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玉霞  范旻 《当代医学》2016,(20):162-164
目的:比较体验式营养教育和传统营养宣教对改善孕妇营养知识、营养态度、饮食行为的效果,探讨对孕妇营养教育的最佳模式。方法将256例孕妇随机分为体验式营养教育组(129例)和传统营养宣教组(127例)。接受两种不同教育模式后,对孕妇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结果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营养知识的知晓率与态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膳食行为改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开展体验式营养教育对改善孕妇饮食行为效果优于传统营养宣教、这种营养教育模式是值得大力推广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营养健康教育组与对照组KAP的比较,了解营养健康教育对大众营养KAP的作用,为推动大众营养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用自行设计编制的调查表,就营养知识、态度、膳食行为等调查内容,在对研究对象进行教育前后开展调查,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不同人群接受营养健康教育后,均提高了营养知识水平,树立了正确的营养态度和理念,逐渐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膳食行为习惯.提示营养健康教育在提高人们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变对营养的态度及其膳食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迎薇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8):237-237
目的:探索不同营养干预方式对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以便为纠正学生不良饮食习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将临湘市3所小学,1482人,以学校为单位随机分为学生干预组,家长干预组,学生、家长综合干预组,采用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材料,出营养知识宣传板报,举办家长营养知识学习班等方法进行干预,分析不同干预方式对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结果:经过三种方式的营养干预后,虽然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及膳食行为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以综合干预效果最好,其次是学生干预。结论:家长的营养知识和态度对子女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有明显影响,学生家长综合干预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人群开展膳食营养教育的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面向我市人群展开膳食营养教育,并与开展膳食营养教育前不同人群的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展开对比。结果实施膳食营养教育之后,小学生、中学生、成年人及老年人膳食指南知识知晓率、每天吃早餐比例、每日锻炼时间高于1 h比例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面向大众实施膳食营养教育,有利于不同人群膳食营养知识的提高及健康行为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赵伟英 《中国民康医学》2011,(19):2471-2473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营养健康教育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营养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运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营养知识的讲座,推广合理的营养观点和膳食模式。3个月时间比较两组营养知识认知水平及不良膳食行为的改变情况。结果:干预组营养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及不良膳食行为改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营养健康教育,是患者改变不良生活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刘红艳 《中外医疗》2010,29(16):140-140
目的开展中小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改变错误饮食习惯,达到促进生长发育的目的。方法发放营养与健康相关知识调查问卷,每月组织一次营养健康知识讲座。结果经过2个学期的营养健康教育,学生和家长对营养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比健康教育前明显提高。结论学生接受营养教育后,营养知识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问卷知识分、早餐食物量、不吃零食的比例、膳食结构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护理专业学生的营养知-信-行(KAP)现状,探讨营养教育对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营养教育前首先对两组进行KAP调查,然后对教育组进行营养教育,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之后再次对两组进行KAP调查。结果:营养教育前,两组的KAP得分差异无显著性;营养教育后,教育组学生KAP得分均有明显提高,而对照组KAP得分无明显改变;营养教育后,教育组KAP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营养教育是提高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其营养态度,改变其不良的饮食行为和习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针对延边地区学龄儿童实施膳食营养讲堂,分析干预对学龄儿童营养知识、与膳食行为的影响.方法 以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定延边地区两个县的各1所小学4年级的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发放营养教材,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为期1个月的膳食营养讲堂干预,干预前、后使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并收集资料.结果 干预组的营养知识(t=4.37,P<0.05)和膳食行为(t=2.27,P<0.05)在实施膳食营养干预后比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膳食营养干预后,干预组每日摄入奶制品的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x2=7.07,P<0.05).结论 膳食营养讲堂干预有效提高了学龄儿童的营养知识和膳食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市中学生当前营养知识、行为的基本情况,为探索有效的合理营养健康教育模式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采用统一问卷,对调查干预对象进行询问调查;调查分2次进行,第1次调查为合理膳食指导前的调查,第2次为合理膳食宣传指导后的调查。结果干预前后学生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知晓人数由66人(55.93%)上升为89人(75.42%);干预前后学生总的有关合理膳食知识知晓率由12.37%上升为76.27%,干预前后学生总的合理膳食和健康行为率由32.4%上升为95.8%。结论在学校开展营养(合理膳食)健康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改善学生营养与促进健康的手段,能明显提高学生营养知晓率,使其养成良好的营养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0.
农村学生及家长膳食营养KPA调查及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良好的膳食习惯的形成与家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家长缺乏膳食营养知识,将会直接导致自己及学生的膳食行为偏差.农村学生及家长由于受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能掌握正确的膳食营养知识,极易形成不良膳食习惯.为促进招远市农村学生及家长正确膳食行为的形成,对其进行了膳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PA)调查并实施了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营养教育前后对学生营养态度及饮食相关行为的影响。方法:营养教育前首先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营养态度及饮食相关行为调查,然后对干预组进行营养教育,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三月之后再次对两组进行调查。结果:营养教育前,两组的营养态度及饮食相关行为得分差异无显著性;营养教育后,干预组学生得分显著提高,而对照组得分无明显改变;营养教育后,干预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营养教育是改善营养态度及饮食相关行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的现况及饮食行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调查了唐山市 1 2 36名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结果 大多数学生有较好的营养态度 ,但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 ,同时在学生中存在着较多不良饮食行为。结论 为改善学生的饮食行为 ,应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13.
