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暴发流行速度现已大幅度减缓;截止到6月2日,全球一周新增病例仅182例,病例总数达8384例;但同时又有45人死于SARS,死亡人数已达到770例。世界卫生组织(WHO)对SARS在中国的流行已得以控制及其在台湾的发生率降低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目前加拿大多伦多4家医院正再次遭受SARS的暴发流行。 WHO的发言人Peter Cordingley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指出,WHO自3月12日向全球发出旅行警告以  相似文献   

2.
《肝博士》2020,(2)
正冠状病毒是人类和脊椎动物的重要病原体,有α、β、γ和δ四个属,能引起人类呼吸道、胃肠道、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此次在湖北武汉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为β属冠状病毒,与蝙蝠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样冠状病毒同源性达85%以上,为此又称SARS冠状病毒2(SARS-Cov-2)。鉴于该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COVID-19)以双肺炎症为主,又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随着SARS-Cov-2在湖北乃至全球的暴发流行,新冠肺炎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3.
从SARS暴发流行及其防治工作中引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权瀛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2):1012-1013
2003年冬春季在我国许多省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暴发流行,目前疫情趋缓,但远未结束,或许有些地方还刚刚开始。我们在与SARS进行紧张而顽强的搏斗,同时在思考一系列与此次SARS暴发流行及其防治工作相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43例SARS死亡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初步探讨SARS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对SARS患死亡报告资料汇总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市自2003年1月2日发生首例SARS病例,至5月17日末例止,与SARS相关的死亡病例43例,病死率为4.04%(43/1065)。其中离退休人员病死率最高,为15.15%(20/132);医护人员病死率较低,为2.48%(7/282)。死年龄在5岁至89岁之间,以60岁以上为主,占50%。以1月份发病的病死率最高,为12.86%。死亡病例中合并有其他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肺气肿、肿瘤等的占53.48%。结论SARS是可防可治的,广州市在疾病流行过程中探索出的治疗措施可有效降低病死率。SARS患死亡的危险因数是年龄6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有明确接触史。  相似文献   

5.
2003-04底,我区开始出现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并一度呈暴发流行之势,每日新增病例达数十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SARS病毒(一种变异的冠状病毒)引起的,主要导致肺部病变的疾病,病情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具有暴发较突然、传染性强、致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香港与北京市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流行相关综合因素。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香港与北京市SARS流行的相关因素进行提取公因子,再对这些复合变量进行构筑式多元回归与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这些复合变量对香港及北京市SARS流行的影响。结果:香港SARS流行因素因子分析提取出3个公因子(措施时间因子、日发病数因子和院内感染倍增因子);随着日发病数因子的增加,香港特区暴发SARS的危险性约增大35.3倍。北京市SARS流行因素因子分析也提取出3个公因子(院内感染倍增因子、措施时间因子和住-出院因子);随着院内感染倍增因子的增加,北京市暴发SARS的危险性增加39.4倍。结论:影响SARS流行的重要因素可能是干预措施与时间因素,造成SARS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是SARS传染源数量剧增。  相似文献   

