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部直切口上达第12肋下缘,下至髂脊,位于骶棘肌外缘,一般长8—10厘米。切开皮肤、腰背脑筋膜下叶,露出骶棘肌,拉钩将其牵向内侧,继切开腰背筋膜前叶,暴露其下方的腰方肌、腰大肌。使用切口撑开器后,靠内侧切开肾周围筋膜,暴露下半肾脏。于其内上方分离,暴露出肾盂或管尿上段,做两侧牵引线,用尖刀切开肾盂或输尿管后,  相似文献   

2.
谢国欧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129-129
目的探讨后腹壁解剖结构的形态和位置关系,认识后腹腔镜下肾脏手术的解剖标志。方法对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我科开展的40例后腹腔镜下肾脏手术进行分步解剖技术研究,记录并分析后腹壁解剖标志与肾、肾门、肾动脉的位置毗邻关系。结果后腹壁由膈肌的腰部、腰大肌、腰方肌以及内外侧弓状韧带、膈肌脚构成。内侧弓状韧带横行向脊柱方向指向肾门,膈肌脚的弧形部分与肾动脉走形成镜像状态。40例患者按照上述解剖标志进行肾门的游离,均准确到达。结论后腹壁肌肉和韧带的解剖位置相对固定,在后腹腔镜下清晰可见,完全可以作为后腹腔镜下肾脏手术的解剖标志,认识和确定这些解剖标志,对于腹腔镜下分离肾门及肾脏血管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手术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32例采用前路手术方法治疗,另32例采用后路手术方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60例患者椎体达到解剖高度,7例存在腰背部疼痛。前路手术后31例患者椎体达到解剖高度,1例残留腰背部疼痛;后路手术后29例患者椎体达到解剖高度;6例残留腰背部疼痛。结论采用前路手术对于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2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小勇 《重庆医学》2007,36(6):549-550
目的 探讨胸腰椎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的效果.方法 对13例胸腰椎结核失稳并椎旁或腰大肌冷脓肿形成,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或切口暴露所需切除的肋骨加钛网植骨并双钉棒或钉板内固定,对侧腰大肌脓肿引流治疗.结果 13例患者全部治愈,随访6~28个月无复发,植骨部位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6个月,优良率达91%.结论 在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并对侧腰大肌冷脓肿清除,是治疗该节段脊柱结核的较好办法.  相似文献   

5.
背切口行肾脏和上段输尿管手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在1974年1月至1976年12月这一段期间,采用背部切口作输尿管截石术、肾盂截石术、肾切除术、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共31例,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19例,肾结石9例,乳糜尿3例。现将手术操作方法及实践所得的初步体会作一介绍。患者取俯卧位,在距脊柱中线约6厘米处作一纵行切口,切口起自12肋下缘和骶棘肌交叉处,向下至髂骨嵴(图1)。切开皮肤后,把腰背筋膜后层纵行打开(图2),暴露骶棘肌并将它向内侧拉开,其下即腰背筋膜前层,纵行切开之。把下面的腰方肌向内侧牵开,暴露腰大叽及肾筋膜,即能解剖出肾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 Wiltse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单节段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随访观察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伤椎前、后缘高度、脊柱后凸 Cobb 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 Beaujon-Lassale 功能评分。结果术后1周伤椎前、后缘高度,脊柱后凸 Cobb 角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 <0.05),术后1周患者 VAS 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末次随访 Beaujon-Lassale 功能评分为(19.4±2.6)分。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症状,术后1个月症状完全恢复;2例椎管内渗漏发生,3例术中发生骨水泥椎旁渗漏,但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症状。结论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 PVP 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腰痛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我科1982年1月至12月经背部直切口行“原位”肾盂切开取石术12例,上段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5例,现将手术方法及初步体会提出如下。患者取俯卧位,在距脊柱中线6cm或距横突2cm处,行皮肤直切口,切口起自12肋下缘至骶棘肌交叉处(图1)切开皮肤后,把腰背筋膜后层纵行切开(图2)。暴露骶棘肌并将该肌拉向内侧,其下即腰背筋膜前层,纵行切开把下面腰方肌向内侧牵开,暴露腰大肌及肾筋膜,即能剖出肾脏下极和上段输尿管(图3、4)。手术完毕只要缝合  相似文献   

