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留置胃管的长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外科临床工作中 ,常有腹部手术患者须留置胃管 ,其目的是引流胃内积液及胃肠道内积气 ,减轻腹胀及缝合口张力 ,利于伤口愈合。但据临床观察 ,传统插入深度 4 5~ 5 5 cm。术后胃肠减压效果不佳 ,回顾以往插胃管 ,插入胃管后 ,只能抽出少量胃液 ,有时仅抽出粘液而无胃液抽出 ,听诊胃中有气过水声 ,虽证明胃管在胃内 ,但术后减压效果不佳 ,患者出现腹胀 ,胃蠕动恢复慢 ,使置管时间延长。造成术中 ,术后护理的不便 ,针对这一问题 ,通过 2 0 6例的病例观察 ,作者认为应改进留置胃管的长度。1 原 因正常成年人鼻腔前庭至食管起始处长度为 2 5~ 2 8cm,食管起始处至贲门长度为 2 5~ 2 7cm (因身材高矮而有不同 ) ;贲门至幽门长度为 5~ 12 cm。(因胃的形状不同 ,存在个体差异 )。这样计来 ,鼻腔经食管 ,胃体到幽门长度约 5 5~ 6 5cm。可见长期以来胃管插入长度 4 5~ 5 5 cm,显然是不够的 ,此外 ,胃管插入后见有胃液流出 (腹胀情况下 )时 ,术中可见胃管的长度有时仅到贲门。2 护理方法插胃管前首先应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并指导其配合方法。大多数患者因害怕或...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0岁,主因反复呕血3小时入院。呕血总量约2000 m l左右,病人晕倒,立即送来我院急诊科就诊,当时血压测不到,心率150次/分,立即给予输液、输血、升压、止血药物等治疗,血压维持在40/20 mmHg左右,胃肠减压共引流出鲜血3000 m l左右,胃管内注入去甲肾上腺素效果差,行B超提示腹腔内少量积液,上腹部一囊性回声,最大前后径约6.2 cm,内可见点状回声漂浮,考虑为胃腔扩张并积血。以“上消化道大出血”收入普外科。体格检查:P 120次/分,BP42/24 mmHg。神志不清,贫血貌,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差,鼻孔有血迹,胃管内有鲜血引流出来。腹隆,未见明显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壁软,肝脾肋下未及,叩呈鼓音,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四肢凉。入院后在做好备血等准备的同时,立即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约200 m l腹水,胃扩张明显,探查胃前后壁、胃窦部、十二指肠球部,均未见肿块或瘢痕组织,遂决定打开胃壁,见胃腔内充满鲜血及血凝块约2000 m l,血凝块主要位于胃体上部和胃底部,吸净探查胃全部黏膜、十二指肠球部黏膜光滑,未见溃疡及肿块,向上探查见有鲜血自贲门口喷出,将胃管...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 ,5 6岁。无明确诱因呕血一天 ,量约1 5 0 0ml,黑便 1 0 0g ,贫血面容 ,伴泛酸、头昏、心慌、全身无力 ,无腹痛、发热。当地医院给予止血治疗 ,效果不佳。于 2 0 0 1年 1 1月 2 8日来我院就医 ,门诊以“上消化道大出血”收入院。既往有类似病史。胃镜提示 :胃小弯隆起性病变并出血。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肝左右叶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 (未取组织活检 ) ,胃小弯胃窦部见约 6cm× 1 0cm巨大血管瘤 ,境界较清。行胃远端半胃切除 ,残胃与十二指肠断端吻合。病理检查 :胃大弯 1 4cm ,小弯 8cm。距幽门断端 2cm处见 3cm× 2cm…  相似文献   