7.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引发恐惧现象的社会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暴发流行引起的社会恐惧现象,帮助人们认识并重视遭遇突发重大事件时面临的社会心理学问题。方法: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SARS所带来的社会恐慌心理的表现、原因和危害。结果:突如其来的SARS使人们不知所措,产生恐惧。恐惧的后果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人类本身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它不仅影响社会的正常工作、学习与生活,而且影响个体机体平衡与行为选择,并有可能导致疾病的进一步传播。结论:通过对SARS暴发流行的反思,应重视社会心理学在遭遇突发重大事件时对社会公众的疏导、干预作用;建立健全社会的预防、干预体系以确保社会稳定和社会成员的心理健康,呼吁建立相应的社会心理应激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暴发流行已经引起全界医务人员和公众的关注,目前在全球范围已有数千人发病,数百人死亡。此病传染性极强、危害性极大,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形成严重威胁。而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SARS病人病性危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尽管目前SARS在全球范围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SARS或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仍然可能再次袭击人类,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呼吸道感染和肺损伤的研究。目前,尚需深入研究对SARS病毒的病原学的进一步认识、对SARS病毒致肺损伤的机制的深入探讨,以及对SARS造成严重肺损伤的早期干预。本文简述了近年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流感暴发流行的准备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流感病毒周期性出现并通过易感人群迅速传播,可造成全球范围内的流感流行或暴发。20世纪曾有过三次暴发流行:首次也是最具毁灭性的一次流行是1918~1919年间的“西班牙流感”(A/H1N1)的暴发流行;据估计,此次流行造成全球约2000万~5000万人或更多的人死亡,且年青人的死亡率异常高。1957年的“亚洲流感”(A/H2N2)和1968年的“香港流感”(A/H3N2)导致的死亡率稍低(只有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死亡率较高),但两次流感暴发却造成相当高的发病率、社会动荡和经济损失。基于历史事实以及当前对生物学、生态学与流感流行病学的了解,有理由推断将会发生流感暴发流行。野生水栖鸟类是A型流感病毒的各种亚型的大“贮备库”,因此流感病毒不可能被根除。在人口密度较高并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如中国)中,具备一定的引致疾病暴发流行的病毒突现和传播的条件。目前,人们还无法预测下一次的暴发流行何时来临,且疾病暴发流行的严重程度也是未知的。因此,应预先在疾病暴发流行前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计划,而这些计划必须具有充分的灵活性以应对不同的疾病。  相似文献   

10.
来自于美国国立变态反应和传染性疾病研究所(NIAID)的 Gary Nabel 博士及其同事近日开展的一项初步研究对正在开发中的重症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疫苗发出警告;该研究结果提示一些疫苗对 SARS 病毒株无效,以至有可能加重感染。2002年底出现于中国并在2003年春季肆虐全球的 SARS 大流行导致800多人死亡。科学家们认  相似文献   

11.
192例SARS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SARS死亡患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SARS患个案病例数据,对死亡患的人间、时间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并利用统计学有关知识进行检验,结合COX模型单变量分析患死亡的危险因素。数据处理应用了SPSS10.0软件。结果:从2002年12月29日至2003年5月1日止,共计192例死亡患,男性患111例,女性患81例,年龄范围为5~93岁,包括13种职业。SARS死亡患中55岁以上人员占47.40%,不同性别各年龄SARS患死亡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到住院间隔时间,住院到死亡间隔时间是SARS死亡的两个危险因素。结论:SARS死亡患中以老年人居多,患发病急、症状重。发病到住院间隔时间、住院到死亡间隔时间越长.死亡的风险越小.  相似文献   

12.
SARS在香港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Liang TH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1):902-905
目的 总结香港特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与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SARS疫症在香港的爆发经过,收集有关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介绍政府从公共卫生角度采取的一系列防疫的行政措施。结果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该病潜伏期一般为2~7d,亦可长达十多日。SARS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飞沫传播,即接触到患者分泌物的飞沫或污染的传病媒介。感染者多为医护人员及与患者有紧密接触者。采取控制疫情的措施包括:第一、控制传染源,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第二、切断传播途径。第三、保护易感人群。第四、公布疫情资料。同时也配合其他措施,包括出入境检疫措施、与病人接触者的隔离措施、学校停课等,使得香港的SARS疫情日趋稳定。结论 防治传染病要制定宏观统筹的策略,进行有效的监察,发现疫情时应采取快速果断的防疫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某医院医务人员院内感染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此次SARS院内感染的相关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共13例护理人员发生院内SARS感染,输入性传染源为一女性肿瘤患者的丈夫,这名确诊SRAS的丈夫在发病期间与其妻至少有2周医院内密切接触史。13例中8名是后来借调入该肿瘤患者入住科室的,她们感染SARS的平均潜伏期为12.6 d。对与13例SARS病例在潜伏期内(1例为发病早期)有密切接触者共57人进行追踪观察1月,结果无1例感染SARS。结论 SARS病人在潜伏期没有传染性或传染性不大。感染SARS与接触传染源的程度以及持续接触时间有关。SARS的发病可能与机体的免疫状况有关,SARS的病理基础可能与免疫损害有关。免疫抑制病人可能成为SARS的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和传染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某医院医务人员院内感染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此次SARS院内感染的相关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共13例护理人员发生院内SARS感染,输入性传染源为一女性肿瘤患者的丈夫,这名确诊SARS的丈夫在发病期间与其妻至少有2周医院内密切接触史。13例中8名是后来借调入该肿瘤患者入住科室的,她们感染SARS的平均潜伏期为12.6d。对与13例SARS病例在潜伏期内(1例为发病早期)有密切接触者共57人进行追踪观察1月.结果无l例感染SARS。结论 SARS病人在潜伏期没有传染性或传染性不大。感染SARS与接触传染源的程度以及持续接触时间有关。SARS的发病可能与机体的免疫状况有关,SARS的病理基础可能与免疫损害有关。免疫抑制病人可能成为SARS的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和传染源。  相似文献   

