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对绝经后妇女的研究,认为在接受长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效剂(GnRHa)治疗的年轻妇女给予0.625mg的结合型雌激素(CE)即足以预防低雌激素对骨骼、心血管和泌尿生殖系统的副作用,为此作者用0.625mg或者1.25mgCE替代治疗评估长期GnRHa治疗对骨骼系统的影响。 25名需要用非避孕性卵巢抑制剂的病认予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结合雌激素对绝经后妇女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66例绝经后妇女分为三组,其中A组每日服用CEE 0.625 mg+ 安宫黄体酮(MPA)2 mg+ 钙尔奇 D 600 mg,B纽每日服用CEE 0.3 mg+MPA 2mg+钙尔奇D 600 mg,C组为对照组,每日单用钙尔奇D 600 mg,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Kupgermn评分的变化。结果 A组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对照组,B组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和血浆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用雌激素后,与自身对照,全血高切粘度和红细胞变形能力均明显改善,两组更年期症状均明显改善,A组阴道出血率54.5%,明显高于B组。结论 结合雌激素加孕激素可以改善绝经后妇女血液流变学指标,每日结合雌激素0.3 mg加安宫黄体酮2 mg与CEE 0.625 mg加MPA 2 mg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3.
复方米非司酮对人早孕蜕膜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8,他引:25  
观察服用复方米非司酮片 (米非司酮 + AF-5 3)后早孕妇女蜕膜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变化。 6 0名孕 6~ 7周的妇女被随机分为 6组 ,A组 :对照组 ;B组 :米非司酮 40 mg/次 ;C组 :米非司酮 75 mg/次 ;D组 :复方米非司酮 1片 (米非司酮 2 0 mg+ AF-5 35 mg) ;E组 :复方米非司酮 1片 (米非司酮 30 mg+ AF-5 35 mg) ;F组 :复方米非司酮 1片 (米非司酮40 mg+ AF-5 35 mg)。以上各服药组 ,均为上述剂量每日 1次 ,连服 2日。服药 48h后手术终止妊娠 ,取蜕膜组织 ,放射性配体结合试验测定其胞浆、胞核雌、孕激素受体浓度。结果显示 :复方米非司酮各配伍组均显著降低孕激素受体 (PR) ,升高雌激素受体 (ER) ,改变 ER/PR,促进流产发生。 E组使胞浆雌激素受体 (Ec R)显著高于其它各用药组 ,可能有利于流产后雌激素尽快作用于 ER,促进内膜恢复。结论提示复方米非司酮中米非司酮与AF-5 3配伍具有协同作用 ,改变了雌孕激素受体比例 ,促进流产的发生 ,E组有利于子宫内膜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比较长期采用经皮肤与口服雌激素对血清脂蛋白影响的首篇报道。 受试者为35名健康的绝经前妇女,均因良性病变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术后立即随机分为两组,A组(n=18):口服联结雌激素0.625mg/日;B组(n=17):采用雌激素贴剂0.05mg/日。由于医疗道德问题,未设安慰剂组。实验过程中病人未采用孕激素治疗,未使用影响脂代谢的药物,皆禁吸烟。术前间隔2周两次空腹取血,测定血脂基值,术后3、6、9及12月分别留血复查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绝经后妇女长期行激素替代疗法(HRT)对凝血的影响,21例近期接受HRT3~54个月的有完整子宫的绝经后华裔妇女进入本研究。9例妇女服用结合雌激素(倍美力)0.625mg+醋酸炔诺酮(NET)1.25mg的激素替代疗法治疗了平均22.8(3~54)月:另12例妇女使用结合雌激素0.625mg+18-甲基炔诺酮(Nor)0.15mg治疗18.2(7~48)月。两组平均年龄(范围)分别为52.0(45~59)岁和48.7(44~56)岁。21例平均50.18(44~57)岁身体健康、不吸烟、血压和凝血功能正常的妇女做为对照组。在8:30~11:00间收集隔夜空腹静脉血,对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RD4抑制剂JQ1与醋酸甲羟孕酮(MPA)单独或联合作用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JQ1与MPA单独或联合作用于孕激素敏感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和孕激素不敏感的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凋亡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 3、PARP、cleaved PARP及mTOR/Akt通路等相关蛋白的表达。