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提出预防相关因素的对策。方法:选择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切口感染诊断标准判断手术后是否合并切口感染,分析整理切口感染的因素,如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性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切口类型(Ⅰ、Ⅱ、Ⅲ类)等方面,并对切口分泌物进行培养。结果:98例手术患者中,各类切口感染率以Ⅰ类切口最低,Ⅲ类切口最高;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年龄〉51岁手术感染率明显上升;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手术时间≥2h的感染率较〈2h的高;住院时间≥14天的感染率最高。结论:切口类型、住院环境、手术类型等都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应该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有效预防管理措施,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12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0例外科手术患者,120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0%.结论:普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很多,主要与患者住院时间、年龄、切口类型、抗生素使用等相关,普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可预防或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普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09年11月普外科住院的486例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有17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3.49%.通过对比发现,手术时间过长、患者内在因素以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是普外科手术引起切口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加强手术室管理、缩短手术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能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年6~12月普外科收治的188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管理措施。结果:188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7例,感染发生率为9.04%。肠梗阻手术感染发生率最高,为18.75%,其次为胃切除术的6.4%。共分离出病原菌2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为18株,革兰阳性杆菌6株,真菌1株。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10cm,III类手术切口、肥胖患者、术中发生失血、伤口的清洁度、侵入性操作、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留置引流管和住院时间10天。结论:根据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加强感染控制管理,增强感染预防意识,合理使用无菌药物,可有效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6月普外科住院的750例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有40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5.3%。通过对比发现,手术时间过长、患者年龄过高以及手术环境等是普外科手术引起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可预防或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基层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来院就诊的普外科手术使用抗生素患者150例,回顾性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和切口感染的关系.结果:150例普外手术患者中预防性给药77.3%,其余为治疗性给药.手术后切口甲级愈合达到88.3%;切口感染率占3.3%,其中Ⅰ类切口感染率是0.0%,Ⅱ类切口感染率是2.6%,Ⅲ类切口感染率是13.6%,治疗性给药切口感染率和预防性给药切口感染率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用药以及用药时间长的患者,其切口感染率和单一用药以及用药时间短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主要是大肠杆菌引起.结论:在基层普外科手术中,使用抗生素要严格把握患者指征,掌握其应用时机,防止多联用药以及长时间大剂量地用药,并降低菌种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普外科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医院3687例普外科患者,回顾其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42例术后发生感染62例次,发生率1.14%。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2例次,下呼吸道感染10例次,血液感染10例次,皮肤及软组织感染9例次,泌尿道感染7例次,切口感染6例次,胃肠道感染4例,其他部位感染4例;将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手术类型、侵入性操作、住院天数、并发症、麻醉方法、抗生素应用作为相关因素,计算和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年龄、手术时间、手术类型、住院天数、抗生素应用与普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率有明显相关性(P0.05),性别与术后感染率则无有明显关系(P0.05)。结论:针对普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结合患者特点,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合理应用抗生素,做好病房的清洁、消毒工作,加强围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提供指导作用。方法选取722例住院期间手术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不同方式给予头孢菌素,对切口发生感染的资料进行同顾性的分析。结果 722例中,发生切口感染44例,感染率6.09%;同种类型的切口,术前术后各给予半量头孢菌素的感染率明显低于术后全量的头孢菌素的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手术患静中,术前术后各给予半量的头孢菌素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普外科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加强手术患者管理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进行普外手术的患者1042例。将发生切口感染者为感染组,将未发生感染者为未感染组,分析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术后发生感染58例,感染率5.57%。主要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18.97%,血液17.24%,下呼吸道15.52%。影响普外科术后感染的因素分别年龄≥60岁、合并营养不良及基础疾病、手术时间2h、合并侵入性操作、术后应用抗菌药物7d、手术切口为Ⅱ~Ⅲ类、切口长度为3~10cm。其中,年龄≥60岁、手术时间2h、合并侵入性操作、手术切口Ⅱ~Ⅲ类、应用抗菌药物为普外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外科医生应结合患者情况制定合理的手术计划,综合处理,最大程度地降低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本院的手足手术的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分析预防手术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对2005-2010年共362个样本的进行临床观察和回顾性分析找出影响手足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并采取相应对策有效预防手术切口的感染.结果:362例手足手术的病例研究结果表明术后发生感染的有28例,感染率为7.73%,Ⅰ型手术切口患者5例,均未发生切口感染,Ⅱ型手术切口患者160例,发生感染的有10例,为总感染病例的35.71%,Ⅲ型手术切口患者197例,发生感染的有18例,占感染病例总数64 29%.结论:手足手术多以Ⅱ型手术切口和Ⅲ型手术切口为主,要严格控制感染源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的发生率,手足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手术过程中的操作以及手术的切口方式都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及防范管理措施。