某技术学院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技术学院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为进行有效营养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now/edge—attitude—behavior,K—A—B)问卷调查方法,对随机抽取的62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为52.6+13.5,及格率为32.5%。学生对不同营养知识的知晓率不同,性别间存在一定差异;学生整体营养态度较好,女生营养态度正确率明显要高于男生,但饮食行为存在着明显问题。结论:学生对营养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饮食行为不合理,但有较好的健康饮食意识,应加强对学生营养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纠正不良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帮助和督促孕妇建立良好的孕期膳食结构和膳食行为,有效地促进母儿健康。方法:采用随机化方法,对个体化孕期营养健康教育的孕妇和小班化群体孕期营养健康教育的孕妇,进行孕期营养认知与膳食行为的调查,并于妊娠末期(孕36W末)进行营养和妊娠情况的评定。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健康教育8周末的孕期营养认知与膳食行为问卷调查得分分别为68.2±3.4、73.0±2.9(P〈0.001),有显著差异;而妊娠36周末的孕妇营养和妊娠情况评定结果中,观察组因营养问题引起的各种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等情况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体化营养健康教育比群体化营养健康教育更能改善孕期营养的认知及膳食行为习惯,并明显减少各种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以及胎儿过大和胎儿宫内发育不良的发生,有效地促进了母儿健康。  相似文献   

15.
陈永春  陈小梅  许桢  韩萍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4):1607-1610
目的探讨膳食实物宣教对住院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2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糖尿病营养宣教,试验组在传统宣教的基础上结合膳食实物宣教法,观察并分析两组在宣教前后的膳食摄入和营养素摄入情况。结果对照组干预后热量、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较干预前降低(t值分别为9.31,6.72,P<0.05);膳食纤维、钙、维生素C摄入量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12.37,7.37,4.98,P<0.05);蛋类、蔬菜、禽肉类摄入量适宜,豆类、乳类、鱼虾类的摄入量低于建议摄入量,谷类、畜肉类、油脂类的摄入量明显高于建议摄入量;试验组干预后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胆固醇、食盐的摄入量均有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19.53,23.95,12.30,20.48,37.55,52.49,P<0.01);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膳食纤维、钙、铁的摄入量有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31.432,3.087,2.732,21.536,17.733,22.398,P<0.05);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热量、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钙、铁、维生素B2、维生素C、胆固醇、食盐摄入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31,8.97,11.37,7.71,26.61,4.38,3.69,38.62,29.74,39.41,P<0.05)。试验组谷类、蔬菜、蛋类、禽肉类、豆类、乳类、油脂类的摄入量适宜,鱼虾类的摄入量低于建议摄入量,畜肉类较建议摄入量高。结论在传统宣教方法基础上结合膳食实物宣教,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潮州市农村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与体质指数(BMI)现状,为提高其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5年5月随机抽取潮州市3所农村小学的983名学生,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测定学生身高、体重,计算BMI指数,根据BMI判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同时采用自编营养与健康调查表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 11.6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983名学生中,低体重、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5.56%、4.88%和1.63%,男生和女生低体重、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低体重检出率在六年级时最高,女生则出现在五年级;男生超重检出率以三年级为最高,为6.72%,而女生则出现在四年级,占4.42%;肥胖检出率在潮州市农村小学生中相对较低。农村小学生的营养与健康知识水平较低,并且与文化程度有关;营养态度积极乐观;不良的饮食习惯、三餐比例不合理、营养摄入不均衡等行为广泛存在于小学生中。 结论 潮州市农村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同时并存,营养知识欠缺,有必要加强对农村小学生的营养教育和干预,提高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善其营养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留守营养不良儿童监护人儿童营养知识认知和行为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留守营养不良儿童监护人,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发放儿童营养知识认知和行为问卷调查表,比较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对儿童营养知识的认和行为有无差异。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监护人对儿童营养知识认知程度明显提高,监护人及儿童的膳食行为也明显改善,与实施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对留守营养不良儿童监护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提高其认知程度,纠正其不良的膳食行为,改善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提高他们的体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不同营养宣教方式对小学生钙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4所小学的三~五年级的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析因设计原理随机分成4组后分别进行不同模式的营养宣教,在营养宣教前后分别调查他们的钙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方面的变化.结果 对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营养宣教对小学生的钙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具有交互作用.小学生及其家长都接受营养宣教的小学生的钙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营养宣教前后变化最大,在营养宣教前、后得分均值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钙营养知识0.441~0.464、0.538~0.561,营养态度0.684~0.723、0.743~0.780,膳食行为2.835~2.940、3.080~3.180.结论 为提高小学生的钙营养知识水平,端正营养态度,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必须对小学生及其家长都进行营养宣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控诉肥胖儿童的饮食营养与行为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济南市区3所有代表性的小学9~12负单纯性肥胖学生86名进行了饮食营养调查和行为测试。结果;肥胖儿童总以胆、碳永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摄入均高于对照组。行为改变方面,肥胖组社交情况量表分低于对照组,行为问题量表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轻或度肥胖组学校情况量表分低于对照组,重度肥组活动情况,社交情况量表分低于对照组,行为问题量表分对照组;男性肥胖儿童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市898名高校医学生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现状,探寻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寻求一条适合该人群今后开展营养教育的途径。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89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在校生对营养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普遍存在不合理的膳食行为,是否学习过营养课程的学生之间比较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行为得分在各层人群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存在线性关系(P0.05)。结论:制定并落实有效的营养教育计划,多渠道加强营养宣教,以提高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着重营养行为干预措施,促使大学生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