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1例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既往已行脾切除加断流术后再出血者再次断流后行限制性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6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限制性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4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2例脾切除十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肾人工血管架桥术,1例行改良脾-肺固定术.16例患者均获随访,除1例手术再次复发出血外,余15例患者术后情况均稳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首选的诊断方法,脾切除+断流联合分漉术是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
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静脉海绵样变是指肝门部或肝内门静脉分支慢性部分性或完全性阻塞后 ,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 ,并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 ,为减轻门静脉高压 ,在门静脉周围形成侧支循环、再通。这是机体为保证肝脏血流灌注量和肝功能正常的一种代偿性病变。属于肝前性门脉高压症 ,约占门脉高压的 3 5 %〔1,2〕。近年来 ,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 ,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临床报道日益增多。现在通过本院的 1990~ 1999年门静脉海绵样变病 18例的治疗 ,来对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外科治疗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性 13例 ,女性 5例 ,年龄 19~ 5 8岁 ,…  相似文献   

3.
【病例】 男 ,44岁。因腹胀、乏力 3月余 ,门诊拟诊“肝硬化”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胃病史。查体 :体温 3 6℃ ,脉搏 80 /min ,呼吸 18/min ,血压 116 /74mmHg。发育正常 ,营养好 ,意识清楚 ,自动体位 ,查体合作。皮肤巩膜轻度黄染 ,未见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心肺未见异常 ;肝右肋下 4~ 5cm ,表面光滑 ,质中 ;脾大 ,左锁骨中线左肋缘交点至脾下距离约2 0cm ,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最远点的距离约 2 4cm ,脾右缘与前正中线距离约 6cm ,边缘清楚 ,质韧 ,无压痛 ;腹水征阳性 ,右侧腹壁静脉显露 ,…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引起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的相关疾病,探讨可能相关的疾病.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9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住院患者资料,着重对相关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30个入组患者,其中恶性肿瘤12例,9例为肝癌;消化非恶性疾病9例,7例为肝硬化;血液系统疾病和肾脏疾病各2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4例无明确相关疾病中1例有糖尿病,1例有高脂血症.7例消化道出血中胃镜均发现有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论:本组患者中引起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主要疾病是消化系统疾病,以肝脏疾病最为多见,因肝脏疾病引起者上消化道出血并发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危险较高.上腹部消化系统肿瘤引起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其他肿瘤.老年患者中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可能是单独引起门静脉海绵样变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鲁稳柱  李宁 《华西医学》2011,(5):749-750
目的 讨论发生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可能机制.方法 对1例疑似门静脉海绵样变伴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经MRI上腹部轴位增强扫描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行"胆总管空肠Roux-er-Y吻合术".结果 术中证实病变系门静脉海绵样变,胆总管下端完全不通畅.结论 门静脉海绵样变病因复杂,但极少引起梗阻性黄疸.患者黄疸的原因可能由海绵...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3岁,因“反复右上腹不适在外院诊断为肝硬化,近来自觉症状加重”来我科检查。超声所见:肝脏形态失常.缩小,包膜增厚呈锯齿状.肝肋缘角变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不均匀: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正常解剖结构消失,呈蜂窝状及弯曲管状结构改变(图1).彩色血流显像:其内见彩色混杂  相似文献   