方法:通过对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同期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进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无切口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影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心理反应、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Ⅲ类手术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增加,血红蛋白水平和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长度和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不良心理状态、体质指数、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Ⅲ类手术均是引发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积极的防护干预措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26例来我院普外科手术的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陡分析。结果:经分析得之,126例外科手术患者中有9例存在切口感染切口,其感染率为7.14%。经对比发现,其手术时间较长、患者年龄过高以及住院期间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等是普外科手术引起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对于易引起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各种不良因素,应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或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我院进行的235例普外科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5倒普外科手术患者中,1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占总患者数的4.1%。结论:缝合技术、创面的清洁和处理、电刀的使用、术前营养状况等与手术切口感染有着密切关系,应当采取合理使用抗生素、减低切口缝合张力、注重切口清理、合理使用电刀、及时调整营养状态等措施来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DP照射对普外科Ⅱ-Ⅲ类手术切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将160例类手术切口随机平分为两组,试验组80例,对照组80例,试验组术后常规静脉抗菌素和换药外,手术后第一天开始加用TDP神灯照射治疗切口。对照组除不用TDP神灯照射治疗外,其他同试验组。并进行两组切口观察情况。结果:试验组甲类愈合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55%。试验组的丙级感染率(切口感染)为2.5%,对照组丙级感染率为17.5%。试验组切口愈合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TDP照射能促进普外科Ⅱ-Ⅲ类切口愈合,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并减少感染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探讨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普外科病房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护理管理措施。方法:收集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148例普外科病房手术患者临床诊治资料,查阅患者相关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相关病情,并找出普外科病房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采集医院感染患者切口处分泌物进行病原菌鉴定,提出相应护理管理措施。结果:调查中,普外科病房患者术后医院感染者14例,感染率9.46%;共检出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株(71.43%)、革兰阳性菌为4株(28.57%)。手术时间、切口大小、体质量指数、术前低白蛋白、糖尿病、术中输血、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为普外科病房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普外科病房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影响因素较多,因此需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积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控制合并症,加强术后切口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尽量选择腹腔镜手术以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强手术室环节管理对降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760例患者,其中380例为观察组,38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手术室管理,观察组加强手术室环节管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和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手术部位切口感染22例(感染率5.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例(感染率12.63%),P0.05。且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手术室环节管理,规范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率,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进行手术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6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分析年龄、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时间及抗生素等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间的关系。结果:手术时间与切口感染发生率呈正相关,抗生素中三联用药的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二联用药和单独用药(P0.05)。结论:导致基层医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医院需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医院的社区职能,使基层医院更贴近患者,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院普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FFFF对本2002—2010年度普外科592例住院手术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患者中共发生伤口感染37例,感染率为6.25%。高龄、引流管放置、恶性肿瘤、手术相关因素(如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二,三类手术切口)、术前术中未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循环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耐药菌株感染与伤口感染有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19.
胡红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8):19-19,25
目的:了解本院普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院2008年度普外科592例住院手术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患者中共发生伤口感染37例,感染率为6.25%。高龄、引流管放置、恶性肿瘤、手术相关因素(如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二,三类手术切口)、术前术中未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循环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耐药菌株感染与伤口感染有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分析普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方法:从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结果:100 例患者中, 进行普外科手术后感染的患者有 8 例,其中切口感染患者 2 例,呼吸道感染患者 1 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 3 例,腹腔感染 患者 2 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55 岁、手术前有基础性疾病、手术时间≥ 3 h、卧床时间≥ 7 d 是普外科手术患者 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普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包括年龄≥ 55 岁、手术前有基础性疾病、手术 时间≥ 3 h、卧床时间≥ 7 d,临床上应重点对具有上述因素的患者进行院内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