8.
第一章腹壁手术人路肌肉与筋膜腹壁的结构颇为人们重视(图1),因为经其切口可进入腹腔,从而暴露腹部脏器. 在腹壁肌肉内面紧贴一层连续的腹内筋膜囊,按其位置不同又可分为腹前外侧壁深层的腹横筋膜、上方膈肌的下囊、后方腰大肌表面的腰肌(或椎前)筋膜、腰方肌表面的腰背筋膜前层、及下方盆膈上的盆筋膜壁层,这些均可在纵切面或横切面(图2)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节段内固定术对A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60例A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对160例A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按照短节段内固定等。结果 160例患者治疗后Cobb角以及椎体前缘高度均得到了有效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可有效治疗A型胸腰段脊柱骨折,对生理解剖复位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标l本为成年男性,身高172cm,结构完整,已经用甲醛溶液充分防腐固定。采用大体解剖方法,自下颌骨下缘,锁骨上缘和两侧乳突至肩峰连线暴露颈前区和颈外侧区;从膈肌起点上缘分离胸腹部,沿两侧腋中线和锁骨终点暴露胸前区。暴露胸腔和颈部后发现双侧椎动脉的起始部位与走形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方法及脊柱稳定性的维护。方法我院近3年的手术病例6例,对6例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病变位于胸段1例,胸腰段3例,腰段2例;6例病人肿瘤均位于髓外硬脊膜下。肿瘤性质为神经鞘瘤4例,脊膜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均行手术切除。结果 6例病人均全切肿瘤,恢复良好,随访2年,见患者脊柱无明显变形。结论椎管内多节段肿瘤通过后椎板成形,可以完全暴露肿瘤,术后还纳椎板固定有助于患者脊柱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胸腰移行部椎旁肌间隙( Wiltse间隙)的解剖学研究,为该区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开展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9具(18侧)成人尸体湿性标本,局部解剖观察胸腰移行部的Wiltse间隙及其毗邻结构;选取4例(8侧)成人尸体湿性标本,模拟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果Wiltse间隙表面由最长肌肌腱构成的竖脊肌腱膜覆盖,钝性分离最长肌内侧第1根肌腱和胸半棘肌肌腱(83%,15侧)或同时分离最长肌第1、2根肌腱(17%,3侧)即可清晰暴露胸腰移行部全部节段的Wiltse间隙。通过肌间隙可显露多裂肌、T11~T12横突和L1~L2关节突等结构,定位进钉点,模拟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将螺钉顺利置入椎弓根及椎体,术后CT示螺钉位置良好,多裂肌保持完整。结论对胸腰移行部Wiltse间隙解剖的深入认识有助于该区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综合征简介     
膈肌下结肠嵌入综合征 (Chilaiditi's Syndrome) 本征系指因肝韧带的先天性异常或因膈肌松弛、麻痹、外伤、膈肌运动障碍、结肠胀气、高度消瘦等原因,导致结肠肝曲部分嵌入到膈与肝脏之间,出现上腹部疼痛并背部放散和便秘等症状而言的。诊断要点: 1.具有这种解剖异常的人,可以出现一过性的,或持续性的上腹部胀痛,并向右肩背部放散,同时多数伴有便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肖氏反射弧手术术中马尾神经前.后根鉴别以及反射弧手术术前MRI脊神经根定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8例(男6例,女2例)防腐固定的成人脊柱标本,显露T11以下脊髓节段及其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并行解剖学观察。结果 腰骶部各节段的前根漂浮在脑脊液中下行,与后根一起构成马尾神经。各节段前根在不同水平,其所在位置也不同。进入脊髓圆锥处,各节段前根里上下排列,自上而下,依次是L1~S2的前根,在马尾近端水平,各节段前根在冠状面呈平排,自内侧到外侧,依次为S2~L1的前根;S3~S5形成一个神经束,位于S2和终丝之间。在马尾远端水平,S3~S5逐渐分开,但与终丝距离仍较近出。整体上,脊神经前根位于马尾的前半部,后根占据马尾的后半部。结论 在肖氏反射弧手术中,先确定腰骶椎体的序数,然后,依据前、后根的解剖特点,能较准确的辨别神经前、后根;运用MRI技术能够做到,先辨别腰骶椎管内的脊神经节,从而辨别脊神经后根、脊神经前根;但同时要注意腰骶神经根畸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量侧后入路椎间孔镜下行腰4/5、腰5/骶1节段椎间孔成形术的相关数据,为镜下成形术及器械改良提供依据.方法:解剖经福尔马林浸泡的6具成人尸体脊柱标本,测量腰5上关节突前1/4点至腰4出口根的距离,腰5上关节突前1/4点至腰4腰5椎体后缘连线的距离,骶1上关节突前1/4点至腰5出口根的距离以及骶1上关节突前1/4...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非晶体硒平板探测器DR与CR系统的临床胸腰段脊柱照片,通过观察者评分的比较,研究图像质量和解剖结构可见度.方法 分析30对胸腰段脊柱照片图像,每对图像分别用DR和CR系统获得,并有相同的曝光指数范围.采用5点记分法进行观察者评分,评价12个解剖结构的图像质量和可见度.结果 两种系统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解剖结构(L1正位横突、T11侧位上下关节突和L1侧位棘突)的显示可见度,非晶体硒平板探测器DR系统优于CR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解剖结构的显示可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晶体硒平板探测器DR系统的胸腰段脊柱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解剖可见度等于或优于CR系统.  相似文献   