7.
螺旋CT评价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及其侧支循环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不同CT分型及门静脉病变范围的侧支循环特征。方法收集门静脉海绵样变性8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标准化上腹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其中40例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分别行VR、MIP和MPR重组。Ⅰ型:门静脉原因不明的管腔狭窄或消失;Ⅱ型:门静脉管腔正常或增粗,内可见栓子形成;Ⅲ型:门静脉走行区病变推挤侵犯门静脉,门静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观察CTPV侧支血管的CT表现,对比分析不同CT分型的年龄及门静脉不同病变范围侧支血管的特点。结果Ⅰ型与Ⅱ型和Ⅲ型的年龄间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肝内门静脉病变比较,肝内外门静脉病变的胰十二指肠后上静脉的显示率高(P〈0.05)。CTPV中的胆支、胃支是参与门-门短路和门体分流的最常见的侧支血管,显示率分别为100%、81.9%。73.5%胆支、8.4%胃支、18.1%胆支和胃支共同参与门-门短路的侧支循环。结论不同CT分型的CTPV,Ⅰ型患者年龄小于Ⅱ型和Ⅲ型。门静脉病变范围广的CTPV中,胰十二指肠后上静脉的显示率高。胆支是构成CTPV门-门短路的主要侧支血管,部分胃支也形成侧支参与门-门短路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8.
正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ation of portal vein,CTPV)是由于肝门部或肝内的门静脉系统血管由于先天性或继发性的病变,导致门静脉全部或部分阻塞,从而在肝门区代偿性的形成大量侧枝血管丛,这些侧枝血管呈海绵样改变。临床以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甚或破裂出血和脾大并脾功能亢进为主要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87例经彩色多普勒或CT检查明确诊断为CTPV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临床特点、受累血管、治疗方法、风湿免疫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例CTPV患者的中位年龄42岁;男性居多(62.1%);中位病程为4个月(四分位数间距:0.6~24个月);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55.2%),呕血、黑便也较常见(34.5%);疾病解剖分型以Ⅰ型(44.8%)和Ⅱ型(46.0%)为主;病因以肿瘤性病因(肿瘤性病因组,44.8%)居多,其余病因包括脾切除术后、先天性解剖异常及血液疾病等,尚有32例患者病因不明(病因不明组,36.8%);86.2%的患者经CT检查明确诊断;71.3%的患者接受对症治疗。与肿瘤性病因组患者相比,病因不明组患者较年轻(37.1岁比49.9岁,P=0.014),病程较长(6个月比1个月,P=0.042),女性所占的比例较高(56.3%比23.1%,P=0.009);病因不明组的解剖分型以Ⅰ型为主(62.5%),肿瘤性病因组则以Ⅱ型为主(59.0%),P=0.01;与病因不明组相比,肿瘤性病因组通过CT明确诊断者所占比例较高(97.4%比78.1%,P=0.006),采用对症治疗的患者比例较高(92.3%比59.4%,P=0.004)。病因不明组中的15例进行风湿免疫学检查的患者中,12例出现部分免疫指标的异常,但都未能明确诊断为风湿免疫疾病。结论:CTPV以中年男性患者居多,主要通过CT明确诊断,以累及血管以门静脉主干及分支为主。肿瘤性病因为常见病因,患者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有超过1/3的CTPV患者病因不明确,这类患者比肿瘤性病因的CTPV患者年龄轻、病程长、女性所占的比例高、门静脉受累范围少,且大部分患者有免疫学指标的异常。  相似文献   