利用siRNA沉默BRD4后,MTT法检测BRD4 siRNA与MPA联用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在孕激素敏感的Ishikawa细胞中,与对照组比较,JQ1组、MPA组、JQ1+MPA组的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P均<0.05),其中JQ1+MPA组的细胞增殖率最低,析因分析提示JQ1与MPA有交互作用(P<0.05);JQ1组、MPA组、JQ1+MPA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均<0.05),凋亡相关蛋白变化明显,其中JQ1+MPA组的细胞凋亡率增加最为显著(P<0.05),凋亡相关蛋白变化最大。利用siRNA沉默BRD4后观察联合MPA的作用显示,与对照组比较,BRD4 siRNA组、MPA组、BRD4 siRNA+MPA组的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P均<0.05),其中BRD4 siRNA+MPA组的细胞增殖率最低。结论:BRD4抑制剂JQ1联合MPA对孕激素敏感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有较好的增殖抑制及凋亡作用,其可能机制与抑制mTOR/AKT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孕激素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裸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建立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及孕激素不敏感ishikawa/GLOI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每组各随机分成4个亚组,每亚组各5只小鼠:对照组(生理盐水)、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200mg/kg灌胃给药,0.1ml/只)、孕激素(MPA)组[甲羟孕酮(MPA)100mg/kg腹腔注射,0.1ml/只]、二甲双胍+MPA组(同时给予上述剂量二甲双胍灌胃和MPA腹腔注射)。治疗期间定期测量肿瘤大小及裸鼠质量。实验结束时取出移植瘤,测量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药物对肿瘤生长的抑制率。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GLOI、CyclinD1、mTOR、p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接种ishikawa细胞株的裸鼠中,二甲双胍组、MPA组、二甲双胍+MPA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6.63%、55.92%和75.3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ishikawa/GLOI细胞株的裸鼠中,二甲双胍+MPA组的抑瘤率为41.7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甲双胍组、MPA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2.58%和2.79%,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接种ishikawa/GLOI细胞的MPA组中GLOI、mTOR、pmTOR、CyclinD1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余各实验组中GLOI、mTOR、pmTOR、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逆转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的孕激素耐药性,其逆转机制可能与下调GLOI、mTOR、pmTOR、CyclinD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小剂量雌激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翁时秋 《生殖与避孕》2007,27(12):794-797,F0003
目的:探讨减半剂量雌激素联合孕激素和钙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方法:138例绝经2年以上因骨痛就诊的妇女。①测定用药前血性激素,血、尿骨代谢生化,并与20例未绝经的正常妇女相比较;②绝经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6例),A组给予倍美力0.625mg+安宫黄体酮2mg+钙尔奇D1g/d,B组给予倍美力0.3mg+安宫黄体酮2mg+钙尔奇D1g/d,C组给予安慰剂+钙尔奇D1g/d,均连续用药2年。在用药前、用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分别测定血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BAP)、I型羧基末端终肽(CICP)、比林二酚(Pyd)、尿钙(Ca)、肌酐(Cr)、IL-6;行双光子(DEXA)测定骨密度(BMD),并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及钼靶摄片了解乳房情况。结果:①与未绝经组比,绝经后血清E2、BGP、BMD值下降(P<0.05),血FSH、LH,尿Pyd/Cr、Ca/Cr比值增高(P<0.05)。