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血管旁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肢动脉闭塞症目前已成为患者肢体坏疽的主要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创伤是发生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常见原因。外科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是一种理想的方法。本院于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采用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初期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初步评估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angioplasty,SIA)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5年3月期间施行SIA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将其与随机抽出的施行股动脉旁路转流术的11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5例中11例(13条肢体)SIA操作成功,技术成功率为86.67%;术后踝肱指数(ankle-branchialindex,ABI)平均提高0.386,与术前ABI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11例股动脉旁路转流术后1周ABI与术前ABI的平均差值(0.466±0.046)与11例SIA操作成功的术后1周ABI与术前ABI的平均差值(0.386±0.027)进行团体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A术后6个月,治疗动脉的通畅率为81.82%。结论操作成功的SIA的近期治疗效果与旁路转流术的近期治疗效果相近。SIA用于治疗短段或长段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支架植入联合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多平面动脉闭塞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联合腔内支架植入和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多平面动脉闭塞症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1998年11月~2002年12月,14例病人(20条肢体)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同时进行髂动脉支架植入(16条肢体)和远端动脉旁路转流术(20条肢体)。结果16条肢体中14例髂动脉支架植入成功。远端动脉旁路转流术包括膝上6条,膝下14条。20条肢体术前平均踝肱指数为0.32±9.40,术后为0.77±7.30,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平均随访24(3~49)个月,髂动脉支架一期通畅率为92.8%(13/14),二期通畅率为100%(14/14);远端动脉旁路转流手术一期通畅率为85%(17/20),二期通畅率为95%(19/20)。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支架植入联合旁路转流治疗下肢多平面动脉闭塞症,技术安全,初步结果满意,长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外科治疗下肢ASO1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38例接受包括动脉旁路转流术、介入治疗、动脉内膜剥脱术、股深动脉成形术等在内的一种术式或多种术式联合的外科治疗172例(次).随访119例,随访率86.2%,平均随访18.2个月.围手术期死亡率43%.全组截肢率5.8%.腹主(髂)-股动脉旁路转流术后6个月、1年、2年的通畅率高于股-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差异有显著性(P<0.01);股-咽动脉旁路转流中应用自体大隐静脉转流病例术后6个月、1年、2年的通畅率高于应用人工血管转流病例,差异有显著性(P<0.01);原位大隐静脉旁路转流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倒置大隐静脉旁路转流低,但二者术后通畅率比较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下肢ASO病变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外科治疗方法的多样性,且往往需要将各种外科治疗方法进行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大、中动脉的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细胞、纤维基质、脂质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在动脉内膜或中层发生增生过程中复杂的病理变化。在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病变中比较常见。经典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内膜剥脱术、旁路转流术和球囊扩张支架成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腘动脉闭塞行腔内治疗和旁路转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67条肢体)股腘动脉闭塞(TASCⅡC/D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腔内治疗41例(47条肢体,腔内治疗组),旁路转流术19例(20条肢体,旁路转流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行走时间、踝肱指数(ABI)及随访1~4年的通畅率及保肢率。结果腔内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行走时间明显少于旁路转流术组(P0.01);两组术后ABI及技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的随访,腔内治疗组一期通畅率与旁路转流术组的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6%vs 50.0%,P0.05);术后18~48个月的随访,腔内治疗组二期通畅率及保肢率高于旁路转流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5%vs 50.0%,P0.05)。结论腔内治疗与旁路转流术治疗TASC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患者在短期内均能取得满意临床疗效及较好通畅率;但腔内治疗有着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具有可重复操作性,有助于提高患肢远期血管通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应用Acolysis超声消融仪治疗难治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体会方法2002年2月至2003年10月对31例难治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采取小切口暴露股动脉并切开,引入超声导管,DSA监视下消融,至血管再通。并结合其他腔内治疗和旁路转流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术后踝弘指数(AB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超声消融术与其他血管腔内成形术、旁路转流术综合治疗难治性动脉硬化闭塞症,近期疗效满意,为临床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倒置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5月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倒置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股浅动脉-胫后动脉旁路转流术9例,股浅动脉-腓动脉旁路转流术5例,股浅动脉-腘动脉远端旁路转流术4例,腘动脉-胫后动脉旁路转流术3例.结果:1例拟行股浅动脉-胫后动脉旁路转流术患者术中证实远端流出道差而终止手术,20例完成手术,成功率为95.2%.患者术后肢体远端血供均改善、静息疼消失、间隙性跛行距离延长、溃疡愈合;平均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46±0.12上升到术后1.05±0.07 (P<0.001).18例获得随访5~59(30.6±7.5)个月,治疗效果稳定.结论:自体大隐静脉倒置旁路转流术是存在远端流出道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的血运重建方法及疗效。方法1998年7月~2005年3月,收治下肢动脉闭塞症29例。男22例,女7例,年龄22~86岁。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9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al sclerosis obstruction,ASO)17例,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3例。左下肢17例,右下肢11例,双下肢1例。测定踝肱指数(ankle—branchial index,ABI)〈0.96例,〈0.523例。29例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其中ASO和DF患者均行MRA检查,提示动脉狭窄或闭塞部位:TAO股浅动脉下段3例,胭动脉5例,跖背动脉1例(双侧);ASO髂总动脉2例,髂外动脉4例,股动脉10例,胭动脉1例;DF均为股浅动脉。1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提示有合适的流出道。根据动脉狭窄或闭塞部位和程度分别对11例患者行一期深组动静脉转流术;16例动脉旁路转流术;1例曾在外院行股总动脉血管旋切成形术者,作截肢处理;1例曾在外院行血管支架植入及人造血管移植术者,行动脉旁路转流术。结果术后TAO患者坏死组织去除后2例创面Ⅰ期愈合,4例经换药后愈合,3例表浅坏死,坏死组织脱落后生长出正常组织;As0患者中14例创面Ⅰ期愈合,2例经换药愈合,1例曾在外院行血管支架植入及人造血管移植术者,术后血管闭塞,作截肢处理;DF患者中2例坏死组织去除后经换药愈合,1例术后症状加重,第2足趾进一步坏死后截肢。29例患者均获随访3个月~7年。术后疗效评价:治愈12例,明显改善10例,改善4例,无变化3例。ABI恢复正常12例,〈0.914例,〈0.53例。结论一期深组动静脉转流术和动脉旁路转流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有效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可提高血管通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后移植血管闭塞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4月于山东省立医院、菏泽市中医医院、济南市中医医院确诊为ASO且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血管是否发生闭塞分为未闭塞组(A组)与闭塞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方式、移植血管长度、移植血管直径、术前及术后踝肱压力指数等指标的差异。结果:闭塞组患者39例,未闭塞组患者73例。两组手术时长、术前ABI及术后即刻A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 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移植血管长度和移植血管直径是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后移植血管闭塞的危险因素。结论:下肢动脉转流手术方式、移植血管长度和移植血管直径是影响移植血管闭塞的危险因素,术前流出道的评估和术式的选择有利于维持移植血管的通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