10.
门静脉海绵样变(portal vein cavernous transformation,PVCT)是由于门静脉主干及其肝内门静脉分支完全或部分阻塞后引起门静脉高压症,肝门区及其周围侧支循环形成并扩张迂曲呈静脉血管瘤样改变是其特征性的病理改变。属于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临床少见。目前治疗该病的方法较多,但疗效均不理想。我院2006年7月-2007年1月收治3例小儿PVCF,采用亲体肝移植加脾切除和门奇断流术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门静脉海绵样变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MRI表现,评价MRI诊断CTPV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的CTPV患者的MRI平扫、动态增强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MRA)表现.结果CTPV的MRI平扫,所有病例门静脉主干或分支闭塞,周围可见由侧支静脉形成的团块状、网状异常软组织信号影;动态增强MRI,动脉期17例出现肝实质灌注异常,门静脉期全部病例见异常侧支静脉强化;DCE-MRA能直观显示上述改变.结论MRI平扫、动态增强及DCE-MRA检查对CTPV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门静脉闭塞及其周围海绵样侧支静脉扩张为其特征性征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等问题。方法:总结我院7例经手术治疗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呕血伴排柏油样便为主要临床表现,脾脏增大为体检特征。本组均经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或明确诊断,4例术前行血管造影。胃底及下段食管血管断流、脾切除为共有手术方式,5例行不同形式的分流手术。结论:部分患儿可能为先天性因素所致。本症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治疗同一般门静脉高压症,预后与肝脏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儿门静脉左支分流手术(Rex手术)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月在我院因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行Rex手术的患儿10例,手术前、后二维超声分别测量肝脏、脾脏各个径线值并计算其大小变化,测量手术前后门静脉左支、术后桥血管及吻合口内径,多普勒超声评价门静脉左支、桥血管及吻合口的血流通畅情况。结果10例患儿Rex术后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病变区域血流信号显著减少;术前肝右叶斜径、肝左叶上下径、脾脏面积分别为98.5±3.5 mm、53.3±2.7 mm、42.9±5.9 cm2,其中,术后1周的肝右叶斜径(109.3±1.9 mm)以及术后1年的肝右叶斜径(108.7±1.0 mm)、左叶上下径(64.0±2.5 mm)、脾脏面积(28.5±3.6 cm2)较术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门静脉左支、门静脉左支吻合口超声显示清晰,显示率为100%,肠系膜上静脉吻合口显示率为70%。术前门静脉左支内径为2.58±0.34 mm,术后门静脉左支内径为5.33±0.61 mm(术后6月)、6.90±0.95 mm(术后1年),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3月、6月、1年的相关血管内径如下:桥血管:5.96±0.80、6.90±0.68、7.41±0.56 mm;门静脉左支吻合口:2.77±0.37、2.71±0.36、3.53±0.32 mm;肠系膜上静脉吻合口:3.26±0.16、3.40±0.17、3.63±0.11 mm。结论超声可无创、定量评估Rex手术前后肝脏和脾脏大小、门静脉左支,术后桥血管、吻合口内径,评估术后门静脉左支、桥血管及吻合口的血流状态,为手术效果的评估提供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1病例资料患者,男,15岁,因反复黑便、呕血8年,再发3 h入院。入院前8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呕血,曾在四川华西医院住院,彩超:门静脉畸形,门静脉海绵样变,胃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考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诊断"肝前性门脉高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行脾切  相似文献   

15.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门静脉海绵样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门静脉海绵样变的诊断价值黄福光①黄品同门静脉海绵样变是指门静脉主干和(或)分支完全或部份阻塞后,在其周围形成的大量侧支静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它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它的病因诊断亦有很高的价值。现将我院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血管重建对门脉海绵样变的解剖关系及侧支血管的形成情况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2004年8月-2005年5月期间收集的18例门脉海绵样变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门脉闭塞后,引起相应血管的纡曲扩张及侧支血管的形成,其中有门脉周围形成门门侧支循环,胆囊壁静脉的曲张,胃网膜静脉的增粗纡曲,胆管壁静脉的纡曲扩张,腹膜后椎体旁侧支血管的开放,脾肾静脉短路的开放,胃底食管静脉的曲张。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重建在诊断门脉海绵样变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PVCT)引起的门静脉高压并发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改良脾、肺固定术对13例PVCT引起的门静脉高压并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1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个月-5年,随访期间无食管静脉复发出血,手术无近期死亡,效果满意。结论 改良脾、肺固定术是治疗PVCT引起门静脉高压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艳  郎荣蓉 《当代护士》2016,(1):140-141
正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是一种较罕见的小儿门静脉系统疾病,主要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所致门静脉主干或分支完全或部分阻塞,从而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机体为减轻门静脉高压在肝门区形成大量侧支循环血管丛,从而引起门静脉高压[1]。形成门静脉高压后,主要表现为门静脉高压症和继发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或)伴有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可反复呕血和柏油便,伴有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6岁,以右上腹不适10天为主诉来院.B超可见:肝实质回声正常,肝门部正常结构消失,肝内门静脉左右干,肝门处胆囊周围明显的蜂窝状结构及多条弯曲管状结构.  相似文献   

20.
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影像学诊断:附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静脉海绵样变(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 CTPV)是指肝门部或肝内门静脉分支部分或完全闭塞后,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侧支循环形成引起的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1],临床较少见.成人发病易误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本文报道7例经影像学诊断证实的原发性CTPV,并对其发病机制、检查方法、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