②3组对象用药后3个月,骨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A组和B组用药后1年骨密度有明显提高,而C组在1年后骨密度呈下降趋势。3组对象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子宫内膜的异常增厚。用药6个月时骨代谢生化指标及血清IL-6水平就有显著下降。结论:绝经后妇女中,小剂量雌、孕激素加钙剂能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经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87例患者随机给予丹那唑200mg,日三次,甲孕酮(MPA)100mg/日或安慰剂治疗6个月,以期研究丹那唑和MPA的激素及生化效应。在治疗期间,丹那唑组及MPA组患者均出现闭经,安慰剂组患者月经规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体外模拟早孕微环境(雌激素、孕激素)条件下瘦素(leptin)对妊娠早期绒毛滋养细胞MMP-2/TIMP-2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调控机制及意义.方法:选取正常妊娠妇女人工流产绒毛组织(6~9周),按常规方法分离滋养细胞,分为雌激素加孕激素(E+P组)、瘦素组(leptin组)、雌激素加孕激素加瘦素组(E+P+leptin组)、空白对照组(N组).置37℃、5%CO2培养24小时,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流式细胞仪检测瘦素受体(leptin R)表达;ELISA检测上清中可溶性瘦素受体(sleptin-R)表达,RT.PCR检测MMP-2、TIMP-2 mRNA;酶谱检测上清中MMP-2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E+P组滋养细胞leptin R表达显著上调(P<0.05),上清中未检测到sleptin-R;E+P组、leptin组和E+P+leptin组MMP.2均显著上调,TIMP-2的表达下调(P<0.05).E+P+leptin组的调节效应强于E+P组和leptin组(P<0.05).结论:leptin-leptin R途径参与滋养细胞MMP-2的上调,并增强雌、孕激素联合对MMP-2的上调作用.该调节途径可能通过调控MMP-2/TIMP-2的平衡来调节滋养细胞侵袭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氧、雌激素(E2)、孕激素(P)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VEGF表达的调节。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10例,传代至第3代,分为6组:常氧组(对照组),常氧+E2组,常氧+P组,缺氧组,缺氧+E2组,缺氧+P组。常氧组氧分压控制在19~21kPa,缺氧组8~11kPa;雌激素(苯甲酸雌二醇)终浓度为5×10-8mol/L,孕激素(黄体酮)终浓度为5×10-7 mol/L。培养24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VEGF mRNA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VEGF蛋白水平。结果:各组VEGF mRNA表达量及蛋白水平分别为:常氧+E2组(1.68,134.68±23.62pg/ml),常氧+P组(1.58,125.05±15.48 pg/ml),缺氧组(1.41,112.88±15.50pg/ml),缺氧+E2组(1.53,122.86±24.79pg/ml),缺氧+P组(1.65,132.65±23.50pg/ml),与常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雌激素、孕激素及缺氧共同调节子宫内膜VEGF基因及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孕激素治疗年轻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自愿接受宫腔镜联合孕激素治疗的年轻早期子宫内膜癌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且随访资料完整。所有患者行宫腔镜下刮宫或宫腔镜下病灶切除+刮宫,其中7例联合口服醋酸甲羟孕酮(250 mg/d,MPA组),9例联合醋酸甲地孕酮(160 mg/d,MA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缓解、复发及生育等情况。结果:随访中位时间为54个月(17~90个月),其中12例(75.0%)完全缓解,3例(18.8%)部分缓解,1例(6.2%)无反应,MPA组和MA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1.4%(5/7)和77.8%(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中有3例在完全缓解后复发(MPA组1例,MA组2例),复发平均时间为42个月。16例患者中有8例(50.0%)完成了妊娠(其中1例2次妊娠),有6次(66.6%)妊娠顺利生产,3次(33.3%)流产。结论:宫腔镜联合孕激素治疗对于年轻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守治疗是有效的,其中MPA和MA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均存在着一定的复发风险,所以应对其进行严格的筛选和严密的随访。  相似文献   

13.