4.
粟连秀 《华夏医学》2004,17(3):311-311
1 病例介绍患者男,5 0岁。剑突下胀痛1 0年,加重2年于2 0 0 0年6月1 9日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剑突下深压痛,肝脾未触及,未触及包块。周围血象:RBC3.84×1 0 1 2 /L ,Hb93g/L,WBC6 . 6×1 0 9/L,中性粒细胞0 .75 ,淋巴细胞0 .2 5。胃镜检查:胃体、胃窦溃疡恶变可能性大。手术见胃底部有一肿块约8cm×6 cm×2 cm,胃窦部肿块约2 cm×2 cm×1 .5 cm,胃窦部、胰腺旁及小肠系膜均见肿大淋巴结。行全胃切除术。病理检查:送检全胃一个,剪开见胃底有一溃疡型肿物,6 cm×5 cm×2 cm,切面灰白色、实性、鱼肉状、质脆;胃窦部见一溃疡…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58岁,汉族。1984年9月以不规则胃痛1年、加重1个月入院。摄胸片及其它检查无明显异常。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示:食道贲门处可见长约4cm的粘膜破坏,部分粘膜中断,局部可见软组织肿块,胃底小弯侧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充盈缺损,诊断为:胃底贲门癌。胃镜检查示:胃体与胃底交界处于小弯侧见数个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形的浅凹状溃疡及糜烂,诊断为:胃底贲门癌。行胃底、部分胃体及贲门切除术,术中见:近贲门胃小弯处有一直径约3cm大小的环堤,侵及范围约4cm,术中做了周围淋巴清  相似文献   

6.
例1 男,55岁.无明显诱因大量呕血、解柏油样便2天,于1994年7月8日入院.入院急诊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部小弯侧溃疡,剖腹探查发现胃窦部小弯侧前壁5 mm×5 mm溃疡,未见活动性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报告胃窦部小弯侧溃疡.术后第7天再次呕血、解柏油样便,出血量较前次大,保守治疗无效;第2次剖腹探查见吻合口无活动性出血.探查胃壁发现距贲门4 cm处残胃后壁有一直径约1.6 mm裸露动脉喷血,周围粘膜正常,缝扎血管止血.术后恢复良好,2周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贲门失弛症外科手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和再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1993年1月-2009年12月行贲门肌层切开术后再手术患者共5例.结果 5例患者第1次手术均行贲门肌层切开加抗反流术,术后出现吞咽困难;第2次手术中发现贲门肌层切开长度和广度不足、瘢痕挛缩和不适的抗反流手术,是首次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行贲门肌层切开术,其上界至食管胃交接部上方约6cm处,下界越过手术瘢痕,达贲门口下方至少3cm处,向两侧游离达食管周径约3/4,附加Dor手术.术后随访患者满意.结论 贲门失弛症患者行贲门肌层切开长度和广度要充分,附加抗反流术宜选用Dor手术.  相似文献   

8.
贾山移  崔红渝 《四川医学》2001,22(9):884-884
患者 ,男 ,70岁。因上腹隐痛 1月 ,加重 6天就诊。X线钡餐摄片见胃窦大弯侧有一直径约 1.5 cm的突入腔内的充缺影。X线诊断 :胃窦部溃疡并充缺改变、多数征象均提示恶性病变。胃镜检查见 :幽门前区见有一环行隆起 ,直径约 2 .5 cm,形成一假幽门 ,几乎无蠕动 ,前壁可见一约 0 .5 cm× 0 .4 cm凹陷溃疡。活检示胃窦粘膜慢性炎症 ,刷检发现核异质细胞 ,胃镜诊断胃窦溃疡 ,恶性待排。手术见胃窦前壁有一不规则形溃疡 ,大小约 3.5 cm× 1.5 cm,周围粘膜略呈结节状。病检诊断为胃异位胰腺组织伴溃疡形成。异位胰腺是指发生于胰腺位置之外的胰腺组…  相似文献   