15.
某综合医院工作人员感染SARS情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某综合医院工作人员感染SARS的基本情况,分析发生感染的可能原因、途径和高危人群,为今后预防和控制SARS及类似传染病可能造成的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国家卫生部推荐的《非典型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某院工作人员中所有感染SARS患,进行逐个个案调查。资料采用SPSS11.0进行整理和统计处理。结果:发生在某综合医院的这次SARS疫情,共造成41名工作人员感染,罹患率6.1%。医生、护士和病区内物业人员感染率高于医院其他人员,院内SARS性别罹患率无显性差异(χ^2=3.05,P=0.08)。结论:SARS在综合医院暴发流行,存在明显的医院聚集性,医生、护士和病区内物业人员是感染SARS的高危人群之一,他们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SARS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及其相关性,评价流行期间SARS的早期诊断工作.方法:对2003年3月15日到5月14日某地SARS临床诊断病例(1 550例)和疑似病例(790例)的相关特征进行描述和对比,通过分析存在的异同以及可能的原因来评价SARS早期诊断情况.结果:90%左右的病例在发病后6 d内做了诊断.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在发病时间(r=0.941)、地区分布(r=0.793)及年龄(r=0.961)和职业构成(r=0.937)等方面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样情况也见于临床症状(r=0.996)、白细胞(正常时r=0.723,降低时r=0.863)及淋巴细胞(正常时r=0.772)等指标.结论:SARS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在多数特征上存在相似性,应开发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网络的建立及其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及时掌握SARS疫情变化.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建立交通监测点、留验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监测点共29039个.覆盖率84.76%;建立省、市、县、乡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共1773个。结果:全省疫情报告SARS确诊病例7例、疑似SARS病例32例,均由发热门诊发现.发现率100%.及时发现率94.87%(37/39)。结论:发热门诊可迅速对SARS病例进行初诊、隔离和组织专家排查.有效地阻断传染源扩散,应作为今后控制SARS的常规措施;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应作为今后防治SARS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社区及家族SARS聚集性暴发流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小玲  艾辉  刘双  刘彤  刘傲亚  陶英 《北京医学》2003,25(5):340-342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抢救中心留院观察的26例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家庭及小区成员进行调查,共总结出46例患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在社区医院源患者与后续患者之间有无保护暴露接触,后续患者又感染家庭成员。社区内46例后续患者发病时间均在SARS最长潜伏期内,故该社区属暴发流行。结论 SARS有极强的传染性,有很强的家庭及社区聚集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北京临床诊断SARS病例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利用SPSS软件,结合北京市2000年人口数,进行临床诊断SAR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的描述和分析。结果 确诊SARS的发病率为1.04/万,死亡率为5.75/百万。病死率为5.42%。20—2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医务人员(27.8%)发病比例最高,男女发病率差异不大。有明确接触史的占38.1%。结论 家庭内传播和医院内传播是病例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控制传染源后疫恃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聚集性病例指示病例的特点以及在流行中的作用,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查阅病历、面对面访谈、电话调查及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SARS聚集性病例指示病例和续发病例的基本资料。结果 3起聚集性病例的指示病例都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均为聚集病例的传染来源,导致了家属、医务人员和病人感染。结论 SARS聚集性病例的指示病例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其传染期只局限于病程的特定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