围绝经期雌激素补充口服及阴道用药72例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给予结合型雌激素(CE)对围绝经期妇女血清E2、子宫内膜厚度和阴道细胞学及更年期症状的影响。方法 72例围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口服给药组37例,阴道给药组35例,分别口服及阴道给予倍美力片剂0.625mg及倍美力霜2g ,比较两组用药前后血清E2、子宫内膜厚度和阴道细胞学评分(V分)的变化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用药后口服给药组血清E2较用药前增加(P<0.05),内膜厚度用药前后有显著改变(P<0.01),而V分改变不显著;阴道给药组血清E2及内膜厚度无显著改变,而V分较用药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全身症状以口服补充雌激素为佳,局部症状以阴道给药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研究17α-羟基孕酮己酸酯(17α-hydroxyprogesterone caproate,17P)和醋酸甲羟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MPA)对早产小鼠子宫肌层及胎盘组织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孕激素预防感染性早产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清洁级雌性CD-1小鼠30只,于妊娠第15天,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s,LPS)组、17P 1 mg+LPS组、17P 2 mg+LPS组、MPA 1 mg+ LPS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 LPS组,每组5只.治疗组均于皮下注射相应剂量的孕激素1h后腹腔注射LPS,6h后取小鼠子宫肌层及胎盘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宫肌层及胎盘组织COX-2和TNF-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采用ANOVA进行统计学分析,两两比较用LSD法.结果 1.各组小鼠子宫肌层及胎盘组织中COX-2 mRNA和TNF-α 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比较:(1)各给药组孕鼠子宫肌层及胎盘组织COX-2mRNA和TNF-α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17P 1 mg+LPS组、17P 2 mg+LPS组和MPA 1 mg+LPS组小鼠子宫肌层COX-2 mRNA表达分别为11.410±3.931、8.352±3.209和11.920±2.905,均显著低于LPS组(20.540±4.147)和DMSO组+LPS组(18.620±4.156) (P<0.05),而TNF-α mRNA也低于LPS组和DMSO组+LP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7P 1 mg+LPS组、17P 2 mg+LPS组、MPA 1 mg+LPS组胎盘组织COX-2 mRNA表达分别为10.864±3.777、7.084±1.667和11.830±3.652,均显著低于LPS组(18.920±4.106)和DMSO组+LPS组(23.820±7.554) (P<0.05).(4)17P 1 mg+LPS组、17P 2 mg+LPS组、MPA1 mg+ LPS组胎盘组织TNF-α mRNA表达分别为14.340±1.618、11.488±2.910和13.040±2.982,均显著低于LPS组(24.240±7.059)和DMSO组+LPS组(23.040±5.896)(P<0.05).2.各组小鼠胎盘组织COX-2和TNF-α蛋白表达的比较:(1)各给药组胎盘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和TNF-α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17P 1 mg+LPS组、17P 2 mg+LPS组和MPA1 mg+ LPS组COX-2蛋白的表达分别为14360.92±1766.01、13340.18±965.35、12870.81±1521.97,明显低于LPS组(16426.64±1823.87)和DMSO组+LPS组(16761.23±2388.17)(P<0.05);但3个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17P 1 mg+LPS组、17P 2 mg+LPS组、MPA 1 mg+ LPS组TNF-α蛋白的表达分别为22 750.96±4656.68、22 766.24±3500.34和20 770.01±3318.48,显著低于LPS组(26204.49±5090.34)和DMSO组+LPS组(27 346.18±3269.30)(P<0.05),而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7P和MPA对感染性早产小鼠子宫和胎盘组织COX-2及胎盘中TNF-α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可能是其预防早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3.1为了用新的口服持续的雌激素加上间歇孕激素替代治疗 (HRT)与持续复合 HRT方案比较对绝经期妇女的影响和耐受性而行此研究。研究分别在比利时、芬兰、瑞典、荷兰等 42个中心进行。受试者为健康妇女 ,年龄在 40~ 6 5岁 ,绝经时间长于 12个月。受试者被随机分配 ,接受三种治疗方案之一 :持续雌激素 17β-雌二醇 (E2 )每天 1次 ,每次 1mg(1片 )服 3天 ,继后 E2 1mg/间歇孕激素肟炔诺酯 (NGM) 90μg每天 1次 ,连续 3天 (n=2 2 1) ;或 E2 2 mg/醋炔诺酮 (NETA) 1mg每日 1片作为参考方案 (n=2 17) ;或 E22 mg每日 1次 ,连续 3天后予 E…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孕激素对去势雌性大鼠血脂及血管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0只6月龄SD雌性大鼠分为5组:假手术组(A)、卵巢切除组(B)、卵巢切除加补佳乐(Progynova)2mg加甲羟孕酮(MPA)2mg组(C)、卵巢切除加MPA10mg组(D)、卵巢切除加MPA20mg组(E)。