9.
患者张某,男,27岁。因上腹痛6年,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幽门不全性梗阻,于1983年9月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见十二指肠前壁溃疡疤痕约3×3cm,难以切除,决定行溃疡旷置术。在幽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6岁,维吾尔族。以进食后梗噎感伴胸骨后痛3个月收住院。查体:无阳性体征发现。X线食管钡餐示:食管中段约6cm长范围的不规则充盈缺损,粘膜中段破坏,病变上段食管明显扩张,余食管未见异常。于1996年3月15日行开胸探查。术中见食管及贲门部有3处肿物:食管中段有一约6cm×4cm×3cm肿物,无外侵;贲门部有一约3cm×3cm×3cm肿物;食管上段有一约3cm×2cm×2cm肿物,与气管膜部粘连较重。各肿瘤间区食管未见异常。行食管贲门部肿瘤切除胃胸顶吻合术。病理报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47岁,农民。上腹部规律性疼痛伴嗳气、泛酸6年余。胃镜检查见胃角中部约2×1×0.5cm溃疡;幽门部畸形、蠕动差。提示胃幽门部恶性肿瘤待排。于1985年9月16日入院手术治疗。病理检查:巨检示胃次全切除标本,胃大弯长13cm,小弯长12cm。幽门前壁见-3×3cm肿块,质硬,切面灰白,呈束状或编织状,表面粘膜完整。位于小弯侧见一3×3cm溃疡。镜检示幽门部肿块切片表面为完整幽门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残胃贲门癌发病规律及探讨外科术式。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986年至 2 0 0 1年残胃贲门癌病人的病例资料。结果 残胃贲门癌 2 1例 ,18例因胃十二指肠溃疡而行胃大部切除术 ,其中BillrothⅡ式术后 16例 ,BillrothⅠ式 2例。本组 2 1例残胃贲门癌中 ,16例行残胃全切 ,食管空肠Roux -y吻合术。 2例行残胃贲门部切除 ,食管余胃吻合术。拒绝手术 1例。 1例术中见腹腔广泛转移行活检术。 1例行空肠造瘘术。全组无近期死亡 ,18例残胃贲门癌切除病人术后进食情况及生存质量均良好。结论 胃大部切除患者应终身定期随访 ,以期较早发现残胃贲门癌。绝大多数残胃贲门癌需行残胃及吻合口全部切除 ,食管空肠Roux -y吻合术。  相似文献   

13.
急性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庆喜 《黑龙江医学》2001,25(7):560-560
我院 1996年收治重度脑出血并急性应激性溃疡 1例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 ,5 7岁。诊断为脑出血 ,出血量约 10 0ml。因出血范围大 ,脑组织高度水肿。消除水肿后 ,行左脑半球部分切除术。术后给予留置胃管 ,但术后第 3d患者出现血便 ,给予止血药与抗酸药物 ,患者血压逐渐下降 ,第 7d胃管引流出鲜血 ,在患者昏迷状态下 ,急诊开腹手术。术中胃大弯后壁见 4~ 5个大小不等的粘膜糜烂出血点 ,行胃后壁部分切除术及残胃探查 ,未见出血点 ,但血压仍未恢复正常 ,引流仍为新鲜血 ,于术后 2 4h再次开腹手术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术后血压…  相似文献   

14.
胃癌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76岁。反复上腹痛多年,吞咽困难40d,伴食欲减退,消瘦。查体:扪诊时上腹深压痛,并可触及上腹肿块。纤维胃镜显示:胃体贲门部见7cmx6cm,大小溃疡型占位。大体标本观察:胃体贲门部肿瘤呈溃疡型,约6cmx5.5cm大小,边缘不整,贲门侧溃疡边缘呈明显隆起,切面灰白,质硬,或灰红,质软,鱼肉样。溃疡与肿块二者之间有  相似文献   

