1区、CA3区及齿状回核酸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应用水迷宫筛选出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4只)、模型组(20只)和治疗组(2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持久性结扎(2-VO)制备VD模型,每组大鼠均在术前及术后2、3个月行水迷宫检测大鼠记忆能力和空间辨别力;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 p65和ICAM-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海马CA1区NF-κB p65、ICAM-1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多(P<0.01);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模型组提高(P<0.05),海马区形态学明显改善,海马CA1区NF-κB p65、ICAM-1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丁基苯酞可显著改善VD大鼠学习和认知功能,减少NF-κB p65、ICAM-1在海马CA1区神经元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老龄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对海马区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初步探讨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与丢失在血管性痴呆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 ( 4 vesselolclusion ,4VO)改良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 ,穿梭箱系统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caspase 3蛋白的表达 ,TUNEL法测定神经细胞的凋亡。应用甲苯胺蓝染色计数CA1区残余大锥体细胞。结果  4VO 3d组大鼠CA1区caspase 3蛋白的表达及TUNEL阳性细胞最多 ,随后逐渐减少 ,2周组与对照 (CO)组相比仍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而 4周组基本达稳定状态 ,与CO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4VO各组大鼠CA1区大锥体细胞丧失率随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 ,大鼠CA1区大锥体细胞丧失率与AAR比率呈非常显著负相关 (r =-0 979,P <0 0 1)。结论 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可导致大锥体细胞严重丢失 ,CA1区大锥体细胞的丢失是血管性痴呆形成的重要病理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4.
慢性脑灌注不足老龄大鼠脑内BDNF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龄大鼠慢性灌注不足后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BDNF)的表达在血管性痴呆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4-vessel occlusion,4VO)改良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穿梭箱系统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海马各区及额、颞叶皮层BDNF的表达.结果4VO 1周组海马CA1区BDNF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P<0.01),2周组、4周组仍进行性下降(P<0.01),2月组与4周组无显著差异(P>0.05).CAI区BDNF的表达与大鼠AAR成绩变化规律基本一致.3 d组额、颞叶皮层BDNF表达显著增加,1周组CA3、齿状回及颞叶皮层BDNF显著减少(P<0.01),而后BDNF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慢性脑灌注不足老龄大鼠脑内BDNF表达的减少可能在血管性痴呆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2B(N-Methyl-D-asparate receptor subunit 2B,NR2B)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VD的机制.方法 四血管阻断(four vessel occlusion,4VO)法制备VD大鼠模型.设立假手术组、VD模型组、尼莫地平组(20mg·kg-1·d-1,灌胃30d)和补阳还五汤治疗组(50g生药·kg-1·d-1,灌胃30d).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NR2B蛋白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海马NR2B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24.18±7.90)s]和平均探索次数[(7.99±1.32)次/min]相比,VD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51.25±18.28)s]延长和平均探索次数[(5.26±0.74)次/min]减少(P<0.05);补阳还五汤组[(25.91±9.56)s和(7.52±1.27)次/min]明显改善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成绩(P<0.05);假手术组、尼莫地平组与补阳还五汤治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VD模型组大鼠的NR2B蛋白(0.33±0.06)及其mRNA(593±53)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0.71 ±0.13)、(5887±501)明显降低(P<0.05);补阳还五汤治疗组大鼠海马的NR2B蛋白(0.66±0.11)及其mRNA(5692±482)表达水平较模型组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假手术组、尼莫地平组组与补阳还五汤治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以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对海马CAI区神经元的损伤及促进海马组织NR2B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噬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及突触后膜致密物质95(postsynaptic density material 95,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VD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预处理组(3-MA组)和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预处理组(Rap组).每组又分为模型制备成功后1、2、4、8周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应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Syn、PSD-95蛋白表达.结果 (1)与Sham组比较,VD组各时间点LC3-Ⅱ/LC3-Ⅰ比值增加,Syn、PSD-95蛋白表达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VD组比较,3-MA组各时间点LC3-Ⅱ/LC3-Ⅰ比值减少,Syn、PSD-95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1),Rap组各时间点LC3-Ⅱ/LC3-Ⅰ比值增加,Syn、PSD-95蛋白表达降低(P均<0.01).(2)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与Syn、PSD-95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 自噬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Syn、PSD-95表达具有抑制作用,抑制自噬有利于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突触重塑.  相似文献   

17.
孔圣枕中丹对痴呆动物模型抗凋亡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孔圣枕中丹抗痴呆动物模型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脑复康组、孔圣枕中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将其余大鼠制成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给大鼠灌胃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神经元凋亡率及bcl-2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53的表达。结果:孔圣枕中丹、脑复康均能降低血管性痴呆大鼠脑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和bcl-2表达,提高p53表达,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孔圣枕中丹能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增强p53表达、降低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探讨灵芝孢子粉对戊四氮(PTZ)致痫大鼠海马野生型p53(wt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癫痫模型组,灵芝孢子粉用药高、中、低剂量组共5组。癫痫模型组和灵芝孢子粉用药各组大鼠腹腔注射亚惊厥剂量的PTZ35mg/(kg.d),直至达到点燃标准;用药组以灵芝孢子粉灌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wtp53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大鼠海马CA1区wtp53蛋白表达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用药高剂量组wtp5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灵芝孢子粉能明显抑制wtp53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对癫痫所致神经细胞凋亡有明显抑制,从而是对脑组织起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