手术7天后开始喂药,用药后3个月处死。测定各组大鼠血脂及血管病理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总胆固醇(TC):卵巢切除后各组TC降低,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E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脂(TG):A组与C组无差异,B组、D组、E组TG降低,与A组、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卵巢切除后各组HDL-C降低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E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D组与E组无差异,D组、E组LDL-C降低,与A组、B组、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LDL-C降低,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蛋白(a)[Lp(a)]:A组、B组、C组、D组、E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载脂蛋白-A(apo-A)及载脂蛋白-B(apo-B)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去势后MPA及雌激素替代治疗(ERT)对血脂影响与激素类型、激素剂量有关,但对血管病理形态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不同激素影响在脂代谢中的利弊进行了研究。单纯口服雌激素有利于脂蛋白代谢,但外源性雌激素可刺激宫内膜增生过长或导致宫内膜癌。加用孕激素可保护宫内膜,减少上述发生率,故雌孕激素联合治疗更有利。在月经周期的最后10人加用孕激素,可以减少撤退性出血和保持骨质的致密,比单一的雌激素治疗优越。研究对象为1983年哥本哈根城45~54岁270名妇女,均进行临床病史询问、妇科检查、细胞学试验、乳房扪诊,测血压和血标本检验。任选21名应用联合疗法:口服雌二醇2mg和醋酸炔诺酮1mg(?)28天为一周期;23名为安慰剂对照组。每3个月检查一次共5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结合型雌激素(CEE)及醋酸甲羟孕酮(MPA)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巩固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腹腔镜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成3组:单药组(33例):于术后皮下注射曲普瑞林3.75 mg,每28 d 1次,连用6个周期;反加组(32例)于术后皮下注射曲普瑞林3.75 mg,每28 d 1次,连用6个周期,自用药第4个周期起开始反加疗法,即加用结合型雌激素0.625 mg/d,醋酸甲羟孕酮5 mg/d,连用3个周期;对照组(31例):术后拒用药物治疗(因价格昂贵)。结果:单药组、反加组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0.9%和93.8%,均高于对照组(48.4%,P<0.01);单药组、反加组累计复发率分别为3.0%和6.2%,均低于对照组的(33.3%,P<0.01);治疗后单药组与反加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单药组患者的E2水平明显低于反加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nRHa联合结合型雌激素及醋酸甲羟孕酮反加疗法对控制低雌激素症状安全有效。反加疗法能减少GnRHa的不良反应且不影响其疗效。  相似文献   

19.
芬兰5个研究中心应用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 素增效剂(GnRH-a)(goserelin 3.6mg/28天)分别与低雌孕激素制剂NET(含17β-E_22mg及炔诺酮1mg)和安慰剂联合,对88例症状严重并经腹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双肓治疗研究,治疗期限为6个月。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腔症状评分变化,腹腔镜AFS评分变化,血FSH、LH、E_2水平及药物所致低雌激素症状等进行比较,以评价GnRH-a与雌孕激素联合应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扎司琼、氟哌利多、地塞米松不同时机联合应用预防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选取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术的320例女性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80).A组(空白对照组):诱导前10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B组(阿扎司琼组):诱导前10min静脉注射阿扎司琼10mg;C组:诱导前10min静脉注射阿扎司琼10mg+氟哌利多1.25mg+地塞米松10mg;D组:诱导前10min静脉注射阿扎司琼10mg+地塞米松10mg,手术结束前30min静注氟哌利多1.25mg.观察4组患者术后48h内的PONV发生率.结果:4组患者的PONV发生率差异显著(P<0.01),其中A组发生率最高,其他依次为B组、C组、D组.结论:诱导前10min应用阿扎司琼10mg+地塞米松10mg,手术结束前30min应用氟哌利多1.25mg,能显著降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后PONV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