15.
胃大部切除术后出血是比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1] 。术后早期 (2W以内 )并发胃大出血约占 1.6 7%。本院 1983年~ 1996年 ,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出现大出血 13例 (发生率 1% )。现就其原因及采取的相应措施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 男 8例 ,女 5例 ,年龄 32~ 78岁 ,平均 53岁 ,其中 10例急诊手术 (4例为急性胃溃疡穿孔 ,4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 ,2例为胃溃疡恶变穿孔 ) ;3例为择期手术 (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各 1例 ,胃窦部癌 1例 )。1.2 临床表现  13例中 ,1例于手术结束 1h后胃管抽吸出大量新鲜血 ,病人烦燥不安 ,面色苍白、…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67岁,因吞咽不适1月余于2015年12月24日入院,体格检查:体质指数24.61 kg/m2,一般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胃镜检查提示:胃底及贲门口下方可见一不规则溃疡,范围约2.5 cm ×1.5 cm,溃疡表面充血、水肿、糜烂。活检病理:(胃底)中分化腺癌。腹部CT提示:贲门胃底壁局部增厚,考虑恶性肿瘤可能,胃小弯侧多发稍大淋巴结,性质待定。术中所见:肝、胆、胰腺、脾、小肠、大肠未见异常,腹腔、盆壁未见转移结节及腹腔积液,胃底近贲门处稍僵硬,周围见多发肿大淋巴结。结合腹部CTA及术中清扫发现:胃左动脉和脾动脉直接起自腹主动脉,二条胃左动脉发出约1 cm后汇合成一主干;肠系膜上动脉自腹主动脉前壁发出,肝总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向右走行分为肝固有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并由肝固有动脉发出胃右动脉;腹腔干缺如;胃左静脉有两支,一支直接汇入门静脉,另外一支汇入脾静脉。手术时间3.5 h,过程顺利,术中失血约50 mL,未输血及血浆,术后安返病房,恢复良好出院,无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12 d。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31岁,上腹部不规则烧灼样疼痛伴(口恶)心、反酸1年余。近1月来疼痛渐加重,解柏油样大便2次。查体:剑突下偏左压痛明显,未扪及包块。肝脾及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胃镜检查:发现胃小弯近幽门处有一溃疡。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8g/L白细胞11.4×10~9/L,中性72%,淋巴25%,嗜酸性3%。大便隐血试验(++++)。临床诊断:胃慢性溃疡伴出血。术中见:胃小弯距幽门约3cm处有一硬性肿块,周边界不清,与小网膜紧密粘连。小弯侧见肿大淋巴结2枚。术中疑诊溃疡癌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加胃周淋巴结清扫,毕氏Ⅱ式吻合。  相似文献   

18.
Dieulafoy病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胃Dieulafoy病又称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可引起致命性消化道出血。本病较少见,不易诊断,合并消化道溃疡出血时更易漏诊。从1996年~2001年我院共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例1,男,53岁,1996年6月27日因呕血2小时入院。胃镜提示:胃底贲门旁后壁距离1cm处有一圆形溃疡,直经0.6cm,边缘整齐,可见血痂及凝块。内科保守治疗4天无效,反复呕血,血压降为0而转外科手术治厅。术中所见:距责门约3cm处小弯侧一直径l.5cm溃疡疤痕,仍出血(动脉性)。行胃大部切除术,毕Ⅱ氏吻合。术后12日痊愈出院。病理检查:胃贲门处慢性溃疡。  相似文献   

19.
<正>临床资料病人刘某某,男,70岁,因上腹隐痛2个月入院。查体:上腹正中压痛,有包块,活动度好。胃镜检查为胃角部溃疡性病变,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转入外科。腹部CT示胃壁厚,胃内高密度椭圆形团块。入院诊断:胃溃疡性病变、胃结石。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胃小弯后壁有2cm大小溃疡,送快速病理为胃  相似文献   

20.
胃管成形术在食管重建中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食管次全切后用胃代替食管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临床上应用最多,为了使替代食管的胃有足够的长度和丰富的血液供应,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病率,我们设计了切除贲门和小弯侧胃组织,将胃作成管状来满足颈部吻合的要求。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对这一术式进行基础和临床的可行性研究。方法胃管成形术通过距大弯4~5 cm作一平行曲线,用电刀切开胃的浆肌层,在浆肌层和粘膜下层之间游离,分别切开上述两层,切除贲门和小弯侧胃组织,分别缝合粘膜层和浆肌层。传统方法是在贲门上1 cm切断食管下段,双U字缝合食管断端,用胃浆肌层包埋该断端。本文胃管成形术38例,传统方法60例,将病人分成两组,术中分别测量胃的长度,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量仪测量胃的血流量和吻合口处组织血流量,统计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病率。结果胃管成形术后胃的长度明显长于传统手术组,分别为38.5±3.2 cm和30.2±3.6 cm(P<0.01),吻合口处胃组织血流量,胃管成形术为16.8±2.3 ml/min/100 g,传统方法组为10.5±3.2 ml/min/100 g,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后者明显高于胃管成形术(P<0.05)。结论胃管成形术使管状胃明显延长,胃组织血流量也显著增多,此种方法可以使胃有足够的长度在胸腔内或颈部任何部位进行吻合,使吻合口处有丰富的血供和相对无张力,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我们认为此种技术对食管癌食管次全切除,用胃重建食管是可靠的并且术后并发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