17.
腰椎后外侧融合动物模型及邻近节段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文献报道脊柱融合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均集中在生物力学、影像学方面,缺少相关的实验研究,本文通过建立腰椎后外侧融合动物模型,观察其对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建立腰椎后外侧融合动物模型,观察其对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后正中暴露兔腰4~6椎板及横突,用0.8 mm钢丝行双侧腰4~6横突间8字内固定,然后用骨水泥包绕横突及钢丝.观察术后3个月、6个月时邻近节段椎间盘的病理改变.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3个月时实验组L3-4椎间盘即有退变性改变,退变程度按Miyamoto分级为2级,至术后6个月时则退变更加明显,达3级.结论:腰椎后外侧融合会引起邻近节段椎间盘的退变加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胸段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对腰椎应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脊柱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矫治特发性脊柱侧凸。在患者施行脊柱侧凸矫形术之前对胸段及腰段脊柱进行CT平扫,提取脊椎各节段椎体(胸2-腰5)的结构信息,删除肋骨等非脊柱结构并编辑分离脊柱节段,分别对脊柱侧凸矫形的主要步骤进行模拟并计算其腰段脊柱应力的分布。结果模拟计算结果显示脊柱腰段各椎体之间小关节周围的应力相对均大于模型中其他节段,最大值应力为68.62MPa,位于腰2与腰3之间凹侧椎小关节处。结论通过应力分布分析,腰椎应力较大,在矫形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胸段脊柱侧凸矫形对腰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廖一霄 《黑龙江医学》2013,37(5):327-328
当前,随着工业化社会的不断进步,骨折发生率随之增高,尤其是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明显增多,约占脊柱骨折发生数的90%[1]。胸腰椎骨折脱位是脊柱损伤中稳定性最差的一种,因为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常常兼有前柱、中柱和后柱的破坏,治疗起来相对来说较困难。现将我们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22例临床  相似文献   

20.
胸腰段脊柱骨折减压与重建术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六一  刘仲前  王跃  张斌 《四川医学》2003,24(2):161-162
目的 正确选择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方法,获最佳脊髓神经根恢复并减少晚期并发症。方法 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56例,其中新鲜骨折53例,陈旧骨折3例,按骨折类型结合脊髓神经根致压物部位选择手术入路,其中前路手术30例,后路手术24例,前后路手术2例。手术行减压,足够骨量植骨,现代脊柱前后路器械内固定,达到减压彻底,恢复节段解剖结构和植骨融合目的。结果 56例均得到随访10-24个月,平均16个月,无1例术后瘫痪加重,按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获I级以上恢复者达91%。结论 采用不同入路术式彻底解除椎管压迫并恢复节段解剖结构才能创造脊髓神经根恢复的最佳条件。当代的脊柱前后路内固定系统为重建脊柱序列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